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布僧衣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宅家,日子宁静,想找件宽松衣服穿穿。打开衣柜,昔日军装与近期春秋夏服叠在一起,翻动间,一塑料小包滑落出来,打开一看,内有浅灰色夹克一件,茶褐色和尚衣一件。上面有张纸条,上写“王晓棠厂长,陈建功主席赠衣”。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将军送我夹克的事以后再讲。先说一下建功老师送我的这件和尚衣。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应所在单位的邀请,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的陈建功来为我们讲课。下车后,他从包里取出一件衣服送到我手里,说,我从韶关南华寺那边过来,那里的方丈送我一件僧衣,我在作协上班穿它不合适,干脆送你吧。在旁的司机大陆悄悄对我说,陈书记是北京来的领导,又是著名作家,南华寺那边得的,大吉大利哦!我也小声调侃说,这也算是得过六祖惠能加持啦。
  若干年后,因为这件粗布的僧常服,我倒被一位省领导调侃了一下。那是一个春节假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省领导前来拜年。按礼貌,我所在机关的同志们排队在电梯门口迎候。这种礼仪场合,所谓西装革履是必需的,谁知那天我搭错了哪根神经,认为既然是春节看望,或以粗布僧衣更近乎传统?果然领导走出电梯后,直奔队伍最后的我走来,他拈着我的衣角说,你这件袈裟不错呀,纯棉的。领导走后,有好几个人围上来看我的衣服。有人说我找挨骂,也有人说我特立独行,我则说,这是给领导找了与部属“同乐”的话茬儿,该记功一次呢。
  睹物思情,我随即拨通了建功老师的电话,问他疫期宅家如何打发时间。他说,正对着电脑看一部长篇小说书稿。书稿是我也认识的一位朋友的小孙女写的,他已经看了好几天了。我听后有些同情老师,便说,您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啦,既然是学生习作,您随便浏览一下,谈谈看法得了,犯不上太认真。建功老师说,得鼓励为主,也得提意见,还得维护小朋友的自尊心,小心翼翼哈。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发生在1994年11月的一件事。那天上午,在东莞参加完一个文学座谈会的莫言老师要搭我的车回广州乘飞机。路上我对莫言老师说,我觉得陈建功在会上的发言内容最翔实,态度最真切。莫言说,这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风格。建功好人呀。后来我听许多人都这么评价过建功老师。当时我们编辑部经常向各地作家约稿。王蒙、铁凝、邓友梅、唐达成、从维熙、林非、石英、牧惠、高桦等都曾为我们写过稿子,冯牧还为杂志题过词。谈到对建功老师的印象,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建功是好人。后来,从建功老师的一篇散文中,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张兆和先生特意把沈先生生前坐过的一把椅子送给建功老师作留念。张兆和为此还专门写了张条子来,说是“立此为证”。我想,在老一代文人眼中,这位当时时届中年的领导,也算是个“好人”吧。
  所谓“好人”,实在是一个很宽泛的评价,陈建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待人真诚、做事认真。五年前我去北京办事,之后联系上了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潘宪立和部队的几位老战友。我告诉他们有好多年不见建功了,想请他出来一块坐坐。电话打通后,我们在路边等他。不大一会儿,建功就来了。几年不见,已是满头白发。他手里提了个纸袋,里面装了两瓶茅台。我说,是我请您出来坐坐,您带酒干吗。他笑了,说,大老远的来了,怎么好意思让你破费呢。对人诚心诚意,一辈子都在努力地顾及别人,甚至深及心理感受。这就是建功老师。
  最早认识建功老师,是从他那几篇获奖小说开始的。《丹凤眼》《流水弯弯》等等,这些小说给开始步入文学写作的我以极大的启迪。20世纪80年代,我的散文《飘动的花窗帘》获得了《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在绍兴领奖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老师对我说,小高,你这篇散文的题目特别好,我很喜欢。他停了一下说,你看过陈建功的小说《飘逝的花头巾》吗?我赶紧说,老师英明,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正是受了它的启发呀。也就是那个八九十年代,我每年都有若干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有好几篇还获得了奖。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受过建功作品的影响。
