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知识是形成各科技能的基础,所以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职高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并不强,这样就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妨碍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对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重要平台。对于职高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改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突破应试教育的清规戒律,让教师放开手脚,学生异想天开,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教法灵活,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如在上《五人墓碑记》导人课时,我拿了一架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我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问学生。假如在左边纸条上写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已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把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很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创新的欲望。 教师必须纠正传统教学中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生的探索;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发展等观念。树立爱国利民、学生本位、个性张扬、未来发展的观念,如此才能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如,教学《项链》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课下阅读文章,画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二、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为专业服务。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现职高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从而提高语文文化素质。为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体验性说写训练活动。如模拟招聘会。首先把学生分成2组,一组写自荐书。要求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特点等写出自己的亮点。一组扮演招聘单位。收集目前该专业的就业条件,对本次招聘拟写一份招聘广告,包括招聘条件、待遇、专业要求等。准备好后就现场模拟招聘。招聘结束后各组人员写一份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引起了学生对专业与就业的关注,使学生懂得了就业的艰难,认识了自身学业储备的不足,激发出上进之心。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去适应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
创新能力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从他们内在因素来看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而思维的落实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则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可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扩散性思维能突破现有知识圈,克服固定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有助于开阔思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把新生的祖国比做“年轻的女郎”,由此可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把祖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思考把祖国比喻成母亲、巨龙、睡狮、凤凰等形象既不同而又贴切的原因了。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大家喜爱的诗歌,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人的视听感官,从心理上、生理上给学生以美的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写作教学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导情、导理、导法。为此,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悟,将表象内化为认识,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到一定程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吐而后快”的思维,这里教师应重在导法,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生活,投入生活,丰富写作素材,重在解决“没话写”;教给学生方法,做好示范、揭示规律,重在解决“不会写”;引导学生优化思维,陶冶情操,锤炼语言,重在解决“写不好”。
总之,语文教师们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审美水平,在教学中多动脑、多总结、多尝试,只有这样,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8.
[4]中学语文教学.2008.
[5]于漪语文教学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重要平台。对于职高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改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突破应试教育的清规戒律,让教师放开手脚,学生异想天开,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教法灵活,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如在上《五人墓碑记》导人课时,我拿了一架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我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问学生。假如在左边纸条上写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已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把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很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创新的欲望。 教师必须纠正传统教学中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生的探索;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发展等观念。树立爱国利民、学生本位、个性张扬、未来发展的观念,如此才能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如,教学《项链》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课下阅读文章,画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二、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为专业服务。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现职高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从而提高语文文化素质。为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体验性说写训练活动。如模拟招聘会。首先把学生分成2组,一组写自荐书。要求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特点等写出自己的亮点。一组扮演招聘单位。收集目前该专业的就业条件,对本次招聘拟写一份招聘广告,包括招聘条件、待遇、专业要求等。准备好后就现场模拟招聘。招聘结束后各组人员写一份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引起了学生对专业与就业的关注,使学生懂得了就业的艰难,认识了自身学业储备的不足,激发出上进之心。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去适应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
创新能力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从他们内在因素来看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而思维的落实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则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可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扩散性思维能突破现有知识圈,克服固定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有助于开阔思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把新生的祖国比做“年轻的女郎”,由此可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把祖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思考把祖国比喻成母亲、巨龙、睡狮、凤凰等形象既不同而又贴切的原因了。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大家喜爱的诗歌,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人的视听感官,从心理上、生理上给学生以美的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写作教学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导情、导理、导法。为此,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悟,将表象内化为认识,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到一定程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吐而后快”的思维,这里教师应重在导法,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生活,投入生活,丰富写作素材,重在解决“没话写”;教给学生方法,做好示范、揭示规律,重在解决“不会写”;引导学生优化思维,陶冶情操,锤炼语言,重在解决“写不好”。
总之,语文教师们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审美水平,在教学中多动脑、多总结、多尝试,只有这样,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8.
[4]中学语文教学.2008.
[5]于漪语文教学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