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11日,正在美国夏威夷进行访问的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参观了位于考爱岛的陆基“宙斯盾”系统试验基地。小野寺表示,“今后將要发展这种对于巡航导弹以及其他各种导弹防御起到综合作用的基础装备”。小野寺的表态,实际上是为去年底日本政府宣布引进的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探风。随着近期日本首相安倍多次表态欲修改“防卫计划大纲”,以实现防卫策略的“根本性转变”,日本的防卫政策“转守为攻”的趋向更加明显。
此番日本决定部署陆基“宙斯盾”,表面上看是应对朝鲜的导弹威胁,实则是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访日之行“大量购买美国武器”的号召,巩固日美同盟关系,抵消周边大国弹道导弹的威慑作用,而更深的用心则是日本的自身利益和扩军备武的野心。
美日认为,中国现已装备的中远程反舰导弹,其射程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太平洋,对美国航母和日本本土均构成了巨大威胁。如果在日本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就可以对此类导弹实施中段拦截。对美国而言,向日本出售陆基“宙斯盾”,既是应对中俄等国快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更是借助亚太盟友构建亚太地区反导体系,进而构筑覆盖全球的反导系统的必要步骤。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积极推销、而日本又迅速决定引进该系统的重要原因。
2004年12月,美日两国签署导弹防御项目合作协议,建造由海基中段拦截系统(即“宙斯盾”舰)和陆基低空拦截系统(即“爱国者”-3)两部分构成的反导系统,可防御中国、朝鲜射程3500千米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已于2011年完成系统部署并具备作战能力。2013年11月,美日商定加速构建全称为“五层次海陆基一体化综合反导系统”。所谓五层次,是指在1000千米、600千米、350千米、150千米、15千米五个拦截高度上,分别采用“标准”-3 Block2A、“标准”-3 Block1B、“标准”-3BlocklA、“萨德”、“爱国者”-3五种导弹系统实施拦截。其中,高三层反导主要依靠海基“宙斯盾”和陆基“宙斯盾”的“标准”-3拦截弹的三个版本。低二层是负责末段高层防御的“萨德”,和底层防御的“爱国者”-3。
根据建设“欧洲分阶段适应性导弹防御计划”(EPAA)的经验,陆基“宙斯盾”和“萨德”反导系统缺一不可,而且“标准”-3拦截弹的三个版本也一样不能少。其实,无论是引进“萨德”还是“宙斯盾”,都只是日美反导体系的过渡方案,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类似EPAA的反导体系。不过,这个系统建造起来过于庞大,容易引起中俄等周边国家强烈反制,在建设中借鉴了EPAA的经验,以低调的方式分阶段实施。
2017年3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向首相安倍晋三提交报告,不仅要求加强日本的反导系统,并建议解禁自卫队主动攻击敌方基地的法律限制。8月18日,新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防长及外长会议(“2 2”会谈)期间,正式向美国防部长马蒂斯表达了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的意向。11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日期间,安倍再次提出购买包括陆基“宙斯盾”系统在内的美国武器装备,以加强日本的导弹防御能力。12月19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决议购买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部署在秋田和山口两县,计划于2023财年内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日本只装备了6艘“宙斯盾”舰,无法覆盖日本本土全境,引进陆基“宙斯盾”不仅可以实现陆基和海基系统兼容互补,其防御距离也将拓展至5500千米,最大限度地提高日本中段反导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同时,陆基“宙斯盾”系统装备的“标准”-3 Block2A拦截弹不仅能够拦截弹道导弹,还可以拦截舰舰、岸舰及空地导弹,甚至打击岸上固定目标,是可防可攻的“多面手”。以“防御”之名而行“进攻”之实,恰恰暴露了安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险恶用心。
