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南北朝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从魏晋来到南北朝,在这场朝代频繁更迭的混乱中,中国文学也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路过清峻遥深的竹林风度,最终走向山水,走向田园,走向恬淡,走向萧散。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心有桃花源
  陶渊明是东晋名士之后,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但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他自幼便在贫困线上挣扎,却并不以为意,耕作之余,照样读书写诗,自得其乐。因家门前有五棵柳树,他便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其实陶渊明年少时也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与污浊黑暗的现实格格不入,因此即使满腹才华,他也宁愿隐居家乡。只是后来,陶渊明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他只好在亲朋的劝说下,去做了个小官。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对于陶渊明来说,做官的日子实在比饿肚子还难受,所以时仕时隐。最后一次,当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人来县里巡查,有人劝他穿好全套官服,恭恭敬敬去迎接,陶渊明长叹一口气:“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完,他就辞官回家了。五斗米是县令的薪水,那时他才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也不知道有没有领薪呢?
  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辞官归乡,生活每况愈下,终日辛劳,却难以糊口。然而最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在他的笔下,有《桃花源记》的神奇美好,有《归去来兮辞》的自由欢快,有《饮酒·其五》的恬淡悠然……却没有对贫困生活的抱怨和哀叹。他的诗与他的性格一样,自然又純情。他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却将那独到的自然之美、自然之悟流传千年,永不衰减。
  谢灵运(385年-433年)
  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隐于山水间
  狂放如李白,也有叹服的时候,“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说的就是康乐公谢灵运了。谢灵运出身顶级士族,祖父是东晋名将谢玄,曾外祖父是“书圣”王羲之。他精通史学、佛学和老庄哲学,善书,善文,善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
  在那个重门第、看才华的时代,谢灵运一样不缺,为何最后也寄情于山水呢?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到排挤,仕途坎坷,难以施展抱负,所以便在山水间宣泄苦闷了。不过,他也是真心喜爱山水的,为了方便游山玩水,他还发明了“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谢公屐”。
  在谢灵运之前,释老庄、说佛理的玄言诗占据了主导地位,到了谢灵运这里,虽然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但已经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扭转了脱离现实的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诗句,十分清新、自然,又能将诗人的情感注入其中。后世许多大诗人都曾向他学习,他的山水诗响逸百代。
  谢灵运二十一岁开始做官,历任晋、宋两代琅琊王司马参军、刘毅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并不顺意,中间两次称病还乡隐居。最后一次,他无奈应召赴临川上任,后获罪被流放、被杀害,再也没有回到一生向往皈依的故乡山水间了。
  谢眺(464年-499年)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与谢灵运并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
  惶惶不得出
  谢眺是谢灵运的族侄,他出生时,“大隐”五柳先生和“小隐”康乐公都已不在了,朝廷斗争更加混乱、血腥。然而与“大谢”一样,出身与才华注定了“小谢”的从政之路。
  谢眺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他学了“大谢”的山水诗,却青出于蓝,将玄言诗的影响消除殆尽。他的山水诗,能够把感情和景物自然地结合起来,浑然天成,即使是一些应命而写的歌功颂德之作,也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展现出壮丽的图景。
  若说“大谢”让李白敬佩,那么“小谢”就真是李白的偶像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字字句句都是“诗仙”的倾倒之情啊!李白一生追求的便是谢眺诗歌所体现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了。
  因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谢眺的诗中常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正体现出他惶惶不安的心境。如果能选择,这位爱山水,写山水,影响一代诗风的诗人,一定不愿被政治浊浪裹挟,而宁愿与自然相伴吧。
  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面貌发生了许多改变。除了山水诗的出现,你还知道其他影响深远的变化吗?
其他文献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从我记事起,我的妈妈就经常把顾城的这首诗挂在嘴边,时不时地背诵一遍。起初,我并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含义,直到我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的内容我想即使没有看过的人肯定也听说过大概。它主要讲述了聋盲人海伦·凯勒坎坷却奋进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的一生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剩下的八十七年都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与孤独的岁月中度过。这样的事如
期刊
[1]  我依然记得,当我还是个六岁的小女孩时,有一天夜里,爸爸妈妈睡着以后,我悄悄地爬起来,偷偷地打开衣柜。  打开衣柜的瞬间,我就闻到了鲜花一样的香水味。如水的月光下,我看见了那件婚纱完整的样子——  它的上半身如天鹅羽翼般,层叠立体,腰部是蕾丝织就的镂空花朵。而裙摆,裙摆是这婚纱最美的部分,褶纱旋转成了一层层的轮廓,每一层上都缀满了闪闪发光的亮片。  衣柜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张婚纱照。照片上,穿
期刊
枫叶将自己抛进溪水里  第多少次占卜,已记不清  每年秋天是这棵老枫树最忙的时节  忙着给树叶换一层颜色  忙着占卜从树下经过的旅人  藤蔓如蛇,合着季节一道换了颜色  盘旋而上的生命力也一并消失了  乌鸦似被拴住了翅膀  總是绕着老树盘旋,发出沙哑的啼鸣  每一声,都刻在他心上  斑驳的桥身接受了一次轻松的考验  一人一马,脚步浅浅  几缕炊烟,三两声犬吠  却让他红了眼眶  转身回乡吧,定也是
期刊
炮火隆隆的革命年代,多少人为了党和国家前赴后继,牢牢捍卫着自己心中那份最炽热的忠诚。新时代,红旗招展,我们沐浴着幸福前行。那些为创造新时代而奉献过的人,那些让红旗更加鲜艳的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本期,“红星讲解员”小鱼儿将和你们一起,拭去时光的尘埃,走进少先队的历史,重寻榜样的力量,让曾经的“少先队员”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再次熠熠生辉!  星光小子:黄继光  不想当机枪射手的战士不是好通讯员。
期刊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灵动的水使得那里的山多了几分婉约秀丽,葱翠的山使得那里的水多了几分宁静深沉。而吴均就生在这拥有奇山异水的地方。  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吴均将富春江的山水写得飘逸生动。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描写山水的诗文也是层出不穷: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
期刊
2019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一场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礼赞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快闪活动在贵阳人民大道北段举行。青年学生、少先队员、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街舞联盟、交通警察、出租车司机、地铁工作人员、少数民族等群体代表700人,通过方阵展示、集体合唱等形式,展现了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和满腔的爱国热忱。  在中华人民共和
期刊
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这样的跨度,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优越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一座大桥的跨度,折射70年发展跨度  碧波之上,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气贯长虹。55公里的跨度,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承载着一个国家飞
期刊
主讲:小草老师  本期经典:《绿山墙的安妮》  本期主题: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名著推荐】  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他们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可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虽然安妮在农场里总是弄出些不大不小的尴尬事端,但是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的安妮渐渐被大家喜欢。不仅马修和玛丽拉疼她、爱她,就连那些看不上她、当面说她坏话的
期刊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们在使用标点符号的时候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经验心得,都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阅写联盟”,留言与书虫分享哦!  今天,书虫和大家分享的问题有关问号。因为我发现,作文中误用问号的原因相当集中,很多同学都是在相同的地点跌倒。而同学们只要准确理解句子的语气,就可以轻松拍飞此“BUG”了。  讓“?”休息一下  【错例】①至于谁能当上班长?目前还无从知晓。  ②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她满意
期刊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找准方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教材为基础,明确区分“教读”和“自读”课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包含了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类型,将学生的阅读由教师引导向自主阅读延伸。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区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并采取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