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高中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又在高考中占19分的分值,所以文言文是不容小觑的。在高考复习之际,特为高三同学总结归纳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策略。希望对2014届高三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一、考纲解读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几年全国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一直选用人物传记类散文作为测试材料,从1994 年到2013 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一直是人物传记,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2011年节选自《宋史·何灌传》,2012年课标全国卷节选自《宋史·萧燧传》,2013年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结局有时还有后人的评论。
从命题角度看,所有考点全部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范围,来自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见的文言知识,所谓立足于课内,选材于课外。
(二)设题特点
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实词考查题:
2013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可知,实词考查以常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为主,重点考察实词的语境义。
2、信息筛选题
2013年: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从高考题来看,信息筛选题题干指明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肢由6个从文中抽取的句子组成,备选项各为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符合要求的一项。从设误特点上,6个句子其中有2-3句不合要求。
3.分析概括题
2013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此题概括评价中心思想或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
4.句子翻译
2012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要求翻译的句子文言现象较为集中,涉及实词理解、虚词意义与用法、句式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
这四题的安排顺序是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个别的字词语句文段到全文内容的理解,每一题都要结合语境从文中找答案。学生一般的做法是,先阅读一遍文章,然后对照原文按照题目顺序一个一个做下。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纠缠于选文字词句的理解而不得要领,而且也违背了人们认知事物时从面到点,从粗到细的规律。
三.应对策略
第一步:利用信息
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
此题思路是把文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做题时,先阅读这个题目的题干,2013年:“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通过这题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人物及人物“深受朝廷的器重”。带着这个中心去读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此题所给选项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第二步: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
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三步:读题目,定答案
1、文言实词题:带进原文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反复印证。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等文言现象。
2、信息筛选题:细究题干
先分析题干要求,要选出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选项等等。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如2012年:“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①表現他的不畏官不阿谀,那我们先把有①的排除。⑤表现他的勤俭节约,把有⑤的排除。⑥表现他体恤百姓,也可排除。那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正确答案C。
3、分析概括题:理解文意,按图索骥
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何时、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通常选项中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如2012年: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答案为A。秦桧的亲党(不是秦桧与其亲党)秘密告诉萧燧,说他一定会主持秋试。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4、文言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
如2012年翻译: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要注意实词“贤否”“宜”“图”,虚词要注意“以”。这些就是关键点,也是得分点。
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译文:萧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这句要注意实词:“与”“旧治”“坐视”,虚词要注意“安”“于”,还要注意倒装句状语后置。
阅卷老师是尽量给考生找分,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些关键点翻译出来,按点给分。宁可错也不能空呀!
以上几点是完成文言文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如果考生在充分的知识积累后,运用这些技巧,19分的题至少能为自己挣得16分以上,在语文这一课上立于不败之地,为自己的理想添砖加瓦。
一、考纲解读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几年全国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一直选用人物传记类散文作为测试材料,从1994 年到2013 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一直是人物传记,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2011年节选自《宋史·何灌传》,2012年课标全国卷节选自《宋史·萧燧传》,2013年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结局有时还有后人的评论。
从命题角度看,所有考点全部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范围,来自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见的文言知识,所谓立足于课内,选材于课外。
(二)设题特点
以近三年全国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实词考查题:
2013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可知,实词考查以常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为主,重点考察实词的语境义。
2、信息筛选题
2013年: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从高考题来看,信息筛选题题干指明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肢由6个从文中抽取的句子组成,备选项各为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符合要求的一项。从设误特点上,6个句子其中有2-3句不合要求。
3.分析概括题
2013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此题概括评价中心思想或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
4.句子翻译
2012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要求翻译的句子文言现象较为集中,涉及实词理解、虚词意义与用法、句式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
这四题的安排顺序是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个别的字词语句文段到全文内容的理解,每一题都要结合语境从文中找答案。学生一般的做法是,先阅读一遍文章,然后对照原文按照题目顺序一个一个做下。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纠缠于选文字词句的理解而不得要领,而且也违背了人们认知事物时从面到点,从粗到细的规律。
三.应对策略
第一步:利用信息
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
此题思路是把文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做题时,先阅读这个题目的题干,2013年:“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通过这题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人物及人物“深受朝廷的器重”。带着这个中心去读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此题所给选项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第二步: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
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三步:读题目,定答案
1、文言实词题:带进原文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反复印证。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等文言现象。
2、信息筛选题:细究题干
先分析题干要求,要选出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选项等等。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如2012年:“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①表現他的不畏官不阿谀,那我们先把有①的排除。⑤表现他的勤俭节约,把有⑤的排除。⑥表现他体恤百姓,也可排除。那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正确答案C。
3、分析概括题:理解文意,按图索骥
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何时、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通常选项中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如2012年: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答案为A。秦桧的亲党(不是秦桧与其亲党)秘密告诉萧燧,说他一定会主持秋试。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4、文言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
如2012年翻译: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要注意实词“贤否”“宜”“图”,虚词要注意“以”。这些就是关键点,也是得分点。
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译文:萧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这句要注意实词:“与”“旧治”“坐视”,虚词要注意“安”“于”,还要注意倒装句状语后置。
阅卷老师是尽量给考生找分,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些关键点翻译出来,按点给分。宁可错也不能空呀!
以上几点是完成文言文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如果考生在充分的知识积累后,运用这些技巧,19分的题至少能为自己挣得16分以上,在语文这一课上立于不败之地,为自己的理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