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乌克兰危机掩盖的“纽兰粗口门”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风谲云诡的局势让世人看透了国际政治残酷的本质,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乌克兰的分裂凸显了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在核心利益上的重大分歧,却意外地掩盖了不久前美国负责欧洲与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纽兰女士在与该国驻乌克兰大使的私人电话中大爆粗口,直呼“XXX欧盟”,言辞中充满了不屑与不敬一事。尽管美国随即就此事向欧盟道歉,并一再谴责首先披露此事的俄罗斯媒体“不地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西洋底的裂痕早就出现了,而这次的“粗口事件”只是其冰山一角而已。
  金星与火星:欧美差异由来已久
  凡是读过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伯特·卡根《天堂与实力:世界新秩序下的美国与欧洲》这部名噪一时的畅销书的人,都会留下这么个印象:“美国人来自火星,而欧洲人来自金星”。代表尚武精神的战神玛尔斯与象征爱情的女神维纳斯之间的巨大差异竟会在大西洋两岸展现出来,着实会令喜欢把西方视为铁板一块的人们大吃一惊。
  尽管卡根的犀利言辞令大西洋两岸多少有些尴尬,但他并不孤单,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虽然战后欧美关系之亲密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但就像东西方对抗贯穿了冷战时期一样,西方内部的争吵也充斥着整个冷战。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越南的热带丛林这些令英、美、法等国刻骨铭心的地方,其实也是欧美关系史上的一道道伤痕。美国在超级大国全球争霸的时代尽管也不时地对苏联“恩威并用”,但更多地还是依赖于硬实力这根大棒;而处于夹缝中的欧洲(这里指西欧)在总体上与美国并肩行动的前提下,更期待与东方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在力保欧洲大陆不会沦为争霸战场的同时凸显欧洲作为美、苏之外第三股力量的地位。对此,戴高乐总统曾有精彩阐述。法国与德国在这个问题上多有默契,就连英国也颇为认真地考虑过这些战略宏图,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欧美之间的这些差异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展,大西洋的裂痕不断加深、变宽。如今的差异已不再仅仅是战略或政策上的分歧,它已经升级为欧美之间在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疏远与猜疑。打个形象的比喻,正如卡根的书名那样,欧洲已经变身为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天堂”,这片被冲突撕裂了几个世纪的大陆已经实现了康德式的“永久和平”。从历史经验总结出的道理塑造了欧洲人对国际和平与合作的执着向往,以及对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多边主义原则的热切推崇。美国则不同。这个国家在卡根眼里仍然醉心于对权力的追求,对实力的依赖。仿佛生活在狂野西部的牛仔,自己的生命和所有财富的最终依靠只有那把左轮手枪。而在这个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不过是身板儿最强壮的牛仔而已。差异必然带来冲突。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给前南人民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北约内的欧美盟友带来了无尽的苦恼。双方分歧已经大到无法掩饰。难怪一位北约将军事后沮丧地表示:科索沃战争的最大教训就是“我们将来再也别这么干了”。
  乌克兰危机:战略分歧火上浇油
  对巴尔干危机干预不力曾经令欧洲大丢颜面,此后欧盟痛定思痛,倾力建设自己的外交和安全机制,以便将自己大陆上的事务真正担当起来。但欧美分歧并没有消失,反过来,随着欧盟的外交不断成熟老道并越来越自信,尽管合作依然是双方行动的主流,但两者在热点问题上的角力愈发激烈,争夺处理事态主导权的迹象日益显露。而乌克兰危机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若没有泄露出的录音资料,人们可能还料想不到美国外交官竟对欧盟在乌克兰事态中的表现如此嗤之以鼻。当然,欧盟对此并不买账,默克尔总理也以少有的严厉口吻代表欧洲回敬了纽兰女士。从录音带看,纽兰先是对乌克兰反对派的几位领导人品头论足了一番,认为某某“富有政府管理的经验”,而另一位目前风光无限的领导人则应该“呆在政府外面并去做完自己的政治家庭作业”。此外,纽兰显然认为欧盟的外交行动拖拖拉拉而且不够强硬。在她看来,马上对亚努科维奇政府实施制裁应该是不二法门。如果欧盟不行,还不如让联合国出来把这些事情搞定。随后便出现了令人震惊的那句粗口。欧洲在震惊之余立刻表示了愤怒。默克尔总理认为纽兰的评论“完全不可接受”,她本人则力挺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女士处理乌克兰事务的工作“卓有成效”。而欧盟对外行动署副秘书长施密特在随后的一次谈话中则抱怨道“美国人到处对欧洲指指点点并加以羞辱,真让我们烦透了”。
