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币作为“货币”,乃是“最一般的商品等价物”;硬币作为“收藏品”,则是一件富有历史文化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商品”。正像所有的工艺品或艺术品一样,硬币有它自己的设计→生产→发行等一系列过程。设计中有“评选”,发行中有“评论”,最后还有“评奖”。本文主要以纪念性收藏币(纪念币)为例,谈些点滴所见所知。
(一)
先说设计。正如商品要有工业设计一样,硬币设计是最基本和关键的一环。
广义的设计或策划应包括:主题的选定(立项),币材和币形的选用,制作工艺的安排,发行量的确定和正背面币图设计。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纪念币的收藏价值和未来升值潜力。
主题的选定各国方式不同。有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一般采用“从严”方式,每年仅发行数种(不计币材、重量、币形)。而另一些小国和地区(如马恩岛、直布罗陀)则采取“从宽”方式,一年要发行数十种甚至百种。还有一些国家(如利比里亚)则纯粹为了迎合商业需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量发行一些与本国毫无关系的纪念币,为收藏界所不齿。
我国目前采取“适中”方式,每年数种至十数种. 近30年来已先后发行了十几个系列近250种1500枚币。
狭义设计主要指正背面币图设计。正如剧本是一剧之本一样,币图也是一币之根。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硬币设计阶段大都采用公开竞赛或投标方式进行,以便选择最佳方案。如1976年美国200周年流通纪念币1美元设计图案(以月球为背景的自由钟)中标者为年仅18岁的青年威廉姆斯(D. R .Williams);1999年加拿大发行迎接千禧年的月份纪念币,1月份币(图腾及人物)中标人为1年前才取得加拿大国籍的华裔潘凯金(Peter Ka Kin Poon),九月份币(儿童群像)中标人为9岁女童贝特兰(Claudia Bertrand)。当然,也有不少蜚声币坛, 屡屡获奖的著名设计师,如曾经为36个国家设计过纪念币的澳大利亚钱币设计家德夫林(Stuart Devlin)。而欧元硬币欧洲面设计获奖人比利时皇家造币厂设计师卢伊克斯(Lux Luycx)目前也风头正盛。
设计竞赛中为何有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入选是一件以难以说清,或一言难尽的事。美国和德国杂志上常将这些未能入选的币图刊载出来,供钱币爱好者玩味揣摩,确也是一种享受。毕竟能与广大公众最后“见面”的只有“冠军”。其他优秀作品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入选,常令人扼腕。
2000年以来我国贵金属纪念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主持,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设计图稿和样币进行评审。
在币图设计中还有一个“风格”和“传统”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何在硬币设计中体现这种民族风格和人文传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各有高招,如奥地利以白描线条著称,荷兰以光影交替见长,以色列主要宣扬历史题材,南非则突出野生动物。近几年在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拉脱维亚)又掀起一股简约风格(minimalist design)新潮,就是力图用最简洁的图像和文字来表达深刻丰富的内涵,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屡屡获奖,很值得注意。
我国也正在摸索和创造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熊猫币抓住了这一特有珍稀动物标志,而在每年设计图样中又不断变化,已成为世界性“品牌”。2007年初发行的《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纪念币50枚大全套,更将精彩全景尽收眼底。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已陆续出台,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体育特色和现代体育竞技运动的统一。
(二)
再说评奖。目前世界硬币评奖活动多由著名书刊出版商组织和赞助。
一、 美国世界硬币大奖赛(Coin Of The Year, COTY)。
由美国著名钱币书刊克劳斯出版社(Krause Publications, KP)和《世界硬币新闻》(World Coin News, WCN)联合主办,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硬币评奖活动,有人誉为硬币奥斯卡奖。1999年后克劳斯出版社已并入美国F+W出版集团,但这一活动仍由F+W出版集团钱币部(FW Numismatics)继续进行。
评奖委员会委员由出版社出面邀请,包括造币厂厂长,设计师刻模师,银行和财政金融官员,钱币组织代表,钱币书刊出版商和独立著名人士组成,约60-70人。其中美国人占多数。中国先后有3名评委(朱纯德、胡福庆、李铁生)参加。
每年年初由出版社组织的评委会工作班子提出上一年度硬币评奖候选名单,分发给世界各地评委,进行第一轮投票。分别评出10个类别奖项,即:
1. 最佳金币(Best Gold Coin)
