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首先阐述水土保持的必要性,然后描写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水土保持;必要性;水土流失
引言: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现有的土地中,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山区丘陵,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混合侵蚀等。水土流失所呈现的规律是覆盖面积比较广,流失量大。水土流失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一、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厘米厚的土层平均需要120~400年的时间;而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度均在1厘米以上。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滥砍、滥伐、滥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土流失是动摇人类生存根基的隐形杀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轨道。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随后,中央领导多次指出,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要求“各地一定要抓好这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策略和奋斗目标。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二、水土保持问题根源的解析
1、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绿化、美化环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地区干旱的荒漠地带,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绿化、美化环境的方针政策落实其中,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真正的做到节约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
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应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针对农业发展而言,由于其水资源有限,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进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预算统计显示,截止2050年,我国面临的水资源使用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人口将面临严重缺水。就目前而言,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可以将入渗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与保护,这样将大大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的发展局势,其实不然,这种想法只是暂缓了水资源的紧张使用,并不能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水资源保护及其利用必须从根源上加以解决,从方方面面加以控制,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生态事物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与实施,真正意义上促进其经济建设的发展。
三、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依靠科学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其真实价值。多年来围绕水土保持治理,国内外已研制开发出了很多新技术、成果,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却很少。随着科学的进步,推广、普及技术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3S”技术及系统分析原理在水保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对小流域实行科学治理,优化配置资源,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提高治理质量、科技含量;微观技术、降雨集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保工作中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利用巩固治理成果,避免重复投资,逐步摆脱“雨养水保”的困扰。在未来的水保工作中,依靠科学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尽可能的应用多方面新技术措施,对于提高治理水平、激发生产潜力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
2、在沙漠地带做好防风固沙的工作
在沙漠边缘的地带,设置草方格、立时、平铺、篱笆等沙障,种植沙生植物,沙生植物不仅水分蒸腾作用少,而且各种组织系统较发达,能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是阻止沙漠扩张与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办法。例如耐寒性强的乔木、灌木和紫花苜蓿草,建立防风固沙林带,这些植物和沙障在抵挡流动沙丘移动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还可以减弱风力的侵蚀,并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截流降雨,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还可以利用覆盖致密物和利用废塑料的方法来治理沙丘和沙漠,从而保持我国的水土。
3、综合治理和集中修复
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修复,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不断升起,才能使水土保持项目坚持到底,发挥作用。在构建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工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动修复能力,利用当地环境特点,把握地域结构,做到环境和工程的自然融合,则环境工程会在自然的支持下自动维护,并不断进步,这是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途径。破坏草皮构建森林体系,是得不偿失的选择,有效的保持草皮的延续,并在草皮的基础上构建森林体系,恢复出具有完整结构的森林系统,才能真正做到水土保持的穩定性。
4、建立完备的水土保护相关的法律与政策
政府应该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处置滥垦滥伐植被的行为。实行“耕地总量控制”的政策,转变耕种的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实行“草场载畜量控制”的政策,改变现有的放牧方式,限定最高载畜量,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的数量放牧,严禁超载放牧,每年都要季节性休牧,给草场和牧场一定的生长空间。在农村推行能源替代政策,积极开发光能和风能、利用沼气、营造薪炭林,提高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利用率,以防止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污染周围的环境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从而促进水土的保持工作。
5、坚持水保方针,巩固治理成果
在规划治理时,注意做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开发资源潜力。对于树种的选择,更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切不可盲目仿效,东施效颦,应根据当地水热资源情况,合理选配植物品种,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为切实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对于已治理区域,严格加强监督管护,防止人为破坏。通过认真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规条令,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使人民群众充分理解治理水土流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检举,是公民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责任与权利。要认识到巩固治理成果,要比治理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维护地表的土壤,防止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造成河道堵塞;有利于加强河道和水库等防洪能力;有利于改善江河湖泊的水体质量;有利于防止泥沙对水库的冲击,增加水库的蓄水空间,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水土保持,保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
[2]本刊编辑部.建秀美山川创千秋伟业——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20周年暨新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J].中国水利,2011.
