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厂商1.5万户,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在外人看来,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是一个制造富翁的“池塘”。然而,却只有很少人知道,每一位商贾的背后,都有一条被无处不在的“池规”勒出的深深“血痕”。
曾佳,荷花池里的第二代“鱼精”,却力图趟出一条新路,为此不惜一再违反父辈们定下的“池规”。
2008年12月16日,清晨5点。
25岁的曾佳,坐在自己的荷花池童装店里,点了一支烟,清点了一下桌上的订货单,五张,不多不少6万元。她刚和几个赶早市的经销商谈妥了生意,惺忪的双眼有些湿润。她吩咐着店里的“小妹”,确认打款后就带着客户去货运部,自己则准备小憩一会——上午,还要去拜访几个顽固的欠款经销商。
此时的窗外,微雾轻熏。刚起床的托运工们伸着懒腰,准备干活;大大小小的托运车,鸣着汽笛整装待发;冰硬的空气里,夹杂着机油与烟尘混合的腥味——荷花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鱼精”回归
“我和你,心连心……”
手机铃声从抽屉里传了出来,曾佳怔了一下,那是一部专门与父亲单线联系的手机。她刚刚拒绝了郑老板的赊货要求,这会儿“老油条”一定在父亲那里告状。
按照她和父亲的约定,这个电话是不能接的,这样父亲就可以情深意重地对郑老板讲:“哎,我女儿不在呀,要不你就付全款,等她回来我教训她。”
曾佳热衷于这种把戏,她从7岁起就帮着父亲看店,是荷花池里的一条小“鱼精”,深知如何对付郑老板这样的“老油条”。现在,她从父亲手里接下了一个服装厂、一个布料厂和五个荷花池店面。
不过,2007年辞去英文教师的工作初下荷花池时,曾佳总是和父亲“唱反调”。在老曾看来,大学毕业的女儿心高气傲,做事总不着调,也不把荷花池的规矩放在眼里。曾佳却认为,荷花池的规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她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干。在老曾反反复复地强调规矩的时候,曾佳很少能听进去,父女之间单线联系的电话,曾佳也很少主动打。她觉得,两代人做事的方法不一样,联系多了,肯定吵架。
的确,喜欢听“周杰伦”的曾佳,骨子里透着一股躁动,是个敢于破规矩的人。进入她的店面,首先是两个大大的草书“诚信”扑面而来。在荷花池,经销商占用货款是普遍的现象,“还旧债欠新账”早成了“池规”,但在曾佳这里,无论是谁,一律交款提货。
老曾起初对此十分反对,他做了22年童装,门路就是靠着欠条打开的,没了欠条岂不是没了客户?曾佳“下池”时,老曾只给了她20万元自立门户,试试“水性”。
果然,曾佳第一单生意就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那是2007年盛夏的一天,空气有些干燥,沉闷的市场让人窒息。
老曾带着老客户老夏上门了,曾佳陪了一个下午。老夏决定,“看在老伙计的面子上”,提走7000元童装。
初试身手的曾佳欣喜若狂,她吩咐“小妹”联系货运部,亲自把货送了出去。然而,当货已经上了车,老夏才一脸嬉笑地告诉她,没带钱出来,货款半个月后再付。
曾佳二话不说,叫上店里来的两个“小妹”就爬上车,卸货!老夏站在车前,目瞪口呆。
理由很简单,曾佳认为老夏没有“信用记录”。
“夏叔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是‘信用记录’?老子和你爸做了十几年生意,能没有信用?”老夏拖来老曾,要长辈评评理。
然而,曾佳却叫人搜出几张欠条,当众一清点,欠款总额55000元。
老夏的脸顿时就青了,下不了台,立即向老曾嚷嚷起来:“算你们曾家狠,老子以后与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一刀两断!”
老曾一瞧,急了,忙着安慰起来:“不就是7000元货吗,现在就去我厂里拿,钱好说,什么时候给都行!”
