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微博中的存在及其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浪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它形成的美不同于现成品的美、装置美、身体美、大地美等。微博的美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美,虽然说起来有点抽象,但其中精美的图片、有营养的视频、有趣的符号文字、充满智慧的微小说、超文本链接等无不散发着美的气息,并且它是我们能感觉得到,确确实实存在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新浪微博    美学  价值
  一、新浪微博的基本概况
  自2009年以来,各种微博客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中国四大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其中以新浪微博用户最多,最为活跃、影响范围最为广大。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休闲生活服务和学习工作交流的信息分享平台。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了“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前段时间又推出了可以在评论中添加图片回复的新功能。随着新浪微博自身的改进和发展,最直观的的效果就是微博美学特征的改变——之前页面色彩单一、功能结构简单、附加功能较少、内容枯燥肤浅的状态,现在新浪微博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得到明显的展示。
  二、新浪微博中美学的具体分析
  新浪微博依托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不仅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美学的新表现形式,还建立了一种全息性的新的审美方式。多媒体的相互融合是新浪微博美学的核心表现手段和主要美学语汇,多媒融合下的审美思维是整体的、有机的、全息性的审美思维方式。它不仅综合性地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还交互性地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性灵与精神等理性活动。在这种全息性的审美活动中,人们的主观与客观互动、感性和理性互融、技术与艺术相通,达到了一种审美意识上的辩证与统一。
  (一)新浪微博中设计理念的艺术美
  当下在新媒体信息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和表现周围的世界,强调色彩的主观感觉和象征意义。他们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变得更加地自由,他们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旧色彩表现体系,使用纯朴而又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模式,使画面轮廓线变得清晰,立体感增强,充满装饰性效果,促使人们对媒体艺术性的表达做了重新的认识,使得人们对媒体表达的空间的认识又一次被重新解构了。新浪微博的版面设计、文字呈现和视频表达等,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和自由化特征,不管是在色彩构造上还是文字的设计图解上都与当代微博受众的审美观相吻合,整个版面艺术设计趋向于一种三维空间效果,各种信息表达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让受众畅游在一种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微博世界。新浪微博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和内容要求,追求有创新、有鲜明的个性化,解构传统美学构建新的美学形态直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媒介方式,以自己最适合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使艺术更个性化,更抽象,更贴近个人,更贴近生活。
  (二)新浪微博中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的整体结构美
  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文化的传播方式就经历了“图像——文字——图像”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图像和文字不断地表现为不断抽象化过程。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与文字以新的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其中视觉化的力量达到了极致,微博中各种充满色彩和个性的文字、图片、视频无不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据估计,人类接受外界信息中有80%以上的部分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处理的,我们主要是通过眼睛来感受周围的世界和自身。
  新浪微博的整体结构中以文字和图片居多,由于文字有限制,但是为了满足受众对微博运用的需求同时在那些草根的推动下,微博中逐渐兴起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内容比如微型小说、微型诗歌、微型短文等都给微博的美学整体结构添加了一份生机。新浪微博突破了传统的文字化模式,不仅仅只有枯燥的文字信息而且伴随着声音和图像的配合,使得微博中的美学构成更加完善。最主要的是微博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美学产物已经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思维、行为和认识方式,它的全面普及将导致以文字和平面图像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人工思维和数据处理为基本形态的多媒体,影响文化传播的形式。
  (三)新浪微博中时空的虚拟模式美
  新浪微博中的超文本的链接方式必然引起数字媒体艺术时空观念的改变。其实,新浪微博在整体创作上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在在运用新浪微博微博的过程中,它的超文本链接方式打破了断点式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微博用户可以跨越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历史或者从现实的空间到虚拟的空间,甚至从此空间到彼空间。
  微新浪博的构造的无限度空间感促使大量的观众参与到数字媒体的运营中,体现的是一种在场、身临其境的审美;微博中超链接的表达方式和共时性特征点,使得观众也成为作品创作者之一,比如受众可以在新浪微博中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等表达情感,与此同时他们的这些内容会在同一时间被一个或多个人共享并与之进行互动,这也是一种在线的审美。微博在充满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环境下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段,大大丰富了新媒介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美学体验。
  新浪微博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大大丰富了美学的表现形式,多重美学语汇的综合效果带给人们不同的韵味体验以及张力震撼。当代媒体美学艺术不仅需要融合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参与审美体验,而且可以随着现代神经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可以绕开复杂的身体感官,直接刺激到用户的神经系统,从而让人摆脱感觉器官而感知到栩栩如生的世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媒体的美学带来了极大的蔓延空间,也让人们的审美体验产生无与伦比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三、微博的美学价值延伸
  “美”的含义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浪微博的这种美学转化,除了美学自身的因素外,还在于当代人类人格和中国人格的跨世纪大转化。美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人的身心特点、人格状态的内在关税是十分密切的。数字新媒体艺术创作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审美的创造活动,它不仅是表现作者审美意识、满足和引导观众审美要求的高要求创作手段,而且是现阶段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高消费需求。以此同时,最关键的是21世纪的中国美学必须关注当代中国人的命运和精神,关心人的境遇和发展,必须着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如何取得动态的和谐发展,帮助当代人学会从美学的角度去发现和开发自己与生活。要实现当代美学的转型,就必须恢复美学曾一度失落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将中国传统美学蕴藏着极为丰富而瑰麗的人生底蕴,特别是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与新环境下的多媒体信息相结合,创造更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表达模式,挖掘更多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幸,常亚平.微博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30(9A).
