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由于他们缺乏父母监管,缺少亲情关爱,因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不断从各个层面予以投入来解决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该如何做呢?首先,要了解在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教育教学及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留守儿童,对其倾注诚挚爱心,让其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品德教育;爱心倾注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留守儿童2200万。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严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致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表现为:
1 情感失衡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自身情绪情感变化无人感知或疏导,因此容易产生冷漠、偏执、自私、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一些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或者接触太少,对教师批评或同学评价,反应十分敏感,在感情 上与别人疏远,并且不信任别人,更进一步,会把别人看成是问题的根源,从而易对他人产生迁怒和怀疑。这种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成为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障碍。
2生活失助
留守儿童的饮食很令人担忧,生熟热冷往往顾不上,只要能饱肚子就行。许多农村住校孩子长期食用便宜的方便面。虽然国家实施蛋奶或营养餐工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营养结构不合理问题,但那只解决了一顿饭问题,与他们生长期间所需能量有差距,所以总体生活质量不高。另外留守儿童的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日常衣着、身体卫生没有保障,良好的卫生习惯难以养成。在农村的中小学生中,卫生程度很差。尤其是女生,在生理变化阶段缺乏必要的关怀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健康成长。
3 学习失教
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约束而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缺乏家庭激励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日趋严重;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往往是祖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主体,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差,自身教育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能有效干预;即使是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也因为承担了过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 心理失衡
有些留守儿童受外出务工父母的影响,产生“读不读书一个样”“上不了学就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一样挣钱”的思想和厌学情绪,从而逃学转而迷恋网吧。也有些留守儿童因家庭经济拮据、上学路途遥远、学习基础差等原因害怕上学,甚至拒绝上学,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村辍学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被强迫去学校,就会呈现焦虑重重、心神不定等心理状况。
5 品行失范
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一些留守儿童胆小、懦弱、内向,缺乏自信;但有些儿童又表现出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老师、长辈,这些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
6 安全失保
留守儿童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和活动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为控制,其祖辈监护人对孩子的安全没有精力监护,容易造成一些悲剧发生。另外,由于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直接的关爱和看护,往往也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鉴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政治教师作为最为直接的面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者,肩负重担如泰山。那么政治课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该怎样做呢?
1 以诚挚爱心打动留守儿童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生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儿童,用爱去打动他们。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热爱留守儿童的人,才能把这种关爱落到实处,得以升华。
2 以细心理解信任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细心理解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应有偏见,而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要了解他们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有时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
3 以耐心恒心感化留守儿童
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教育、影响、感化。这就要求我们有恒心和耐心,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应如此。
4 以诚恳相待转化留守儿童
教师要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优点。以心换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师生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消除隔阂,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二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
5 以赏识赞扬激励留守儿童
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长期以来,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利用留守儿童内在的潜力?这就要欣赏它,鼓励它,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情感。也就是善于在所谓有问题的留守学生群中发现每个儿童的闪光点。只有真诚的欣赏和热情的鼓励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留守儿童他们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他们需要真情的温暖与呵护。远在他乡的父母,未能给予孩子这种爱,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应该给予。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性,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教师不爱学生就没有办法教育学生,不喜欢学生就等于不喜欢未来。我们应该坚信: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把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成功,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品德教育;爱心倾注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留守儿童2200万。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严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致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表现为:
1 情感失衡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自身情绪情感变化无人感知或疏导,因此容易产生冷漠、偏执、自私、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一些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或者接触太少,对教师批评或同学评价,反应十分敏感,在感情 上与别人疏远,并且不信任别人,更进一步,会把别人看成是问题的根源,从而易对他人产生迁怒和怀疑。这种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成为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障碍。
2生活失助
留守儿童的饮食很令人担忧,生熟热冷往往顾不上,只要能饱肚子就行。许多农村住校孩子长期食用便宜的方便面。虽然国家实施蛋奶或营养餐工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营养结构不合理问题,但那只解决了一顿饭问题,与他们生长期间所需能量有差距,所以总体生活质量不高。另外留守儿童的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日常衣着、身体卫生没有保障,良好的卫生习惯难以养成。在农村的中小学生中,卫生程度很差。尤其是女生,在生理变化阶段缺乏必要的关怀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健康成长。
3 学习失教
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约束而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缺乏家庭激励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日趋严重;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往往是祖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主体,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差,自身教育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能有效干预;即使是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也因为承担了过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 心理失衡
有些留守儿童受外出务工父母的影响,产生“读不读书一个样”“上不了学就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一样挣钱”的思想和厌学情绪,从而逃学转而迷恋网吧。也有些留守儿童因家庭经济拮据、上学路途遥远、学习基础差等原因害怕上学,甚至拒绝上学,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村辍学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被强迫去学校,就会呈现焦虑重重、心神不定等心理状况。
5 品行失范
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一些留守儿童胆小、懦弱、内向,缺乏自信;但有些儿童又表现出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老师、长辈,这些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
6 安全失保
留守儿童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和活动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为控制,其祖辈监护人对孩子的安全没有精力监护,容易造成一些悲剧发生。另外,由于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直接的关爱和看护,往往也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鉴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政治教师作为最为直接的面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者,肩负重担如泰山。那么政治课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该怎样做呢?
1 以诚挚爱心打动留守儿童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生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儿童,用爱去打动他们。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热爱留守儿童的人,才能把这种关爱落到实处,得以升华。
2 以细心理解信任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细心理解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应有偏见,而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要了解他们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有时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
3 以耐心恒心感化留守儿童
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教育、影响、感化。这就要求我们有恒心和耐心,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应如此。
4 以诚恳相待转化留守儿童
教师要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优点。以心换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师生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消除隔阂,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二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
5 以赏识赞扬激励留守儿童
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长期以来,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利用留守儿童内在的潜力?这就要欣赏它,鼓励它,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情感。也就是善于在所谓有问题的留守学生群中发现每个儿童的闪光点。只有真诚的欣赏和热情的鼓励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留守儿童他们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他们需要真情的温暖与呵护。远在他乡的父母,未能给予孩子这种爱,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应该给予。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性,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教师不爱学生就没有办法教育学生,不喜欢学生就等于不喜欢未来。我们应该坚信: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把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成功,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