曾佳一看这架势,头也不回就走了,倔强的她不相信,破了荷花池“池规”就做不了生意。
背后,是老曾气急败坏的呼喊。
“张三”和“李四”的熟人欠条
2007年,荷花池商人赚翻了,曾佳却由于不收欠条,只能和一群“富二代”朋友们代理几个没有名气的福建童装品牌。在“富二代”里,曾佳的学历最高,说的话也有道理,跟着她学的人不少。而她也明白,这些朋友和她一样,对父辈们定下的“池规”颇为反感,当“富二代”们依次掌权时,她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然而,掌权的时间要比她想象的早得多。
刚入2008年,一则谣言从天而降——一个经营内衣的女老板被人“跑单”,饮恨自杀。“跑单”的数额,从最初传言的100万元,变成后来的800万元。
所谓跑单,在荷花池的意思,即经销商和他所欠的债务,人间蒸发。
2008年年夜饭上,老曾阴沉着脸,连最喜欢喝的五粮液也只喝了一杯。吃完饭,老曾叫上曾佳,说到一边“谈生意”。早有预感的曾佳有些忐忑不安,父亲是从不把她那套放在眼里的,有什么生意能和她谈呢?
老曾小声告诉她,家里也被跑单了,几个跑贵州市场的经销商一股脑消失半个月了,还欠着80多万元货款呢!
这着实吓了曾佳一跳,贵州?一个市场就赊了80万元?然而,老曾却自我安慰道,这帮人在荷花池都有亲戚,和曾家关系还不错,只不过碍于情面,他想请女儿代为收账。
曾佳感觉希望渺茫,当她看见父亲给她的十几张欠款合同时,更加觉得父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所谓欠款合同,很多都是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纸已经泛黄,上面黑色的字迹似乎被水沁过,字墨转蓝,边角也是破破烂烂,年月已久。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欠条上,大多数落款竟然是“张三”和“李四”。
当然,欠款人不是叫“张三”,也不是“李四”。曾佳明白,这是荷花池所谓的“熟人欠条”。
在荷花池,与一个经销商长期合作之后,就要按照“池规”,为老主顾提供“信用额度”,最低5万元。像老曾这样的“大鱼”,一般会给“顶级客户”提供超过100万元的“信用额度”。
事实上,“信用额度”只是对“还旧债欠新账”的美称,甚至还不如。而一些老主顾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提出更多无理要求,例如,在欠款单上签的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笔名”,如“张三”、“李四”。而老曾则觉得,大家都是熟人,知道“张三”、“李四”是谁,只要维持住供销关系,无所谓。
曾佳自然明白这样的欠条意味着什么,就算别人不跑,也可以赖账,更何况是找别人的亲戚要账?不过,她却答应接下这个活,她清楚,账是肯定要不回来的,不过,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介入父亲的管理。
曾佳一下厂就请了一个会计师朋友,想挖出所有陈年旧账。不过,会计师拿着账本研究了半天,只甩下一句话:“你这账,根本不是账,我做不来。”
没有办法,曾佳只好把父亲请下来,自己查账,父亲在一边解释“缘由”。忙了两天两夜后,应收账款的单子列满了3张A4纸。其中,一个“李老幺”的名字竟然出现了7次,前前后后欠款40余万元,曾佳不免头冒冷汗。
然而,就在曾佳和父亲“闭门不出”的这几天,荷花池的暴风雨终于来到了。经销商跑单事件频繁发生,债主纷纷上门,商人们应接不暇,荷花池一时血雨腥风。
一群布料商们也听到了曾家被跑单的消息,不约而同闹到厂里索要拖欠的货款。
曾佳一看,不但不急,反而高兴起来。她很有信心地走出来对布料商们说:“从今天开始,曾家的事我来负责。”布料商们一阵诧异,曾老头呢?