“宙斯盾”系统由洛·马公司研发,全称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主要由探测系统、C3系统和武器系统等部分组成。从1963年开始研制,“宙斯盾”系统迄今已发展出5代共9种型号,技术成熟可靠,作战能力显著。自2002年以来,“宙斯盾”系统先后进行了30多次拦截试验,拦截成功率高达90%。“宙斯盾”系统的核心装备是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监控超过方圆400千米内的数百批目标,并同时引导导弹攻击1218批目标,从搜索方式转为追踪方式仅需50微秒。日本的4艘“金刚”级驱逐舰和2艘“爱宕”级驱逐舰也装备了该系统。2013年,首个陆基“宙斯盾”系统部署在美军位于夏威夷考爱岛的太平洋靶场。
陆基“宙斯盾”与海基“宙斯盾”结构相似,主要由AN/SPY-1雷达、24枚“标准”-3反导拦截弹和火控系统等组成,具有相近的反导能力,但在维护便利性、全天候运行方面则更具优势。陆基“宙斯盾”设置在甲板外形的钢筋混凝土四层建筑中,顶层为AN/SPY-1雷达室,第三层是作战信息中心和操作指挥平台,一二层为电源及冷却系统。其垂直发射模块由舰载MK-41垂直热发射系统改进而来,配备“标准”系列拦截弹。由于载体建筑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陆基“宙斯盾”在制造完成后,通常由标准集装箱运到海外部署地,可如同积木般组装和拆解。与海基版不同的是,陆基“宙斯盾”系统的甲板室及其配套设施与垂直发射系统相距5千米,以遥控方式进行发射。
目前,日本的导弹防御由“爱国者”-3和6艘“宙斯盾”舰的“标准”-3两层体系构成。其中,“标准”-3属于中段拦截。如果拦截失败,则由射程约20千米,拦截高度为15千米的“爱国者”-3实施末段拦截。
由于海基“宙斯盾”不能完全覆盖日本本土,日本国内一直就引进陆基“宙斯盾”抑或“萨德”争论不休。自民党内部倾向于支持引入陆基“宙斯盾”系统,理由是购置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与海基“宙斯盾”链接组网,作战范围更广。防卫省则认为,“萨德”系统在应对多枚弹道导弹方面能力较强,有利于构筑更为严密的多重防御态势。 日本最终选择陆基“宙斯盾”,主要是陆基“宙斯盾”的性价比高于“萨德”。“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费用为每套1250亿日元,而陆基“宙斯盾”系统每套仅需800亿日元。如果要覆盖日本全境,“萨德”系统需要六套,而陆基“宙斯盾”只需两套。不过,据防卫省官员称,引进陆基“宙斯盾”将采用由美方提供“有偿军事援助”的方式。这种方式对美方没有约束,甚至可以不遵守事先约定的价格和供货期限,所以引进陆基“宙斯盾”的费用有可能增加,最终单套价格可能会突破1000亿日元。即便如此,对日本来说也是笔合算的买卖。另外,陆基“宙斯盾”系统与海基版具有很强的互联互通性,但部署在陆上只需要十分之一的操作人员,管理和战斗力生成成本更为经济。不仅如此,陆基“宙斯盾”使用的最新型“标准”-3Block2A拦截弹由美日共同研发,日本三菱重工参与了众多项目,所用雷达的部分材料也由日本军工企业提供,如此也算是“利益均沾”。
而且,陆基“宙斯盾”攔截范围更广。美日计划将“宙斯盾”系统使用的“标准”-3 Block1A拦截弹全部换装为“标准”-3 Block2A,射高将由500千米提高至1500千米,飞行速度提高了60%,还可以携带具备太空环境打击能力的动能弹头。与拦截高度为40~150千米的“萨德”相比,“标准”-3 BIock2A拦截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对来袭导弹实施中段拦截,还能够在导弹飞行末段的高空实施拦截,拦截成功率更高,从而建起更为严密完善的多层反导体系。
部署在罗马尼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
日本决定先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并不意味着放弃“萨德”系统,不排除日本今后先部署陆基“宙斯盾”再引进“萨德”的可能性。若如此,日本将来可能同时拥有海陆基“宙斯盾”、“萨德”以及“爱国者”-3系统,从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拥有完整反导体系的国家。
目前来看,引进陆基“宙斯盾”只是日本新一轮军备扩张的第一步。虽然日本政府面临着财政困难,并且“防卫计划大纲”制定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对5年防卫预算总额有上限限制,但日本防卫省已经着手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2019~2023年度),以解除国会对防卫预算的限制。2017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批准了2018财年政府财政预算案,防卫预算连续六年增长,达到了5.19万亿日元。根据计划,2018财年日本将购买6架F-35A战斗机,以及空射型远程巡航导弹等进攻性装备,并将建造一艘新潜艇和两艘新型驱逐舰。为引进这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日本政府在2018财年防卫预算中追加了7.3亿日元,并斥资440亿日元购买日美共同研发的“标准”-3 Block2A型拦截弹。