2. 最佳银币(Best Silver Coin)
3. 最佳克朗币(Best Crown)
4. 最佳流通币(Best Trade Coin)
5. 最受欢迎币(Best Popular Coin)
6. 最具历史意义币(Most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Coin)
7. 最佳当代事件币(Best Contemporary Event Coin)
8. 最佳艺术币(Most Artistic Coin)
9. 最佳创意币(Most Innovative Coinage Concept)
10.最富激情币(Most Inspirational Coin)
每年年末,再从10类获奖币中,经评委第二轮投票,选出年度大奖硬币(Coin Of The Year),通常均由最佳艺术币夺魁。并于次年春夏公开发奖。一般在美国钱币协会(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ANA)年会上举行,并邀请评委到会。所以每年年度大奖硬币所评出的是前年发行的硬币.如2006年的大奖币实为2004年发行的币。
这一活动自1984年起,已连续进行了23年。
各国获奖概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
1.获奖较多的国家为前9国,中国亦在其列;2.美国获奖最多,可能与评委组成有关;3.目前获奖的其他国家日增,奖项有分散化倾向;4.每年10个奖项常有空缺,也有并列,故总数不一定等于10项,特别是早期。
二、 德国《德国硬币杂志》(Deutsches Muenzen Magazin)年度硬币排行榜
1989年(评的是1988年发行币)起,由《德国硬币杂志》主办。每年年末由杂志提出候选硬币名单,附以图像和简介。通过广大杂志读者(超过万人)投票,按得票率选出前10名排行榜(Muenze des Jahres)。这一活动类似于通行的流行歌曲(歌手,专辑)排行榜,较易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杂志根据投票命中率(甚至有全部命中的选票)对参评读者分别给予奖励(从免费旅游到金银纪念币等)。
从1989年到2003年共举行了15届。自2004年起排行榜分为德国币和世界币两个板块(德国板块选7枚,世界板块选12枚),以求更为全面公允。
简言之,美国世界硬币大奖赛是以专家为主的评奖活动,偏重于美国观点;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是以杂志读者(收藏爱好者)为主的评奖,更具欧洲品味。它们有时“英雄所见略同”,有时却“大相径庭”。初步统计,上榜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的中国纪念币累计也有10多枚。
三、其他评奖活动
除此,世界造币厂厂长会议(MDC)也有一个硬币评奖活动。该会议1962年由欧洲十国发起,每两年一次,主要是各国造币厂厂长(不代表政府)交流和协调造币信息和业务。现已有43国参加,中国最近几年也参加了此会,但由于参会都是各造币厂行政负责人,带回资料很少。
目前仅知2004年第23届美国旧金山造币厂厂长会议上评出6项获奖硬币:最佳纪念流通币,最佳技术创新流通币;最佳纪念银币,最佳技术创新银币;最佳纪念金币,最佳技术创新金币。看来是主要按普通金属币、银币、金币三种材质,评选出设计和造币技术创新的代表作品,目前影响还不大。
但该会议对世界硬币和造币态势常给出评估,有重大参考价值 。如23届公报中写道:2003年世界流通硬币需求减少,2004年可能保持稳定或略增,原材料价格上扬,但贵金属收藏币市场前景看好,市场总额达30亿美元。
在中国金币总公司主持下,从2000年广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开始,举办“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年度评选活动。由集币爱好者投票评出上一年度发行的纪念币。历届获奖币为:1999年—虢国夫人游春图5盎司彩色银币;2000年—京剧艺术(第2组)彩色金银币(4枚);2001年—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彩色银币;2002年—中国京剧艺术(第4组)大闹天宫彩色金币;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彩色金银币;2004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彩色银币;2005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第3组)1公斤彩色银币。评比结果以彩色币为主,似乎较多地反映了我国当前钱币市场的买点和需求。如2004年最受群众喜爱的贵金属纪念币得票第三名—中国麦积山石窟艺术5盎司金币(非彩色),在2004年世界硬币大奖赛中却被评为最佳金币。
(三)
三说收藏。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发行的流通和收藏硬币当不下数千枚。而获奖硬币每年不过二三十枚,所以无论从历史文化意义、艺术设计特色、制作工艺精美方面来看,它们都应是皎皎者, 显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因此在众多的已有的硬币收藏专题中,新近出现的一枚独秀就是获奖硬币收藏专题。一方面它们的数量并不大,而且只有二十多年历史,比较容易收全。当然, 另一方面它们大多数是金银币,也需付出相当的代价。
我国已有钱币收藏家和爱好者意识到这一点,而且有钱币商已在哈尔滨开设了专柜。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缺乏足够的宣传介绍,同时硬币货源尚不稳定,价格上扬, 个别甚至“一币难求”。
