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镇举行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执教了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
这节公开课效果还不错,得到了校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好评,我知道那是领导对我的鼓励。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课堂上,学生正在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时,班上一名个头不高的男生把小手高高举起。我问道:“你有疑问吗?请你说说看。”
“老师,我认为文章写得不对,有违常理。”那位学生站起来说。
“是吗?”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你从哪里看出来?”我追问了一句。
那位学生有模有样地说:“一般说来,30年后,那位老人已经100多岁了,早已作古了。”班上孩子们听后哄堂大笑,有好多学生附和他的意见。
“30年后,老人多大了?你相信老人还活着吗?老人相信吗?”班长小雪反问道。
这时,班上的王惠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一般情况,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百岁老人多的是。”
“可你也不能排除作古的可能呀!”那位同学又反驳道。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中学生很自然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情绪异常高涨,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这关键时刻自然不能喊停,而是应顺应学生的思路,正确地去引导他们。于是我从容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考虑得很周到,其实两种可能都有,但你们能不能根据书中的蛛丝马迹来猜测一下呢?”
顿时孩子们变得鸦雀无声,教室里有絮絮的翻书声。
突然,我班的智多星李家利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30年后,老人肯定还活着。你看,书中写道,老人已经70岁了,眼睛却炯炯有神,而且老人天天扫那么高的天游峰,不是在锻炼吗?”一说完,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第一位学生也站起来说:“我再补充一下,那位老人是那样爱生活,而且天天呼吸清爽的空气,所以现在我也相信老人在30 年后依然健在。”
顿时,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男生很开心地笑了,像是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感到自豪。这位男生的发言,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讨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氛围也活跃了起来。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正在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孩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理应给予尊重,不能轻易扼杀,浇灭孩子独特的创新思维。我深知自己既是课堂的参与者,又该是课堂的调控者。想到这一点,我提出让学生续写课文的做法。我因势利导,改变了预设的教学进程,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30年后老人还健在,那么我们来续写一下30年后再相见的情景。”孩子们停止讨论,开始展开想象,描绘了30年后相遇的情景,虽然有的学生写得不怎么样,但确是他们真实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责任编辑赵霭雯
这节公开课效果还不错,得到了校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好评,我知道那是领导对我的鼓励。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课堂上,学生正在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时,班上一名个头不高的男生把小手高高举起。我问道:“你有疑问吗?请你说说看。”
“老师,我认为文章写得不对,有违常理。”那位学生站起来说。
“是吗?”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你从哪里看出来?”我追问了一句。
那位学生有模有样地说:“一般说来,30年后,那位老人已经100多岁了,早已作古了。”班上孩子们听后哄堂大笑,有好多学生附和他的意见。
“30年后,老人多大了?你相信老人还活着吗?老人相信吗?”班长小雪反问道。
这时,班上的王惠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一般情况,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百岁老人多的是。”
“可你也不能排除作古的可能呀!”那位同学又反驳道。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中学生很自然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情绪异常高涨,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这关键时刻自然不能喊停,而是应顺应学生的思路,正确地去引导他们。于是我从容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考虑得很周到,其实两种可能都有,但你们能不能根据书中的蛛丝马迹来猜测一下呢?”
顿时孩子们变得鸦雀无声,教室里有絮絮的翻书声。
突然,我班的智多星李家利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30年后,老人肯定还活着。你看,书中写道,老人已经70岁了,眼睛却炯炯有神,而且老人天天扫那么高的天游峰,不是在锻炼吗?”一说完,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第一位学生也站起来说:“我再补充一下,那位老人是那样爱生活,而且天天呼吸清爽的空气,所以现在我也相信老人在30 年后依然健在。”
顿时,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男生很开心地笑了,像是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感到自豪。这位男生的发言,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讨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氛围也活跃了起来。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正在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孩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理应给予尊重,不能轻易扼杀,浇灭孩子独特的创新思维。我深知自己既是课堂的参与者,又该是课堂的调控者。想到这一点,我提出让学生续写课文的做法。我因势利导,改变了预设的教学进程,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30年后老人还健在,那么我们来续写一下30年后再相见的情景。”孩子们停止讨论,开始展开想象,描绘了30年后相遇的情景,虽然有的学生写得不怎么样,但确是他们真实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