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油田农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新理念、新举措”,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变化。文章在分析江汉油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提升油田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对油田农业转型中的统筹规划、产业配套、培树品牌、差异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油田农业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并研究油田农业转型发展路径。
  [关键词] 油田 农业转型 优势 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中共中央连续多年颁发中央一号文件,从战略层面阐述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关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理念。随着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履行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中国石化对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解江汉油田(以下简称油田)农业发展瓶颈,推动油田农业转型发展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油田农业现状
  (一)油田农业结构情况
  油田现有农地资源2.2万亩、养殖水面2 000亩,养殖场点5万平方米。其经营管理单位江汉油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员工405人,固定资产原值1.4亿元,净值1.03亿元,2018年实现农业收入6 200余万元,同比增收700余万元。
  近年来,油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先后建立花卉苗圃、蔬果种植、无公害生猪养殖、虾稻共作、水产养殖与无公害粮食加工基地,打造了一批享誉中国石化和油田内外的农业品牌。在粮食加工上,已建成年产能1.2万吨的面粉生产线和年产能2 000吨的面条生产线,在果酒酿造上,五七葡萄酒庄年产酒75千升;在花卉苗木种植上,建成1 000亩苗木生产基地和两个温室大棚,年存植株13万株;在经济作物种植上,种植葡萄170亩,亩产1 300公斤,种植猕猴桃140亩,年产5.2万斤;2017年启动“虾稻共作”项目,2018年建成2 000亩示范基地,年创收 500万元;2018年生猪养殖出栏3 000头、养殖梅花鹿37头。除此以外,油田现有农地82%对外承包,年承包收入1 200万元[1]。
  (二)油田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东距湖北省武汉市150公里,西离湖北宜昌三峡130公里,南抵沪渝高速,北邻汉水,交通极为便利。油田农地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土壤含硒量为0.4~0.6毫克/千克,属富硒土壤,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近2 000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灌溉水系发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谓天然“小粮仓”。
  随着国有企业“四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油田农业已成为油田非上市企業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油田农业是中国石化鼓励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油田农业纳入中石化特色产业改革试点,鼓励先试先行,中国石化将给予政策、投入、石化平台销售等方面扶持。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与改革发展,油田农业集聚了厚积薄发的能量,“水杉”牌米面市场份额增长迅速,面粉生产线工艺成熟、运行正常;虾稻共作一期项目实现预期目标,为二期投产见效积累了管理和养殖经验;果蔬、生猪、鹿茸等产品在油田区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消费群体;葡萄酒庄成功申办生产许可证,“杉林冰露”系列葡萄酒开始上架销售;猕猴桃进入丰产期,千亩苗木出圃销售;工厂化鱼类养殖投产见效快,为后期扩面增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油田农业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固定费用高是油田农业亟待破解的重点难题
  油田目前自种自养面积约占全部可用农地的18%,年种养殖和加工销售收入5 000余万元,82%的农地用于对外承包,年外包收入1 200余万元,但公司全年固定费用3 000余万元,占总收入的一半,过高的固定费用支出抵消1 200万外包收入(相当于纯利润)外,剩下1 800余万支出要靠粮食加工、农产品销售、种养植业盈利来弥补。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人力资源,降低固定成本费用,这是当前油田农业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二)盈利能力不强制约了油田农业产业发展
  油田现有种植养殖业以传统种植养殖模式为主,规模小,产量不及周边平均水平,缺少“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农产品经济效益不高;粮食加工业由于历史投入不足,现以粮食初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休闲观光农业起步较晚,未与省市农业第三产业相链接,区域性优势不明显。农副产品销售以油田内部市场为主,在中国石化“易捷”平台批量销售少。目前,油田农业一二三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规模效应,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农业产业整体创效能力亟待增强。
  (三)结构性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
  组织架构、人员结构不适应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一方面安置性用工大量富余,另一方面需要一批能独当一面、扛大旗抓项目的管理人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量结构没有与市场完全接轨,市场主导、突出效益、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尚未形成,与农村接壤、与农民打交道,地缘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无法改变,资源出租延续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给农业转型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观念落后成为影响发展的“死结”
  部分干部员工落后的观念和僵化的思维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背离。首先是求稳怕亏,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对环境、气候和市场依存度高,环境污染、干旱、洪涝灾害、市场需求疲软等,不论哪一项都会带来灭顶之灾,保守的办法是转嫁风险,牺牲土地收益,将土地“化整为零”,一包了之。其次是现代农业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必须进行高额投入,就目前企业项目投资的流程来看,从项目调研论证、立项审批到新建投产,周期过长,审批繁琐,再加上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论证时高回报的项目建成后可能会出现产品滞销、经营亏损,致使部分干部怕担风险,不愿意上新项目。最后是现行管理机制的约束,不利于激发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比如,有人担心承包一个项目后,因为受限于工资总额和分配制度,获得的收入与辛苦的付出不对等,挫伤了干事创业员工的积极性。   (五)人才匮乏成为转型发展的燃眉之急