笔者从世界硬币大奖赛和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中各选出10枚获奖硬币(自然带有较浓的个人喜爱色彩,附图,封底),以期引起广大钱币钱币收藏爱好者的注意,共睹风采。
(责任编辑 于放)
(一)
先说设计。正如商品要有工业设计一样,硬币设计是最基本和关键的一环。
广义的设计或策划应包括:主题的选定(立项),币材和币形的选用,制作工艺的安排,发行量的确定和正背面币图设计。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纪念币的收藏价值和未来升值潜力。
主题的选定各国方式不同。有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一般采用“从严”方式,每年仅发行数种(不计币材、重量、币形)。而另一些小国和地区(如马恩岛、直布罗陀)则采取“从宽”方式,一年要发行数十种甚至百种。还有一些国家(如利比里亚)则纯粹为了迎合商业需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量发行一些与本国毫无关系的纪念币,为收藏界所不齿。
我国目前采取“适中”方式,每年数种至十数种. 近30年来已先后发行了十几个系列近250种1500枚币。
狭义设计主要指正背面币图设计。正如剧本是一剧之本一样,币图也是一币之根。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硬币设计阶段大都采用公开竞赛或投标方式进行,以便选择最佳方案。如1976年美国200周年流通纪念币1美元设计图案(以月球为背景的自由钟)中标者为年仅18岁的青年威廉姆斯(D. R .Williams);1999年加拿大发行迎接千禧年的月份纪念币,1月份币(图腾及人物)中标人为1年前才取得加拿大国籍的华裔潘凯金(Peter Ka Kin Poon),九月份币(儿童群像)中标人为9岁女童贝特兰(Claudia Bertrand)。当然,也有不少蜚声币坛, 屡屡获奖的著名设计师,如曾经为36个国家设计过纪念币的澳大利亚钱币设计家德夫林(Stuart Devlin)。而欧元硬币欧洲面设计获奖人比利时皇家造币厂设计师卢伊克斯(Lux Luycx)目前也风头正盛。
设计竞赛中为何有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入选是一件以难以说清,或一言难尽的事。美国和德国杂志上常将这些未能入选的币图刊载出来,供钱币爱好者玩味揣摩,确也是一种享受。毕竟能与广大公众最后“见面”的只有“冠军”。其他优秀作品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入选,常令人扼腕。
2000年以来我国贵金属纪念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主持,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设计图稿和样币进行评审。
在币图设计中还有一个“风格”和“传统”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何在硬币设计中体现这种民族风格和人文传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各有高招,如奥地利以白描线条著称,荷兰以光影交替见长,以色列主要宣扬历史题材,南非则突出野生动物。近几年在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拉脱维亚)又掀起一股简约风格(minimalist design)新潮,就是力图用最简洁的图像和文字来表达深刻丰富的内涵,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屡屡获奖,很值得注意。
我国也正在摸索和创造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熊猫币抓住了这一特有珍稀动物标志,而在每年设计图样中又不断变化,已成为世界性“品牌”。2007年初发行的《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纪念币50枚大全套,更将精彩全景尽收眼底。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已陆续出台,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体育特色和现代体育竞技运动的统一。
(二)
再说评奖。目前世界硬币评奖活动多由著名书刊出版商组织和赞助。
一、 美国世界硬币大奖赛(Coin Of The Year, COTY)。
由美国著名钱币书刊克劳斯出版社(Krause Publications, KP)和《世界硬币新闻》(World Coin News, WCN)联合主办,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硬币评奖活动,有人誉为硬币奥斯卡奖。1999年后克劳斯出版社已并入美国F+W出版集团,但这一活动仍由F+W出版集团钱币部(FW Numismatics)继续进行。
评奖委员会委员由出版社出面邀请,包括造币厂厂长,设计师刻模师,银行和财政金融官员,钱币组织代表,钱币书刊出版商和独立著名人士组成,约60-70人。其中美国人占多数。中国先后有3名评委(朱纯德、胡福庆、李铁生)参加。
每年年初由出版社组织的评委会工作班子提出上一年度硬币评奖候选名单,分发给世界各地评委,进行第一轮投票。分别评出10个类别奖项,即:
1. 最佳金币(Best Gold Coin)
2. 最佳银币(Best Silver Coin)
3. 最佳克朗币(Best Crown)
4. 最佳流通币(Best Trade Coin)
5. 最受欢迎币(Best Popular Coin)
