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建构为评书 教材面世介书评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破了天荒:立下曲艺艺术的里程碑
  中华曲艺起源于先秦时期,其中评书的历史亦溯之久远。按照《评书表演艺术》从艺人传承说、实物考证说、文字记载说综合研究考证,“可以认为,说书专业的出现,应不晚于汉代。” 而这本书的出版,之于评书的悠久历史,之于曲艺的源远流长,堪称为里程碑。这绝非夸大之词、溢美之意,而是出于这本书在曲艺发展史中破了天荒。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上史无前例,虽然这源于曲艺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招生目录、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存在“双重缺失”的尴尬状况,但正因此,系列教材也填补了高等教育教材中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空白。继《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国曲艺艺术概论》出版后,《评书表演艺术》作为专门曲种著作第一个出现在高等教育教材当中,使系列教材终于完成了史论、工具书、表演艺术的架构,随着其他教材陆续出版,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即将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完成了对评书艺术理论的率先建构。源自高度的文化自信,作者认为千年流传的被称为“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的活化石”的评书艺术,自会有其独特的表演体系,在现有三大表演体系里找不出系统的答案 。于是,作者將所学、所知、所悟、所听、所闻、所演、所练,进行了理性的升华,找出评书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总结和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概念、表述和话语体系,率先构建出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评书艺术理论。例如,在评书创作问题上,既运用了传统评书讲究的扣子这样的说法,纳入评书的情节设置范畴,又细致地解释了悬念的应用,用明扣、暗扣、连环口、拴马桩、迷魂掌格物致知地把悬念的种类解释得非常清晰,把叙事中的悬念设置进一步阐述清楚。作者通过多年从艺经验和思考,抽象出了叙事、语言、评论这三大评书表演要素,提出了交流、节奏、模仿、虚拟、说演评博综合使用五大表演特征,着重强调了评书表演技巧和步骤以及服装道具的舞台运用,最后总结出了细腻、逼真、传神、幽默四大艺术特征,一套既能理论阐释清楚、又能实践应用透彻的评书艺术理论跃然纸上。事实上,整本书都是对评书艺术理论的构建,尤其以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要,浑然一体,丝丝入扣。完成评书理论的构建,是当一开始我和田连元先生说,这本教材是“史无前例的任务”“前无古人的作品” 时所不敢想的,但作者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二、阅读如听书:树起曲艺教学的典范
  大学时代,我们面对自己的专业课,或多或少会被一些晦涩难懂、逻辑复杂、表述深奥的教材所“折磨”。大量的概念、定义、条款、规则、定律需要时常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而当我拿到这本教材的初稿时,丝毫没有阅读的吃力,在我去往出差途中,“顺便”利用两天的时间通读了下来。该书可读易读、深入浅出,既学知识,又赏心悦目,还受教育启发,给我们的教材编写、曲艺教学树立了标杆。
  阅读此书,如同听书。暂不论该书的章节条目,也不论该书的编排布局。信手一翻,随处可见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或旁征博引,或排比成文,总是让人感受到一丝丝的畅快。这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评书大家,评书的语言就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比喻准确、有音乐性、节奏感强 ,才让这本教材如评书一般,使人从爱听到爱看爱读。这只是其一。而其二,是因为作者本身的用功,而且在书中传授了该秘诀,“平时多读多看,将积累的东西借鉴到评书语言里……要随身带个小笔记本,听别人说话,觉得生动有趣、能说明问题的就把它记下来。将记录的内容留存下来,就成了生动的语言小字典。……这就是你的库存,评书语言的库存。”作者没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怎能成为评书大家,又怎能写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著作!
