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银幕626块,平均每天增长1.7块,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共已达4723块。可以预见,内地影院建设2010年将继续提速
终端建设是近几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链条中增长最为稳健的一环。
2009年国内影院建设的速度又有提升: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银幕626块,平均每天增长1.7块,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共已达4723块。相比2008年新建影院118家、新增银幕570块的速度又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电影放映的数字化程度也随之提升。2009年新建的数字影厅约有500多个,约占新增影厅总数的80%,部分影院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映。国内的3D银幕数也在大幅增加,一年之内从200余块猛增至800块以上。可以预见,内地影院建设2010年将继续提速。
银幕数增幅再加速
以刚坐上全国院线票房头把交椅的万达院线为例。最近几年万达始终保持着每年新建约100块银幕的扩张速度,其银幕总数在2009年已突破400块,票房同比增幅达56.86%。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表示,去年共有8个万达广场投入运营,而2010年将,万达开业的商业地产项目将达到17个,这意味着万达院线的银幕数在今年将增加200块左右,院线银幕总数预计在2012年突破1000块。
同样,作为内地影坛的龙头,中影旗下的全资影院投资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已投资新建了20多家影院,正朝着2011年建成50家影院的阶段性目标前进。事实上,电影产业链上游的主要企业近来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向终端市场进一步拓展:在默默筹备了好几年之后,顺利完成了二轮融资的保利博纳在去年开张了自己的影院旗舰店博纳悠唐,公司宣布将在未来3-5年内建20家影院。而华谊兄弟在成功上市后,也明确表示将从募集到的资金中拨出1.2966亿元用于影院投资,计划未来2年内在国内新建6家影院
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外资的加入。
2009年,在经过了几年的调研之后,美国娱乐地产集团EPR(Entertainment Properties Trust)与上海电影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已组建影院投资合资公司,主攻大型商业影院。此外,港资在一度沉寂后也重新现身。继多年前开业的新东安和新世纪影院后,江志强旗下的百老汇2009年在北京又新开了金宝汇百丽宫和百老汇国瑞城店,意在夺回其在王府井商圈的市场优势。一度退出内地影院市场的嘉禾,在被橙天娱乐收购后也宣告回归这一市场。去年10月,前万达院线总经理陈国伟加盟之后,橙天嘉禾通过收购美林华映和华诚美映两家公司,获得了其旗下的2家影城及7家影院的经营权,随后公司又在苏州等地新开了3家影城。橙天嘉禾的CEO胡景邵喊出了“3年内在国内新建600块银幕,票房达到3亿元”的目标。
泡沫和机会的博弈
相比制片领域,影院投资虽然利润率较低,但风险相对要小得多。加之内地影市近几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因此影院建设热度高涨。与此同时,投资市场上的泡沫也不可避免地滋生。就物业方与影院合作时更多采用的流水倒扣方式而言,早几年前,10%的租金水平是影院方面普遍认为合理的标准,现在,租金比例往往能超过15%。在2009年还出现过租金比例高达25%且最终成交的案例。如此高的价格实际已超出了国内影院目前的平均盈利水平。
影院投资市场过热、价格虚高的局面使得投资方很难在目前同时保持较块的增速与经营的良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在资金和体制上不占优势的传统老牌院线近两年建设影院的速度明显放缓。例如曾经的全国院线老大上海联和,其总经理徐小平表示影院建设较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性价比合适的优质项目数量太少。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于尽快做大影院盘子的战略考虑,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向泡沫妥协。中影影院投资公司总经理邢惠斌之前曾表示,投资影院属于“战略考虑”,因此在项目选择上有时会降低对于盈利的要求。此外,同为房地产背景的金逸在收购珠江后增长迅猛,隐有追赶万达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金逸背后的嘉裕集团以酒店业为主,缺少万达集团那般商业地产方面的积累,因此其迅速扩张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即便如此,供不应求的整体市场局面加上去年内地电影市场的显著增幅,2010年的影院投资恐怕不会降温。2010年,围绕影院建设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一方面,京沪穗等一线大城市将继续火爆。持此观点的叶宁认为,目前主要大城市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即使是北京、上海,也“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
另一方面,二线城市也开始吸引投资者更多的目光。徐小平就表示,目前是进入二线城市市场的理想时机,未来上影与联合院线的战略重点就是华东地区二线城市的经济型多厅影院,目前他们有4、5个项目已经签约。中影南方新干线近来也小股参与了10余家二线城市的新建影城。即使是万达,目前在一些二线城市和地级市也都有项目。综合上述种种,2010年,二级城市市场即便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这一市场的积累无疑会为未来影院市场的持续发展增加不少成算。
院线的“进化”方向
从2009年的最终数据来看,全国票房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各院线之间的档次、梯队正在进一步拉大。去年全国30多条院线中有14条院线票房过亿,较上年又多了4条。另一方面,排名第一的万达票房已攀至8.3亿元,前5院线的总票房达到32.8亿元,超过全国城市总票房的一半,加上排名第6的广东金逸珠江,院线的“第一方阵”日趋明显。相比之下,排名前20的院线总票房达到55.94亿元,除此之外的10多条院线的票房份起来还占不到一成,这也指明了未来院线整合具有不少空间。