6. 最具历史意义币(Most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Coin)
7. 最佳当代事件币(Best Contemporary Event Coin)
8. 最佳艺术币(Most Artistic Coin)
9. 最佳创意币(Most Innovative Coinage Concept)
10.最富激情币(Most Inspirational Coin)
每年年末,再从10类获奖币中,经评委第二轮投票,选出年度大奖硬币(Coin Of The Year),通常均由最佳艺术币夺魁。并于次年春夏公开发奖。一般在美国钱币协会(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ANA)年会上举行,并邀请评委到会。所以每年年度大奖硬币所评出的是前年发行的硬币.如2006年的大奖币实为2004年发行的币。
这一活动自1984年起,已连续进行了23年。
各国获奖概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
1.获奖较多的国家为前9国,中国亦在其列;2.美国获奖最多,可能与评委组成有关;3.目前获奖的其他国家日增,奖项有分散化倾向;4.每年10个奖项常有空缺,也有并列,故总数不一定等于10项,特别是早期。
二、 德国《德国硬币杂志》(Deutsches Muenzen Magazin)年度硬币排行榜
1989年(评的是1988年发行币)起,由《德国硬币杂志》主办。每年年末由杂志提出候选硬币名单,附以图像和简介。通过广大杂志读者(超过万人)投票,按得票率选出前10名排行榜(Muenze des Jahres)。这一活动类似于通行的流行歌曲(歌手,专辑)排行榜,较易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杂志根据投票命中率(甚至有全部命中的选票)对参评读者分别给予奖励(从免费旅游到金银纪念币等)。
从1989年到2003年共举行了15届。自2004年起排行榜分为德国币和世界币两个板块(德国板块选7枚,世界板块选12枚),以求更为全面公允。
简言之,美国世界硬币大奖赛是以专家为主的评奖活动,偏重于美国观点;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是以杂志读者(收藏爱好者)为主的评奖,更具欧洲品味。它们有时“英雄所见略同”,有时却“大相径庭”。初步统计,上榜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的中国纪念币累计也有10多枚。
三、其他评奖活动
除此,世界造币厂厂长会议(MDC)也有一个硬币评奖活动。该会议1962年由欧洲十国发起,每两年一次,主要是各国造币厂厂长(不代表政府)交流和协调造币信息和业务。现已有43国参加,中国最近几年也参加了此会,但由于参会都是各造币厂行政负责人,带回资料很少。
目前仅知2004年第23届美国旧金山造币厂厂长会议上评出6项获奖硬币:最佳纪念流通币,最佳技术创新流通币;最佳纪念银币,最佳技术创新银币;最佳纪念金币,最佳技术创新金币。看来是主要按普通金属币、银币、金币三种材质,评选出设计和造币技术创新的代表作品,目前影响还不大。
但该会议对世界硬币和造币态势常给出评估,有重大参考价值 。如23届公报中写道:2003年世界流通硬币需求减少,2004年可能保持稳定或略增,原材料价格上扬,但贵金属收藏币市场前景看好,市场总额达30亿美元。
在中国金币总公司主持下,从2000年广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开始,举办“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年度评选活动。由集币爱好者投票评出上一年度发行的纪念币。历届获奖币为:1999年—虢国夫人游春图5盎司彩色银币;2000年—京剧艺术(第2组)彩色金银币(4枚);2001年—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彩色银币;2002年—中国京剧艺术(第4组)大闹天宫彩色金币;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彩色金银币;2004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彩色银币;2005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第3组)1公斤彩色银币。评比结果以彩色币为主,似乎较多地反映了我国当前钱币市场的买点和需求。如2004年最受群众喜爱的贵金属纪念币得票第三名—中国麦积山石窟艺术5盎司金币(非彩色),在2004年世界硬币大奖赛中却被评为最佳金币。
(三)
三说收藏。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发行的流通和收藏硬币当不下数千枚。而获奖硬币每年不过二三十枚,所以无论从历史文化意义、艺术设计特色、制作工艺精美方面来看,它们都应是皎皎者, 显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因此在众多的已有的硬币收藏专题中,新近出现的一枚独秀就是获奖硬币收藏专题。一方面它们的数量并不大,而且只有二十多年历史,比较容易收全。当然, 另一方面它们大多数是金银币,也需付出相当的代价。
我国已有钱币收藏家和爱好者意识到这一点,而且有钱币商已在哈尔滨开设了专柜。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缺乏足够的宣传介绍,同时硬币货源尚不稳定,价格上扬, 个别甚至“一币难求”。
笔者从世界硬币大奖赛和德国硬币杂志排行榜中各选出10枚获奖硬币(自然带有较浓的个人喜爱色彩,附图,封底),以期引起广大钱币钱币收藏爱好者的注意,共睹风采。
(责任编辑 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