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是以化工流体输送单元为突破口,以企业需求为前提,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项目化教学——仿真实训——企业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且与化工生产过程及化工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紧密相连,工程实践性很强。近年来虽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建立起了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但项目的内容设置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仍有较大区别,实训室内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的真实设备也有较大区别,且生产中多是大型设备,很多操作的技能训练无法在实训室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与企业联合,建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课程以工学交替为主旨,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辅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配套教改措施,形成了“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学用一体,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它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1)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对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实习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下厂带队或指导学生实习,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适应岗位要求,成为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青岛美高集团、新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碱厂等十多家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多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场所为中心的职教理念,结合化工专业教学实际,通过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仿真实训——企业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制定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方案。经过不断对方案的组织实施、研讨、修改、提高,形成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學结合,学用一体”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成果。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构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2)优化教学内容。为使课程内容更符合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要求,对周边地区化工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调整。根据岗位要求,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内容进行增删,突出生产实践技能,降低理论及工艺计算的比重,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企业的生产案例引入到课程内容中,使课程内容的设置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如流体输送机械,让学生现场操作,了解输送过程的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拆卸组装常见设备,了解设备结构及维护。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切身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确立合作意识与树立团队精神。
(3)将生产性实习引入教学。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很解决了在实训室内无法完成大型化工设备项目实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4)建立多元的考核体系。增加了对每个学生的项目操作的评价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和企业生产实训的考核,用过程化考核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以技能知识点为考核重点,以基础理论、作业、实训报告、仿真操作成绩、企业实习成绩、学习态度为综合考评,形成以日常教学知识技能的考核+仿真操作+企业实训考核的过程化考核模式。
总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亲临现场操作,真正得到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大大缩短了职业岗位和社会适应周期,为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同时,学校与企业联合,很好的解决了化工行业大型设备的单元操作无法在实训室内进行训练的难题,让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大型生产设备上完成实训,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从而具备一定的职业初步上岗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为化工专业其他课程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功祥,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6(2):48-50
[2] 高庆,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5-17
[3] 丁春燕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86-187
[4] 李晋,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2):118-119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且与化工生产过程及化工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紧密相连,工程实践性很强。近年来虽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建立起了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但项目的内容设置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仍有较大区别,实训室内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的真实设备也有较大区别,且生产中多是大型设备,很多操作的技能训练无法在实训室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与企业联合,建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过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课程以工学交替为主旨,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辅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配套教改措施,形成了“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学用一体,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它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1)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对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实习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下厂带队或指导学生实习,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适应岗位要求,成为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青岛美高集团、新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碱厂等十多家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多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场所为中心的职教理念,结合化工专业教学实际,通过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仿真实训——企业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制定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方案。经过不断对方案的组织实施、研讨、修改、提高,形成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學结合,学用一体”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成果。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构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2)优化教学内容。为使课程内容更符合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要求,对周边地区化工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与调整。根据岗位要求,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内容进行增删,突出生产实践技能,降低理论及工艺计算的比重,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企业的生产案例引入到课程内容中,使课程内容的设置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如流体输送机械,让学生现场操作,了解输送过程的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拆卸组装常见设备,了解设备结构及维护。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切身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确立合作意识与树立团队精神。
(3)将生产性实习引入教学。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到两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很解决了在实训室内无法完成大型化工设备项目实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4)建立多元的考核体系。增加了对每个学生的项目操作的评价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和企业生产实训的考核,用过程化考核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以技能知识点为考核重点,以基础理论、作业、实训报告、仿真操作成绩、企业实习成绩、学习态度为综合考评,形成以日常教学知识技能的考核+仿真操作+企业实训考核的过程化考核模式。
总之,“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亲临现场操作,真正得到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大大缩短了职业岗位和社会适应周期,为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同时,学校与企业联合,很好的解决了化工行业大型设备的单元操作无法在实训室内进行训练的难题,让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大型生产设备上完成实训,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从而具备一定的职业初步上岗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为化工专业其他课程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功祥,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6(2):48-50
[2] 高庆,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5-17
[3] 丁春燕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86-187
[4] 李晋,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