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褶是服装设计的元素之一,衣褶的处理、变化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本文从这一设计细节入手,分析了褶的早期形成原因,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介绍了衣褶的常见类型与特点,针对其不同特点说明了褶的构成原理的应用;结合实际,探讨了褶在与面料结合、工艺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褶裥 构成原理 造型
褶皱被誉为服装设计中的经典设计元素,是一种塑造服装造型和面料质感的手段,近年来褶皱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极广泛,运用手法也极其的新颖,导致了褶皱在服装设计艺术上一直流行。
1.褶的早期形成
服装的两大基本形制——包缠型和逢制型。其中,披包缠型服装一般无需缝合,而是整块裁剪,披缠在身。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印度,此形制较多见。如古罗马的托加,甚至至今印度妇女所披纱丽,仍属于此。这种形制的衣服宽松、飘逸、无定型,衣褶自然形成,因此具有很强的悬垂性,气质潇洒浪漫。
2.褶的构成原理
褶的种类、形态很多,所谓褶的构成,是指在服装款式设计中,通过重、排列、组合等技巧处理褶的平面与立体的形态,以及疏密、凹凸、起伏等多种运动性的变化。
2.1 完整与集中的构成
褶纹以直、曲线的变化聚集和组合排列成的一个区域,形成一种完整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装饰形式。此种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服饰中都被广泛运用。
例如,古希腊的服装,由一块四方形的布从身体的左侧裹向前后,双肩的上部用装饰别针固定,使全身形成一系列自然舒展的褶纹造型。此时,褶纹主要以直、曲线的变化聚集和组合排列成一种面积,形成一种完整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装饰形式。
现代机器化的服装生产,把时装上的褶纹排列得更加富有装饰性,更能表现出疏密起伏和变化多端的服饰美感。
2.2 变异与打散的构成
变异,是指在服装设计中,褶纹在其基本特征形式上产生的变化;打散,是指褶纹的分解,组成新的形式。
在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仕女、菩萨的衣饰中,妇女衣饰的处理就很独特,既整齐有序,又波折起伏。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变异与打散构成的褶纹,可以改变服装款式中均匀、对称的单调布局,打破常规,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服装款式。
2.3 立体的构成
服装款式千变万化,但其造型总离不开人体这一基本结构。为了保证服装身体适合、新颖别致,设计者总要把人体结构运动与服装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使人体的体形特征通过服装造型体现外在美的理想效果。
3.褶的工艺处理方法
通过缝制工艺的装饰性处理,也会形成多种褶纹的曲折变化,使服装显得更加漂亮。
3.1 抽褶:将碎褶聚集抽缩起来就叫抽褶
如收拢成帐篷式的灯笼袖、灯笼裤、灯笼裙,使服装产生柔软和优美的膨胀感。抽褶最适合用于儿童及年轻人的服饰。
3.2 纳褶:纳褶是一种逢制工艺的装饰技巧
通过纳褶可以使细碎的褶纹产生多种曲折变化,表现出工艺装饰的高档美感。纳褶适用于家庭便服与外出衣着上,对活动过多的运动服和便装则不宜采用。
3.3 褶边:褶边俗称花边
一般多用在肩、领、袖、搭门、衣裙等边缘装饰上。由于褶边波浪起伏,能产生很强的质感和量感,因此往往形成服装的装饰重点。褶边运用广泛,各种档次的服装皆可采用。
下面以抽褶为例,对它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
(1)、制作抽褶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缝纫机的调节:针距调到4毫米;上下线调成一松一紧:
〖JZ〗〖HZ(〗〖XC邓婧.TIF〗〖HZ)〗
(2)、假如你的上线是松的,就将布料正面朝上,沿着需要做抽褶的位置、以0.7厘米的缝份压一道线,起点和终点都不需要倒针,但是线头要留长一点;接着用相同的手法以0.7厘米的间隔缝上第二道、第三道……(如果你只需一行碎褶,一道线就行了。)
(3)、完成车线之后,拉动反面的线头,将正面的线头牵引到反面。在反面将其中一端的上下线打成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抽线做准备。
(4)、然后在另一端拉紧下线,将布料向中间缩拢,缩到你满意的长度时,将这一端的上下线打成死结;然后将其余几条线也做相同的操作,注意每一条线的长短应该是一致的。完成后剪断多余的线头。
褶皱永远是时尚舞台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随着纺织业的发展,面料对服装流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面料的肌理和后处理的改良会使传统的设计手法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经热压处理形成褶裥的面料使褶皱的变化变得更加丰富;用各种丝带、缎带、蕾丝,刺绣、珠绣等工艺手法处理的褶皱则体现出繁复的奢华感。
综上所述,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是服装创作的宗旨,是立体和平面的结合点,褶皱的创作蕴涵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并由此衍生出丰富和深远的文化艺术内涵,是立体性与平面性的结合点,是现代服饰时尚重要的借鉴来源和表现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2] 秦寄岗.服装结构设计与表现技法.中国纺织出版社.
