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下媒体上的各种秀场如雨后春笋,似乎凡事不作秀不时尚,不作秀没品位。一些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也乘"新课改"的东风,弄了一把"美术作秀"的潮。我认为这对于美术教育是弊大于利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多夯基础少作秀。
【关键词】美术教育 作秀 夯基础
〖KH*2/3〗〖FL(〗
中小学生对于美术认识大多只停留在感官意识上的。他们不知道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背后是艺术家呕心沥血的构思,风餐露宿的考察,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法磨砺。很容易被一些看起来趣味盎然,眼花缭乱的秀场误导,认为美术不过如此。
我曾在教育部门配置的教学光盘中欣赏过一节叫做《民族服饰》的示范课,美术老师一身壮族衣裙,手提一大串绣球,在视觉上的确很直观的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也有助于理解。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抛绣球,山歌pk,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也很开心。多半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半节老师简单提到服饰的纹样,就安排学生们自己分组动手制作。咋一看,挺完美的一节课,但越想越感觉不对。这一节课作秀之余,老师没有教到学生创作纹样的基本美术技法,反而让学生误解了美术的精神,多了一份浮躁和误导。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这节课之后呢?学生品味到艺术背后的内涵吗?
适当作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有事倍功半的辅助效果。但忽视了基础的美术技法培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美术大师齐白石一生用 "不教一日闲过"来勉励自己,从壮年直至九十多岁高龄仍每天坚持作画一幅以上,从不间断。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一遍,对艾青说:"我用两幅刚创作好的画跟你换这幅,可以吗?"艾青一听赶紧把画收起来,笑着回答:"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齐白石见换画不成,叹了一口气说:"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啊,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的来访使齐白石陷入深思,有一回半夜儿子偶然起来,发现父亲书房的灯还是亮着的,进去一看,原来齐白石还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的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还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齐白石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答道:"正因为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作品,才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画画,从不敢懈怠,甚至有时为了画好一幅满意的作品,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可见大师们对基础训练是严谨不虚的,用身体力行诠释了"业精于勤"的道理。
世界著名画家达. 芬奇画鸡蛋的典故就是学美术先夯基础的最好例子。十四岁那年,达. 芬奇在父亲的陪同下,登门拜著名艺术家韦罗基奥为师。韦罗基奥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有一天,达.芬奇终于忍不住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严肃地说:"鸡蛋虽然普通,但作品效果没有绝对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成功。"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从此,他每天的一门必修课就是一丝不苟地画鸡蛋。时间一年年过去,随着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稿纸堆积成山,他的绘画水平也在基本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渐渐超越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后来,达.芬奇在一次代为老师补缺创作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礼》的油画时,人们都赞叹达.芬奇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越了他的老师。它向世人说明一个道理:美术不是秀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画出来的。
法国著名美术大师罗丹也这么说过: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勤动手,少作秀"是艺术大师们重视美术基础训练的共识。
我所辅导的"美术兴趣小组"也是这么做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最基础的石膏结构素描开始学习。一个学期的基础学习之后才提升一个层次,继续学习明暗素描,最后是色彩。一些学生后来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美术名校,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其中就得益于当年严格的基础训练。
由此可见,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多夯实基础,少些作秀。
【关键词】美术教育 作秀 夯基础
〖KH*2/3〗〖FL(〗
中小学生对于美术认识大多只停留在感官意识上的。他们不知道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背后是艺术家呕心沥血的构思,风餐露宿的考察,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法磨砺。很容易被一些看起来趣味盎然,眼花缭乱的秀场误导,认为美术不过如此。
我曾在教育部门配置的教学光盘中欣赏过一节叫做《民族服饰》的示范课,美术老师一身壮族衣裙,手提一大串绣球,在视觉上的确很直观的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也有助于理解。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抛绣球,山歌pk,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也很开心。多半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半节老师简单提到服饰的纹样,就安排学生们自己分组动手制作。咋一看,挺完美的一节课,但越想越感觉不对。这一节课作秀之余,老师没有教到学生创作纹样的基本美术技法,反而让学生误解了美术的精神,多了一份浮躁和误导。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这节课之后呢?学生品味到艺术背后的内涵吗?
适当作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有事倍功半的辅助效果。但忽视了基础的美术技法培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美术大师齐白石一生用 "不教一日闲过"来勉励自己,从壮年直至九十多岁高龄仍每天坚持作画一幅以上,从不间断。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一遍,对艾青说:"我用两幅刚创作好的画跟你换这幅,可以吗?"艾青一听赶紧把画收起来,笑着回答:"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齐白石见换画不成,叹了一口气说:"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啊,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的来访使齐白石陷入深思,有一回半夜儿子偶然起来,发现父亲书房的灯还是亮着的,进去一看,原来齐白石还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的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还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齐白石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答道:"正因为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作品,才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画画,从不敢懈怠,甚至有时为了画好一幅满意的作品,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可见大师们对基础训练是严谨不虚的,用身体力行诠释了"业精于勤"的道理。
世界著名画家达. 芬奇画鸡蛋的典故就是学美术先夯基础的最好例子。十四岁那年,达. 芬奇在父亲的陪同下,登门拜著名艺术家韦罗基奥为师。韦罗基奥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有一天,达.芬奇终于忍不住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严肃地说:"鸡蛋虽然普通,但作品效果没有绝对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成功。"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从此,他每天的一门必修课就是一丝不苟地画鸡蛋。时间一年年过去,随着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稿纸堆积成山,他的绘画水平也在基本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渐渐超越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后来,达.芬奇在一次代为老师补缺创作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礼》的油画时,人们都赞叹达.芬奇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越了他的老师。它向世人说明一个道理:美术不是秀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画出来的。
法国著名美术大师罗丹也这么说过: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勤动手,少作秀"是艺术大师们重视美术基础训练的共识。
我所辅导的"美术兴趣小组"也是这么做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最基础的石膏结构素描开始学习。一个学期的基础学习之后才提升一个层次,继续学习明暗素描,最后是色彩。一些学生后来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美术名校,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其中就得益于当年严格的基础训练。
由此可见,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多夯实基础,少些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