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是否天然分野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雅与俗本身应该具有内在的精神通道,而非绝对的对立。从生活本质看,生活中其实离不开俗;在文化欣赏习俗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认知转换过程。俗的积累,造就了雅,但最终雅还是要回归大众。雅与俗的认定和转换,与传播工具的演变之间,也有很高的关联性。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雅俗 文化积累 认知转换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从生活本质看,生活中其实离不开俗;在文化欣赏习俗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认知转换过程


  谈及雅与俗的关系,不应急着把二者对立起来。从生活本质看,生活中其实离不开“俗”,比如人要每天刷牙,是俗还是雅?因为现在人人每天都刷牙,于是这就不可能是“雅”。但在文明之风开启之初,绝大多数人都不知刷牙为何时,刷牙之人一定会被不刷牙的人们围观,于是,一件今天看来的平常事,会被不明白的人看成怪事,同时也会被有点明白的人当做“雅”事,当做时尚。于是由俗向雅的运动就会慢慢发生。当我们知晓2018年中国牙膏业收益在270亿元人民币时,我们就会明白,这种曾经的“雅”,已经真真切切地成为了大众普遍接受的“俗”了。这是生活中俗与雅成功转换的例子。
  在文化欣赏习俗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认知转换过程。其实,雅的来源就是俗,俗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经验,在经验升华的基础上,文化的习俗不断自我总结提升,就成为了愈益成熟和逐步走向优雅的文化品类。这是文化品类形成中的凝聚现象,是由俗而雅的。然后,雅需要生存,就会想尽办法推广和延续自身生命。我们熟知的京剧成长过程,就正好验证了这一规律。早年间,京剧的前身还飘荡在安徽安庆一带的山野林间、田垄地头,是民众用以缓解劳作辛苦,也是男女青年间调情的小腔小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开来,后来再由有心人加以简单总结,并建立起用以专事演出的艺术团体,就成为了所谓的“徽班”。及至清中期乾隆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间,徽剧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人称“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他们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和市场中,不断地经受着磨炼和捶打而一步步成熟起来。特别是到了清晚期,能够进到宫廷里演戏的艺人,由于慈禧对他们有着极为严苛的艺术品位要求,这对艺人的本事是极大的考验,于是这等于又发生了一番蜕变,最终小腔小调演变成了门当齐全、角色体系完备、唱念做打一套行当日渐炉火纯青的京剧,徽班也演变成了更专业的戏剧团体,终于一个精粹型的艺术品类成熟了,脱胎换骨地完成了由俗而雅的蜕变。

