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有着深远意义,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爱玩、爱唱、爱说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改进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完成课堂学习工作。近年来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人们的热议和肯定,因此本文作者尝试着探讨提高语文游戏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學生不喜欢受约束,爱说、爱玩、爱唱、爱跳,喜欢与同学交往,特别信任教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投其所好,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性,使学生身心获得愉悦和满足,收到最佳学习效果。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是,一些教师并未能深刻领会游戏教学的内涵,导致语文课上游戏活动占用时间太长,游戏组织比较散漫缺乏指导核心,或者整堂课就变成了游戏课。在本文中,笔者谈谈促进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游戏情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尽可能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游戏活动,为学生营造融洽、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玩彩字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识字。如,教“拿”这个字时,教师:一人一张口,口下面有只手,猜一个字。“注”字,一二三加一竖构成王,王上加一点就变成主,把主泡在水里就变成注。通过形象生动的谜语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还记住了汉字的构成特点。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改变以往在室内授课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田野或者森林里。在春光灿烂的田野中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伴随着音乐把鲜花由第一位学生依次传递给下一位学生,音乐一停就让拿到花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喜欢温暖和煦的春风,有的学生说春天充满绿意的田野等。教师接着带领学生玩第二个游戏,组织学生扮演小红帽和大灰狼等角色,演绎动画故事。接着教师让学生积极思考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句子或者诗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下,实现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且对事物的新鲜感不会保持太久。因此,如果每次都由教师决定游戏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因为失去新鲜感而没有了兴趣,同时,单一的游戏活动也未必都符合教学内容,也难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游戏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游戏的方式和内容,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识字环节,为了不使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枯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几种适合学生的游戏方法,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设计几个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如识字儿歌、汉字接龙等,并将游戏规则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最喜欢的游戏方式,然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结果选出最受欢迎的游戏活动。
三、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游戏教学效果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想象力比较丰富,喜欢模仿和表演,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集图片、文字和音频为一体的氛围和效果,迎合了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图片和动画的兴趣爱好,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层次意识。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狐狸和老虎的角色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变化。通过表演,更能进一步地体会寓言故事的字面意思和深刻含义。
总之,游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被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和开发学生潜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道具和游戏内容,是比较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识字、课文的各个方面的教学环节中去,并依此来维持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通过游戏就可以学得语音、识得汉字、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志;张攀峰.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9(03):21-24.
[2]杨佳钰.趣味教学,逸趣横生——关于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28-129.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學生不喜欢受约束,爱说、爱玩、爱唱、爱跳,喜欢与同学交往,特别信任教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投其所好,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性,使学生身心获得愉悦和满足,收到最佳学习效果。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是,一些教师并未能深刻领会游戏教学的内涵,导致语文课上游戏活动占用时间太长,游戏组织比较散漫缺乏指导核心,或者整堂课就变成了游戏课。在本文中,笔者谈谈促进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游戏情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尽可能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游戏活动,为学生营造融洽、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玩彩字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识字。如,教“拿”这个字时,教师:一人一张口,口下面有只手,猜一个字。“注”字,一二三加一竖构成王,王上加一点就变成主,把主泡在水里就变成注。通过形象生动的谜语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还记住了汉字的构成特点。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改变以往在室内授课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田野或者森林里。在春光灿烂的田野中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伴随着音乐把鲜花由第一位学生依次传递给下一位学生,音乐一停就让拿到花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喜欢温暖和煦的春风,有的学生说春天充满绿意的田野等。教师接着带领学生玩第二个游戏,组织学生扮演小红帽和大灰狼等角色,演绎动画故事。接着教师让学生积极思考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句子或者诗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下,实现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且对事物的新鲜感不会保持太久。因此,如果每次都由教师决定游戏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因为失去新鲜感而没有了兴趣,同时,单一的游戏活动也未必都符合教学内容,也难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游戏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游戏的方式和内容,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识字环节,为了不使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枯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几种适合学生的游戏方法,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设计几个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如识字儿歌、汉字接龙等,并将游戏规则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最喜欢的游戏方式,然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结果选出最受欢迎的游戏活动。
三、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游戏教学效果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想象力比较丰富,喜欢模仿和表演,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集图片、文字和音频为一体的氛围和效果,迎合了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图片和动画的兴趣爱好,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层次意识。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狐狸和老虎的角色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变化。通过表演,更能进一步地体会寓言故事的字面意思和深刻含义。
总之,游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被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和开发学生潜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道具和游戏内容,是比较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识字、课文的各个方面的教学环节中去,并依此来维持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通过游戏就可以学得语音、识得汉字、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志;张攀峰.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9(03):21-24.
[2]杨佳钰.趣味教学,逸趣横生——关于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