“我爸暂时不在,他出去收账去了,还不是为了你们?不过,你们不就是30多万元吗,刚好厂里有现金,我先给你们30%,半个月后再付30%。”听了曾佳一席话,布料商们炸了锅,那可是曾老头欠了三四年的账啊!所有人乖乖地拿了钱就散了。
事实上,曾佳查过账心里清楚,自家的应收账款要比应付账款多得多,以后要账,还要靠这些“老油条”通风报信。
很快,曾佳开始动手了,她把几乎所有的债务都承包给了厂里的人和布料商中的大户,这些人讨到货款就可以提成5%,甚至是10%。同时,曾佳觉察到荷花池被“跑单传言”弄得乌烟瘴气,买卖双方已经“攻守异位”了,便要求所有店面只对“顶级客户”赊欠,后来,又发展到全部要求现款;而在尝到甜头的布料商这边,曾佳的话语权却又明显提高,她趁机把荷花池的“池规”又请了回来,要求布料商们为她升级“信用额度”。
情陷“牛仔”
曾佳的三板斧很快收到了成效,连长期“隐遁”在西安的“李老幺”也被揪了出来。老曾见女儿羽翼日渐丰满,也决定交出整个家业。然而,正当曾佳春风得意的时候,地震了!
“5·12地震”震散了商人们的心思,也震断了荷花池无数脆弱的资金链。攻守再次异位,曾佳的生意跌到了谷底,她只好默认部分采用实名的赊欠买卖,生意却仍不见起色。
那段日子,曾佳总是感觉右眼在跳,心里有些不安。事实上,一笔“横财”正在向她袭来。
2008年盛夏的一个下午,荷花池出现了一辆满载牛仔布料的卡车,车上的人,憋红了脸,用乡音反复喊着一句话:“跳楼大甩卖,丝光牛仔料,只要7元!”
曾佳觉得很有意思,这种布料至少11元/米,有4元的利差可图。于是,本来与“牛仔”无缘的她,趁着生意冷清的空当,不仅去凑了热闹,还买了5600元的货,并很快以7200元的价格现场找到了买主。火爆的场面使她后悔起自己的“小打小闹”。
不过,老曾倒是嘀咕起来:“7元实在是太便宜了,这种牛仔布主要是江苏人在做,但今天卖布的怎么都是本地人啊。”曾佳听了,也有些怀疑,不过,超过20%的收益攥在手里,她也不愿多想。
很快,机会再次降临。卡车回来了,两辆,市场价45元/米的高档牛仔布料,这些人以22元/米的价格大甩卖。
曾佳没有迟疑,她叫上几个“小妹”,把店里的全部现金往货运袋里一扔,关门就奔了过去。
然而,曾佳还是晚了一步,卡车早没了,不过,旁边有人以30元/米再次甩卖,她立即冲了过去,3万元包圆!当时,天上的太阳像毒蛇一般吐着芯子,烤得人有些发昏。
曾佳刚要把布拖走,一个操着常州口音的中年人跑了过来,拖住了她的手。
“你这布是哪来的?”
“干什么你?这布是我买的!”
“谁卖的,我怎么一个人都没看见啊?”
“我还没看见人呢!刚才有人在这甩卖,我是二手买的。”
“甩卖?放屁!这布是老子昨天赊出去的,怎么可能甩卖?是不是姓梁的要跑了?你和姓梁的是一伙吧!”
