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稳中求进”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就是以平衡稳定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达至平衡稳定,这条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指导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八个方面把动态发展和保持稳定、稳与进、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起来。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有体现。这个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关键词] 稳中求进; 历史经验; 工作原则; 执政品格
[中图分类号] D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4-0016-04
“稳中求进”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使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成就的取得,在于贯彻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因此,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这对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稳中求进”是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要求的鲜明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另一种是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变成别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而事物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也没有无静止的发展,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这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反,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静止,事物瞬息万变,就会变成无法识别、无法判断、无法区分、无法捉摸的东西,一切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事物保持自己的穩定性,具有确定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形态,我们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才可以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对待事物时,既要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也要使事物发展保持相对稳定。要把发展中的稳定和稳定中的发展统一起来。只讲发展不讲稳定,发展就会失衡,只讲稳定不讲发展,发展就会停滞。这在实质上就是要注重稳定中的发展,以稳定的方式推进发展,也是要注重发展中的稳定,用发展的方式保持稳定。二者有机统一,可简称为“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是总结我国发展历史经验形成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上了由大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可以提炼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稳中求进”,即以平衡稳定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达至平衡稳定。这条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根本立场,其实质是保持意识形态主旋律上的“稳”。我们又根据不断变化了的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这就是理论创新,其实质是意识形态上的“进”。丢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会在意识形态上动摇党执政的思想根基,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会在意识形态上犯教条主义错误。这在看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会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这是保持指导思想上的“稳”。我们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根据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这是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忽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就会使指导思想脱离时代和实践,落后于时代和实践所要求的水平,进而会失去指导意义。这是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实事求是,这是保持思想路线上的“稳”。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又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实现形式,依次体现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这是思想路线上的“进”。这就在党的思想路线上把本质、核心与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了,把“稳”与“进”结合起来了,把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1这是保持党的基本路线上的“稳”。我们又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作了与时俱进的诠释,赋予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表达了基本路线上的“进”。其实,党的基本路线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动态发展和相对稳定高度统一的结构:与时俱进地赋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以新的内涵,实质上讲的是动态发展的“进”;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实质上讲的是保持稳定的“稳”。这就是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实施分步骤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始终追求和实现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稳”,具有稳定性;我们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赋予“三步走”战略以新的内涵,这是“进”,体现动态发展。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到江泽民同志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步走”战略,就是如此。这在发展战略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注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我们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来实现发展战略,这是一以贯之的“稳”;我们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总体布局,这是与时俱进的“进”。比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既始终强调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稳”;我们又注重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这是“进”。这是在社会主要矛盾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强调把党的建设提高到科学化水平。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并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稳定性,我们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赋予党的建设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内容,体现与时俱进。这在加强党的建设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进程中,我们在以上八个方面把动态发展和保持稳定、稳与进、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起来了。而这,正是当代中国取得惊人奇迹的重要经验。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治国理政要立足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因快速发展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还有我国发展起来以后遭遇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么使发展寸步难行,要么会遭遇更大的风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某种不稳定。所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稳定求发展,就成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政策和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1 这里讲的改革之目的,就是既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又保持经济社会平衡稳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稳定方式求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大逻辑中得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发展”,即“进”要进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发展由高速转入中高速。高速发展,其平衡性、稳定性会降低,而中高速发展则是以“稳”的方式求发展,它是“稳”的内在要求。
“稳中求进”有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发展中的动力、创新活力与发展中的平衡、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二是把发展中的稳定与稳定中的发展统一起来。这里的“稳”,是主基调,是前提,“进”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其核心是强调,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前提下奋发有为。显然,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这一重要原则在经济建设领域,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一重要原则在政治建设领域,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发展目标才能设定到什么程度。历史只能提出自己所能完成的任务。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我们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条件,循序渐进地实现“民生—民富—民和—民主”目标。这不是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不能讲民主,而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不着重去解决民生、民富而过急过速过高过度地去推进民主,反而会阻滞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肚子”问题还未解决好,就急于解决“嘴巴”问题,一些人就会张开“嘴巴”大骂甚至抨击“肚子”还没有吃饱的现实,于是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出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文章说:“在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民主是无法生存的,即使强行推行,也只会换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一重要原则在文化建设领域,要求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意味着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要“求稳”,不能变得太快,使人难以把握;与时俱进意味着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要“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使党的理论落后于时代和实践发展所要求的水平。
这一重要原则在社会建设领域,既要在社会治理体制上要进行“创新”,又要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要扭住不放,稳扎稳打;既要注重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和活力,又要保持社会平衡、和谐和稳定。
这一重要原则在实践上,既要与时俱进,根据历史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和方略,同时,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把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沉淀下来,用制度将其固化。既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旦发展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稳定。为了把发展目标坐实,就要以“稳”的心态谋求发展,这可避免浮躁;为了把发展目标做大,就要以“进”的心态对待发展,这可避免不思进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精装全套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 许 海
