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任务,它着眼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发展的最终目标。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张学生自主性、批判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根据深度学习的特点,设计了预设导学单——巧设问题链——精设分层练习这种阶梯型上升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深度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深度学习;思维优化
【作者简介】王晨阳(1989-),女,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硕士,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基金项目】贾汪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内涵包括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因此,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教学仍然较多采用授受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多机械记忆概念、原理等结构化的浅层知识,将知识割裂分离。深度学习则强调理解性记忆,注重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掌握复杂概念、深层知识等非结构化知识;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注解决问题所需的核心论点和概念,强调逐步加深理解,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
本文根据深度学习的特点,倡导课堂以“学习”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且设计了预设导学单——巧设问题链——精设分层练习。这种阶梯型上升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及获得的实践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引思,在思维的起点处出发
语言是一个整体,不能支离破碎,语言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
导学单,即教学前的学习任务设计,是指教师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前学习任务。在设计导学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同化新知。从而赋予知识新的涵义,即使原有的认知不能同化新知,也会通过“顺应”过程,即改造和重组原有知识,获得新知。导学单即提前预设课前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预习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笔者在设计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单元教学时,精心设置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导学单。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单,提前完成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为接下来的英语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Look at me!” Story time的场景是Yang Ling为魔术表演做准备,换穿不同的服装。 Yang Ling展示不同的服装,妈妈做出相应的评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look at, T-shirt, it...以及Look at my T-shirt/skirt/cap... 等。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Brainstorming等导学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顾相关的服装词汇,整体感知单元的知识点。(图1)
学生利用导学单巩固旧知,并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导学单中的问题,为新知的建构搭建平台。在导学单的帮助下,学生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学习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没有解决问题,那么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也会豁然开朗,从而形成长时记忆,加深印象;如果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那么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就会形成正误对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多加注意。
在完成导学单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整体把握了知识点,而且锻炼了自学能力,从思维的起点处出发,更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读中设疑,在思维的关键处突破
思维——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又称智力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集中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被称为思维的思维品质或智力品质。
问题作为思维活动的起点,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课前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笔者在教授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 Story time”时,按照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分类,围绕“Where are they?”这一问题主线出发,设计了研究型——运用型——开放型(如表1)逐层递进的问题链,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巧设问题链,学生从“Where are they?”展开思考,观看动画并得出答案:They are on the farm。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后,回答第二层次的问题,即“What are on the farm?”,细读文本并得出答案。学生基本把握整体语境后,教师适时提出运用型问题:“What are these/those?”引领学生进入语言知识学习的新阶段,即一般疑问句“Are these/those apples?”的理解与运用。
在問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层层深入,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结合文中语境,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句型Are these/those...?询问,并用Yes,they are./No, they aren’t.回答。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更加深入的领悟。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型问题,谈论“Liu Tao 和Mike在农场上还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直观地进行“Are these/those apples?”等句型的操练,加强了英语输入与输出能力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农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运用所学语言对话:Are these ducks? Are those oranges? 最后,教师又适时提出开放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编排文本,寻找教室中有什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英语知识,培养语言意识,凝练语言情感,有效地运用英语锻炼技能,体会情感,培养英语学习技能。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启发式和引导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交流中碰撞。同时,师生互动还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互动有机串联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转变,同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通过自主提疑、积极答疑、主动释疑等环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读后巩固,在思维的延伸处提升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促进语言的应用,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后,从实际出发,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分层式作业,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例如,笔者在执教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3 “Healthy diet” Story time时,为学生预设了三层学习目标。首先,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healthy, diet, a little, a few等词汇和He has a lot of/ some noodles/ meat. 等日常用语;其次,复述并介绍Wang Bing和Yang Ling的饮食习惯,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最后,学生展示关于饮食习惯的手抄报,用较为丰富的语言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并说出如何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根据学习目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表2)。
基础性练习促进了学生对词汇以及句型的掌握。同时,通过略读和浏览,学生得以快速地捕捉文章大意。通过参与提高性练习,学生能够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复述文章,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文章脉络,并能够在对话中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拓展性练习,学生借助于手抄报等形式,使用绘画,图表等拓展文本内容,更高地训练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增加搜索文献及资料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分层作业使得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化、表达形式更加创新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随之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多层次作业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形成了积极的内在驱动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通过积极学习,学生了解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度学习,体会到英语的魅力,从而勇敢地接受英语学习中的挑战,优化自己的英语思维。
參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铭芳.精准设疑提问,培养思想品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21):38-40,23.
