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在全面推进,对于高校会计工作来说也逐渐由原本的传统核算会计向分析决策的管理型会计而转变,在高校管理中财务管理也获得了改进与完善。目前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将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主要方向,而对于高校财务来说,如何进一步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将财务管理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建设根本环节之中,则是研究“业财融合”的重点所在。对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预算管理展开论述,探讨了业财融合的具体应用策略。
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预算管理能够利用资源配置的优化来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促进现代高校的建设,为其发展予以充足的动力。但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校的业财融合度不足,进而在财务预算管理期间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财务预算全过程管理不足、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不足、管理科学化水平不足等。对此高校需要在预算管理中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全面发挥预算管理的保障作用,助推高校各方面活动能够为其发展规划提供动力,促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为高校战略目标服务。
一、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事业规划未能充分衔接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理念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与规划方案,明确高校各项教学及科研事业的任务目标,但学校事业规划与目标和财务预算的衔接性不足。一方面预算单位未能了解到财务的资金能力,而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会申报相对较高的支出预算,造成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出现了赤字。另一方面,预算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和预算申报时间点没能有效衔接,一般情况下工作任务相比于预算申报较晚,支出预算和工作内容出现脱节问题。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通常预算管理有运行类经费支出和发展类经费支出两大结构,运行类经费支出有教职工人员经费、学生奖学金、后勤保障支出、教学运行支出、行政运行支出等,而发展类经费支出则表现在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校科研等方面的经费支出。运行类经费支出的编制方式一般为增量运算,在前一年的运行经费支出之上规划出一定的增量预算,但增量运算的方法一般无法考虑运行支出的合理性以及经费使用效益。发展类支出经费编制方法通常为一事一议的商谈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不足便是不具备明确支出内容和标准,预算的合理性难以保障。
(三)预算执行监管不足
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来说,通常会通过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实施编制,预算执行则经由预算单位向会计服务中心等部门报销,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大方面难免会出现脱节问题。其一,高校批复的财务预算通常为批复预算金额,一般不会结合经济科目进行预算批复,所以预算的执行可能会存在偏差;其二,预算批复业务活动可能会由于计划调整而开展其他业务,而预算管理则难以对这些业务活动进行管控,所以即便预算执行过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业务活动和申报出现脱节等问题。
(四)预算评价应用不够科学
作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评价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预算绩效管理,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管理体制、考核主体以及内容等不够完善。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高校财务预算评价难以发挥其效用。精确且合理的预算评价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绩效目标设立不够明确也不够完备,单财务部门从预算执行进度一个方向来实施分析和评价,而并未以资金使用效益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预算评价的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直接联系等措施也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应用
(一)财务及业务部门协同预算编制
若想保证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体系便成为了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中的首要阶段也就是预算编制。利用业财融合能够将财务部门快速掌握业务的特性与程序,业务部门也能够对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虽然预算编制过程较为复杂,但在预算编制期间项目组能够找到业务环节与财务环节的重点,利用预算管理来规避业务风险的出现。财务部门需要充分参与到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大型项目的预算编制之中,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充分掌握项目落实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与业务部门一起制定项目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此外项目负责人也要进一步论证各业务的资金需求量,尽量在项目落实过程中不会出现预算调整等情况,不断优化资金配置,帮助高校战略目标的达成。
为了有效规避不合理资金预算等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预算方法实施预算管理。针对常规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增量预算法,利用前一年的预算支出情况,并且取消或调整上一年预算管理中的不合理支出,能够有效规避不合理支出的重復预算问题。针对新增的项目则可以选择零基预算法或滚动预算法,预算方案的制定则需要项目负责人对其他高校的类似项目展开调研,重点分析项目的成本效益,制定可行性报告。
(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预算控制
合理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指导性内容,确保财务预算方案的进一步落实,也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预算管理控制主要包含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要保证可以充分渗透三个阶段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实现全过程性的预算控制。在项目预算的编制环节中,需要制定并完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而且还要能够迎合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于预算执行环节来说,项目负责人需要重点控制预算支出的内容,让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能够与预算内容契合,财务部门人员在审核报销凭证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资金审批的权限,重点分析凭证的合法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人员都要针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尽量避免项目结束前报账或年底前集中报账等现象,在项目结束后利用审计监督的方式分析预算管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有无作用展现。由于预算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前便进行编制,可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和预算产生一定偏差,在产生偏差后则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变动体系,针对调整预算建立对应的管理制度。在预算下达之后,各业务预算的金额以及内容理论上都不可再进行改动,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的强制性,而若项目现状要求必须要追加预算金额,则需要结合有关制度填报申请,并在申请中阐明原因,经过领导人员批准审核通过后再提交会议决议,之后才能进行预算经费的追加调整。 (三)利用线型管理思维融合业务与财务关键点
