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致使—位移”构式解释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致使—位移”是“把”字句的特殊构式义,被移物体的位移路径总结起来共有两种,即空间路径和时间路径。位移终点界标可以有多种形式,非典型“把”字句语义重心前移,致使者角色得到凸显。
  关键字:“把”字句 致使 位移 构式
  一、引言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长期以来人们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结构、语义进行阐释。从句子结构来看,有王力最早提出的处置式,范晓认为“把”字句是由介词“把”构成的介宾谓语句,朱德熙则认为“把”字句是一种连谓结构。语义方面,王力将“把”字句看作一种表有目的行为的句式,表示一种处置力;沈家煊认为它表示主观处置的语法意义;张伯江强调从整体把握,并得出句式“A把BVC”的整体意义是,由A作为起因的、针对选定对象B的、以V的方式进行的、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本文从构式语法观出发,拟用“致使—位移”构式对“把”字句的语义进行阐释。
  二、“把”字句中的位移路径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基本经历是对自身和空间的理解,因此我们最初获得的经验与空间有关,而人对于时间的认知也依赖于空间关系的表达。张旺熹(2001)以物理空间位移框架为基础,构建了“把”字句的空间位移图式,并将其分为七类:物理、时间、人体、社会、心理、范围、泛方向。这样的细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字句的位移图式,但在分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即时间范畴位移是(物理)空间范畴位移的结构投射,如果在一个坐标系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空间,它们构成的二维坐标系就能够表达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位移现象,那么它们与分类中的其他成员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非平行。也就是说,在一个合格的“把”字句中,被移物体的位移路径可以归纳为两种:空间路径和时间路径。
  (1)a.I loaded the hay onto the truck.
  我把干草装上卡车。
  b.I loaded the truck with the hay.
  我把卡车装上干草。
  牛保义(2008)论证了现代汉语“把”字的意义来源,即由最初的表“掌控”义的“拿、抓”虚化为介词性动词。这里我们将例(1)a的语义结构描述为“NP1+把+NP2+VP”,“把”凸显的两个图式性次结构——射体和界标,分别由NP1和NP2阐释,而动词V凸显的射体和界标分别由NP2和P阐释。因此,例(1)a可以描述成:草在我的掌控下由起始点位移至卡车(终点)。“卡车”在这里充当了一个表示位移结果的终点界标,能够看作终点界标的句法成分包括结果宾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和趋向补语等。以上是从NP2沿空间路径位移的角度来考察“把”字宾语的位移性特征,如果从时间路径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性状变化),例(1)a中实现位移的还有VP成分中的P——“卡车”由状态一“装草前”变化至状态二“装草后”,按时间路径的位移表示的是卡车在不同时间点的容量变化。这也表明了部分现象需要运用多种意象图式才能被理解,例(1)a所涉及到的意象图式就包括了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 schema)和容器图式(container schema)两种,前者阐释了NP1的空间路径位移,后者阐释了P的时间路径位移。另外,有人注意到了上面两个句子在语义表达上的不同,例(1)a的含义里有“全部干草”的意思,与之相对,例(1)b则有“整个卡车”的意思。张伯江(2000)认为这是“把”字对其引导的介宾成分加强处置作用产生的效果,体现了“完全作用”和“部分作用”在语义上的对立。本文同意他的观点,这是“把”字句对介宾成分的一种语义凸显,且来自“把”字句的构式义。这里我们将被凸显部分的位移看作显性位移,它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信息,也是语义表达的重点,如例(1)a和例(1)b中的“草”和“卡车”。与之相对的是例(1)VP中的P,它实现的是隐性位移,P可以是表状态和趋向的词或词组,因此隐性位移不总出现在“把”字句中。
  三、“把”字句中的位移终点界标
  张旺熹(2001)认为典型的“把”字句表现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甲点转移到乙点的位移过程。它应该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将要位移的物体、所在起点、外力(动力动词)、物体所移至(移向)的终点或方向(位移角色)。在实际语言中,位移四要素全部出现的句子很少见。位移的起点可以由状语或定语表示,而更多的时候起点被隐藏,“把”字句以物体、动力和位移终点的经典形式出现。在“把”字句中,位移四要素的隐现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句子就是不合格的。例如:
  (2)a.*他把房子盖了。
  b.他把房子拆了。
  在“盖房子”和“拆房子”两个不同的情景中,“房子”承担的位移角色并不相同,并且每个情景都各自包含了两种不同的位移模式。谭景春(1997)将“盖”描述为“单纯制作义”动词,这类动词的特点是,只含制作义,不含动作义,因此必须带上结果宾语或述补成分:
  (3)a.*我把那些木料盖了。
  b.我把那些木料盖房子了。
  c.我把房子盖好了。
  对比例(3)a和例(3)b,“木料”是位移起点,结果宾语“房子”则是位移终点(终点界标),前者实现空间路径位移,后者按时间路径进行位移。例(3)c与例(2)a的区别在于,在例(3)c中,“房子”作为位移的起点时,结果补语“好”是终点界标,因此例(3)c是合格的句子。