[3] 纪婧.服装立体裁剪.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日]神田美年子 等.服装立体构成的理论与实用技术.纺织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褶裥 构成原理 造型
褶皱被誉为服装设计中的经典设计元素,是一种塑造服装造型和面料质感的手段,近年来褶皱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极广泛,运用手法也极其的新颖,导致了褶皱在服装设计艺术上一直流行。
1.褶的早期形成
服装的两大基本形制——包缠型和逢制型。其中,披包缠型服装一般无需缝合,而是整块裁剪,披缠在身。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印度,此形制较多见。如古罗马的托加,甚至至今印度妇女所披纱丽,仍属于此。这种形制的衣服宽松、飘逸、无定型,衣褶自然形成,因此具有很强的悬垂性,气质潇洒浪漫。
2.褶的构成原理
褶的种类、形态很多,所谓褶的构成,是指在服装款式设计中,通过重、排列、组合等技巧处理褶的平面与立体的形态,以及疏密、凹凸、起伏等多种运动性的变化。
2.1 完整与集中的构成
褶纹以直、曲线的变化聚集和组合排列成的一个区域,形成一种完整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装饰形式。此种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服饰中都被广泛运用。
例如,古希腊的服装,由一块四方形的布从身体的左侧裹向前后,双肩的上部用装饰别针固定,使全身形成一系列自然舒展的褶纹造型。此时,褶纹主要以直、曲线的变化聚集和组合排列成一种面积,形成一种完整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装饰形式。
现代机器化的服装生产,把时装上的褶纹排列得更加富有装饰性,更能表现出疏密起伏和变化多端的服饰美感。
2.2 变异与打散的构成
变异,是指在服装设计中,褶纹在其基本特征形式上产生的变化;打散,是指褶纹的分解,组成新的形式。
在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仕女、菩萨的衣饰中,妇女衣饰的处理就很独特,既整齐有序,又波折起伏。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变异与打散构成的褶纹,可以改变服装款式中均匀、对称的单调布局,打破常规,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服装款式。
2.3 立体的构成
服装款式千变万化,但其造型总离不开人体这一基本结构。为了保证服装身体适合、新颖别致,设计者总要把人体结构运动与服装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使人体的体形特征通过服装造型体现外在美的理想效果。
3.褶的工艺处理方法
通过缝制工艺的装饰性处理,也会形成多种褶纹的曲折变化,使服装显得更加漂亮。
3.1 抽褶:将碎褶聚集抽缩起来就叫抽褶
如收拢成帐篷式的灯笼袖、灯笼裤、灯笼裙,使服装产生柔软和优美的膨胀感。抽褶最适合用于儿童及年轻人的服饰。
3.2 纳褶:纳褶是一种逢制工艺的装饰技巧
通过纳褶可以使细碎的褶纹产生多种曲折变化,表现出工艺装饰的高档美感。纳褶适用于家庭便服与外出衣着上,对活动过多的运动服和便装则不宜采用。
3.3 褶边:褶边俗称花边
一般多用在肩、领、袖、搭门、衣裙等边缘装饰上。由于褶边波浪起伏,能产生很强的质感和量感,因此往往形成服装的装饰重点。褶边运用广泛,各种档次的服装皆可采用。
下面以抽褶为例,对它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
(1)、制作抽褶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缝纫机的调节:针距调到4毫米;上下线调成一松一紧:
〖JZ〗〖HZ(〗〖XC邓婧.TIF〗〖HZ)〗
(2)、假如你的上线是松的,就将布料正面朝上,沿着需要做抽褶的位置、以0.7厘米的缝份压一道线,起点和终点都不需要倒针,但是线头要留长一点;接着用相同的手法以0.7厘米的间隔缝上第二道、第三道……(如果你只需一行碎褶,一道线就行了。)
(3)、完成车线之后,拉动反面的线头,将正面的线头牵引到反面。在反面将其中一端的上下线打成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抽线做准备。
(4)、然后在另一端拉紧下线,将布料向中间缩拢,缩到你满意的长度时,将这一端的上下线打成死结;然后将其余几条线也做相同的操作,注意每一条线的长短应该是一致的。完成后剪断多余的线头。
褶皱永远是时尚舞台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随着纺织业的发展,面料对服装流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面料的肌理和后处理的改良会使传统的设计手法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经热压处理形成褶裥的面料使褶皱的变化变得更加丰富;用各种丝带、缎带、蕾丝,刺绣、珠绣等工艺手法处理的褶皱则体现出繁复的奢华感。
综上所述,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是服装创作的宗旨,是立体和平面的结合点,褶皱的创作蕴涵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并由此衍生出丰富和深远的文化艺术内涵,是立体性与平面性的结合点,是现代服饰时尚重要的借鉴来源和表现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2] 秦寄岗.服装结构设计与表现技法.中国纺织出版社.
[3] 纪婧.服装立体裁剪.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日]神田美年子 等.服装立体构成的理论与实用技术.纺织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