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南宁,一定会被这座城市的绿色所打动。那些遍布街巷的高大椰树亭亭玉立,像这座城市举起的欢迎手臂,让你立即就能沉醉在亚热带的风光之中。南宁素有“中国绿城”之称,地处热带亚热带相交的位置和丰富的植物物种使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近年来,南宁市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2007年又荣获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的省会城市。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有“生态市长”之称的南宁市市长黄方方。近年来,黄方方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集全民之智、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南宁建设,使南宁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为了一座全国知名的生态之城。
生态立市 环保立市
“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黄市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坚持科学发展,认为南宁市应该全面实施“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战略,构建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框架。
在南宁市,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层面。在黄方方的领导下,市政府坚持做到把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将环保作为前置条件,环境保护进入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层面。而简单的重视不一定能保证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他始终坚持将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作为第一审批环节,将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
众所周知,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减排是降低污染的核心问题,而黄方方市长在这方面独创性的提出突出重点领域,开创特色污染减排的新思路。
一方面从破解难题,脱掉“污染”大户帽子着手,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破解工业企业不集中、规模小、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大的难题。在全市规划建设了25个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将小厂集中起来办大厂,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统一监管。例如南宁市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宁重点企业,共有6条酒精生产线,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对此,环保部门责令企业把酒精生产转移至同一地点,统一治理生产产生的污染。强化部门联动监管,破解治理难度大、小企业污染反弹难题。黄方方认为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各个县、区、部门都担负有督促减排工作任务,共同实施整治专项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实现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换代来降低污染排放。2006年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重点行业,大打节能减排攻坚战。突出工程减排,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经过综合整治,实现了全市制糖、制浆、造纸、淀粉、酒精、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在广西、全国实现了六个“率先”:率先在广西完成木薯淀粉行业废水治理;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制糖企业同时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和一级排放标准的省会城市;率先在广西探索并推广应用水煤浆技术减排;率先在广西开展市级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率先在广西全面完成城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建设。
在黄方方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宁市超进度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到2008年底,南宁市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74.46%。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对矛盾中,黄方方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作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南宁市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模式,形成了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和产业链。
近年来,南宁市的绿色农业经济已经全面展开,2009年,南宁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蔬菜认证产品已达17个;列入农业部和广西优质米品牌5个;形成无公害水果基地近10000公顷;通过国家认证的茉莉花茶基地3个,产地认定1.5万公顷,横县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生态工业经济发展也成效明显,南宁市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对南宁—东盟经济园区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了甘蔗—制糖—制浆—造纸生态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煤电铝及铝深加工循环产业链、茉莉花茶加工产业链、速生林~林产品加工产业链等一批生态工业产业链。在生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上,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和经济功能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及天然林、用材林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林业经济和保护区建设,积极探索岩溶山区特色林业经济,创新形成并推广石山地区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弄拉模式”。近年新增自然保护区近2.5万公顷。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在当今社会,能源污染总是城市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能源问题上,黄方方市长认为推行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水煤浆是南宁清洁能源模式。为解决市区发展都市型工业燃煤污染问题,为企业减污增效提供了新途径,南宁市创新水煤浆技术减排,在市区大力推广具有环保、节能和运行经济等优点的水煤浆。
打造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
南宁市虽然山清水秀,城市环境宜人,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黄方方认为建设“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的城市名片,无论对于自治区还是对于南宁市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2年南宁市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又作出了建设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示范创建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市所辖6个县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南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验收。经过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推广“中国绿城”的城市品牌也就顺理成章。2006年至2008年,每年植树近200万棵,建成了60处绿地广场以及占地面积为93公顷的市中心森林公园和名树博览园。形成了以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环城森林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及生态主题园为重点,以县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2008年,南宁市有林地面积14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81%,绿地率32.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7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如今,南宁市已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交相辉映,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凸显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树成林,花成片,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中国绿城”已经成为南宁市的城市品牌。
在打造“中国水城”的宣传形象上,南宁市内河整治实现也了新的突破。南宁市通过采取截污、引水、生态恢复等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全市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全面打造“中国水城”的城市形象。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恢复好城市内河的生态环境系统,南宁市制定了《南宁市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三年工作纲要》(2008—2010年),计划总投资约180亿元实施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城市水质、截污、补水、绿化、湿地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将18条内河建设成为河水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达到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好境界。
共同参与 共保蓝天
在南宁市的生态环保建设中,只有领导参与,并不能保证“中国绿城”的建设和维护,黄方方作为一位亲民市长,始终坚持在工作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心声,参考市民的意见,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南宁市山美水美人更美。
南宁市全力组织开展“环保进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充分发动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率先建成了环境教育馆;创新建立环境监管制度,聘请了5名知名人士作为环保大使,在全市聘请100名环保义务宣传员、100名环保小记者。并且持续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目前,南宁市共有286个学校、社区(小区)、医院、酒店、企业、单位获市级以上绿色系列称号,其中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104个。通过领导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南宁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实现近20年来最好水平,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境内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2005年以来,水环境功能区按国家重点城市定量考核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而如今这些景象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好像会一去不复返,但是生态市长黄方方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虔诚的声音呼唤绿色的生活,用最执着的努力追逐绿色的梦想,其实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有“生态市长”之称的南宁市市长黄方方。近年来,黄方方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集全民之智、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南宁建设,使南宁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成为了一座全国知名的生态之城。
