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在企业中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发展,现代化企业推进会计电算化,但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特殊性,对其实施内部控制十分重要。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措施必须采用轮换岗位、内审外审相结合等多种方案,才能为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为企业盈获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内部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 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为其物资的完整、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决定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正确性。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认真贯彻落实,长期执行下去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继而保证企业运营的预期目标得以达成。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发展,现代化企业推进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会计管理及其核算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计算机有效的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电算化会计降低或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具有很高的核算准确度和可靠性。但是,电算化较为抽象使企业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难题,抑制着内部控制的有效发展。从而,较现行的形势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落后,不适应时代需求。同时,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此建立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十分重要。
基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之上,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有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部门间的管理控制以及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日常使用过程的日常控制等。对此,本文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
一、系统开发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前后以及发展控制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资金预算以及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同是对现行的系统进行评估、系统更新可行性等。总之,在系统开发和系统发展控制中主要包括有如下几点:
1.认可与授权: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需相关领导的认可与授权,它决定着电算化会计的成败;电算化会计系统需要发展和更新,必定波及企业管理机制,同时领导的认可与授权能为电算化系统提供基本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2.标准与规范: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部门指定的标准与规范,例如《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唯有此,电算化管理系统才更为健全与可靠,更利于系统的更新与发展。
3.人员的培训:电算化会计系统加以控制,就需对系统使用者进行培训,提升相关操作者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使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得以降低。
4.系统的转换: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在代替原有的会计体系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程序。而在这个时期,加以内部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好转换工作,使新旧系统得以并行运行,能对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质量进行科学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并行运行进行检验时间最少为三个月。
5.程序的完善:随着经营活动或环境的变化,电算化会计系统会相应的进行修改,而且系统用久了必然会发现弊端进行修改,因此,系统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修改。利用内部控制,需要将修改进行周密的规划与记录,对每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原因和性质梳理成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才能修改,同时内部控制规定相关人员不得参与修改过程。所以,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完善。
二、部门管理控制
企业为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加强和完善,而建立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部门管理制度,它包括有如下几点:
1.设置机构:根据不同形态的会计数据,企业可以将电算化会计系统化分为输入组、处理组和分析组等组别;也可以按工作职能分为主管、操作、维护、审查、分析等岗位。运用内部控制,可根据企业的自身规模,按精简、科学的原则设置符合自身经营目标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分析成本效益。
2.划分职能: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分离不相容的职务,和传统手工会计体系一样,电算化会计也会引发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因此,进行内部控制,将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明确划分所有职务的根本职责,并能建立职务轮换制度,能避免恶劣的经济业务。
3.上机管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多必须的计算机大多是专用的,加以内部控制明确管理制度,能使职工与计算机相匹配,从而约束职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管理档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内部控制,能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对相关资料能及时存档,继而有利于进行档案管理,而完善的档案制度包括有优秀的档案管理者、健全的资料借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案以及安全可靠的储存设备等。同时,内部控制能约束相关人员对档案进行定期备份,能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和恢复手段,避免档案被破坏。
5.管理设备: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各项硬件设备完好无损,使其能够正常使用。一般地,设备管理控制范围包括有温度、湿度、防火、防静电等各类设备所处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三、日常控制
所谓的日常控制就是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它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1.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旨在利用控制程序对无效的、不科学的以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进行甄别和拒纳。操作口令是进入系统的钥匙,时常修改,因此内部控制能让会计人员不泄露操作口令,从而避免非法分子的攻击。
2.数据录入控制:内部控制能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数据,从而为数据录入的正确性提供保障。数据录入控制首先规定录入数据必须经过手软才能进行录入,同时相关内部控制部门要进行审核;其次利用技术手段对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进行识别。
3.数据通讯控制:采取内部控制能防止在进行数据通讯时出现错误、泄密或丢失等事故。
4.数据处理控制:内部控制能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时,其数字进行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进行检查、代码和数字的有效范围进行检查以及记录总数进行检查;同时还能对文件长度、标识以及是否感染病毒等进行检查,从而为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能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出信息的准确性,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适当的存储提供保障,从而使其调用、更新和检索更为方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十分广泛。因此,企业在趋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得以生存并良性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獻:
[1]汤守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2]熊晓蕾. 对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几点认识[J]. 审计与理财,2013
[3]张艳斌. 浅析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中国外资,2013