曾佳有些蒙了,原来,这场所谓的“跳楼大甩卖”其实是在销赃,只是荷花池“池规”的另一种秀法。而中年人姓张,是一个江苏牛仔布料商——这场大骗局的最大受害者;姓梁的,则是大骗局的“总导演”。
其实,骗术非常简单。姓梁的先是以现款多次拿货,骗取了老张们的信任,紧接着就要求“信用额度”开始赊欠货款,并将货物在荷花池等地低价售出,如此反复几次后再伺机逃走。而几个以精明著称的江苏老板,竟然被骗了170万元货款。
而且,被坑的张老板并不孤独:有租车公司,30万元的奥迪成了骗子的坐骑并流入二手车市场;有可怜的房东,数月的房租无人交付且屡遭债权人的骚扰;甚至还有为“梁老板”冲上前线甩卖布匹的搬运工,空手而归。
曾佳花了3万元买来的牛仔,只能堆在厂里,按照曾父的意思,别动。
“看未来,凡事皆可解决”
在度过了一个萧条、郁闷的夏天之后,曾佳开始思考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同时,她打算向父亲摊牌,停止生产“万能牌”。
所谓“万能牌”,即一件衣服,看谁火就贴谁的牌子,也可以贴好几个牌子或是一个牌子也不贴。
之前,曾家的服装厂大量加工生产这样的服饰,用以“调剂”自己的代理品牌。在老曾眼里,“万能牌”是主要的“支柱产业”,即使哪天代理品牌蹬了曾家,也有翻身的机会。
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荷花池老一辈们的传统经营理念:没有adidas牛,可以贴adibas,没有kappa好,可以贴kapapa,更绝的,就是“adidas&kappa”。
可以想象,荷花池1万多家服装商户,大多数都深谙此道,同质化严重,是一种怎样的肉搏战?无怪乎狡黠的经销商,会提出在欠款单上落款“张三”、“李四”的要求,如果你不愿意,总有人愿意。
这正是荷花池一系列古怪“池规”的根本源头。而曾佳要做的,正是以一个“富二代”的身份,违反父辈们定下的“池规”,力图厘清荷花池混乱的游戏规则。
而老曾,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22年的荷花池经历,使这条老“鱼精”明白,女儿的道路将是非常的艰辛,还没有一个荷花池商人真正走到了“终点”。
不过,曾佳依然决定“上路”。为开一个好头,她新开门面专门销售新品牌。为使自己的品牌能“一看见就忘不了”,她还请了一个广州的设计师,花了20万元设计费,装潢自己的新店。
“效果出奇的好!”一个月后,曾佳发现,新店周边100米的范围,至少有3家店面将自己的店面设计悉数抄去。
“一样的外墙、一样的照明、一样的地板……只是老板不一样。”曾佳只能苦笑。她立即派了“间谍”去侦查,还好,自己的品牌没有被盗。
也许,曾佳的品牌之所以幸免,还在于自己的品牌尚无名气。
2009年元旦,曾佳决定报名参加四川大学MBA的学习,同行的,还有其他几个“富二代”。她觉得,自己有了牌子,管理水平就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
曾佳说,她很喜欢《非诚勿扰》的结局:“看未来,凡事皆可解决。”她说,她正在看着未来。
(本文相关人物均采用化名)
编 辑 周云成
E-mail:[email protected]
曾佳,荷花池里的第二代“鱼精”,却力图趟出一条新路,为此不惜一再违反父辈们定下的“池规”。
2008年12月16日,清晨5点。
25岁的曾佳,坐在自己的荷花池童装店里,点了一支烟,清点了一下桌上的订货单,五张,不多不少6万元。她刚和几个赶早市的经销商谈妥了生意,惺忪的双眼有些湿润。她吩咐着店里的“小妹”,确认打款后就带着客户去货运部,自己则准备小憩一会——上午,还要去拜访几个顽固的欠款经销商。
此时的窗外,微雾轻熏。刚起床的托运工们伸着懒腰,准备干活;大大小小的托运车,鸣着汽笛整装待发;冰硬的空气里,夹杂着机油与烟尘混合的腥味——荷花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鱼精”回归
“我和你,心连心……”