[3]陈雷.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努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11.
【关键词】 水土保持;必要性;水土流失
引言: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现有的土地中,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山区丘陵,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混合侵蚀等。水土流失所呈现的规律是覆盖面积比较广,流失量大。水土流失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一、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厘米厚的土层平均需要120~400年的时间;而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度均在1厘米以上。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滥砍、滥伐、滥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土流失是动摇人类生存根基的隐形杀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轨道。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随后,中央领导多次指出,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要求“各地一定要抓好这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策略和奋斗目标。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二、水土保持问题根源的解析
1、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绿化、美化环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地区干旱的荒漠地带,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绿化、美化环境的方针政策落实其中,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真正的做到节约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
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应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针对农业发展而言,由于其水资源有限,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进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预算统计显示,截止2050年,我国面临的水资源使用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人口将面临严重缺水。就目前而言,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可以将入渗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与保护,这样将大大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的发展局势,其实不然,这种想法只是暂缓了水资源的紧张使用,并不能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水资源保护及其利用必须从根源上加以解决,从方方面面加以控制,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生态事物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与实施,真正意义上促进其经济建设的发展。
三、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依靠科学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其真实价值。多年来围绕水土保持治理,国内外已研制开发出了很多新技术、成果,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却很少。随着科学的进步,推广、普及技术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3S”技术及系统分析原理在水保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对小流域实行科学治理,优化配置资源,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提高治理质量、科技含量;微观技术、降雨集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保工作中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利用巩固治理成果,避免重复投资,逐步摆脱“雨养水保”的困扰。在未来的水保工作中,依靠科学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尽可能的应用多方面新技术措施,对于提高治理水平、激发生产潜力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
2、在沙漠地带做好防风固沙的工作
在沙漠边缘的地带,设置草方格、立时、平铺、篱笆等沙障,种植沙生植物,沙生植物不仅水分蒸腾作用少,而且各种组织系统较发达,能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是阻止沙漠扩张与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办法。例如耐寒性强的乔木、灌木和紫花苜蓿草,建立防风固沙林带,这些植物和沙障在抵挡流动沙丘移动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还可以减弱风力的侵蚀,并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截流降雨,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还可以利用覆盖致密物和利用废塑料的方法来治理沙丘和沙漠,从而保持我国的水土。
3、综合治理和集中修复
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修复,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不断升起,才能使水土保持项目坚持到底,发挥作用。在构建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工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动修复能力,利用当地环境特点,把握地域结构,做到环境和工程的自然融合,则环境工程会在自然的支持下自动维护,并不断进步,这是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途径。破坏草皮构建森林体系,是得不偿失的选择,有效的保持草皮的延续,并在草皮的基础上构建森林体系,恢复出具有完整结构的森林系统,才能真正做到水土保持的穩定性。
4、建立完备的水土保护相关的法律与政策
政府应该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处置滥垦滥伐植被的行为。实行“耕地总量控制”的政策,转变耕种的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实行“草场载畜量控制”的政策,改变现有的放牧方式,限定最高载畜量,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的数量放牧,严禁超载放牧,每年都要季节性休牧,给草场和牧场一定的生长空间。在农村推行能源替代政策,积极开发光能和风能、利用沼气、营造薪炭林,提高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利用率,以防止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污染周围的环境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从而促进水土的保持工作。
5、坚持水保方针,巩固治理成果
在规划治理时,注意做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开发资源潜力。对于树种的选择,更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切不可盲目仿效,东施效颦,应根据当地水热资源情况,合理选配植物品种,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为切实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对于已治理区域,严格加强监督管护,防止人为破坏。通过认真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规条令,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使人民群众充分理解治理水土流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检举,是公民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责任与权利。要认识到巩固治理成果,要比治理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维护地表的土壤,防止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造成河道堵塞;有利于加强河道和水库等防洪能力;有利于改善江河湖泊的水体质量;有利于防止泥沙对水库的冲击,增加水库的蓄水空间,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水土保持,保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
[2]本刊编辑部.建秀美山川创千秋伟业——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20周年暨新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J].中国水利,2011.
[3]陈雷.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努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