作为内地电影的龙头,中影集团2009年在内地市场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近年来对终端的渗透。目前中影以资产联结的形式影响着6条院线:集团控股的星美、南方新干线均为排名全国前5以内的大院线;四川太平洋则在区域市场占据优势;其参股的新影联也是全国院线的老牌豪强。这为中影的市场发言权加分不少。另一方面,背靠中影的院线近年普遍有较快发展。例如星美近年来的迅速扩张就是始于2007年的股权变革,2008年其一度坐上了全国票房冠军的宝座。
此外,民营势力近两年在院线版图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万达院线在2009年首次全国登顶。2010年,随着整个万达集团的上市,万达院线的增幅还有望提速,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金逸珠江。2008年4月,拥有13家金逸影城的金逸影院投资公司实现了对珠江院线的控股,当年金逸珠江实现票房2.775亿元,而其2009年的票房则达到了4.4亿,增幅高达58%,稳居全国第6。此外,去年1月,同为民营身份的浙江横店也获得了主管部门的批准正式成立院线,之前集团已经拥有长沙、郑州、南京等地的3家独资影院,横店计划未来3年投资建设20-30家独资影院,并参股或控股60家影院。
相比多采用加盟形式的传统院线,万达等民营院线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品牌、排片、管理、经营等方面实现统一,从而使院线真正成为影院的经营主体。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品牌化连锁经营,还是影院服务实现差异化,前提都是院线对其影院要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资产连接型是业内公司目前投资影院的必然要求,只有资产联结甚至是控股,才能说得上具有真正的控制力。例如中影影院投资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表示其核心目标是绝对控股型的影院。从发展趋势看,由资产联结影院组成的院线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与中坚。
自2002年院线制改革以来,内地的院线发展已经走过了7年。从目前的情况看,院线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国家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影院的资本越来越多,很多影院在片源、专业服务等方面仍然需要院线这一角色从中斡旋。中影南方新干线的总经理赵军曾打过一个比方:院线是飞机场,影院投资公司是拥有飞机的航空公司。不过对于院线的未来发展来说,死守着5%-7%的票房分成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更多的价值需要在产业链上游寻找,尤其是在营销、发行方面。万达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叶宁也很看好院线在宣传营销方面的空间,“400块银幕统一起来面向的是2000万观众,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终端建设是近几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链条中增长最为稳健的一环。
2009年国内影院建设的速度又有提升: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银幕626块,平均每天增长1.7块,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共已达4723块。相比2008年新建影院118家、新增银幕570块的速度又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电影放映的数字化程度也随之提升。2009年新建的数字影厅约有500多个,约占新增影厅总数的80%,部分影院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映。国内的3D银幕数也在大幅增加,一年之内从200余块猛增至800块以上。可以预见,内地影院建设2010年将继续提速。
银幕数增幅再加速
以刚坐上全国院线票房头把交椅的万达院线为例。最近几年万达始终保持着每年新建约100块银幕的扩张速度,其银幕总数在2009年已突破400块,票房同比增幅达56.86%。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表示,去年共有8个万达广场投入运营,而2010年将,万达开业的商业地产项目将达到17个,这意味着万达院线的银幕数在今年将增加200块左右,院线银幕总数预计在2012年突破1000块。
同样,作为内地影坛的龙头,中影旗下的全资影院投资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已投资新建了20多家影院,正朝着2011年建成50家影院的阶段性目标前进。事实上,电影产业链上游的主要企业近来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向终端市场进一步拓展:在默默筹备了好几年之后,顺利完成了二轮融资的保利博纳在去年开张了自己的影院旗舰店博纳悠唐,公司宣布将在未来3-5年内建20家影院。而华谊兄弟在成功上市后,也明确表示将从募集到的资金中拨出1.2966亿元用于影院投资,计划未来2年内在国内新建6家影院
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外资的加入。
2009年,在经过了几年的调研之后,美国娱乐地产集团EPR(Entertainment Properties Trust)与上海电影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已组建影院投资合资公司,主攻大型商业影院。此外,港资在一度沉寂后也重新现身。继多年前开业的新东安和新世纪影院后,江志强旗下的百老汇2009年在北京又新开了金宝汇百丽宫和百老汇国瑞城店,意在夺回其在王府井商圈的市场优势。一度退出内地影院市场的嘉禾,在被橙天娱乐收购后也宣告回归这一市场。去年10月,前万达院线总经理陈国伟加盟之后,橙天嘉禾通过收购美林华映和华诚美映两家公司,获得了其旗下的2家影城及7家影院的经营权,随后公司又在苏州等地新开了3家影城。橙天嘉禾的CEO胡景邵喊出了“3年内在国内新建600块银幕,票房达到3亿元”的目标。
泡沫和机会的博弈