  终点界标不一定出现在句子中,但无论以何种路径发生位移,总有起点和终点可寻,例如,一些以动态动词①作谓语的“把”字句就常常隐含了终点:
  (4)你去把马溜溜。
  “溜”出现在句子中时,可以用两种位移路径分别对其进行解释:遛马使马产生空间位移或遛马使马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间路径)。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对“遛马”的解释“牵着马慢慢走,使马解除疲劳或减轻病势”,可知第一种解释是不合理的,这也证明了有些动词在重叠之后表示“短暂、轻微”的意思,即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   四、“把+N+V”的构式义
  “把”字句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不能用处置说或“把”字句的致使性进行解释:
  (5)a.我把书看完了。
  b.他把三千米跑完了。
  c.我把开车学会了。
  例(5)a显然不能分析为:我看书→书完了。郭锐(2003)认为这里的“书”不能理解为实体的“书”,而应该将其看作一个过程,这样就可以从语义上将其分析为两个有致使关系的事件“我看书”和“书完了”。这样解释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一个致使事件成立,那么必然能从中分析出致使者(causer)和被致使者(causee)。在“我看书”中,“我”是致使者,则“书”就应该分析为被致使者。邵敬敏(1985)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表达为“致果”或“致态”,而无论把“书”理解为实体还是过程,其状态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也就是说“我看书”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那么“书”作为被致使者的语义角色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在解释类似例(5)c的例子时,有人采用Halliday(1986)关于认知动词在论元结构上的特殊性的观点,即思维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无论是思维者还是认知的对象都可以是主动态的主格。这里给出一个德语例子,在表达认知过程的句子中,认知对象可以用作主格:
  (6)Eine Idee fallt mire in.
  一个 主意( 主格 ) 想 我( 与格 ) 到。
  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类似的用法,而且正如上面举出的例(5)b一样,非认知动词也能够出现在这样的“把”字句中,并不对NP2施加影响,同时也不能认为NP2被提升到主格的位置。典型的“把”字句的致使者角色一般由NP1承担,被致使者则由NP2承担,且整个句子需要表达NP2的处置结果。“把”字句致使性解释不能说明类似例(5)的存在,这是否意味着此类“把”字句是不表达致使义的孤立存在?本文认为该类句子仍然包含了一个致使情景,即包含了两个或以上的事件,导致致使者角色发生了改变,不再是NP2,而是[NP2+V],或者表示为[NP2←V],同时,被致使者角色通过隐喻方式转移至NP1。
  以(5)a为例,它表达的致使情景为:我看书使得我的状态发生改变。包含的两个致使事件为[看书→状态改变],这里的“状态改变”可以理解为阅读者头脑中储存信息的增长或消减:
  (7)a.他把那首诗记住了。
  b.我把清单核对了一遍。
  c.他把信念了出来。
  要理解例(7)中句子的意思,关注的焦点不在“诗、清单、信”,而在于“记诗、核对清单、念信”这样的事件对信息发出者或接收者所产生的影响。正如在第一节中提到的,这是一种按时间路径发生的位移,而按时间路径位移的例子有(5)c,还比如:
  (8)他把非洲跑了个遍。
  为了将这类“把”字句与典型“把”字句,即NP2实现位移的句子区别开来,暂且将前者称作“反转‘把’字句”。本文认为其区别于典型“把”字句的意义来自于构式义,它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V与NP结合,形成语义上的致使事件;另一个是位移对象由NP2转移至NP1。
  “反转‘把’字句”中有一类特殊构式,如“把家还”“把歌唱”,人们在解释这样的句子时往往一笔带过,认为这只是为满足音韵上的需要而出现的个例。本文认为它是“反转‘把’字句”的缩略形式,但无须补充其他成分,它在语义上是自足的。“反转‘把’字句”的构式义在这类句子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9)他把棍子折断了。
  (10)a.*他把家还。
  b.?夫妻把家还。
  c.夫妻双双把家还。
  在典型的“把”字句如例(9)中,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介词“把”和实义动词V分别凸显了两个图式性的次结构,即射体和界标(牛保义,2009),它们由NP1、NP2和P进行阐释,如下图所示:
  而在“反转‘把’字句”的缩略形式中,各部分的凸显与阐释关系可以表示为:
  例(10)a是不适合的,因为“反转‘把’字句”的表义重点偏向NP1,“把”字之前如果仅仅是一个光杆名(代)词,句子就站不住。相比之下,表义得到凸显的(10c)可接受性就大得多。整个句子表义重心前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动词V的界标lm不被任何成分阐释,即所谓的光杆动词。
  五、结语
  典型“把”字句是一个“致使—位移”构式,其构式义是NP2在NP1的控制下由起点移向终点,而位移的路径有两条,即空间路径和时间路径。事物沿空间路径进行位移,虽然也经历一定时间且状态发生改变,但这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比如有这样的情景,在某人将干草装车的过程中下起雨,我们不能用下面的句子表达:
  (11)*他把干草装上车淋湿了。
  这违反了单一路径限制(Unique Path Constraint)原则,而应采用下面两个句子来表达:
  (12)a.他把干草装上车。
  b.雨把干草淋湿了。
  两种位移路径体现的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段的不同变化。