财务流可以根据线型的特征,理清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一些复杂财务活动,紧抓业务流和资金流的“单双射线”和“直线”等特点,整理出不同业务流中和财务有关的关键点。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关键点梳理完成后,便可以将财务流融入到业务流中,进行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的衔接,明确不同项目不同环节的经费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业务环节的控制。同时还要梳理不同业务节点中的风险点,确保财务流与资金流渠道的通畅性,从而实现资金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管理会计目标的实现,改善预算管理的开展实效,业财融合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需要在当前的信息化系统之上建立学校层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突破原本各部门系统间存在的障碍,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针对业务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将业务流程融合作为基本条件,不仅要将财务管理因素纳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同时还要将业务流程融入到高校全面預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及执行等环节中,利用具有业财融合特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解决各部门系统对接和数据提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让不同单位的业务流程更加明确,促进各部门的交流,在业务活动实施之前做好预算编制等工作,在业务活动实施期间做好预算绩效监控,而业务活动完毕后则需要进行预算绩效评价。
(五)改进业财融合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经费支出都要进行动态化监控,确保每一笔费用支出都能够控制在预算范围之中。在业财融合实施的背景之下,高校还要做好业财融合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评价融合程度以及最终效果,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这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业财融合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评价需要将预算编制作为依据,根据预算的执行及决算结果实现业财融合应用结果的客观性评价。若结果具有问题或不足则需要不断梳理业财融合的预算编制、经费执行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找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成因来制定解决对策,最终提高预算成本控制力度,确保财务经费的支出绩效。此外,在业务实施过程中若出现财务问题,那么也可以视作业财融合效果不佳,仍需要进行改进和修整。
三、结语
对于高校来说,业财融合可以说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业财融合在预算管理中的渗透可以进一步改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实效。高校需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现状,不断研究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财务与业务部门也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协同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控制效果,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展现。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
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预算管理能够利用资源配置的优化来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促进现代高校的建设,为其发展予以充足的动力。但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校的业财融合度不足,进而在财务预算管理期间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财务预算全过程管理不足、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不足、管理科学化水平不足等。对此高校需要在预算管理中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全面发挥预算管理的保障作用,助推高校各方面活动能够为其发展规划提供动力,促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为高校战略目标服务。
一、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事业规划未能充分衔接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理念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与规划方案,明确高校各项教学及科研事业的任务目标,但学校事业规划与目标和财务预算的衔接性不足。一方面预算单位未能了解到财务的资金能力,而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会申报相对较高的支出预算,造成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出现了赤字。另一方面,预算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和预算申报时间点没能有效衔接,一般情况下工作任务相比于预算申报较晚,支出预算和工作内容出现脱节问题。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通常预算管理有运行类经费支出和发展类经费支出两大结构,运行类经费支出有教职工人员经费、学生奖学金、后勤保障支出、教学运行支出、行政运行支出等,而发展类经费支出则表现在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校科研等方面的经费支出。运行类经费支出的编制方式一般为增量运算,在前一年的运行经费支出之上规划出一定的增量预算,但增量运算的方法一般无法考虑运行支出的合理性以及经费使用效益。发展类支出经费编制方法通常为一事一议的商谈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不足便是不具备明确支出内容和标准,预算的合理性难以保障。
(三)预算执行监管不足
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来说,通常会通过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实施编制,预算执行则经由预算单位向会计服务中心等部门报销,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大方面难免会出现脱节问题。其一,高校批复的财务预算通常为批复预算金额,一般不会结合经济科目进行预算批复,所以预算的执行可能会存在偏差;其二,预算批复业务活动可能会由于计划调整而开展其他业务,而预算管理则难以对这些业务活动进行管控,所以即便预算执行过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业务活动和申报出现脱节等问题。
(四)预算评价应用不够科学
