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贯穿着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观 发展 改革开放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它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般生产力,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技术则是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總和。它包括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在本质上具有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主观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在中国的运用
2.1用发展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事物是过程,认识是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过程。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对它的认识和把握是比较有限的,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2用两点论观察和处理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在走什么道路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既不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不偏废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什么,防止什么,反对什么,立场极其鲜明而又十分辩证。
2.3用群众路线开展工作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目前正在进行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践这一承诺的一个重大举措。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历史观和领导工作的认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国内外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现状来看,有三个问题是学界讨论的焦点,一是科学技术知识是否被社会建构的问题;二是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技术实践二者谁应是建构科学技术观的核心;三是未来对科学技术的反思是否应从科技哲学内部的一元研究走向多元反思。针对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技术观的一些研究进展,目前人们不仅仅重视对单个人物或学派的科学技术观研究,而且更加强对科学技术观的整体发展趋势、演进特点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从科学技术知识或科学技术实践的视角来对反思科学技术时,也重点从人文主义这一反思科学技术的重要维度,对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系统梳理。总之,未来的科学技术观研究应是对传统狭隘的科学技术观的超越,立足于已有科学技术观基础上的一种继承与扬弃,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观现代演进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科学技术观的超越之路,建立一种对于科学技术的全新审视。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可统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技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功能观、科学技术战略观、科学技术人才观、科学技术和谐观及科学技术创新观在现代化社会中以取得进一步的升华,推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此参与现代生产和交往,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最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在最广大的人民最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依靠其发展的基础之上,指明中国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结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内涵的深度理解,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是一种社会价值,具有多重职能的特征,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在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概括与总结,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理论思维方法的指导。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认识,我们要吸取科学技术的精华剔除糟粕,正确培养科学技术观念,在科学研究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遵循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原则,闯出一条中国式的可持续性的知识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观 发展 改革开放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它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般生产力,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技术则是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總和。它包括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在本质上具有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主观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在中国的运用
2.1用发展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事物是过程,认识是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过程。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对它的认识和把握是比较有限的,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2用两点论观察和处理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在走什么道路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既不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不偏废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什么,防止什么,反对什么,立场极其鲜明而又十分辩证。
2.3用群众路线开展工作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目前正在进行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践这一承诺的一个重大举措。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历史观和领导工作的认识论。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国内外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现状来看,有三个问题是学界讨论的焦点,一是科学技术知识是否被社会建构的问题;二是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技术实践二者谁应是建构科学技术观的核心;三是未来对科学技术的反思是否应从科技哲学内部的一元研究走向多元反思。针对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技术观的一些研究进展,目前人们不仅仅重视对单个人物或学派的科学技术观研究,而且更加强对科学技术观的整体发展趋势、演进特点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从科学技术知识或科学技术实践的视角来对反思科学技术时,也重点从人文主义这一反思科学技术的重要维度,对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系统梳理。总之,未来的科学技术观研究应是对传统狭隘的科学技术观的超越,立足于已有科学技术观基础上的一种继承与扬弃,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观现代演进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科学技术观的超越之路,建立一种对于科学技术的全新审视。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可统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技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功能观、科学技术战略观、科学技术人才观、科学技术和谐观及科学技术创新观在现代化社会中以取得进一步的升华,推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此参与现代生产和交往,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最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在最广大的人民最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依靠其发展的基础之上,指明中国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结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内涵的深度理解,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是一种社会价值,具有多重职能的特征,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在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概括与总结,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理论思维方法的指导。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认识,我们要吸取科学技术的精华剔除糟粕,正确培养科学技术观念,在科学研究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遵循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原则,闯出一条中国式的可持续性的知识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