社会要做的努力,是将雅与俗的流动通道打通,而不是人为地隔绝他们


  文化就是人类精神经验不断自我超越的产物,雅与俗本身应该具有内在的精神通道,而非绝对的对立。然而,我们也应该承认,文化的层级化也是自然存在的现象。或者说,雅与俗的分层分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直存在并会继续存在下去的。社会要做的努力,是将雅与俗的流动通道打通,而不是人为地隔绝他们。沉浸于世俗化的,甚至有些浅陋现象存在的俗文化氛围中,是对生活压力的纾解行为,但在这样的状态中,还能够保持对更精致、更艺术化、更具有文化超越意义的雅文化的景仰之心,也就是文化的完好状态了。而雅文化必须秉持清晰明确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生活本身的意义抱有更多的尊重而非鄙视,对普通大众的文化旨趣更要学会汲取养分而非自视清高,那雅文化也就有了更好的生存土壤。
  所谓的雅,虽来源于俗,但在其完成了脱俗为雅以后,似乎也就形成了与俗的相互对立的关系。曾经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文化的人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享受雅的资格。雅俗间有了距离,甚至隔膜,形成了“高”与“低”的分隔。比如,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文字,并以文字记录思想、情感和经验,但文字在成熟并实现了体系化后,反而难以为普通大众所方便使用了。我们可以认定,文字产生之初,一定不是少數文人自我玩味的“高雅”之物,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形成记录和经验总结。但问题是,随着文字的不断丰富和功能提升,它在完成着精致化的过程中,也逐渐离开了生活的原初出发点,形成了精致化后与大众间离的结果。创造了文字的人们,却越来越没有资格享受文字的快乐和便利。以至愈到后来,能够掌握并运用文字的人愈成为少数,他们只能寒窗苦读,去努力掌握愈益诘屈聱牙的古文,费尽心力地“读解”同样用“雅”文传递的圣贤思想,然后再以同样艰深的文字去解读,以示自己有资格进入到有能力、有资格掌握文字的社会精英层次,也就当然地成为掌控大众命运的社会精英,这大约就是“雅”的变态后果。
  我们不妨读上两三句当年科举考试中的所谓“代圣人立说”的“雅”文,以期读懂那些以为掌握了这样的文字,就自然可以成为“人上人”的精神品位。且见此文:“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出自清代康熙癸丑一甲一名进士韩菼之殿试文出自《论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韩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授修撰,官至礼部尚书)文字之精雅,内涵之深奥,堪称一奇,但于大众之日常,似乎也绝无关联了。作为代圣人立说,成败另说,但雅与俗的对立,似已成必然。
  后来在20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另一番努力中,就是要还原文化与普通人的关系,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时期的活跃人物,如黄遵宪、裘廷梁、陈荣衮、王照、梁启超、胡适等人所倡导的说白话,写白话文的意图所在。当年胡适明确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打出了文化新生的关键一面旗帜。其实黄遵宪更早些时候就已提倡过“我手写我口”;裘廷梁也在力倡“白话为维新之本”;陈荣衮明确主张报纸应改用白话文;王照以制定官话字母,只拼“北人俗话”作为实践;梁启超更是最先向桐城派古文挑战,提倡写“新文体”,所用虽为文言,但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也向白话文实践迈出了第一步。这些人的努力,虽不被胡适等人看重,但其初衷却是同样的。白话文运动就是为了还雅为俗,以唤醒大众。以严复在甲午之败特别感喟的需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目标为准,胡适一群人是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工具,以求打破知识精英和庶民大众的精神隔离,进而解决中国文化的前途命运问题。实为一次以雅而俗的努力,客观上为文化的大众化做了奋争。   我们所关注的雅与俗的转换和关系,其实就是要学会运用好人类文化积累的规律。俗的积累,造就了雅,但最终雅还是要完成回归大众,这就是社会文化成长的基本路径,也是检验社会发育程度的标准。社会大众创造了文化,最终在精英化、经典化、精致化过程中被剥离了享受“雅”文化的权利,那么,文化的异化就走上了不归之路。而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要将经典化了的“雅”文化,再还给社会大众,在这样的循环中,完成人类文明的步步演化。

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


  雅与俗的认定和转换,和传播工具的演变也有很高的关联性。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戏曲、小说、电影、电视、网络,一次次的工具革命,让人们对高雅、低俗的判断,都在不断地发生很大的改变。从文学的形式变革看,唐诗是唐代的俗,而又是宋代的雅,宋人的词是俗的,配之以各类不同的曲调,宋词在复杂多样婉转的曲调中,在大众化的传播形式中,成为市井间最通俗易懂、最方便传播的文化形式,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说的就是南宋时,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作品的普及程度。但到了元代,元曲的兴盛,让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杂剧和散曲有着更为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因而更易于被市井生活所容纳,还因为元曲直指社会时弊,反抗情绪强烈,主题是反抗政治专权和社会黑暗,深刻地因应了社会情绪,因而迅速流传开来。比较之下,宋词就成为俗文化大环境中的高雅之物了。明清之际,小说兴起,因为能够承载更多的内容,更能实现完整讲述大故事的初衷,更有表述上的完整性,小说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辅之以说书人的努力,作为文本的这一文学形式也走向了成熟,著名的四大名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于是,元曲又被时代推向了高雅的层级。
  早在1872年,美国人就发现了影像存留的奥秘,美国人斯坦福和科恩二人,为一个马蹄落地的过程记录而打赌,而他们的英国朋友爱德华·麦布里奇决定用24部照相机记录这一过程,后来就奇妙地发现了一个完整过程被记录了下来,这就成了最早的电影。后来电影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迅速普及世界,并延续到今天。问题是,当电影普及后,这种传播方式非常有利于被更多人同时享用,于是,戏剧表演和文本形式,又悄悄地成为了“雅”的代表,而电影则担当了俗的使命。更奇妙地是,在电视时代到来后,电影又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雅”的含义。俗雅转换和工具变迁之间的关系,就这样一代一代,一层一层地更替演化着。
  今天的问题是,传播工具更为多样化,人们的文化目标也被分解得更加多层级化。因此,我们期望以一部分人理解的“雅”去感化大众,并让大众更加自觉和有效地接受“雅”,实现新时代中雅与俗的转化,这种思路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不是说在这样的情势下,就没有优秀文化共享的方法了。在多媒体时代,如果先不提内容状况的话,仅从形式上看,现场演出就是高雅的,进博物馆看真实的作品就是高雅的。但我们的时代要求是将这样的高雅推广开去,实现再一次的由雅而大众的俗化过程。由俗向雅,是文化演化的必然,而由雅及俗,又是文化的使命。在文化积累的过程中,人们一定会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去推动文化的总结、提升,完成经典化的升华。但是,如果文化经典化后,反而脱离了社会实践和大众需求,自我隔离于尘世,那也就失去了文化提升的意义。