发射升空的“标准”-3 Block2A,其弹体外形已不同于之前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
由此可见,日本近来围绕强化反导系统的一系列举措,已经突破了战后长期奉行的“专守防卫”理念,而日本“转守为攻”恐将引发周边国家不安,这将打破东北亚现有的战略平衡,引发地区军备竞赛,降低发生军事冲突的“门槛”。在日本政府宣布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的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表示此举将给俄日关系带来消极影响。俄外长拉夫罗夫和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也对日本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表示担忧,认为这将改变东北亚安全形势。作为必要的应对措施,俄罗斯已经计划加强对“北方四岛”的军事部署,于今年在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岸舰导弹。
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的“萨德”系统已经落户韩国,如果日本再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美国便在东北亚地区拥有了完整的三重导弹防御体系,与其在欧洲构建的导弹防御体系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陆基“宙斯盾”系统在日本的部署,将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完成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构建的关键一步,意味着美国扩张其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不仅将构成对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的钳形封锁,更会打破当前整个东北亚的战略态势,使本就不平静的东北亚局势再度紧张。
[编辑/山水]
美军正在建设中的位于波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基地
打造“五层次海陆基一体化综合反导系统”
此番日本决定部署陆基“宙斯盾”,表面上看是应对朝鲜的导弹威胁,实则是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访日之行“大量购买美国武器”的号召,巩固日美同盟关系,抵消周边大国弹道导弹的威慑作用,而更深的用心则是日本的自身利益和扩军备武的野心。
美日认为,中国现已装备的中远程反舰导弹,其射程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太平洋,对美国航母和日本本土均构成了巨大威胁。如果在日本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就可以对此类导弹实施中段拦截。对美国而言,向日本出售陆基“宙斯盾”,既是应对中俄等国快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更是借助亚太盟友构建亚太地区反导体系,进而构筑覆盖全球的反导系统的必要步骤。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积极推销、而日本又迅速决定引进该系统的重要原因。
2004年12月,美日两国签署导弹防御项目合作协议,建造由海基中段拦截系统(即“宙斯盾”舰)和陆基低空拦截系统(即“爱国者”-3)两部分构成的反导系统,可防御中国、朝鲜射程3500千米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已于2011年完成系统部署并具备作战能力。2013年11月,美日商定加速构建全称为“五层次海陆基一体化综合反导系统”。所谓五层次,是指在1000千米、600千米、350千米、150千米、15千米五个拦截高度上,分别采用“标准”-3 Block2A、“标准”-3 Block1B、“标准”-3BlocklA、“萨德”、“爱国者”-3五种导弹系统实施拦截。其中,高三层反导主要依靠海基“宙斯盾”和陆基“宙斯盾”的“标准”-3拦截弹的三个版本。低二层是负责末段高层防御的“萨德”,和底层防御的“爱国者”-3。
