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设给高中美术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考验,文章结合新课标的实施浅谈了美术鉴赏教学的切身体会。
【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标;举措;原则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欣赏课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高中美术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考验,而美术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学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他的教育观、教育模式的改变值得我们去研究体会,现就本人在这场新课标改革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误把美术课上成“专业”课
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组织教学——讲解知识——布置作业”,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是教师在指导的,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完成的,这种重教不重学的教育模式对于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美术欣赏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实在是过于死板,针对美术特点,应改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美术欣赏作品分析中,关于专业名词,有些教师一谈到构图必讲“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必分析“环境色、对比色、互补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生能听懂,面对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再透彻,学生只会听得索然无味。
二、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逸事来招笑声、哗众取宠。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应该是具有与信息基本同步,知识面广,兴趣多,讲课方式多样,课堂语言丰富,富于创新与冒险精神等等的特点。对美术史及鉴赏作品要有一种全盘的把握理解和深入的体验,在课堂上才能的心入手游刃有余,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的学习、“充电”补充自己。
提高艺术素养主要有两点:(1)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2)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改提出的挑战。
三、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HT5”SS〗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学生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2、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可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3、举办展览,为学生提供比较作品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作品的一些假设需要修改时,说明了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经过仔细挑选并且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如: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可以举办了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可以是临本,也可以是其它,内容可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等等,这种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以上几点,是我对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教法的一些浅见,尚有不足,希望同仁互相交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长沙:湖南出版集团.
2 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
3 秦秀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
4 黄甫全,魏国栋,吕达.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1.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丛书《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
【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标;举措;原则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欣赏课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高中美术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考验,而美术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学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他的教育观、教育模式的改变值得我们去研究体会,现就本人在这场新课标改革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误把美术课上成“专业”课
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组织教学——讲解知识——布置作业”,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是教师在指导的,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完成的,这种重教不重学的教育模式对于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美术欣赏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实在是过于死板,针对美术特点,应改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美术欣赏作品分析中,关于专业名词,有些教师一谈到构图必讲“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必分析“环境色、对比色、互补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生能听懂,面对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再透彻,学生只会听得索然无味。
二、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逸事来招笑声、哗众取宠。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应该是具有与信息基本同步,知识面广,兴趣多,讲课方式多样,课堂语言丰富,富于创新与冒险精神等等的特点。对美术史及鉴赏作品要有一种全盘的把握理解和深入的体验,在课堂上才能的心入手游刃有余,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的学习、“充电”补充自己。
提高艺术素养主要有两点:(1)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2)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改提出的挑战。
三、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HT5”SS〗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学生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2、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可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3、举办展览,为学生提供比较作品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作品的一些假设需要修改时,说明了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经过仔细挑选并且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如: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可以举办了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可以是临本,也可以是其它,内容可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等等,这种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以上几点,是我对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教法的一些浅见,尚有不足,希望同仁互相交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长沙:湖南出版集团.
2 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
3 秦秀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
4 黄甫全,魏国栋,吕达.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1.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丛书《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