[3]万娴.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思维进阶活动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9(17):58-6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深度学习;思维优化
【作者简介】王晨阳(1989-),女,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硕士,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基金项目】贾汪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要素。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内涵包括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因此,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教学仍然较多采用授受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多机械记忆概念、原理等结构化的浅层知识,将知识割裂分离。深度学习则强调理解性记忆,注重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掌握复杂概念、深层知识等非结构化知识;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注解决问题所需的核心论点和概念,强调逐步加深理解,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
本文根据深度学习的特点,倡导课堂以“学习”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且设计了预设导学单——巧设问题链——精设分层练习。这种阶梯型上升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及获得的实践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引思,在思维的起点处出发
语言是一个整体,不能支离破碎,语言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
导学单,即教学前的学习任务设计,是指教师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前学习任务。在设计导学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同化新知。从而赋予知识新的涵义,即使原有的认知不能同化新知,也会通过“顺应”过程,即改造和重组原有知识,获得新知。导学单即提前预设课前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预习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笔者在设计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单元教学时,精心设置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导学单。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导学单,提前完成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为接下来的英语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Look at me!” Story time的场景是Yang Ling为魔术表演做准备,换穿不同的服装。 Yang Ling展示不同的服装,妈妈做出相应的评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look at, T-shirt, it...以及Look at my T-shirt/skirt/cap... 等。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Brainstorming等导学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顾相关的服装词汇,整体感知单元的知识点。(图1)
学生利用导学单巩固旧知,并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导学单中的问题,为新知的建构搭建平台。在导学单的帮助下,学生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学习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没有解决问题,那么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也会豁然开朗,从而形成长时记忆,加深印象;如果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那么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就会形成正误对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多加注意。
在完成导学单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整体把握了知识点,而且锻炼了自学能力,从思维的起点处出发,更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读中设疑,在思维的关键处突破
思维——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又称智力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集中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被称为思维的思维品质或智力品质。
问题作为思维活动的起点,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课前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笔者在教授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 Story time”时,按照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分类,围绕“Where are they?”这一问题主线出发,设计了研究型——运用型——开放型(如表1)逐层递进的问题链,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巧设问题链,学生从“Where are they?”展开思考,观看动画并得出答案:They are on the farm。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后,回答第二层次的问题,即“What are on the farm?”,细读文本并得出答案。学生基本把握整体语境后,教师适时提出运用型问题:“What are these/those?”引领学生进入语言知识学习的新阶段,即一般疑问句“Are these/those apples?”的理解与运用。
在問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层层深入,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结合文中语境,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句型Are these/those...?询问,并用Yes,they are./No, they aren’t.回答。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更加深入的领悟。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型问题,谈论“Liu Tao 和Mike在农场上还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直观地进行“Are these/those apples?”等句型的操练,加强了英语输入与输出能力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农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运用所学语言对话:Are these ducks? Are those oranges? 最后,教师又适时提出开放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编排文本,寻找教室中有什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英语知识,培养语言意识,凝练语言情感,有效地运用英语锻炼技能,体会情感,培养英语学习技能。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启发式和引导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交流中碰撞。同时,师生互动还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互动有机串联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转变,同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通过自主提疑、积极答疑、主动释疑等环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读后巩固,在思维的延伸处提升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促进语言的应用,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后,从实际出发,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分层式作业,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例如,笔者在执教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3 “Healthy diet” Story time时,为学生预设了三层学习目标。首先,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healthy, diet, a little, a few等词汇和He has a lot of/ some noodles/ meat. 等日常用语;其次,复述并介绍Wang Bing和Yang Ling的饮食习惯,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最后,学生展示关于饮食习惯的手抄报,用较为丰富的语言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并说出如何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根据学习目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表2)。
基础性练习促进了学生对词汇以及句型的掌握。同时,通过略读和浏览,学生得以快速地捕捉文章大意。通过参与提高性练习,学生能够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复述文章,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文章脉络,并能够在对话中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拓展性练习,学生借助于手抄报等形式,使用绘画,图表等拓展文本内容,更高地训练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增加搜索文献及资料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分层作业使得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化、表达形式更加创新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随之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多层次作业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形成了积极的内在驱动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通过积极学习,学生了解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度学习,体会到英语的魅力,从而勇敢地接受英语学习中的挑战,优化自己的英语思维。
參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铭芳.精准设疑提问,培养思想品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21):38-40,23.
[3]万娴.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思维进阶活动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9(1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