  据统计,油田农业板块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4人,其中农业院校毕业的有59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12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38%左右,占比不算低,但油田农业发展仍有人才匮乏之感,原因较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分布上不合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关事务和非农业管理,在农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二是人才应用上的不合理,对于现有的租赁经营模式,农民主要靠经验种植,对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倒逼的、零散的,毫无系统性和前瞻性可言,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无用武之地;三是技术更新上的不合理,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与各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所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开展经常性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满足新技术需求,但油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停滞的。
  三、油田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缘性和地域类型特征。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多年来,湖北省建成了大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沙洋模式”、土地存贷合作的“彭墩模式”、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主导的“华山模式”,这些周边地域特征相似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油田农业转型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打造全国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先行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南方现代种业中心、华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中心、长江流域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等重大举措,将为油田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管理支撑。特别是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2035年》、潜江市《推进绿色生态农业行为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规划文件的出台,为油田明确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对油田农业转型发展路径的思考
  面对困难和挑战、机遇与责任,油田农业转型发展应立足“培育绿色安全放心农副产品,打造中国石化特色农业龙头产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油田富硒农地优势和资源潜力,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的石化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建成虾稻共作、粮食深加工、水產养殖加工、经济作物种植等亿元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产业布局,推进油田农业规模化转型
  把农业加工产业作为促进油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打造龙头产业,带动农业板块整体发展。依托虾稻、果品、渔业、畜牧等农业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档次。实施资本化运作,引进社会资本或大农业集团开展合作经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种植养殖效益。探索与农村合作社、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经营,试点加工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与油田仓储物流和休闲养老业相链接,逐步形成贯穿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养老、仓储物流及包装印刷等上下游产业关联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具有石化特色的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体系。
  以虾稻共作一期项目为基础,完成二期产建,扩大虾稻共作规模,打造5 000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提高产出效益;总结提炼工厂化内循环鱼类养殖技术、鱼病防控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形成一套完整适用的养殖操作技术规程,培育水产养殖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建大米生产线项目落地实施,加大加工工艺和技术升级,差异化选型生产,精细化产品研发,催生高竞争力产品,主打绿色生态富硒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升级猕猴桃园技术措施,启动葡萄种植大棚转型和羊肚菌大棚种植,着力抓好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产品销售等各项保障性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农业持续丰产增效。
  (二)拓展营销渠道,依托平台经济拓展市场
  着眼中石化内部市场,树立大营销、大市场的理念,以油田居民消费和石化系统内市场消费为中心,以现有销售门店为基础,增设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点,打破传统单店销售模式,加快建成线上线下营销体系,构建区域覆盖面广的营销网格,发挥产品价格、质量、配送速度等特色优势,提升本地市场份额。开发中石化“易捷”平台渠道,依托中国石化“易捷”平台经济体系,深化与中国石化团购网、易派客的实质性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拓展中国石化系统消费市场;与油田职工食堂采购相链接,与油田居民消费需求相衔接,持续开展趣味采摘、节日促销等营销措施,做优产品展示,精细配送服务,吸引消费需求,提高油田自有产品配供能力和油田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营销归口管理,培训营销人员,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快融入外部“互联网+”平台扩销创效。
  (三)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员工干事创效活力