  阅读此书,不仅仅如同听书,确实可以实实在在的听书。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很多评书的小段,作为例证,同时还专门辟了一章,选取了六个经典选段进行赏析。这些例子,辅之教学的内容,本就感受到作者像是在台上演示。但远不仅如此。这些作品也好、小段也好,旁边还配上了二维码,用手机一扫,立即可以观看小段的演出视频。这些视频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在以往教材中从未有过,展现出利用自媒体教学的便捷实效,更展现出作者愿意把自己所有倾囊相送给未曾谋面、未来的曲艺专业的大学生们的历史担当。
  阅读此书,更能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哲学思考,更是本书的精华。书中的许多表述,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透露出人生的哲理。作者在第三章第五节专门写了评书表演艺演艺诀,例如,有柔无刚,一碗面汤;有刚无柔,满头汗流;人情不透,买卖不赚。有道是,说书讲古劝人方。书中的很多内容,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不论是讲传统评书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是新评书中的革命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切都润物无声般地沁入读者的心田。在获取知识之外,得到心灵的提升,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价值的引领和美的享受,正是这本教材的高妙之处。
  三、德艺双馨:尽显曲艺家的人格魅力
  此书得以顺利出版,自然离不开中国曲协、辽宁科大的大力推动,离不开高等教育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精心安排。但回顾该书的出版,很多困难、波折,非亲历者不能够知晓,非具有宝贵品质之人不能够完成。
  2015年6月,我和同事王珺拿着中国曲协分党组审定后的评书教材提纲登门拜访田连元先生。和田连元先生聊了一下午,我们鼓励他完成这个“前无古人的作品”,并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能够按照提纲来完成,二是我们全力做好教材编写的后勤保障工作。而田连元先生开始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和我们聊了很多评书的故事和他对评书的理解,他认为至今没有评书一套总结出来的表演理论很是遗憾,也深感焦虑,但自己认为评书这门艺术一定有自己的理论,而且和三大表演体系不同,说着说着,他最后说了一句:“我就按着这个提纲试试写吧,但只有一个条件,我敲字慢,我来找一个人,我来说,她来帮我往电脑记录。”我们非常欣喜,评书教材编写的事敲定了,赶紧答应雇人打字的费用由曲协来出。然而,一个人说,一个人记录,要保证教材的严谨准确,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在这位70多岁老人的努力下,完成了。   2017年3月28日,我收到了初稿。田连元先生嘱咐我,这稿子是初稿,不成熟,切勿外传。其实,我听出他对这本书的呕心沥血,还透着完成任务的一份欣喜和轻松。初稿收到后,我赶紧打印了几份给领导,自己也拿着一份阅读。如听书般地看教材,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但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没有按照我们给的提纲来写,表演一章过于厚重、没有创作专章、通篇第一人称过多、不符合教材编写规范,需要按照提纲重新组织。这也就意味着,这本书需要大改,梁子要改,“伤筋动骨”地改!然而,怎么能把这样的意见反馈给为之辛勤付出的一个70多岁的老人呢。我们十分不忍打击田连元先生的热情,于是想了个办法,先是找了两位高校的年轻教师,让他们审阅后匿名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是做了一次认真校对,让作者感受我们审稿的细致。校稿我是比较自信的,主要因为我从小酷爱评书,听了近百部作品,对其中人物、情节都比较熟悉,所以看出了一些人名之类的“硬伤”。当然,稿子是雇人打印的,这些避免不了。有了这个准备,我于6月再次登門拜访田连元先生。和他说,这些意见都是专家和出版社的意见,希望他能够吸收。田连元先生面对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稿子,即使我说的话再委婉,他还是难以接受,他不太认可“专家”的意见,又给我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最后他勉强答应在创作上加一章来。
  正好赶上了个机会。2017年9月,宣南书馆成立十周年庆典暨首届宣南书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我和田连元先生遇上,坐在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他笑着对我说:“耀鹏书记已经和我说了,哪里是专家的意见,其实是你们的意见。我就按照组织的意见改吧。不过,这段时间我要全身心集中精力弄稿子,活动尽量别安排我了。”这是怎样的胸怀和魄力。田连元先生说到做到,2017年12月15日,我收到了终稿,稿子成形了,完全按照我们的提纲改了出来。于是立即交给出版社。
  然而,高等教育出版社十分认真,他们对校对要求很高,由于书里引用了大量原文、古文、作品,他们都要找到出处,一个一个字地校对,自然花费不少时间。同时,为了增强该书的可读性,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教材出版要求,出版社提出要配上一些音视频辅助教学。这也是个新事物,在与田连元先生沟通前,我心里也没底。这无疑增加了他的工作量,特别是这种技术的东西,老人不好适应。还好,他欣然答应,并收集了出来,交给了出版社。一来二去,时间拖得有些久了。田连元先生多次询问我,书什么时候能出版。这期间我们又见了4次、通了20余次电话、发微信不计其数,我讲了出版社的进度和工作难度,他都非常理解。2019年春节前,出版社告诉我,这本书因为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重点出版工程,被新闻出版署抽去质检,结果是差错率为万分之一点四,没有达到低于万分之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十分严苛,也就是说,10万个字不能超过错10个字。好在是印刷前质检,相当于体检。当我把这个信息反馈给田连元先生后,他却欣慰地说:“出版社这么认真,是好事啊,这是在帮助我们啊,让书出了以后少出错,保证了质量和品质。”并表示不急。这又是怎样的胸怀!我答应他,只要书一出版,我第一时间就给他送过去。3月6日,我终于把书送到了他的手中,并征得他同意来写这个书评。