  乌克兰危机在其国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之后,普京与默克尔第一时间取得了联系,协调两者之间的战略分歧。随后默克尔与普京便一直保持着联系,3月2日,普京同意默克尔建立乌克兰问题联络小组的提议。与此相比,美欧之间却无法形成有效且一致的政策口径。
  应该说,言辞交锋的背后反映出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乌克兰独立后,美国最关心的是其具有的战略安全价值,所采取的手段具有“快刀斩乱麻”的风格,因此迫不及待地帮助乌克兰处理消化掉了苏联遗留下的大量核武器。欧盟也关心安全,但它选择的却是将乌克兰纳入一体化轨道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此,欧盟这些年来精心构建了经济、贸易、文化等一系列交流渠道,引导乌克兰向自己靠拢。就当前的乌克兰局势而言,欧盟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案,例如首先在欧洲委员会和欧安组织的协助下,帮助乌克兰恢复正常的政治秩序,追究在抗议示威活动中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将责任人绳之以法。然后,欧盟将派出外交强将推动乌克兰各方展开对话,引导乌各派在和平、有序的状态下解决国内矛盾。最后,欧盟将协助乌克兰于2015年2月重新举行大选。可以说,欧盟的逻辑很清楚:乌克兰局势错综复杂,并非单纯的强力施压可以解决。更好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乌国内政治势力接受“公民社会”通行的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矛盾,即要体现法治。若乌克兰动乱加剧,欧盟国家作为其邻国也将受到波及,而美国则可以随时脱身。利害关系显然不同。
  纽兰对欧盟不屑一顾似乎还有其个人原因,因为她本人便是断言“欧洲人来自金星”的卡根的妻子。但无论如何,能够从美国高级外交官口中说出辱骂欧盟的话已经相当说明问题了,那就是大西洋之间的裂痕并没有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
  余波亦难平:大西洋越来越宽
  机密外泄在过去的一年里似乎已经给了欧美关系一连串的打击。斯诺登及其引发的“棱镜门”事件给欧美盟友关系泼了一盆刺骨的冰水,而纽兰辱欧事件则是最新的一例。其实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欧美之间的彼此信赖已经屡遭重创。在信任危机的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战略认识乃至价值观上的差异。新世纪以来,欧美精英人士和广大网友大谈“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已经蔚然成风。而北约军政界在阿富汗、利比亚等军事行动中一再遭遇到的运转不畅等问题则似乎从“高端政治”的层面印证了草根们的想法。
  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得每个人都几近无遮无挡的时代,信任就是最后一座使人安心的隐蔽所。但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欧美关系跌落到了谷底。此次,默克尔总理和德国外交界之所以率领欧洲愤怒回击纽兰的评论,其中也许不乏对美国长期监听这位女总理个人隐私的极端不满。实际上进入2014年后,德国政府和议会主要党派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准备加大本国情报部门的力量以监视美、英等传统盟友在德国的活动。起码在公开场合,大张旗鼓地宣示这样的共识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看来,大西洋上的这场风浪真的难以在短期内平复下来。
  (作者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投入很大。一般认为这是出于抗衡中国的需要。因而,美国支持部分地区国家搅浑南海问题,把地区安全纷争保持在合适的烈度上,既给中国添堵,又给美国“回归亚洲”开路,这样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美国过去几年在南海的战术符合正常的逻辑。  然而,最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为则超出了正常逻辑的范畴。随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维权,美国的反应日趋激烈。不但频频直接发话,近来甚至亲自派出
新年伊始,朝韩关系终于有了一些好消息。  2月5日,韩朝在边界板门店举行红十字会工作接触,商定本月20日至25日在朝鲜金刚山举办离散家属团聚活动,而上一次是在2010年10月,已经过去了三年多。  能达成这个团聚活动的协议实属不易。早在今年1月6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呼吁在春节期间举行离散家属会面活动。同日,韩国统一部向朝方正式提议,于10日在板门店朝鲜一侧的“统一阁”举行红十字会工作接触,讨论相关