  [2]周胜.新媒体艺术与美学观的变迁[N].成都大学学报,2003,4(86-88).
  [3]原恩祥,郭红柳,初彦墨.关于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97(2A).
  [4]占自华.微博研究评述[N].济南大学学报,2011.
  [5]邱国桥.微新媒体艺术编辑中的传统美学元素研究[A].中国报业,2012—3.
  作者简介:刘蓉(1991—),女,汉族,湖南邵阳,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167
其他文献
【摘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搞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怎样决定生产关系,在论述这一问题上我们现有的教科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们只有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实质,然后再围绕着实质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更为透彻。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方式;产品剩余;占有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
期刊
【摘要】:个人所得税应充分发挥其在调节贫富差距、抑制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发挥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我国应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调整扣费标准,采取有效手段对隐形收入征税,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关键词】:公平 个人所得税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维持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社会成员、城乡、区域之间的贫富
期刊
【摘要】:现在,媒介趋于一种融合的态势,在这种状态下的越来越激烈,多媒介的互动传播将会成为未来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的媒介的环境之下,传统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很难与现在的媒介发展模式相匹配,其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为了打破这样的僵化发展模式,现在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顺应现在发展的潮流趋势,走多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更新自己的
期刊
【摘要】:《侵权责任法》第36条“网络侵权”,规定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第36条分为一般规定、“通知”条款、“知道”条款这三个部分。第一款是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而二、三款是特殊情况。第36条仅是对网络侵权做出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内容是模糊不清和不完善的。因此该条中的三个条款的许多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来明确和完善。  【关键词】:网络侵权责任;通知条款;知道条款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
期刊
【摘要】:影视同期书是20世纪90年代新浮现的一种文学景观,此类文学是受影视等大众媒介文化宰制的产物,也对文学本身造成单向度异化,其具有三个转向性特征: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文学表征的影视化和文学内核的粗俗化。  【关键词】:影视同期书;90年代文学;异化;媒介化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空,一方面它回绝了80年代启蒙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暧昧眼神,一方面对21新世纪的消费主义和大众主义做出扭捏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的山西因其保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其省军事权与民政权又长期集于阎锡山一人之上,这反而使得山西在其规划当中能避免上层因素的相互制约。而太原因其交通位置的特殊性,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经济、军事中心,其城区布局也在30余年的民国期间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本文旨在以太原老字号为研究对象,探究民国时期太原城区的空间结构布局。  【关键词】:民国太原 城区结构 老字号  民国时期太原城区的境界当东
期刊
【摘要】: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对封建社会的罪刑擅断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由此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并将它视为公法之理。贝卡利亚在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义的同时,还从罪刑法定主义中引申出四个结论。本文就将以罪刑法定主义的引申结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罪刑法定主义,立法权,司法权,社会契约  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最后,贝卡利亚总结出一条颇为有益的普遍公理,这条
期刊
【摘要】: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家和国高度合一的社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箴言也长存于古人心中。在古人的观念里面,家与国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古人惯以忠、孝相提,君、父并举,视国政为家政的扩大,纵然没有将二者完全混同,至少是认为家、国可以相通,其中并无严格的界限。[1]在他们心中,自己的亲属所组成的是一个小家庭,而有众多小家庭组成的群体性组织就是一个大家庭,“小家”和“大家”都是相通的,一个个的
期刊
【摘要】:特殊侦查手段,尤其是秘密监听是打击犯罪的高效手段,被广泛的用于司法实践。可是在侦查实践中,因为缺乏严格有效地司法监督,特殊侦查手段滥用的现象普遍。规范特殊侦查手段的实施,需要从事前审查、事中执行、事后追责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形成我国特殊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体系。  【关键词】:特殊侦查 手段 司法监督  一、我国特殊侦查手段存在的问题  基于目前的立法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媒体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信息,移动互联网为媒体融合、媒体转型和媒体盈利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对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竞争力的进程中发生的媒体观念的更新,对“融合新闻”的新理解,媒体业务的拓展等传媒变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媒体融合 传媒变革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或者称为新的传播技术/软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