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对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提高学习自主性有很大帮助。本文介绍了在专业规范指导下,进行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学习的一些探索,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上了解专业特点,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和专业的认识、对学习专业课的期望、对课程的满意度都能有更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电气工程导论 必要性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248
一 、引言
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内容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系统性,学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该课程在帮助学生从中学学习方式过渡到大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使学生对该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在认真学习专业规范和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对此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模式、学习内容整合、学习组织设计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新生入学之初,虽有新生入学教育,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清晰,就业前景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均不了解。《电气工程导论》这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厘清电气工程专业的构建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对电气工程类学生学习可以起到“导航”作用,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 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由于刚入学的新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个专业以及如何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等等,都不是很清晰,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通过《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本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框架和培养方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的体现
由于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的不同, 需要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该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各阶段的学习要求、重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促成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良好过渡,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使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三)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传统电力逐渐向智能电网转变,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其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对专业所做的贡献将直接影响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电气工程专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立足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而编写,以便适应所有二级学科设置本专业的学校。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1.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史、专业的地位和任务、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情况;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情况。
2.介绍了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状况;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的知识体系和内涵;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详细介绍了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五个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4.列举了电气工程技术在一些重要行业的应用案例。
(二) 课程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我们把课程的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各部分顺序在学习时可适当调整:
1.电气工程与电气工程学科:介绍电气工程的内涵,外延及相关工作岗位;电气工程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
2. 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工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介绍我国最近实行的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其资格考试情况。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专业课程体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与联系;本专业的专业规范,知识结构,课程参考体系。
4.主要课程导学:本专业较广泛设置的一些主要课程,分模块进行导学介绍。各模块如下:(1)学科基础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2)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3)电器及控制模块: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4)电力系统模块: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与调度;(5)其它: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简介。
5.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简单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重点研究领域。
(三)学习手段及学习组织设计
1.学习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学生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小组完成的专题报告,另一个是个人完成的课程总结。
2.合理设计学习内容。课程设置也是《电气工程导论》课所应该具有的一项功能,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注重的是专业体系“框架”的搭建,而不是过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叙述。
3.PPT的设计也一定要注意细节处理。PPT设计应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文字精练,理论解释以板书为主。
(四)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1.完善导师制管理体制。为了使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顺利实施,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评优和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管理等工作。
2.实行“双向选择”确定科研导师。在大二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学院公开导师情况,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选择导师,再由导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要指导的学生,签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学生创立参与科研。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学生应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和竞赛。
4.研究生作为助理导师的作用。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为1:1,在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期间,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为主体的阶梯式团队,有效的发挥研究生對本科生的“传、帮、带”作用。
四、总结
《电气工程导论》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参考用书。本书自2007 年10 月出版以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由师生共同形成对学科的认知与理解,经过精心设计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将会对本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
2. 李红梅,《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教育教学论坛。2018。
3. 张小莲,浅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科技视界,20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100083
关键词:电气工程导论 必要性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248
一 、引言
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内容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系统性,学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该课程在帮助学生从中学学习方式过渡到大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使学生对该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在认真学习专业规范和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对此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模式、学习内容整合、学习组织设计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新生入学之初,虽有新生入学教育,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清晰,就业前景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均不了解。《电气工程导论》这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厘清电气工程专业的构建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对电气工程类学生学习可以起到“导航”作用,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 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由于刚入学的新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个专业以及如何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等等,都不是很清晰,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通过《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本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框架和培养方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的体现
由于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的不同, 需要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该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各阶段的学习要求、重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促成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良好过渡,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使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三)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传统电力逐渐向智能电网转变,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其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对专业所做的贡献将直接影响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电气工程专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立足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而编写,以便适应所有二级学科设置本专业的学校。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1.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史、专业的地位和任务、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情况;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情况。
2.介绍了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状况;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的知识体系和内涵;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详细介绍了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五个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4.列举了电气工程技术在一些重要行业的应用案例。
(二) 课程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我们把课程的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各部分顺序在学习时可适当调整:
1.电气工程与电气工程学科:介绍电气工程的内涵,外延及相关工作岗位;电气工程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
2. 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工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介绍我国最近实行的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其资格考试情况。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专业课程体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与联系;本专业的专业规范,知识结构,课程参考体系。
4.主要课程导学:本专业较广泛设置的一些主要课程,分模块进行导学介绍。各模块如下:(1)学科基础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2)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3)电器及控制模块: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4)电力系统模块: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与调度;(5)其它: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简介。
5.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简单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重点研究领域。
(三)学习手段及学习组织设计
1.学习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学生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小组完成的专题报告,另一个是个人完成的课程总结。
2.合理设计学习内容。课程设置也是《电气工程导论》课所应该具有的一项功能,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注重的是专业体系“框架”的搭建,而不是过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叙述。
3.PPT的设计也一定要注意细节处理。PPT设计应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文字精练,理论解释以板书为主。
(四)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1.完善导师制管理体制。为了使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顺利实施,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评优和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管理等工作。
2.实行“双向选择”确定科研导师。在大二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学院公开导师情况,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选择导师,再由导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要指导的学生,签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学生创立参与科研。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学生应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和竞赛。
4.研究生作为助理导师的作用。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为1:1,在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期间,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为主体的阶梯式团队,有效的发挥研究生對本科生的“传、帮、带”作用。
四、总结
《电气工程导论》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参考用书。本书自2007 年10 月出版以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由师生共同形成对学科的认知与理解,经过精心设计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将会对本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
2. 李红梅,《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教育教学论坛。2018。
3. 张小莲,浅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科技视界,20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