[4]范宏伟,王本增. 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
[5]王亚红. 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改革与开放,2011
关键词:内部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 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为其物资的完整、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决定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正确性。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认真贯彻落实,长期执行下去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继而保证企业运营的预期目标得以达成。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发展,现代化企业推进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会计管理及其核算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计算机有效的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电算化会计降低或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具有很高的核算准确度和可靠性。但是,电算化较为抽象使企业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难题,抑制着内部控制的有效发展。从而,较现行的形势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落后,不适应时代需求。同时,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此建立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十分重要。
基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之上,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有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部门间的管理控制以及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日常使用过程的日常控制等。对此,本文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
一、系统开发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前后以及发展控制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资金预算以及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同是对现行的系统进行评估、系统更新可行性等。总之,在系统开发和系统发展控制中主要包括有如下几点:
1.认可与授权: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需相关领导的认可与授权,它决定着电算化会计的成败;电算化会计系统需要发展和更新,必定波及企业管理机制,同时领导的认可与授权能为电算化系统提供基本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2.标准与规范: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部门指定的标准与规范,例如《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唯有此,电算化管理系统才更为健全与可靠,更利于系统的更新与发展。
3.人员的培训:电算化会计系统加以控制,就需对系统使用者进行培训,提升相关操作者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使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得以降低。
4.系统的转换: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在代替原有的会计体系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程序。而在这个时期,加以内部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好转换工作,使新旧系统得以并行运行,能对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质量进行科学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并行运行进行检验时间最少为三个月。
5.程序的完善:随着经营活动或环境的变化,电算化会计系统会相应的进行修改,而且系统用久了必然会发现弊端进行修改,因此,系统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修改。利用内部控制,需要将修改进行周密的规划与记录,对每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原因和性质梳理成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才能修改,同时内部控制规定相关人员不得参与修改过程。所以,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完善。
二、部门管理控制
企业为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加强和完善,而建立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部门管理制度,它包括有如下几点:
1.设置机构:根据不同形态的会计数据,企业可以将电算化会计系统化分为输入组、处理组和分析组等组别;也可以按工作职能分为主管、操作、维护、审查、分析等岗位。运用内部控制,可根据企业的自身规模,按精简、科学的原则设置符合自身经营目标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分析成本效益。
2.划分职能: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分离不相容的职务,和传统手工会计体系一样,电算化会计也会引发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因此,进行内部控制,将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明确划分所有职务的根本职责,并能建立职务轮换制度,能避免恶劣的经济业务。
3.上机管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多必须的计算机大多是专用的,加以内部控制明确管理制度,能使职工与计算机相匹配,从而约束职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管理档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内部控制,能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对相关资料能及时存档,继而有利于进行档案管理,而完善的档案制度包括有优秀的档案管理者、健全的资料借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案以及安全可靠的储存设备等。同时,内部控制能约束相关人员对档案进行定期备份,能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和恢复手段,避免档案被破坏。
5.管理设备: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各项硬件设备完好无损,使其能够正常使用。一般地,设备管理控制范围包括有温度、湿度、防火、防静电等各类设备所处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三、日常控制
所谓的日常控制就是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它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1.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旨在利用控制程序对无效的、不科学的以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进行甄别和拒纳。操作口令是进入系统的钥匙,时常修改,因此内部控制能让会计人员不泄露操作口令,从而避免非法分子的攻击。
2.数据录入控制:内部控制能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数据,从而为数据录入的正确性提供保障。数据录入控制首先规定录入数据必须经过手软才能进行录入,同时相关内部控制部门要进行审核;其次利用技术手段对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进行识别。
3.数据通讯控制:采取内部控制能防止在进行数据通讯时出现错误、泄密或丢失等事故。
4.数据处理控制:内部控制能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时,其数字进行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进行检查、代码和数字的有效范围进行检查以及记录总数进行检查;同时还能对文件长度、标识以及是否感染病毒等进行检查,从而为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能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出信息的准确性,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适当的存储提供保障,从而使其调用、更新和检索更为方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十分广泛。因此,企业在趋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得以生存并良性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獻:
[1]汤守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2]熊晓蕾. 对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几点认识[J]. 审计与理财,2013
[3]张艳斌. 浅析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中国外资,2013
[4]范宏伟,王本增. 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
[5]王亚红. 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改革与开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