手机铃声从抽屉里传了出来,曾佳怔了一下,那是一部专门与父亲单线联系的手机。她刚刚拒绝了郑老板的赊货要求,这会儿“老油条”一定在父亲那里告状。
按照她和父亲的约定,这个电话是不能接的,这样父亲就可以情深意重地对郑老板讲:“哎,我女儿不在呀,要不你就付全款,等她回来我教训她。”
曾佳热衷于这种把戏,她从7岁起就帮着父亲看店,是荷花池里的一条小“鱼精”,深知如何对付郑老板这样的“老油条”。现在,她从父亲手里接下了一个服装厂、一个布料厂和五个荷花池店面。
不过,2007年辞去英文教师的工作初下荷花池时,曾佳总是和父亲“唱反调”。在老曾看来,大学毕业的女儿心高气傲,做事总不着调,也不把荷花池的规矩放在眼里。曾佳却认为,荷花池的规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她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干。在老曾反反复复地强调规矩的时候,曾佳很少能听进去,父女之间单线联系的电话,曾佳也很少主动打。她觉得,两代人做事的方法不一样,联系多了,肯定吵架。
的确,喜欢听“周杰伦”的曾佳,骨子里透着一股躁动,是个敢于破规矩的人。进入她的店面,首先是两个大大的草书“诚信”扑面而来。在荷花池,经销商占用货款是普遍的现象,“还旧债欠新账”早成了“池规”,但在曾佳这里,无论是谁,一律交款提货。
老曾起初对此十分反对,他做了22年童装,门路就是靠着欠条打开的,没了欠条岂不是没了客户?曾佳“下池”时,老曾只给了她20万元自立门户,试试“水性”。
果然,曾佳第一单生意就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那是2007年盛夏的一天,空气有些干燥,沉闷的市场让人窒息。
老曾带着老客户老夏上门了,曾佳陪了一个下午。老夏决定,“看在老伙计的面子上”,提走7000元童装。
初试身手的曾佳欣喜若狂,她吩咐“小妹”联系货运部,亲自把货送了出去。然而,当货已经上了车,老夏才一脸嬉笑地告诉她,没带钱出来,货款半个月后再付。
曾佳二话不说,叫上店里来的两个“小妹”就爬上车,卸货!老夏站在车前,目瞪口呆。
理由很简单,曾佳认为老夏没有“信用记录”。
“夏叔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是‘信用记录’?老子和你爸做了十几年生意,能没有信用?”老夏拖来老曾,要长辈评评理。
然而,曾佳却叫人搜出几张欠条,当众一清点,欠款总额55000元。
老夏的脸顿时就青了,下不了台,立即向老曾嚷嚷起来:“算你们曾家狠,老子以后与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一刀两断!”
老曾一瞧,急了,忙着安慰起来:“不就是7000元货吗,现在就去我厂里拿,钱好说,什么时候给都行!”
曾佳一看这架势,头也不回就走了,倔强的她不相信,破了荷花池“池规”就做不了生意。
背后,是老曾气急败坏的呼喊。
“张三”和“李四”的熟人欠条
2007年,荷花池商人赚翻了,曾佳却由于不收欠条,只能和一群“富二代”朋友们代理几个没有名气的福建童装品牌。在“富二代”里,曾佳的学历最高,说的话也有道理,跟着她学的人不少。而她也明白,这些朋友和她一样,对父辈们定下的“池规”颇为反感,当“富二代”们依次掌权时,她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然而,掌权的时间要比她想象的早得多。
刚入2008年,一则谣言从天而降——一个经营内衣的女老板被人“跑单”,饮恨自杀。“跑单”的数额,从最初传言的100万元,变成后来的800万元。
所谓跑单,在荷花池的意思,即经销商和他所欠的债务,人间蒸发。
2008年年夜饭上,老曾阴沉着脸,连最喜欢喝的五粮液也只喝了一杯。吃完饭,老曾叫上曾佳,说到一边“谈生意”。早有预感的曾佳有些忐忑不安,父亲是从不把她那套放在眼里的,有什么生意能和她谈呢?
老曾小声告诉她,家里也被跑单了,几个跑贵州市场的经销商一股脑消失半个月了,还欠着80多万元货款呢!