  “反转‘把’字句”的构式义包括,致使事件承担了致使者的语义角色,而实现位移的角色落在了NP1上,这样一种角色的转移使得其紧缩形式(如“把家还”)的成立变为可能。
  注释:
  ①动态动词有动量,因此它们或者有大小,或者有方向,或者有频
  率,或者有变化的结果。表现在形式上就是能带结果补语,或者能带趋向补语,或者能带动量补语,或者能重叠,或者能与介词共现。(崔希亮,1995)
  参考文献:
  [1]刘光正.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Adele E.Goldberg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
  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培玉.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多角度探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
  [4]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1995,(3).
  [5]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3).
  [6]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
  (2).
  [7]赵燕华.“把”字句研究新视角“致使—位移”构式[J].哈尔滨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8]牛保义.“把”字句语义建构的动因研究[J].现代外语,2008,
  (2).
  [9]卢英顺.把字句的配价及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3,(3).
  [10]郭锐.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C].语言学论丛(第28辑),
  2003.
  [11]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
  [12]王文晖.近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
  (5).
  [13]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14]蒋平.是无动把字句还是一种行事句[J].中国语文,2003,(5).
  [15]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16]吴建伟,张晓辉.致使运动事件“把”字句构式的句法语义[J].
  华东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刘峥峥 四川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610068)
其他文献
国防科技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科工委和全军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我校贯彻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加强为部队质量建设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我
依据赤几年来的大气监测统计结果以及呼吸道疾病患率的规律,从室内、外等方面探讨了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本试验为普通化学分析方法。通过不同的预处理,对水样测定正磷酸盐,从而求算出水中有机磷、无机磷、正磷酸盐的含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并有较好的准确度。
从闽江源水水质低下,水体污染严重的调查入手,分析福建水处理技术落后的原因,提出由近,中,远期水处理十个项目所构成的福建水处理十年规划。
国防科技工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第六次继续工程教育专题研讨会定于10月中下旬在昆明召开。集中研讨下述四个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铅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文献记载,铅能损害人体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还可随血液进入脑组织,损害大脑和大脑皮质细胞等。了解南平市铅污染状
<正> 含氟废水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在传统工业中,如玻璃刻蚀加工、炼钢和电解铝、贵金属溶蚀加工、磷酸和磷肥制作、机械工业电镀,等等;在现代新兴工业中,有机合成化工、
摘 要:现代汉语外来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出版物及媒体新闻中,成为汉语词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汉语词汇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下文简称《现汉》)中所收录的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历时与共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分析《现汉》中外来词的收录情况,比较第5版和第6版外来词的共性和个性,从词源、译介方式和语义类别等三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总结《现汉》在收录外来词方
通过对乡镇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环境问题,必须依法建立乡镇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