  整个出版过程让我深受感动,田连元不愧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没有一诺千金的信义,这书出不了;没有一丝不苟的认真,这书出不了;没有自我革命的魄力,这书出不了;没有宽阔豁达的胸怀,这书出不了。
  当然,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这本书也留下一些遗憾,如在注释、参考文献方面有所欠缺。更为重要的是,书有了,而我们的曲艺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还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需要我们全力争取,让曲艺搭上现代高等教育的快车,为曲艺事业夯基筑石!
  我辈将为之努力奋斗!
  注释:
  ①田连元、田洁,《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5页。
  ②田连元、田洁,《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8页。
  ③田连元、田洁, 《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219页。
  ④田连元、田洁, 《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219页。
  ⑤田连元、田洁,《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54-56页。
  ⑥田连元、田洁, 《评书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11版,第62-63页。
  (作者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研究处)
其他文献
2018年是重庆曲协深化改革之年,一年来,重庆曲协带领全市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努力把重庆曲协建成覆盖面广、凝聚力强、温馨和谐的曲艺工作者之家。  凝心聚力,注重引导,确保曲艺发展正确方向。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重庆曲协充分发挥协会主席团成员率先垂范作用,理事会成员办事管事作用,带头认真学习习
期刊
2018年,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全面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扣“把方向、抓队伍、出作品”任务,勇担“正作风、强团结、树形象”使命,团结发挥主席团作用,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
期刊
七十年历史的协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哈尔滨市曲协的答案是以抓精品、带队伍、促活动、强协会为主线,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曲艺创作和曲艺实
期刊
张家港市曲艺家协会成立于2011年,现有会员100余人,是一个老、中、青、少结合,传(承)、创(作)、演(出)、研(究)并举,植根于民众的,被本区域曲艺工作者和曲艺爱好者视为“温馨
期刊
对艺术而言,不论研究或是创演,一些情怀是必不可少的.苏轼在《江行唱和集序》中就有“已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
期刊
南京白局生发于明末,是用明清俗曲及江南小调曲牌和念白串联说唱的曲艺形式,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京白局表演人数一般是一二人或三五人,一
期刊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持工作期间,在曲艺理论家戴宏森生前,与他探讨关于“大曲艺”战略艺术实践的最后一篇。他在前两篇提出的是,“广继承”“多吸取”,这一篇他强调的是“勤实践”。为什么在十多年前,有这样一个探讨?主要认为曲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它的直接反映就是,当代的青年距离曲艺远了。老的观众,既喜欢曲艺,又不满足曲艺的现状。曲艺自身的生存状态岌岌可危。那么是谁出了问题?是观众还是我们曲艺
期刊
2月16日是己亥猪年正月十二,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里笑声不断、掌声如潮,新华区“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暨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到基层”专场演出为这座城市
期刊
是什么时候,  思想打开了门窗?  是什么时候,  黎明洒满了阳光?  是什么时候,  曠野奔腾起骏马?  是什么时候,  心灵奏响了乐章?  啊,中国梦,  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掀起百年狂潮,  巨澜卷大洋……  我读着胡孟祥的诗,眼前闪现着“彩梦文化”之命题。什么是“彩梦文化”呢?按照胡孟祥的话说,就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种文化,这种以‘中国梦’为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