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之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要学好历史,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联系生活,联系时事社会、国际关系、经学济军事、民俗文化等社会现象,用今天的生活反观昨天的历史,做到历史与生活的融合,才能把历史学好学活,学以致用。
  [关键词]生活 历史与社会问题 教学之源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历史与社会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讲初一下册,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先让学生小组自我介绍几个问题:家里有哪些成员;他们彼此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各自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家里谁对你影响最大?你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什么设想?学生介绍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面向不同生活,体会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社会空间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学生自我介绍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看图6-22身边的社会大舞台。根据图片,教师设计问题。1、你在学校扮演什么解色?你在工厂扮演什么角色?通过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在各种场合所处的位置。从而教育学生处于这种年龄在家庭和学校中怎样扮演好两种角色,使自己健康成长。
  
  二、感受生活中的历史与社会问题,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历史与社会问题生活化。
  如,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小组,调查中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教师首先设计一份调查表让学生逐项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们也深有体会地说“为什么中学生的交通事故率高,就是因为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自觉性差。如果人人都重视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中学生的违章率和事故率就会大大降低,人身安全就有保障。”不少学生感叹:“‘红灯停,绿灯行。’这么简单的道理,在中学生中却做得那么辛苦。如果每个中学生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就不会有中学生会伤残或冤死在车轮下了。”通过调查,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他们感叹地说:“没有规矩,确实不成方圆。”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历史与社会化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把历史与社会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与社会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历史与社会的体验,提高利用历史观和社会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历史与社会化。
  陆游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一定的活动,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写黑板报或手抄报宣传、开博客等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与社会问题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并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如九年级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切入员生活实际。如,在讲述《环境亮起黄牌*这一课时,我先展示一组图片,这一组是反映环境问题的图片。大多数是我利用课外时间在我生活的小镇中拍摄到的,学生也经常看到,有极少数图片是从网上下载的。我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下面播放的每一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我搜集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白色话染,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锐减,沙尘暴等。还没等我问学生问题;几乎每放一张图片的同时学生都能说出相对应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没等我开始讲述,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
  教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功和快乐。如在学完中国资源问题后,就布置同学开展一次“关于学校浪费情况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去了解班级内桌椅、门窗、电灯,校园内体育设施、花草树木等公共财物的保护状况,校园内的饭菜、水电、粉笔纸张浪费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及周围的河流等污染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并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并引导学生以社会小主人的积极态度,充分行使批评建议权,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呼吁社会力量来关注家乡的环保问题,并落实具体措施来解决环保问题。这样才使环保问题不只是局限于学生的意识上和口号上,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也使学生行使了自己的社会职责,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四、生活和社会与历史相融合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历史有关联,老师通过解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惑,就能让学生尝到很多的历史知识,也由于生活中的困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神庙中供奉的“药王”就是唐朝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我们用的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等等。因此,历史与社会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历史与社会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五、结语
  
  注重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程的生活化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感知,领悟生活,是一种相对具体、形象的感性教育。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历史与社会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因而《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殊途同归的,更是新教材,新课标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搞)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徐世贵
其他文献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本人认为:要把不同素质,不同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培养成祖国的人才,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情感沟通显得很重要,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之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
【摘 要】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好小学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他们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维系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英语 课堂教学    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好小学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他们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维系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
什么是艺术美?一般来说,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但是,艺术美我认为并不单纯的指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所呈现的美,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艺术美。语文教学中能否把满堂灌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语文课充满期待,永保热情,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用艺术美。  历史上人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去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本文就此与同仁探讨一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教师改变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们把考试升学几乎变成了衡量、评价教育的唯一手段,因此
“质疑”、“探究”是目前教改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点。“研究”顾名思义,指探寻、追究,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必要保证和成功要素。它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从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出发,设计并组织教学,师生不断生疑、探究、满足中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执教者责任重大。探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呢?我仅就探究性教学的点滴实践
影响学习得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叫智力因素,就是智商,一个叫非智力因素。经过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达到90%,也就是说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不足10%,所以非智力因素是最重要的。而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更多地还要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
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对于缺乏真实语言交流环境,而且语言氛围、教学条件明显低于发达城市的一般乡镇中学学生来说,他们获得英语语言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阅读。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手段。笔者曾做过一次小小的调查,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每个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中文书籍2-3本,每天阅读时间大约1小时,内容广泛涉及科学、历史、国际、生活等各个方面。而英语阅读量仅为其1/3,甚至有些学生
【摘要】通过参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生产实习,了解玉米品种育种、生产过程以及品种推广情况,使我们懂得搞从事农业科研要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创新等精神,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玉米育种; 创新精神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是以原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果树研究所、市作物研究所、市茶叶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为基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批准成立的正厅局级全民所有制公益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高级思维形态,是智力的高级体现,它具有求异性、灵活性、变通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更是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需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摘要]要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要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建立和谐良好师生关系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課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