根据建设“欧洲分阶段适应性导弹防御计划”(EPAA)的经验,陆基“宙斯盾”和“萨德”反导系统缺一不可,而且“标准”-3拦截弹的三个版本也一样不能少。其实,无论是引进“萨德”还是“宙斯盾”,都只是日美反导体系的过渡方案,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类似EPAA的反导体系。不过,这个系统建造起来过于庞大,容易引起中俄等周边国家强烈反制,在建设中借鉴了EPAA的经验,以低调的方式分阶段实施。
2017年3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向首相安倍晋三提交报告,不仅要求加强日本的反导系统,并建议解禁自卫队主动攻击敌方基地的法律限制。8月18日,新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防长及外长会议(“2 2”会谈)期间,正式向美国防部长马蒂斯表达了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的意向。11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日期间,安倍再次提出购买包括陆基“宙斯盾”系统在内的美国武器装备,以加强日本的导弹防御能力。12月19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决议购买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部署在秋田和山口两县,计划于2023财年内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日本只装备了6艘“宙斯盾”舰,无法覆盖日本本土全境,引进陆基“宙斯盾”不仅可以实现陆基和海基系统兼容互补,其防御距离也将拓展至5500千米,最大限度地提高日本中段反导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同时,陆基“宙斯盾”系统装备的“标准”-3 Block2A拦截弹不仅能够拦截弹道导弹,还可以拦截舰舰、岸舰及空地导弹,甚至打击岸上固定目标,是可防可攻的“多面手”。以“防御”之名而行“进攻”之实,恰恰暴露了安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险恶用心。
缘何钟情陆基“宙斯盾”而弃“萨德”
“宙斯盾”系统由洛·马公司研发,全称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主要由探测系统、C3系统和武器系统等部分组成。从1963年开始研制,“宙斯盾”系统迄今已发展出5代共9种型号,技术成熟可靠,作战能力显著。自2002年以来,“宙斯盾”系统先后进行了30多次拦截试验,拦截成功率高达90%。“宙斯盾”系统的核心装备是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监控超过方圆400千米内的数百批目标,并同时引导导弹攻击1218批目标,从搜索方式转为追踪方式仅需50微秒。日本的4艘“金刚”级驱逐舰和2艘“爱宕”级驱逐舰也装备了该系统。2013年,首个陆基“宙斯盾”系统部署在美军位于夏威夷考爱岛的太平洋靶场。
陆基“宙斯盾”与海基“宙斯盾”结构相似,主要由AN/SPY-1雷达、24枚“标准”-3反导拦截弹和火控系统等组成,具有相近的反导能力,但在维护便利性、全天候运行方面则更具优势。陆基“宙斯盾”设置在甲板外形的钢筋混凝土四层建筑中,顶层为AN/SPY-1雷达室,第三层是作战信息中心和操作指挥平台,一二层为电源及冷却系统。其垂直发射模块由舰载MK-41垂直热发射系统改进而来,配备“标准”系列拦截弹。由于载体建筑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陆基“宙斯盾”在制造完成后,通常由标准集装箱运到海外部署地,可如同积木般组装和拆解。与海基版不同的是,陆基“宙斯盾”系统的甲板室及其配套设施与垂直发射系统相距5千米,以遥控方式进行发射。
目前,日本的导弹防御由“爱国者”-3和6艘“宙斯盾”舰的“标准”-3两层体系构成。其中,“标准”-3属于中段拦截。如果拦截失败,则由射程约20千米,拦截高度为15千米的“爱国者”-3实施末段拦截。
由于海基“宙斯盾”不能完全覆盖日本本土,日本国内一直就引进陆基“宙斯盾”抑或“萨德”争论不休。自民党内部倾向于支持引入陆基“宙斯盾”系统,理由是购置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与海基“宙斯盾”链接组网,作战范围更广。防卫省则认为,“萨德”系统在应对多枚弹道导弹方面能力较强,有利于构筑更为严密的多重防御态势。 日本最终选择陆基“宙斯盾”,主要是陆基“宙斯盾”的性价比高于“萨德”。“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费用为每套1250亿日元,而陆基“宙斯盾”系统每套仅需800亿日元。如果要覆盖日本全境,“萨德”系统需要六套,而陆基“宙斯盾”只需两套。不过,据防卫省官员称,引进陆基“宙斯盾”将采用由美方提供“有偿军事援助”的方式。这种方式对美方没有约束,甚至可以不遵守事先约定的价格和供货期限,所以引进陆基“宙斯盾”的费用有可能增加,最终单套价格可能会突破1000亿日元。即便如此,对日本来说也是笔合算的买卖。另外,陆基“宙斯盾”系统与海基版具有很强的互联互通性,但部署在陆上只需要十分之一的操作人员,管理和战斗力生成成本更为经济。不仅如此,陆基“宙斯盾”使用的最新型“标准”-3Block2A拦截弹由美日共同研发,日本三菱重工参与了众多项目,所用雷达的部分材料也由日本军工企业提供,如此也算是“利益均沾”。
