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面对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在此背景下,国家在加快新业态健康发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便于大家理解掌握,我们采访了发改委相关领域负责人,对文件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介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4年5月,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要求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调、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我们会同水利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采取按日调度、挂图作战、逐个项目协调等方式来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复工,推动建设项目实现应复尽复。到目前为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的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已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也注意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水情。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着力补齐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因此,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并且要尽早实施,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7月8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的汇报,指出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这些工程实施之后,预计可以新增防洪库容约90亿立方米,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约2800万亩,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工程匡算总投资大致是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累计下达202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528亿元,支持各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经济日报记者: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方面都有着怎样的考虑?
苏伟: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及对于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总规模很大,所以必须要通过加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多渠道来筹措工程建设资金。重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低这些特点,融资能力总体来讲还是有限的。但部分水库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具有发电、供水等经营性收益,也具备通过改革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的潜力和空间。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所谓市场化,就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工程建设运营的市场体系,推动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所谓法治化,就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的营商环境,在依法合规和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前提下,促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主要有三点:一是要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推动在工程建设前要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与供水对象就水价标准、水量消纳、水费收缴以及动态调整机制达成协议,有效降低工程运营的风险,稳定市场主体的投资预期。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对于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这些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评估论证基础上,注入部分资本金或者给予投资补助,促进社会投资主体能够获得与它所投入的资本相匹配的合理回报。三是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综合运用各种权益性、债务性投融资工具,优化项目经营主体的股权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延长还款年限,有效提高市场化融资规模。
中新社记者: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情况。能否再介绍一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具体内容,它与之前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关系?
苏伟:两个方面。一方面是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有五大类型,具体包括防洪减灾工程56项、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26项、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55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8项、智慧水利工程5项,其中有96项都涉及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筛选确定这些项目的原则,一是要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二是要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前期工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四是地方积极性比较高,愿意来推动建设相关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按照这些原则,逐个项目进行复核、研究、筛选、平衡,来确定这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至于投资,匡算总投资是1.29万亿元,超过500亿元的项目有5个,300亿元到500亿元的项目有4个,100亿元到300亿元的项目有18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每个项目投资的规模还是非常大。
另一方面,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跟前面讲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关系。既是一个接续的关系,又有拓展和提升。到2019年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142项,剩余的30个项目當中有17项也纳入到了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当中,其他的几个项目,由于前期论证或者建设条件不是很成熟,按照实事求是、审慎决策的原则,暂缓实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是立足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据我们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围绕着补齐重大水利设施短板和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要求提出的,是今年及后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和建设的一个重点。
与172项工程相比,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继续加强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建设的同时,新增了两个大的类型,一是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二是智慧水利工程,主要目的还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对重要河湖水系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同时也提升工程联合调度、精准调控和高效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体系化综合效益。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介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4年5月,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要求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调、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我们会同水利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采取按日调度、挂图作战、逐个项目协调等方式来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复工,推动建设项目实现应复尽复。到目前为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的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已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同时也注意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水情。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着力补齐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因此,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并且要尽早实施,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7月8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的汇报,指出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这些工程实施之后,预计可以新增防洪库容约90亿立方米,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约2800万亩,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工程匡算总投资大致是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累计下达202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528亿元,支持各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经济日报记者: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方面都有着怎样的考虑?
苏伟: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及对于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总规模很大,所以必须要通过加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多渠道来筹措工程建设资金。重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低这些特点,融资能力总体来讲还是有限的。但部分水库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具有发电、供水等经营性收益,也具备通过改革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的潜力和空间。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所谓市场化,就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工程建设运营的市场体系,推动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所谓法治化,就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的营商环境,在依法合规和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前提下,促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主要有三点:一是要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推动在工程建设前要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与供水对象就水价标准、水量消纳、水费收缴以及动态调整机制达成协议,有效降低工程运营的风险,稳定市场主体的投资预期。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对于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这些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评估论证基础上,注入部分资本金或者给予投资补助,促进社会投资主体能够获得与它所投入的资本相匹配的合理回报。三是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综合运用各种权益性、债务性投融资工具,优化项目经营主体的股权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延长还款年限,有效提高市场化融资规模。
中新社记者: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情况。能否再介绍一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具体内容,它与之前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关系?
苏伟:两个方面。一方面是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有五大类型,具体包括防洪减灾工程56项、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26项、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55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8项、智慧水利工程5项,其中有96项都涉及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筛选确定这些项目的原则,一是要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二是要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前期工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四是地方积极性比较高,愿意来推动建设相关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按照这些原则,逐个项目进行复核、研究、筛选、平衡,来确定这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至于投资,匡算总投资是1.29万亿元,超过500亿元的项目有5个,300亿元到500亿元的项目有4个,100亿元到300亿元的项目有18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每个项目投资的规模还是非常大。
另一方面,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跟前面讲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关系。既是一个接续的关系,又有拓展和提升。到2019年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142项,剩余的30个项目當中有17项也纳入到了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当中,其他的几个项目,由于前期论证或者建设条件不是很成熟,按照实事求是、审慎决策的原则,暂缓实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是立足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据我们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围绕着补齐重大水利设施短板和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要求提出的,是今年及后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和建设的一个重点。
与172项工程相比,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继续加强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建设的同时,新增了两个大的类型,一是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二是智慧水利工程,主要目的还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对重要河湖水系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同时也提升工程联合调度、精准调控和高效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体系化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