  也许是心有灵犀吧,从第一次见到建功老师,我就觉得与他特别投缘。老师也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进步。为鼓励学生,老师曾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老师一起来广州,参加广东作协为我举办的散文研讨会。在会上,他引用汤显祖的名句说,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他表扬我文章里有“奇士”风范,令我得意了好久。
  建功老师曾问我写不写小说,我说,开始也写过两篇,后来觉得写小说太费时,就放弃了。我只能走业余创作之路,因为我是一个六根不净之人,想写东西,又想在仕途上有所进步。老师哈哈一笑,说:“辞赋小道,壮夫不为”,自古已然,理解万岁,理解萬岁。
  我知道建功喜欢打乒乓球,喜欢端砚,喜欢红木家具,却又由此知道了他对“喜欢”有不一样的解读。那天下午,我的一位好朋友,也就是著名歌手常石磊的父亲常光对我说,石磊从上海回来了,他建议今晚聚一下,说不定酒酣耳热,激发了灵感,专门为你写出一首曲子来呢。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常石磊有那么大的名气,但也觉得受用不起。便对常光说,我是个俗人,就免了吧,我建议他不妨认识一下建功老师。我告诉常光,建功主席来了,今晚就请你与建功老师打一场球如何。常光经常说他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号种子,我想让他会会建功老师。第二天我问常光战况如何。常光沮丧地说,老家伙套路太熟,打法太新,我有些摸不到边呀。当时我想这可扫了常光的兴了,作曲子的事按下也罢。
  还有一次,趁建功老师来广州出差的机会,我带他去肇庆看端砚,接待我们的是市纪委书记高连生。高书记与建功老师是北大校友,老同学相见甚是亲热,午饭后,高书记把我叫到一边,说,老同学碰在一块儿不容易,我老伴要自己掏钱给陈主席买一方砚台,你先帮我掌掌眼?我赶忙说,这事要先问一下建功老师,建功老师听说后对我说,你替我转达对老同学的谢意,端砚名贵我当然知道。但是喜欢,不一定要拥有,再好的宝贝,收藏岂可穷尽?因此藏宝何如访宝?访过了、赏过了、羡叹过了,请君善藏,代我,也代天下访家藏之,岂不活得轻松?这叫不耗一文,尽得风月。
  记得建功老师为我们讲课时,喜欢把复杂事情以浅显甚至直白的言说道破。比如记得他曾说,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把你认识的、想象的一堆人凑在一起,热闹热闹。随后他又说,热闹可不是瞎热闹,是给读者“重新铸造一个世界”。我当时就想,写散文,特别是写人物散文,大约也就是把自己所历所见所感连缀一起便是。而陈建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不是流水账,得为读者展示你的情感世界。哪怕连缀成陆放翁所爱的那种“百衲衣”也成——“朝冠挂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百衲衣”还是“百鸟衣”,展示一种“精气神”,是最要紧的。
  杂谈如上,也不知道能否展现陈建功的一点精气神儿。看着无意中找到的20年前的馈赠,忽想,这粗布僧衣穿到建功老师身上会是怎个模样?老师南人北相,脸庞方正,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还有一对大且厚的耳垂。建功在一篇访美游记里写过,在美国一家老人院里,一位老人曾招手唤他过来,捏着他的耳垂说:“你这耳垂儿真好看呀!”建功捏捏自己的耳垂儿,笑道:美国人也重视耳垂儿吗?我妈妈也这样夸我呢。这让我想到建功和我提过他家的祖训,叫“忠厚传家”。
其他文献
1996年初夏,臺湾蒙古族女诗人席慕蓉第一次回到自己故乡的草原,听到一种最接近自然的演唱时,曾作过这样细致动人的描述:  他的歌声横过草原,  天上的云忘了移动,  地上的风忘了呼吸……  毡房里火炉旁的老人,  忽然间想起过去的时光,  草地上挤牛奶的少女,  忽然间忘记置身何处;  所有的心,所有的灵魂,  都跟随着他的歌声,  在旷野里上下回旋飞翔,  久久不肯回来……  席慕蓉说的“他的歌
期刊
历史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方方面面的不平衡状态是经常性的,相对平衡的状态往往是暂时的。在不平衡的状态下,那种错综复杂、一言难尽的情势,又往往出乎一般人的意料。我国明代末期这个阶段,也算得上是典型的“一言难尽”中的一个。  “传庭死则明亡矣。”最近在某杂志上读了一篇评历史人物的长文,集中大写明末崇祯年间的重要将领孙传庭(山西代州人)。文章的主要倾向可以看出是为孙传庭申辩抱屈。作者认为,假如当时明朝当局坚