这着实吓了曾佳一跳,贵州?一个市场就赊了80万元?然而,老曾却自我安慰道,这帮人在荷花池都有亲戚,和曾家关系还不错,只不过碍于情面,他想请女儿代为收账。
曾佳感觉希望渺茫,当她看见父亲给她的十几张欠款合同时,更加觉得父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所谓欠款合同,很多都是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纸已经泛黄,上面黑色的字迹似乎被水沁过,字墨转蓝,边角也是破破烂烂,年月已久。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欠条上,大多数落款竟然是“张三”和“李四”。
当然,欠款人不是叫“张三”,也不是“李四”。曾佳明白,这是荷花池所谓的“熟人欠条”。
在荷花池,与一个经销商长期合作之后,就要按照“池规”,为老主顾提供“信用额度”,最低5万元。像老曾这样的“大鱼”,一般会给“顶级客户”提供超过100万元的“信用额度”。
事实上,“信用额度”只是对“还旧债欠新账”的美称,甚至还不如。而一些老主顾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提出更多无理要求,例如,在欠款单上签的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笔名”,如“张三”、“李四”。而老曾则觉得,大家都是熟人,知道“张三”、“李四”是谁,只要维持住供销关系,无所谓。
曾佳自然明白这样的欠条意味着什么,就算别人不跑,也可以赖账,更何况是找别人的亲戚要账?不过,她却答应接下这个活,她清楚,账是肯定要不回来的,不过,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介入父亲的管理。
曾佳一下厂就请了一个会计师朋友,想挖出所有陈年旧账。不过,会计师拿着账本研究了半天,只甩下一句话:“你这账,根本不是账,我做不来。”
没有办法,曾佳只好把父亲请下来,自己查账,父亲在一边解释“缘由”。忙了两天两夜后,应收账款的单子列满了3张A4纸。其中,一个“李老幺”的名字竟然出现了7次,前前后后欠款40余万元,曾佳不免头冒冷汗。
然而,就在曾佳和父亲“闭门不出”的这几天,荷花池的暴风雨终于来到了。经销商跑单事件频繁发生,债主纷纷上门,商人们应接不暇,荷花池一时血雨腥风。
一群布料商们也听到了曾家被跑单的消息,不约而同闹到厂里索要拖欠的货款。
曾佳一看,不但不急,反而高兴起来。她很有信心地走出来对布料商们说:“从今天开始,曾家的事我来负责。”布料商们一阵诧异,曾老头呢?
“我爸暂时不在,他出去收账去了,还不是为了你们?不过,你们不就是30多万元吗,刚好厂里有现金,我先给你们30%,半个月后再付30%。”听了曾佳一席话,布料商们炸了锅,那可是曾老头欠了三四年的账啊!所有人乖乖地拿了钱就散了。
事实上,曾佳查过账心里清楚,自家的应收账款要比应付账款多得多,以后要账,还要靠这些“老油条”通风报信。
很快,曾佳开始动手了,她把几乎所有的债务都承包给了厂里的人和布料商中的大户,这些人讨到货款就可以提成5%,甚至是10%。同时,曾佳觉察到荷花池被“跑单传言”弄得乌烟瘴气,买卖双方已经“攻守异位”了,便要求所有店面只对“顶级客户”赊欠,后来,又发展到全部要求现款;而在尝到甜头的布料商这边,曾佳的话语权却又明显提高,她趁机把荷花池的“池规”又请了回来,要求布料商们为她升级“信用额度”。
情陷“牛仔”
曾佳的三板斧很快收到了成效,连长期“隐遁”在西安的“李老幺”也被揪了出来。老曾见女儿羽翼日渐丰满,也决定交出整个家业。然而,正当曾佳春风得意的时候,地震了!
“5·12地震”震散了商人们的心思,也震断了荷花池无数脆弱的资金链。攻守再次异位,曾佳的生意跌到了谷底,她只好默认部分采用实名的赊欠买卖,生意却仍不见起色。
那段日子,曾佳总是感觉右眼在跳,心里有些不安。事实上,一笔“横财”正在向她袭来。
2008年盛夏的一个下午,荷花池出现了一辆满载牛仔布料的卡车,车上的人,憋红了脸,用乡音反复喊着一句话:“跳楼大甩卖,丝光牛仔料,只要7元!”
曾佳觉得很有意思,这种布料至少11元/米,有4元的利差可图。于是,本来与“牛仔”无缘的她,趁着生意冷清的空当,不仅去凑了热闹,还买了5600元的货,并很快以7200元的价格现场找到了买主。火爆的场面使她后悔起自己的“小打小闹”。
不过,老曾倒是嘀咕起来:“7元实在是太便宜了,这种牛仔布主要是江苏人在做,但今天卖布的怎么都是本地人啊。”曾佳听了,也有些怀疑,不过,超过20%的收益攥在手里,她也不愿多想。
很快,机会再次降临。卡车回来了,两辆,市场价45元/米的高档牛仔布料,这些人以22元/米的价格大甩卖。
曾佳没有迟疑,她叫上几个“小妹”,把店里的全部现金往货运袋里一扔,关门就奔了过去。
然而,曾佳还是晚了一步,卡车早没了,不过,旁边有人以30元/米再次甩卖,她立即冲了过去,3万元包圆!当时,天上的太阳像毒蛇一般吐着芯子,烤得人有些发昏。
曾佳刚要把布拖走,一个操着常州口音的中年人跑了过来,拖住了她的手。
“你这布是哪来的?”
