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非全面加强反腐败合作,契合时代发展需要,掀起了中非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新篇章。非洲是中国海外反腐败的重要战场,中国为非洲提供了打击腐败的中国方案。中非双方将在制度、政策、文化三个层面进一步破除腐败的束缚,使“一带一路”在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保障下,真正成为服务于中非两国人民福祉的绿色廉洁之路。
【关键词】反腐败合作 风清气正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长期以来,中非以平等为基础,坚持互利合作共赢,逐步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反腐败合作成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重要成果。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反腐败合作被写入《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纲领性文件,这为未来中非进一步加强传统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是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持续、深入、全面发展的缩影。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完全杜绝。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非洲也站在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门槛上,双方对于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牢靠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非全面加强反腐败合作,不仅契合时代发展需要,而且掀开了中非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新篇章。
非洲成为中国海外反腐败的重要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高举反腐败大旗,以打虎、拍蝇、猎狐等强有力手段向长期滋生在党政系统内的腐败分子亮出利剑的同时,一些腐败分子借中国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中非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之际,或是把贪腐的重点放在中非海外合作项目,或是畏罪潜逃非洲,妄图让非洲成为自己躲避惩罚的“避风港”。鉴于此,中国将非洲作为海外反腐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反腐败合作,持续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达成多项双边与多边反腐合作成果,包括与9个非洲国家缔结双边刑事司法协助、与11个非洲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与4个非洲国家的反腐机构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合作意向书;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体制下,与其他缔约国保持良好互动,等等。中非反腐败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为打击中国流向非洲的跨国腐败犯罪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和法律基础,也为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国际反腐败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为非洲提供了打击腐败的中国方案。自非洲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来,党政系统内滋生的腐败问题至今仍然是广泛制约非洲发展的现实挑战。基于这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非洲各国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中,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被列为确保非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近年来举行的各届非盟峰会上,反腐败问题持续被各个成员国列为热议的焦点,并成为2018年非盟的年度主题。此外,非洲各国也竞相将打击腐败作为政策创制的主要着力点,以提高执政者的社会治理能力,凝聚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力量。作为非洲的天然同盟,中国自十八大以来在打击腐败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包括非洲在内的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非洲高度认可中国对待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以及在反腐败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就反腐败工作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和互动。随着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日益深入,全面发展的中非反腐败合作将通过充分聚合中国在反腐败工作上的有益探索成就,为非洲的反腐败事业提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示范价值的中国方案。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深度对接将全面开启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发展的大幕。中非双方将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理念指导下,让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红利全力支持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中非平等互利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中非双方通过强化反腐败合作,将在制度、政策、文化三个层面进一步破除腐败的束缚,使“一带一路”在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保障下,真正成为服务于中非两国人民福祉的绿色廉洁之路。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是推动中非实现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保障。中非在推动发展战略对接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非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非合作可以在資金、技术、装备、人才等多个方面满足非洲的现实发展需求;但另一方面,中非之间远隔千山万水,不具备优先对接的天然优势。因此,能否扬长避短,让合作的内生动力冲破空间距离的束缚,与双方政府的廉洁高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任由吃拿卡要、暗箱操作、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滋生,无疑会使中非交往出现政令不畅、物流不通等问题,进而推高中非合作成本。从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廉政建设充分见证了中非发展战略对接成果。无论是与中国全面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毛里求斯,还是开展深度产能合作的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都表明,非洲国家的廉政建设与中国的反腐败工作相互呼应,并为全面扫除双方“政策沟通”障碍、实现互补优势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为确保中非合作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实现“政策沟通”的前提下,中非合作的具体项目工程能否按计划实施、切实发挥出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与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以及项目承建者的廉洁状况存在密切关联。倘若当地政府普遍存在腐败引发的不规范操作,将严重扰乱投资环境;如果项目承建者也因腐败缠身而导致决策和管理混乱,则无法保证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按计划投入项目建设,最终影响项目的实际执行效果。中非近年来成功开展的合作项目,强有力地佐证了廉政建设之于项目推进的积极意义。以旗舰型项目蒙内铁路为例,在招投标以及建设的全过程中,中肯双方都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推进工程实施,不仅中国承建企业严把“廉”字关,肯尼亚政府也在征地、用工、原材料等方面全力支持中国承建企业。在廉洁的保驾护航下,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非合作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按时建成投产。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将全面助推中非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民众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将为不断深入发展的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撑。中非双方文化精髓的互学互鉴,是中国文化中的开放和包容与非洲文化中的热情和奔放有机融合,也是和平、开放、创新、繁荣、文明的“一带一路”精神的真实写照。中非不断深化的反腐败合作进一步凸显了双方对腐败零容忍的牢靠共识,有力打击了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全面扫除了桎梏和杂音,使中非人民交流呈现出愈发繁荣的态势。未来,随着反腐败合作日渐上升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支柱,中非的合作交流必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民心基础,使发轫于民心的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相通”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非双方将在北京峰会精神的引领下,全面总结和梳理既有反腐败合作成果,继续以廉政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有效监督和规范中国企业、个人在非洲的行为,有力驳斥外界以腐败为名无端抹黑中非合作的做法。通过努力,将使中国的廉政建设经验有效助推非洲的现代化建设,使中非命运共同体风清气正,真正成为引领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典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延庭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杨玲玲