期刊
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前方有一个小亮点。它小小的,亮亮的。渐渐地,它变大了,它飘呀飘,摇呀摇,一闪一闪的,忽悠忽悠的,终于来到我面前……原来它是一只蝴蝶呀,彩色的蝴蝶。它悬在我面前不动了,翅膀上的花纹异常华丽,异常耀眼。我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希望它落在我的手上。可是,它仿佛受了惊吓,翅膀一抖就远去了……我睁开眼睛,知道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幻觉。  老刘十分专注地说着。说到最后,他用力摇摇头。老刘说话的语
期刊
今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诞辰1000周年。人们轻轻将先生唤醒,扶之左右徜徉于诗情画意的南丰大地,同喜分享当下国之昌盛,民之安乐。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岁月更迭,日月流转,千年过后,南丰后裔情意深深聚集在曾巩故里,由衷纪念这位好人、好官。全国31位散文名家亦在先贤雕像前,上香,叩拜!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位名扬天下的饱识之士,一生靠墨
期刊
地震,地震  没有人能忘记 2008 年五月的四川。  给我讲述那段经历的人是高工张松林,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2008年他带领十四名同志来到四川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担风洞建设任务,这一天是5月10日。他们住进中心一处建于60年代的三层老房子里。  5月12日中午闷热,张松林正在和战友商量刚进场的工作。突然,窗外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是不是附近拉石灰的大车路过?不像平常。门
期刊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腹地,雨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10,9,8……3,2,1,点火!”伴随着轰鸣巨响,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宣布: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到位,卫星状态正常,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
期刊
文晓东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走出家属院,向院子外面临街的“老兵饭馆”方向走去。院子里起早赶路上班的和晨练的熟人,碰见他都会打一声招呼:  晓东啊,饭馆的生意最近怎样呀?  马马虎虎吧。  晓东,这两天咋没有见到你那个吹号的班长呢?  他病了几天,没事。  晓东,听说你的小饭馆要搬走,我们以后想去吃饭都不方便了。  呃呃……他不知该怎么回答。  大家向他打招呼时,并没有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更不会知道他
期刊
其实这只是静卧着的一块普通小石,我拿在手上,却固执地当作大都的,妥欢帖睦尔的。我在依稀可知的大元消亡了几百年的某一天,得以坐着穿行于地下的列车从地洞一样的站点出来,从幽深处走到了万物生发的地上,地上叫土城,废墟建成的公园,曾经的大都一角。此刻,哪有什么大都?只有鸣笛的车流,如我等行色匆匆的陌路行人。那个时候,匆匆撤离的妥欢帖睦尔,一定没有好好回头看他的已是一派狼藉的都城,匆忙间绊了脚的小石,后来的
期刊
认真端详的沧桑  在浪漫之地,脸庞救赎自己  奔涌执着潋滟,天空之外展开  经历暗示,穿越徜徉闪烁幽径相遇  海誓山盟或圆或缺  深处,呼啸缓慢身形铺成暗影  坐在往事里恣肆地相安无事  雅韵跌落  彩虹托起畅快,心尖之上凌波微步  千山万水,绵延横置低落瞳孔  印证照亮意象,绝美笑而不语  终点相互证明,清洗浓厚的时光简史  道路颠簸过无忧无虑,阐述诗意  构想一回,点点涟漪抬头仰望  质地之音
期刊
给我一段文中路的时间,让我从头去细细思念。  ——题记  在阅读兰波狂热迷醉疯癫拉扯的诗歌后,重新开启我对世界纤细的感知之力。出门阳光如金,慷慨铺洒于夏日草木之上,万物能量张狂,令我从温吞的亚热带瞬时重回张狂的热带,重回北纬19.61度,重回那个静谧而喧嚷的海边小城——文昌。  在文昌的文中路附近,有一家名叫乌托邦的西餐厅,兜售各种甜美小食。而于我心中,文昌本身正是一座名叫乌托邦的博物馆,存放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