[关键词] 稳中求进; 历史经验; 工作原则; 执政品格
[中图分类号] D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4-0016-04
“稳中求进”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使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成就的取得,在于贯彻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因此,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这对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
“稳中求进”是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要求的鲜明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另一种是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没有变成别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而事物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也没有无静止的发展,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这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反,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静止,事物瞬息万变,就会变成无法识别、无法判断、无法区分、无法捉摸的东西,一切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事物保持自己的穩定性,具有确定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形态,我们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才可以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对待事物时,既要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也要使事物发展保持相对稳定。要把发展中的稳定和稳定中的发展统一起来。只讲发展不讲稳定,发展就会失衡,只讲稳定不讲发展,发展就会停滞。这在实质上就是要注重稳定中的发展,以稳定的方式推进发展,也是要注重发展中的稳定,用发展的方式保持稳定。二者有机统一,可简称为“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是总结我国发展历史经验形成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上了由大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可以提炼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稳中求进”,即以平衡稳定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达至平衡稳定。这条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根本立场,其实质是保持意识形态主旋律上的“稳”。我们又根据不断变化了的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这就是理论创新,其实质是意识形态上的“进”。丢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会在意识形态上动摇党执政的思想根基,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会在意识形态上犯教条主义错误。这在看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会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这是保持指导思想上的“稳”。我们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根据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这是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忽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就会使指导思想脱离时代和实践,落后于时代和实践所要求的水平,进而会失去指导意义。这是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实事求是,这是保持思想路线上的“稳”。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又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实现形式,依次体现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这是思想路线上的“进”。这就在党的思想路线上把本质、核心与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了,把“稳”与“进”结合起来了,把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1这是保持党的基本路线上的“稳”。我们又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作了与时俱进的诠释,赋予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表达了基本路线上的“进”。其实,党的基本路线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动态发展和相对稳定高度统一的结构:与时俱进地赋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以新的内涵,实质上讲的是动态发展的“进”;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实质上讲的是保持稳定的“稳”。这就是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实施分步骤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始终追求和实现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稳”,具有稳定性;我们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赋予“三步走”战略以新的内涵,这是“进”,体现动态发展。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到江泽民同志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步走”战略,就是如此。这在发展战略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注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我们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来实现发展战略,这是一以贯之的“稳”;我们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总体布局,这是与时俱进的“进”。比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既始终强调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稳”;我们又注重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这是“进”。这是在社会主要矛盾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强调把党的建设提高到科学化水平。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并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稳定性,我们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赋予党的建设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内容,体现与时俱进。这在加强党的建设上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进程中,我们在以上八个方面把动态发展和保持稳定、稳与进、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起来了。而这,正是当代中国取得惊人奇迹的重要经验。
“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治国理政要立足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因快速发展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还有我国发展起来以后遭遇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么使发展寸步难行,要么会遭遇更大的风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某种不稳定。所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稳定求发展,就成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政策和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1 这里讲的改革之目的,就是既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又保持经济社会平衡稳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稳定方式求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大逻辑中得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发展”,即“进”要进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发展由高速转入中高速。高速发展,其平衡性、稳定性会降低,而中高速发展则是以“稳”的方式求发展,它是“稳”的内在要求。
“稳中求进”有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发展中的动力、创新活力与发展中的平衡、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二是把发展中的稳定与稳定中的发展统一起来。这里的“稳”,是主基调,是前提,“进”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其核心是强调,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前提下奋发有为。显然,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这一重要原则在经济建设领域,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一重要原则在政治建设领域,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发展目标才能设定到什么程度。历史只能提出自己所能完成的任务。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我们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条件,循序渐进地实现“民生—民富—民和—民主”目标。这不是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不能讲民主,而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不着重去解决民生、民富而过急过速过高过度地去推进民主,反而会阻滞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肚子”问题还未解决好,就急于解决“嘴巴”问题,一些人就会张开“嘴巴”大骂甚至抨击“肚子”还没有吃饱的现实,于是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出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文章说:“在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民主是无法生存的,即使强行推行,也只会换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一重要原则在文化建设领域,要求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意味着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要“求稳”,不能变得太快,使人难以把握;与时俱进意味着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要“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使党的理论落后于时代和实践发展所要求的水平。
这一重要原则在社会建设领域,既要在社会治理体制上要进行“创新”,又要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要扭住不放,稳扎稳打;既要注重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和活力,又要保持社会平衡、和谐和稳定。
这一重要原则在实践上,既要与时俱进,根据历史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和方略,同时,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把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沉淀下来,用制度将其固化。既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旦发展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稳定。为了把发展目标坐实,就要以“稳”的心态谋求发展,这可避免浮躁;为了把发展目标做大,就要以“进”的心态对待发展,这可避免不思进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精装全套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 许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