【关键词】反腐败合作 风清气正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长期以来,中非以平等为基础,坚持互利合作共赢,逐步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反腐败合作成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重要成果。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反腐败合作被写入《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纲领性文件,这为未来中非进一步加强传统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是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持续、深入、全面发展的缩影。
反腐败合作赋予新时代中非关系新内涵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完全杜绝。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非洲也站在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门槛上,双方对于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牢靠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非全面加强反腐败合作,不仅契合时代发展需要,而且掀开了中非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新篇章。
非洲成为中国海外反腐败的重要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高举反腐败大旗,以打虎、拍蝇、猎狐等强有力手段向长期滋生在党政系统内的腐败分子亮出利剑的同时,一些腐败分子借中国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中非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之际,或是把贪腐的重点放在中非海外合作项目,或是畏罪潜逃非洲,妄图让非洲成为自己躲避惩罚的“避风港”。鉴于此,中国将非洲作为海外反腐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反腐败合作,持续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达成多项双边与多边反腐合作成果,包括与9个非洲国家缔结双边刑事司法协助、与11个非洲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与4个非洲国家的反腐机构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合作意向书;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体制下,与其他缔约国保持良好互动,等等。中非反腐败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为打击中国流向非洲的跨国腐败犯罪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和法律基础,也为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国际反腐败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为非洲提供了打击腐败的中国方案。自非洲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来,党政系统内滋生的腐败问题至今仍然是广泛制约非洲发展的现实挑战。基于这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非洲各国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中,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被列为确保非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近年来举行的各届非盟峰会上,反腐败问题持续被各个成员国列为热议的焦点,并成为2018年非盟的年度主题。此外,非洲各国也竞相将打击腐败作为政策创制的主要着力点,以提高执政者的社会治理能力,凝聚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力量。作为非洲的天然同盟,中国自十八大以来在打击腐败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包括非洲在内的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非洲高度认可中国对待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以及在反腐败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就反腐败工作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和互动。随着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日益深入,全面发展的中非反腐败合作将通过充分聚合中国在反腐败工作上的有益探索成就,为非洲的反腐败事业提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示范价值的中国方案。
反腐败合作使“一带一路”走得更远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深度对接将全面开启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发展的大幕。中非双方将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理念指导下,让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红利全力支持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中非平等互利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中非双方通过强化反腐败合作,将在制度、政策、文化三个层面进一步破除腐败的束缚,使“一带一路”在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保障下,真正成为服务于中非两国人民福祉的绿色廉洁之路。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是推动中非实现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保障。中非在推动发展战略对接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非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非合作可以在資金、技术、装备、人才等多个方面满足非洲的现实发展需求;但另一方面,中非之间远隔千山万水,不具备优先对接的天然优势。因此,能否扬长避短,让合作的内生动力冲破空间距离的束缚,与双方政府的廉洁高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任由吃拿卡要、暗箱操作、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滋生,无疑会使中非交往出现政令不畅、物流不通等问题,进而推高中非合作成本。从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廉政建设充分见证了中非发展战略对接成果。无论是与中国全面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毛里求斯,还是开展深度产能合作的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都表明,非洲国家的廉政建设与中国的反腐败工作相互呼应,并为全面扫除双方“政策沟通”障碍、实现互补优势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为确保中非合作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实现“政策沟通”的前提下,中非合作的具体项目工程能否按计划实施、切实发挥出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与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以及项目承建者的廉洁状况存在密切关联。倘若当地政府普遍存在腐败引发的不规范操作,将严重扰乱投资环境;如果项目承建者也因腐败缠身而导致决策和管理混乱,则无法保证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按计划投入项目建设,最终影响项目的实际执行效果。中非近年来成功开展的合作项目,强有力地佐证了廉政建设之于项目推进的积极意义。以旗舰型项目蒙内铁路为例,在招投标以及建设的全过程中,中肯双方都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推进工程实施,不仅中国承建企业严把“廉”字关,肯尼亚政府也在征地、用工、原材料等方面全力支持中国承建企业。在廉洁的保驾护航下,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非合作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按时建成投产。
加强中非反腐败合作将全面助推中非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民众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将为不断深入发展的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撑。中非双方文化精髓的互学互鉴,是中国文化中的开放和包容与非洲文化中的热情和奔放有机融合,也是和平、开放、创新、繁荣、文明的“一带一路”精神的真实写照。中非不断深化的反腐败合作进一步凸显了双方对腐败零容忍的牢靠共识,有力打击了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全面扫除了桎梏和杂音,使中非人民交流呈现出愈发繁荣的态势。未来,随着反腐败合作日渐上升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的支柱,中非的合作交流必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民心基础,使发轫于民心的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在“相通”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非双方将在北京峰会精神的引领下,全面总结和梳理既有反腐败合作成果,继续以廉政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中非治国理政交流,有效监督和规范中国企业、个人在非洲的行为,有力驳斥外界以腐败为名无端抹黑中非合作的做法。通过努力,将使中国的廉政建设经验有效助推非洲的现代化建设,使中非命运共同体风清气正,真正成为引领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典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延庭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