作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评价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预算绩效管理,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管理体制、考核主体以及内容等不够完善。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高校财务预算评价难以发挥其效用。精确且合理的预算评价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绩效目标设立不够明确也不够完备,单财务部门从预算执行进度一个方向来实施分析和评价,而并未以资金使用效益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预算评价的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直接联系等措施也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应用
(一)财务及业务部门协同预算编制
若想保证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体系便成为了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中的首要阶段也就是预算编制。利用业财融合能够将财务部门快速掌握业务的特性与程序,业务部门也能够对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虽然预算编制过程较为复杂,但在预算编制期间项目组能够找到业务环节与财务环节的重点,利用预算管理来规避业务风险的出现。财务部门需要充分参与到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大型项目的预算编制之中,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充分掌握项目落实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与业务部门一起制定项目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此外项目负责人也要进一步论证各业务的资金需求量,尽量在项目落实过程中不会出现预算调整等情况,不断优化资金配置,帮助高校战略目标的达成。
为了有效规避不合理资金预算等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预算方法实施预算管理。针对常规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增量预算法,利用前一年的预算支出情况,并且取消或调整上一年预算管理中的不合理支出,能够有效规避不合理支出的重復预算问题。针对新增的项目则可以选择零基预算法或滚动预算法,预算方案的制定则需要项目负责人对其他高校的类似项目展开调研,重点分析项目的成本效益,制定可行性报告。
(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预算控制
合理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指导性内容,确保财务预算方案的进一步落实,也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预算管理控制主要包含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要保证可以充分渗透三个阶段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实现全过程性的预算控制。在项目预算的编制环节中,需要制定并完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而且还要能够迎合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于预算执行环节来说,项目负责人需要重点控制预算支出的内容,让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能够与预算内容契合,财务部门人员在审核报销凭证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资金审批的权限,重点分析凭证的合法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人员都要针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尽量避免项目结束前报账或年底前集中报账等现象,在项目结束后利用审计监督的方式分析预算管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有无作用展现。由于预算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前便进行编制,可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和预算产生一定偏差,在产生偏差后则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变动体系,针对调整预算建立对应的管理制度。在预算下达之后,各业务预算的金额以及内容理论上都不可再进行改动,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的强制性,而若项目现状要求必须要追加预算金额,则需要结合有关制度填报申请,并在申请中阐明原因,经过领导人员批准审核通过后再提交会议决议,之后才能进行预算经费的追加调整。 (三)利用线型管理思维融合业务与财务关键点
财务流可以根据线型的特征,理清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一些复杂财务活动,紧抓业务流和资金流的“单双射线”和“直线”等特点,整理出不同业务流中和财务有关的关键点。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关键点梳理完成后,便可以将财务流融入到业务流中,进行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的衔接,明确不同项目不同环节的经费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业务环节的控制。同时还要梳理不同业务节点中的风险点,确保财务流与资金流渠道的通畅性,从而实现资金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管理会计目标的实现,改善预算管理的开展实效,业财融合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需要在当前的信息化系统之上建立学校层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突破原本各部门系统间存在的障碍,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针对业务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将业务流程融合作为基本条件,不仅要将财务管理因素纳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同时还要将业务流程融入到高校全面預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及执行等环节中,利用具有业财融合特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解决各部门系统对接和数据提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让不同单位的业务流程更加明确,促进各部门的交流,在业务活动实施之前做好预算编制等工作,在业务活动实施期间做好预算绩效监控,而业务活动完毕后则需要进行预算绩效评价。
(五)改进业财融合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经费支出都要进行动态化监控,确保每一笔费用支出都能够控制在预算范围之中。在业财融合实施的背景之下,高校还要做好业财融合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评价融合程度以及最终效果,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这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业财融合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评价需要将预算编制作为依据,根据预算的执行及决算结果实现业财融合应用结果的客观性评价。若结果具有问题或不足则需要不断梳理业财融合的预算编制、经费执行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找出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成因来制定解决对策,最终提高预算成本控制力度,确保财务经费的支出绩效。此外,在业务实施过程中若出现财务问题,那么也可以视作业财融合效果不佳,仍需要进行改进和修整。
三、结语
对于高校来说,业财融合可以说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业财融合在预算管理中的渗透可以进一步改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实效。高校需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现状,不断研究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财务与业务部门也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协同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控制效果,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展现。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