生态立市 环保立市
“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黄市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坚持科学发展,认为南宁市应该全面实施“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战略,构建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框架。
在南宁市,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层面。在黄方方的领导下,市政府坚持做到把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将环保作为前置条件,环境保护进入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层面。而简单的重视不一定能保证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他始终坚持将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作为第一审批环节,将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
众所周知,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减排是降低污染的核心问题,而黄方方市长在这方面独创性的提出突出重点领域,开创特色污染减排的新思路。
一方面从破解难题,脱掉“污染”大户帽子着手,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破解工业企业不集中、规模小、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大的难题。在全市规划建设了25个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将小厂集中起来办大厂,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统一监管。例如南宁市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宁重点企业,共有6条酒精生产线,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对此,环保部门责令企业把酒精生产转移至同一地点,统一治理生产产生的污染。强化部门联动监管,破解治理难度大、小企业污染反弹难题。黄方方认为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各个县、区、部门都担负有督促减排工作任务,共同实施整治专项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实现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换代来降低污染排放。2006年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重点行业,大打节能减排攻坚战。突出工程减排,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经过综合整治,实现了全市制糖、制浆、造纸、淀粉、酒精、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在广西、全国实现了六个“率先”:率先在广西完成木薯淀粉行业废水治理;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制糖企业同时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和一级排放标准的省会城市;率先在广西探索并推广应用水煤浆技术减排;率先在广西开展市级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率先在广西全面完成城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建设。
在黄方方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宁市超进度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到2008年底,南宁市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74.46%。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对矛盾中,黄方方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作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南宁市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模式,形成了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和产业链。
近年来,南宁市的绿色农业经济已经全面展开,2009年,南宁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蔬菜认证产品已达17个;列入农业部和广西优质米品牌5个;形成无公害水果基地近10000公顷;通过国家认证的茉莉花茶基地3个,产地认定1.5万公顷,横县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生态工业经济发展也成效明显,南宁市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对南宁—东盟经济园区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了甘蔗—制糖—制浆—造纸生态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煤电铝及铝深加工循环产业链、茉莉花茶加工产业链、速生林~林产品加工产业链等一批生态工业产业链。在生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上,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和经济功能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及天然林、用材林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林业经济和保护区建设,积极探索岩溶山区特色林业经济,创新形成并推广石山地区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弄拉模式”。近年新增自然保护区近2.5万公顷。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在当今社会,能源污染总是城市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能源问题上,黄方方市长认为推行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水煤浆是南宁清洁能源模式。为解决市区发展都市型工业燃煤污染问题,为企业减污增效提供了新途径,南宁市创新水煤浆技术减排,在市区大力推广具有环保、节能和运行经济等优点的水煤浆。
打造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
南宁市虽然山清水秀,城市环境宜人,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黄方方认为建设“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的城市名片,无论对于自治区还是对于南宁市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2年南宁市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又作出了建设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示范创建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市所辖6个县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南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验收。经过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推广“中国绿城”的城市品牌也就顺理成章。2006年至2008年,每年植树近200万棵,建成了60处绿地广场以及占地面积为93公顷的市中心森林公园和名树博览园。形成了以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环城森林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及生态主题园为重点,以县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2008年,南宁市有林地面积14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81%,绿地率32.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7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如今,南宁市已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交相辉映,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凸显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树成林,花成片,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中国绿城”已经成为南宁市的城市品牌。
在打造“中国水城”的宣传形象上,南宁市内河整治实现也了新的突破。南宁市通过采取截污、引水、生态恢复等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全市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全面打造“中国水城”的城市形象。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恢复好城市内河的生态环境系统,南宁市制定了《南宁市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三年工作纲要》(2008—2010年),计划总投资约180亿元实施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城市水质、截污、补水、绿化、湿地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将18条内河建设成为河水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达到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好境界。
共同参与 共保蓝天
在南宁市的生态环保建设中,只有领导参与,并不能保证“中国绿城”的建设和维护,黄方方作为一位亲民市长,始终坚持在工作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心声,参考市民的意见,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南宁市山美水美人更美。
南宁市全力组织开展“环保进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充分发动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率先建成了环境教育馆;创新建立环境监管制度,聘请了5名知名人士作为环保大使,在全市聘请100名环保义务宣传员、100名环保小记者。并且持续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目前,南宁市共有286个学校、社区(小区)、医院、酒店、企业、单位获市级以上绿色系列称号,其中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104个。通过领导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南宁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实现近20年来最好水平,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境内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2005年以来,水环境功能区按国家重点城市定量考核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而如今这些景象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好像会一去不复返,但是生态市长黄方方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虔诚的声音呼唤绿色的生活,用最执着的努力追逐绿色的梦想,其实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