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大枣治脾胃阳虚嘈杂浅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168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嘈杂是脾胃病中常见的一个症状,因其脘中饥嘈,或作或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通过研习相关文献,结合梁超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出“重用大枣治疗脾胃阳虚嘈杂”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脾虚;嘈杂;饥嘈;大枣;黄芪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22-01
  
  1 嘈杂的定义及诊断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吐酸兼见。明代《景岳全书》云:“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清代《医学正传》云:“夫嘈杂之正也,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而有懊侬不自宁之壮者是也。”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云:“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详细描写了嘈杂的症状,明确指出了嘈杂的病位在胃脘部。其病因常有胃热、胃虚、血虚之不同。常见分型为:痰火壅滞,脾胃阳(气)虚,阴津亏虚,肝郁犯胃。临床上诊断嘈杂,主要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医生的个人经验。
  2 脾胃阳(气)虚嘈杂的常见临床症状
  嘈杂时作时止,易饥,喜纳饮食,食后腹胀,或恶心吞酸,或打嗝,体倦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或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弱。《景岳全书》云:“脾胃虚寒嘈杂者,必多吞酸 ,或兼恶心,此皆脾虚不能运化,滞浊而然,勿得认为火症.妄用寒凉等药。”
  2.1 脾胃阳(气)虚嘈杂的病因: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主升,胃主纳主降,二者相辅相成。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为阳虚体质或后天失养,饮食不当或过用苦寒清热之法,克伐脾阳,终致脾胃失和,胃失通降而导致嘈杂。所谓阳虚体质,指总体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喜欢热饮,神疲乏力,喜静不喜动,耐夏不耐冬,大便时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为主要表现。
  2.3 典型病例:王某,女,48岁,上腹部不适伴隐痛3+年。患者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莫可名状,伴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平素易饥多食,不耐饥,食后腹胀不适,伴打嗝,偶冒酸,咽部不适;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量少,排便不畅。怕冷,不喜冷食;无口干口苦,无手足心发热,无潮热;易疲倦,睡眠可,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腹痛、嘈杂。中医证型:脾胃阳虚,脾胃失和。治以:甘温健脾,缓急止痛。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药组成:党参30g,黄芪60g、桂枝15g、白芍30g、制附子15g(另包先煎1小时),干姜10g、枳壳15g、木香15g、茯苓15g,炒白术15g,大枣50g、炙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复诊,自述腹痛明显好转,偶腹痛,平素饥肠辘辘感消失,饮食得到控制,大便成形。饭后腹胀,打嗝及冒酸亦得到缓解,仍觉怕冷。予上方改大枣用量为15g,余用药不变。嘱其可于方便门诊开此方继续服用,直至诸症状消失。一个半月后,患者诉怕冷好转,余症状基本消失。
  2.3.1 分析:患者素有畏寒怕冷,易感冒,不喜冷食,便溏等表现,说明其素体阳虚(脾阳虚),脾胃不和,故有上述易饥善食,食则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便溏,易疲倦等症状。通过脏腑阴阳辨证,其为脾胃阳虚,脾胃失和。脾胃阳虚是其阳虚体质的一部分,后天饮食不当、过用寒凉,劳倦亦可导致阳虚。阳虚多在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无明显的界限,可统称脾阳气虚。因辩证为脾胃阳虚,脾胃失和,《黄帝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又有《类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患者为阳虚体质,患病易寒化,治疗用药当辨体质温补而不可妄用寒凉,治疗时应顾及体质。故治疗当甘温健脾,缓急止痛,方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重用大枣。
  2.3.2 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为张仲景所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云:“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脾胃居于中焦,建中即指健脾益胃。本证治疗方中制附子、干姜温阳,针对患者阳虚体质;黄芪、党参补中益气;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温中补虚,芍甘配伍能缓急止痛,与木香同用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力;枳壳和炒白术、茯苓行气健脾、渗湿止泻,改善患者不成形;以上诸药相伍,共奏甘温建中,缓急止痛之功。
  2.3.3 大枣:大枣性甘、温,归脾、胃、心经,功能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神农本草经》:“安神养脾”。《名医别录云》:“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适用本证的脾气虚证。患者易饥膳食,不耐饥,重用大枣,可迅速改善患者易饥这一症状。但不宜长期重用,因其易生滞,阻碍气机,反而不利于脾升胃降。如《本草思辨录》云:“…然其甘雍之弊亦伏于是,故腹满最忌,…枣补脾而性腻,亦能滞肝…”。
  3 结语
  梁超主治医师对脾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是个长期慢性过程,亦跟体质有关,治疗上更注重日常生活的调养,即三餐定时定量(七分饱),要求患者三餐外不食或少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而脾虚嘈杂一证,患者常诉易饥,饥饿难忍,多食善饥,食则腹胀,患者饮食毫无规律可言。常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带来困难,梁超主任医师认为,治疗上重用大枣,可以快速改善患者这一症状。临床上,饥嘈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常可兼见于其他疾病中,梁主任发现通过辨证,若为虚证,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重用大枣,常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6