警惕雅文化包装下的“真俗”


  我们应该警惕的是,所谓雅文化从包装上也许可以保持着鲜明的“识别性高雅”,比如某些玩味于“乾隆风流故事”的高雅剧,无论其故事设置的精致,还是布景美工的静雅,抑或演员群体的精神投入与把握精准,都呈现了类似的历史演义中难得的超越性景致。但如果我们再细作深究,却又能从中识别出还隐藏不够深的“真俗”,那种更高妙地迎合所谓大众口味的媚俗。这样的电视剧的问题,其实是作品基本放弃了对历史走势的把握定位。因为谁都知道,所谓乾隆盛世,可以相比照的对应物,不正是欧洲在完成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吗?如果让人们沉醉于过多的后宫争斗的场景中,而缺失了应有的历史性思考,这不正是对文化的最大不负责任吗?我们不是要求所有观众都必须看一本正經的历史“正剧”,但至少要在那些影响力较大的“大剧”中,应该包含有更好的、更准确的、更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讯息吧。如果颇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都是以貌似“雅”的形式,这实际是在媚俗,而让人一步步地丧失基本的文化和历史判断力,其实才是最危险的“阵地丢失”呢!
  这样再谈雅与俗的关系,或者更直接地讨论如何以“雅”去影响“俗”,并改造“俗”的问题,就不可以简单地就事论事了。我们说雅,也许可以借用一般人们理解的雅,那就不外乎中国的文人画、茶道、香道、昆曲等,或者是外国的交响乐、歌剧、美术馆等。以普遍感受讨论,大约也是距离遥远,或者负担不起昂贵的消费,或者完全就是陌生,没兴趣,没感觉。
  前面我们谈到了雅俗层级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也会长久存在下去,但不意味着雅与俗就必然永远有着截然分明的界限。以“雅”脱“俗”的过程,越是自然而然地完成,效果就越好。越是非要把“雅”搞的很“雅”,效果离预期可能就越远。雅俗分野,既是社会文化的真实生态现象,也是应该充满活力的生命交互状态。这样的文化状态,就更加健康,也会有更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胡适:《胡适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
其他文献
【摘要】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国领袖的文明观,拥有的共通的底线共识是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学习与共同存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一整套“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观,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理一分殊”以及“以大事小”的思想,这是对于其他文明的真正平等心与谦虚态度,如此才能“欣赏所有文明之美”,进而“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大胸襟、大心量,也应该是大国领袖在
期刊
【摘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思想,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的人民性特质。这五大方面彼此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教育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通过举旗帜聚民心,在聚民心中育新人,在育新人中兴文化,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 教育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1
期刊
【摘要】“免费医疗”并不意味真正“免费”,是把付费环节提前了。“免费医疗”需要不可或缺的配套制度做基础,如立法保障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队伍、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度和转诊预约制度等。为了防止“免费医疗”滥用,必须付出等候时间的代价。  【关键词】免费医疗 全科医生 等候时间 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R-01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是一种普惠型的医疗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积极谋篇布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实践。在宏观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统筹兼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创新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D633 【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命运深
期刊
【摘要】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奇迹,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持续稳定的奇迹,全球最大规模贫困人口脱贫的奇迹。深刻解读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既存在历史与现实的依据,也符合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其经验启示应从多个维度加以探析总结。  【关键词】新中国70年 改革开放 新时代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柔性干预非常适合培育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行为。可以将政府全民动员和柔性干预相结合。相关部门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为使命,久久为功,培育全民环保观念;细致入微,精心宣教引导,促进城市居民养成自觉的垃圾分类习惯。  【关键词】垃圾分类 美丽中国 柔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政府、社会
期刊
【摘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必须要改革,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营经济 企业家 政商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香港未来的发展需要基于“一国两制”为其提供的制度优势,充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瞄准“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一国两制” 国家发展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不仅能够分享内地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而且经常作为国家对外
期刊
【摘要】一个本意为租房群体减轻税负的政策在执行中演变成租房者负担的增加或陷入根本无法落实的困境,这反映出当前部分城市住房租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因此,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是构建公平合理并得到有效实施的房地产税制体系的基础。  【關键词】房租 租房群体 个税扣除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开始实行的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期刊
【重要发现】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全球治理的目的是调和国家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而利益调和应该通过国际规制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来实现。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可了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对提升全球治理效果的作用,表达了改革全球治理机制的要求。  ◆虽然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自主性在增加,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全球治理的效果仍面临一系列风险。  【调查时间】2019年1月—2019年2月  【调查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