“干什么你?这布是我买的!”
“谁卖的,我怎么一个人都没看见啊?”
“我还没看见人呢!刚才有人在这甩卖,我是二手买的。”
“甩卖?放屁!这布是老子昨天赊出去的,怎么可能甩卖?是不是姓梁的要跑了?你和姓梁的是一伙吧!”
曾佳有些蒙了,原来,这场所谓的“跳楼大甩卖”其实是在销赃,只是荷花池“池规”的另一种秀法。而中年人姓张,是一个江苏牛仔布料商——这场大骗局的最大受害者;姓梁的,则是大骗局的“总导演”。
其实,骗术非常简单。姓梁的先是以现款多次拿货,骗取了老张们的信任,紧接着就要求“信用额度”开始赊欠货款,并将货物在荷花池等地低价售出,如此反复几次后再伺机逃走。而几个以精明著称的江苏老板,竟然被骗了170万元货款。
而且,被坑的张老板并不孤独:有租车公司,30万元的奥迪成了骗子的坐骑并流入二手车市场;有可怜的房东,数月的房租无人交付且屡遭债权人的骚扰;甚至还有为“梁老板”冲上前线甩卖布匹的搬运工,空手而归。
曾佳花了3万元买来的牛仔,只能堆在厂里,按照曾父的意思,别动。
“看未来,凡事皆可解决”
在度过了一个萧条、郁闷的夏天之后,曾佳开始思考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同时,她打算向父亲摊牌,停止生产“万能牌”。
所谓“万能牌”,即一件衣服,看谁火就贴谁的牌子,也可以贴好几个牌子或是一个牌子也不贴。
之前,曾家的服装厂大量加工生产这样的服饰,用以“调剂”自己的代理品牌。在老曾眼里,“万能牌”是主要的“支柱产业”,即使哪天代理品牌蹬了曾家,也有翻身的机会。
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荷花池老一辈们的传统经营理念:没有adidas牛,可以贴adibas,没有kappa好,可以贴kapapa,更绝的,就是“adidas&kappa”。
可以想象,荷花池1万多家服装商户,大多数都深谙此道,同质化严重,是一种怎样的肉搏战?无怪乎狡黠的经销商,会提出在欠款单上落款“张三”、“李四”的要求,如果你不愿意,总有人愿意。
这正是荷花池一系列古怪“池规”的根本源头。而曾佳要做的,正是以一个“富二代”的身份,违反父辈们定下的“池规”,力图厘清荷花池混乱的游戏规则。
而老曾,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22年的荷花池经历,使这条老“鱼精”明白,女儿的道路将是非常的艰辛,还没有一个荷花池商人真正走到了“终点”。
不过,曾佳依然决定“上路”。为开一个好头,她新开门面专门销售新品牌。为使自己的品牌能“一看见就忘不了”,她还请了一个广州的设计师,花了20万元设计费,装潢自己的新店。
“效果出奇的好!”一个月后,曾佳发现,新店周边100米的范围,至少有3家店面将自己的店面设计悉数抄去。
“一样的外墙、一样的照明、一样的地板……只是老板不一样。”曾佳只能苦笑。她立即派了“间谍”去侦查,还好,自己的品牌没有被盗。
也许,曾佳的品牌之所以幸免,还在于自己的品牌尚无名气。
2009年元旦,曾佳决定报名参加四川大学MBA的学习,同行的,还有其他几个“富二代”。她觉得,自己有了牌子,管理水平就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
曾佳说,她很喜欢《非诚勿扰》的结局:“看未来,凡事皆可解决。”她说,她正在看着未来。
(本文相关人物均采用化名)
编 辑 周云成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