  [2] 胡秋未.嘈杂辨治.湖南中医杂志,2003,19(6).-47~48
  [3] 陶航.浅论嘈杂及其证治.江西中医杂志,1994,15(1).34~35
  [4] 徐重明,汪自源.黄芪建中汤方论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38
  [5]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29
  作者单位:610075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2型DM合并CHD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应用JUDKINS方法对30例2型DM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并与34例无DM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对比。结果:2型DM合并冠心病患者多数是多支病变,其病变呈弥漫性,且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的及早预防、合理有效的治疗对冠心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关键词】 冠心病(CHD);2型糖尿病(DM);冠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延迟就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467例发病首诊地点,以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疾病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医疗负担、对疾病的顾虑程度,以及患者就诊的途径。结果 早期就诊者仅占32.1%, 患者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医疗负担、及对疾病的顾虑程度是患者延迟就诊主要因素。结论:应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神经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其顾虑,使其出现精神或躯体不适时及时去精神科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川南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胆石症患者500例,通过术中采集胆囊及胆总管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胆汁细菌阳性率为26.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6.6%,革兰氏阳性菌占28.5%,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结论:胆汁中细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近年有明显变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应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  【关键
期刊
腹水是中晚期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机理主要是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以及舒血管物质(如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等)增加,引起外周动脉阻力降低及扩张,有效血浆容量不足,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钠、水潴留,加重腹水的生成。肝硬化且出现腹水,预后极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很大,治疗较为再棘手。目前西医的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
期刊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疱疹,溃疡等。近年来部分省市出现爆发流行。我院作为本市唯一重症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单位,特设隔离病房。于2010年4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9例(全部病例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现做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09例患儿,其中男14
期刊
【摘要】目的:掌握鄂尔多斯市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8607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孕妇缺铁性贫血率为17.41%,孕晚期高于孕早、中期。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制定干预措施,增强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  【关键词】孕妇;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光明新区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病原学监测结果、阴性感染状况的分析,了解光明新区疫情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为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手足口病个案资料和实验室监测结果,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点分析。结果:发病人群中男性占63.59%,5岁及以下儿童占95.59%,散居儿童占71.77%,临床诊
期刊
【摘要】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269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0例,康复新联合奥美拉唑;对照组129例,铋制联合奥美拉唑,疗程均为4周;其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1周。结果:治疗组溃疡痊愈率92.1% (129/140),1年内复发率5.4% (7/129);对照组溃疡痊愈率80.6% (104/129),1年内复发率22.1% (23/104
期刊
【摘要】社区卫生发展的问题,我国卫生发展的不协调,社区卫生功能的体现,团队服务有效开展。  【关键词】社区卫生;问题与困难;社区团队服务  【中图分类号】R42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20-0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在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作为一项涉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