相比制片领域,影院投资虽然利润率较低,但风险相对要小得多。加之内地影市近几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因此影院建设热度高涨。与此同时,投资市场上的泡沫也不可避免地滋生。就物业方与影院合作时更多采用的流水倒扣方式而言,早几年前,10%的租金水平是影院方面普遍认为合理的标准,现在,租金比例往往能超过15%。在2009年还出现过租金比例高达25%且最终成交的案例。如此高的价格实际已超出了国内影院目前的平均盈利水平。
影院投资市场过热、价格虚高的局面使得投资方很难在目前同时保持较块的增速与经营的良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在资金和体制上不占优势的传统老牌院线近两年建设影院的速度明显放缓。例如曾经的全国院线老大上海联和,其总经理徐小平表示影院建设较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性价比合适的优质项目数量太少。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于尽快做大影院盘子的战略考虑,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向泡沫妥协。中影影院投资公司总经理邢惠斌之前曾表示,投资影院属于“战略考虑”,因此在项目选择上有时会降低对于盈利的要求。此外,同为房地产背景的金逸在收购珠江后增长迅猛,隐有追赶万达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金逸背后的嘉裕集团以酒店业为主,缺少万达集团那般商业地产方面的积累,因此其迅速扩张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即便如此,供不应求的整体市场局面加上去年内地电影市场的显著增幅,2010年的影院投资恐怕不会降温。2010年,围绕影院建设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一方面,京沪穗等一线大城市将继续火爆。持此观点的叶宁认为,目前主要大城市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即使是北京、上海,也“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
另一方面,二线城市也开始吸引投资者更多的目光。徐小平就表示,目前是进入二线城市市场的理想时机,未来上影与联合院线的战略重点就是华东地区二线城市的经济型多厅影院,目前他们有4、5个项目已经签约。中影南方新干线近来也小股参与了10余家二线城市的新建影城。即使是万达,目前在一些二线城市和地级市也都有项目。综合上述种种,2010年,二级城市市场即便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这一市场的积累无疑会为未来影院市场的持续发展增加不少成算。
院线的“进化”方向
从2009年的最终数据来看,全国票房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各院线之间的档次、梯队正在进一步拉大。去年全国30多条院线中有14条院线票房过亿,较上年又多了4条。另一方面,排名第一的万达票房已攀至8.3亿元,前5院线的总票房达到32.8亿元,超过全国城市总票房的一半,加上排名第6的广东金逸珠江,院线的“第一方阵”日趋明显。相比之下,排名前20的院线总票房达到55.94亿元,除此之外的10多条院线的票房份起来还占不到一成,这也指明了未来院线整合具有不少空间。
作为内地电影的龙头,中影集团2009年在内地市场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近年来对终端的渗透。目前中影以资产联结的形式影响着6条院线:集团控股的星美、南方新干线均为排名全国前5以内的大院线;四川太平洋则在区域市场占据优势;其参股的新影联也是全国院线的老牌豪强。这为中影的市场发言权加分不少。另一方面,背靠中影的院线近年普遍有较快发展。例如星美近年来的迅速扩张就是始于2007年的股权变革,2008年其一度坐上了全国票房冠军的宝座。
此外,民营势力近两年在院线版图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万达院线在2009年首次全国登顶。2010年,随着整个万达集团的上市,万达院线的增幅还有望提速,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金逸珠江。2008年4月,拥有13家金逸影城的金逸影院投资公司实现了对珠江院线的控股,当年金逸珠江实现票房2.775亿元,而其2009年的票房则达到了4.4亿,增幅高达58%,稳居全国第6。此外,去年1月,同为民营身份的浙江横店也获得了主管部门的批准正式成立院线,之前集团已经拥有长沙、郑州、南京等地的3家独资影院,横店计划未来3年投资建设20-30家独资影院,并参股或控股60家影院。
相比多采用加盟形式的传统院线,万达等民营院线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品牌、排片、管理、经营等方面实现统一,从而使院线真正成为影院的经营主体。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品牌化连锁经营,还是影院服务实现差异化,前提都是院线对其影院要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资产连接型是业内公司目前投资影院的必然要求,只有资产联结甚至是控股,才能说得上具有真正的控制力。例如中影影院投资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表示其核心目标是绝对控股型的影院。从发展趋势看,由资产联结影院组成的院线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与中坚。
自2002年院线制改革以来,内地的院线发展已经走过了7年。从目前的情况看,院线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国家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影院的资本越来越多,很多影院在片源、专业服务等方面仍然需要院线这一角色从中斡旋。中影南方新干线的总经理赵军曾打过一个比方:院线是飞机场,影院投资公司是拥有飞机的航空公司。不过对于院线的未来发展来说,死守着5%-7%的票房分成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更多的价值需要在产业链上游寻找,尤其是在营销、发行方面。万达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叶宁也很看好院线在宣传营销方面的空间,“400块银幕统一起来面向的是2000万观众,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