  第一,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全员创效活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薪酬分配向“创效大户”和关键岗位倾斜;健全开拓市场奖励机制,对营销产品、开拓市场做出突出贡献,帮助企业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团队和个人实施奖励;全面推行定编定岗定员,减少冗员,人尽其用;探索下放用工管理权限,由农业生产单位调配、培训和管理劳动用工,使农业生产单位能够依据农时需要和工作量动态调整用工总量,解决“闲时养人,忙时缺员”的问题;健全问责机制,深化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评聘分开机制,将选人用人与业绩挂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探索薪酬自主分配形式和办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2]。
  第二,健全成本费用管控机制,提高成本费用使用效率。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建立成本费用管控长效机制;加大原粮、农资、农具等农业物资竞价采购,着力破解浇水、施肥、采收等瓶颈制约,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技术,降低田间操作成本;确定全年目标成本管控指标,以收定支,与农业生产业绩兑现相挂钩,体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充实营销团队,把销售费用控制与营销业绩相捆绑,对于营销业绩分档考核兑现,以业绩贡献确定基本薪酬,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切实改变薪酬分配“大锅饭”、奖金分配“撒胡椒面”的薪酬政策,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推进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综合能效。
  (四)优化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突出“标准、质量、计量”三位一体,完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抓好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培育“安全、绿色”农产品提供质量保障。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制定有效的品牌战略规划,培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及企业品牌,开发目标市场,造就品牌强势。同时,构建品牌服务网络,通过维护品牌优势来享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创树“水杉”“杉林冰露”两个特色品牌,力争“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40%以上。
  文章主要分析了江汉油田农业发展成效、资源基础、政策和发展机遇,探讨了油田农业在经营理念、体制机制、资源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市场营销和品牌创树等方面,思考了工业管理模式下油田农业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以为同类型国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胡月晓,路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2]李宏,孙道均.平台经济新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训工作缺乏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管理。而项目管理理论正好能够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建立高校军训工作项目管理的模型框架,将高校军训工作进行模块分解,构建“军事训练模块”和“军训辅助工作模块”两大模块并再次细分。文章运用项目管理的专业方法对军训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从而构建系统的管理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总人口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的用户达到3.5亿,注册社交媒体的用户达到6亿,庞大的用户量产生大量信息资源。为了促进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的信息传播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增强网络监督、提高对网络主播管理水平等措施。  [关键
通过对不同改性剂及含量对共聚酯熔点的降低效果及实用性进行大量试验研究,确立了新戊二醇(NPG)、己二酸(AA)、间苯二甲酸(IPA)这三种改性剂的合理原料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分的共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建设不断增加,造价管理贯穿建筑项目的全过程,成为影响工程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更多是在工程造价上的竞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需要对工程造价展开严格的把控,并结合工程的实际开展,结合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实现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让工程造价降低,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完善。文章分析了工程造价的一
[摘 要] 目标考核管理的运用,是高校行政人员工作实效考核的主要方法。绩效管理相较于绩效考核,更加实用化和科学化,绩效考核转化到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理念的转化,其较为注重过程和痕迹的管理,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与组织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行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存在维度缺失问题,使得绩效管理标准不合理,文章对高校行政绩效管理优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高校行政绩效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摘 要] 在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培养以素质导向为基础的选拔意识。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是解决考核标准中的长期缺陷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岗位入职标准规范的量化以及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细化会对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除此之外,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完善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让其满足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十分重要,它能够充分地权衡备选人的能
[摘 要] 所谓的公共事业专业,它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公务员和一些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是负责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为国家培养一些面向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人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训练,可以培养出更加专业和有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