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类学生“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进行界定,将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形成“专创融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经管类;“专创融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32-02
   在持续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同时,技能大赛、职业培训引领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开展产业、教育、技能大赛、职业培训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和政府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和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实施过程中基本与专业教育脱节。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部分创新创业课程,但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欠缺,师资力量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明确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
   明确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是建立培养体系的前提。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对创新创业的能力要求研究较为滞后,更多停留在理论层次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的理解存在差别,未能建立创新创业能力结构。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未能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尽管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总体来看,仍然倾向于理论教学,课程碎片化现象严重,既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又未能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单一
   与就业能力相比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熟悉行业市场情况,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需要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培养,实现教学场景、教师和学生身份以及考核方式的有机转换。而当前的高职经管类专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仍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培养路径较为单一。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管理
   现行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侧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创新创业专门负责机构和导师团队建设、实战平台搭建、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二、提高高职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内容,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紧跟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新趋势,以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重建人才培养框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知识教授、技能培养、素质训练”的育人途径,使专业发展及时适应行业变化、课程教学高度满足企业需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孵化出航空物流、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使商贸流通类专业结构更加完善。
   (二)找准校企双方契合点,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双方积极性
   为实现校企合作各方互利共赢的目标,转变以往“校内模拟、校外实践”的做法,将企业项目引入校园,共同搭建企业项目运营平台,构建“企业导师+校内教师”共同负责的项目管理体制,营造校内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为企业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并培养和输送了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从而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通过专产对接促进专业均衡发展,形成专业群合力,达到协同共生效果
   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为核心,依托校内各种资源,形成引企入校机制,根据项目的岗位设置和技能要求,打破专业壁垒,组建运营团队,并在专产对接过程中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以专业间的交叉点为突破口,强化各专业间的互融互通,按照专产对接要求,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重新配备师资团队、共享实践环境,形成商贸流通类专业群,发挥群组合力,实现专业间相互支撑、均衡发展、协同共生的格局。
   (四)关注技能竞赛发展动态,建立“竞赛、岗位、课程三位一体”育人机制
   以技能竞赛的各项需求为基础,分析竞赛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衔接点,将竞赛内容分解融入课程体系中,组建“聘任渠道多元化、专业技能多元化、实战经验多元化”的竞赛导师团队,将行业知识、岗位技能、竞赛训练三者有效整合,建立“竞赛、岗位、课程三位一体”的商贸流通类专业育人机制。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竞赛训练、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分解技能竞赛、职业培训各方面要求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衔接点,将其以模块化形式融入基础课、技能课、实战课等课程体系中,采用“企业项目引领、专业课程铺垫、技能竞赛提升、职业培训融合”的方式,将产业、竞赛、教学、培训高度融合,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五)通过人才培养绑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获取多种类职业技能证书
   为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努力获取除毕业证书之外的多类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1+X”证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六)多途径开展创新创业专项技能培养
   1.商业计划书撰写训练
   在创业之前让每一个创业团队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以此来判断该项目是否适合去创业。
   2.客服专项技能的训练
   在每年“双十一”期间引入企业项目来锻炼学生的技能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精神。同时,开设为期6周的ERP实训来提升学生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服务意识。
   3.美工专项技能的训练
   以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周的形式对宝贝图片的拍摄、图片的处理、详情页的设计、首页设计、店标设计、推广海报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工专项技能。
   4.专项技能的训练
   创业学生想要最后创业成功,除了具备专项的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能力。为了使创业学生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具备运营的专项技能,应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业综合实训,并引入企业项目,由学生负责整体运营,每一个项目配有项目负责老师,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运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实际运营,使学生自身的运营能力不断地提升。
   通过以上各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提升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搭建高职经管类专业“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
   在凝练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和归纳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创业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孵化基地,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完善保障机制。
   (一)凝练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专业特点凝练形成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
   (二)研究和归纳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省内外企业、分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和回访有创业经历的往届学生,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剖析创新创业能力组成要素,归纳、总结形成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三)优化形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建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
   (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实践基地
   以校企共建为基础,以再现企业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过程为核心,根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和实践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整合校企资源建设校园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实践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五)组建“专业导师+创业导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常规教育之间的关系,选聘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和“双师型”教师,组建校企融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通过校内实战平台管理、企业顶岗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六)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
   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为目的,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管理、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选拔培训和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和孵化管理等保障制度,形成创新创业培养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四、结语
   研究和归纳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人才培养以行业需要、企业满意为目标,专业发展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全方位做好调研,依据各方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框架,将产业引入校园,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内运营企业项目的方式,解决专业发展滞后产业需求的问题,大幅提升专产对接程度,使专业发展紧跟行业变化,提升专业的敏感度。从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最终凝练形成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并对其他专业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旋.专创融合模式下的高职职业规划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0):258-259.
   [2]劉子睿.“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涉外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34):154.
   [3]张渭武.高职院校“双创”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研究:基于专创融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5):175-177.
   [4]王蕾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172.
   [5]王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6):159-161,171.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新时代的号召,回应和支持新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
校企合作是现阶段职业教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受到许多学校的应用,采用校企“双主体”开展专业教学是未来职业人才培养
过去,我总认为凡与汽车沾边的事故都称为交通事故,以致把本不是交通事故的事故统计或者解释为交通事故,这是不正确的。 那么,什么是交通事故?又如何理解它呢?明确交通和交通
本文首先指出当归拈痛汤为金代张元素所创之千古名方,是后世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的常用方.其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疏风止痛,兼有益气和血,临床应用本方只要切合其病因病机,
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面临很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与挑战.为消除压力带给学生精神层面、身体层面的影响,需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情感沟通,在情感沟通中让学
“雨课堂”近年来在医学高等院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而其在眼科专业见习教学中的运用仍少有报道.拟将“雨课堂”与传统眼科专业见习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引入“雨课堂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火针治疗25例多发性脂囊瘤的疗效,结果表明,2年随访患者5例,1年随访11例,对治疗都比较满意,其中2例患者诉部分皮损复发,约火针再次治疗有效,3例患者诉个别皮
金秋时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日本国东京艺术大学两校师生作品联展,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终于顺利开幕了。93年10月6日上午10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林丰俗出生于潮汕平原一个靠近韩江背倚桑浦山的小乡村。韩江水脉不但滋润了这片土地四季如春的绿意,还以绵密的柔情渗入聪明勤勉的居民的心智,在他们乐于操持的管弦丝竹中,
以钨极氩弧焊实训课程为例,列举了在进行闯关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游戏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在课程中建立成就系统,并从成就系统的全面性、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