而且,陆基“宙斯盾”攔截范围更广。美日计划将“宙斯盾”系统使用的“标准”-3 Block1A拦截弹全部换装为“标准”-3 Block2A,射高将由500千米提高至1500千米,飞行速度提高了60%,还可以携带具备太空环境打击能力的动能弹头。与拦截高度为40~150千米的“萨德”相比,“标准”-3 BIock2A拦截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对来袭导弹实施中段拦截,还能够在导弹飞行末段的高空实施拦截,拦截成功率更高,从而建起更为严密完善的多层反导体系。
部署在罗马尼亚的陆基“宙斯盾”系统
日本引进陆基“宙斯盾”的后续影响
日本决定先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并不意味着放弃“萨德”系统,不排除日本今后先部署陆基“宙斯盾”再引进“萨德”的可能性。若如此,日本将来可能同时拥有海陆基“宙斯盾”、“萨德”以及“爱国者”-3系统,从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拥有完整反导体系的国家。
目前来看,引进陆基“宙斯盾”只是日本新一轮军备扩张的第一步。虽然日本政府面临着财政困难,并且“防卫计划大纲”制定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对5年防卫预算总额有上限限制,但日本防卫省已经着手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2019~2023年度),以解除国会对防卫预算的限制。2017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批准了2018财年政府财政预算案,防卫预算连续六年增长,达到了5.19万亿日元。根据计划,2018财年日本将购买6架F-35A战斗机,以及空射型远程巡航导弹等进攻性装备,并将建造一艘新潜艇和两艘新型驱逐舰。为引进这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日本政府在2018财年防卫预算中追加了7.3亿日元,并斥资440亿日元购买日美共同研发的“标准”-3 Block2A型拦截弹。
发射升空的“标准”-3 Block2A,其弹体外形已不同于之前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
由此可见,日本近来围绕强化反导系统的一系列举措,已经突破了战后长期奉行的“专守防卫”理念,而日本“转守为攻”恐将引发周边国家不安,这将打破东北亚现有的战略平衡,引发地区军备竞赛,降低发生军事冲突的“门槛”。在日本政府宣布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的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表示此举将给俄日关系带来消极影响。俄外长拉夫罗夫和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也对日本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表示担忧,认为这将改变东北亚安全形势。作为必要的应对措施,俄罗斯已经计划加强对“北方四岛”的军事部署,于今年在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岸舰导弹。
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当前美国的“萨德”系统已经落户韩国,如果日本再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美国便在东北亚地区拥有了完整的三重导弹防御体系,与其在欧洲构建的导弹防御体系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陆基“宙斯盾”系统在日本的部署,将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完成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构建的关键一步,意味着美国扩张其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不仅将构成对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的钳形封锁,更会打破当前整个东北亚的战略态势,使本就不平静的东北亚局势再度紧张。
[编辑/山水]
美军正在建设中的位于波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