殷罡:  伊核协议的签署势在必行,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势在必行。这个协议对谁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谁都希望它能够得以执行,不出大的意外。从现在起,我们可以考虑或展望一下“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的一些特点。  讨论“后伊核协议时代”,首先要回顾一下“前伊核协议时代”中东的格局特征。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中东“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即遏制伊拉克和伊朗、力促以巴和谈。那时候,萨达姆的伊拉克在制裁下苟
随着“伊斯兰国”极端武装在伊拉克等地肆虐,包括基督教徒在内的当地宗教少数派为了躲避攻击而纷纷逃离家园。据报道,今年8月有8000名伊拉克人向法国提出庇护申请,其中多数为基督徒。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伊拉克基督徒应该留在伊拉克,因为那是他们的国家。  独特的文化身份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阿拉伯人等同于穆斯林,而忽视了数百万基督徒在阿拉伯国家的存在。这些阿拉伯世界的基督徒与身边的穆斯林同胞一样讲阿拉
继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政权非法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所谓的“国有化”以来,日本不断加快对其他远离日本本土的“离岛”进行“国有化”的步伐,2014年伊始,新一轮大规模的“离岛国有化”行动又将开始。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对于作为日本领海范围设定基点的约400个离岛,日本海洋政策与领土问题担当大臣山本一太2014年1月7日在记者会上透露,拟把其中约280个无主的无人岛“国有化”。山本
东盟希望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在全球金融风暴肆虐、一些成员国受政治经济问题缠身之际,东盟还在照常运行,还在继续合作。世界应该继续重视东盟并对其保持信心。  由于轮值主席国泰国内部政局动荡。原定于去年12月举行的第14届东盟峰会几经推迟。举办地点也一变再变。2月27日至3月1日,峰会第一阶段,即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终于在泰国中部海滨小城华欣和差安(两个小城相距约20公里)举行。而峰会第二阶
初来莫斯科的人,如果只呆上一个月,那么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将带着美好的印象离开。而如果超过一个月,情况就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变。他会因为走得更远看得更多,而逐步接近这个领土面积几乎是中国两倍的庞大国家的真相。俄罗斯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俄罗斯是“莫斯科”加上“莫斯科以外的地方”。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阶层也由此发生分化。莫斯科、彼得堡等少数一线城市里,新兴中产阶级正走在从孵化到羽化的道路上。而
《世界知识》:目前中美关系的真实氛围是怎样的?  吴心伯:我感觉,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正在充分释放出来。以前,主要是美国战略学界和军方内部的保守派、强硬派经常会讲些很负面的话。但今年以来,华盛顿的中间派、谨慎派,甚至一些我们眼中的友好人士,也开始公开表达他们的疑虑。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直觉:中美关系是不是变坏了?美国的对华态度是不是到了一个转折点、临界点?  我认为,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边的日本(连同美日同盟)已经对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构成了有效制约,西南边的印度又如何呢?实际上,在海洋地缘政治的构架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越来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因素阻碍着中国解决与  印度的领土纠纷问题  中国在西边没有直接的出海口,离中国最近的就是印度洋了。中国通往印度洋必须通过邻国巴基斯坦或者缅甸,但这样做面临着几乎不可超越的困难。印度洋
临阵换将有名堂    不久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接受媒体采访时嘲讽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在美国国内引起轰动。一向温文尔雅的奥巴马总统生气了,火速将这位在伊拉克战争中战绩斐然的司令从前线召回,就地免职,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取而代之。临阵换将一向被视为兵家大忌,但也有先例可寻。  139年前的美国南北战争中,担任联邦军总指挥官的麦克莱伦将军虽有出色的组织才能,但决策上瞻前顾后,有时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