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旨在改变学生单一且被动的学习方式,务必形成以合作探究为指导的主动学习模式,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些尝试,努力让语文作业成为孩子巩固新知,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主体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值得教师重视的。如果作业设计得富有灵活性、趣味性,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做得轻松,而且还有自主探索的可能,学生在自主、动态的学习空间中存在着较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轻松愉快地合作探究,也能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设计搜集型作业。在新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多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纠错。例如讲授《军神》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后收集关于刘伯承的相关资料图片。
(2)设计动手型作业。小学生好动,喜欢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如:学完《乌鸦喝水》一课,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再说自己看到什么,从中得出结论。再如古诗《小池》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和畅快之情的“初夏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彩笔去描绘。
(3)设计创新型作业。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乏精彩又有寓意的童话故事。像《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蚂蚁和蝈蝈》这样的文章,可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同时创编不同形式的故事结尾。如《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尾:①猎人赶来了,收拾了狼;②小羊身子一转,狼用力过猛,扑进诃里淹死了;③羊的呼救声被村子里的猎狗听见了,猎狗赶来吓走了狼……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乐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巧妙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领学生在纷繁的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仅使课本内容得到有效的扩展和延伸,也让学生在实践、玩乐中学习语文知识。去年暑期,我一改传统的方式,以更加具有创造力的作业形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假日信息卡”,记录假期每一天的趣事,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的信息卡作评价,做成“信息录”,格式不限,意在发挥个性化的想象,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完成,回校后进行交流。开学时,我将学生在假期中的“杰作”,包括图文册、新闻袋、消息簿等,它们涵盖了身边的新人新事、环保和农村变化等,把这些富有新意的作业在校园网上交流展览。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还根据材料内容,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渠道了解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制作手抄报,编写主编意见,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这种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一维走向多维的作业中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学习资源,稍加整合,生活就成了学生取之不竭的实践天地,教师如能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社会经验相结合,学生将会从实践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1)设计发现型作业。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也不能局限于文字的叙述,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室外的拓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另外,鼓励家长多带学生到一些历史名胜的旅游景点,感受历史的氛围,发现生活的美。
(2)设计多向型作业。学生作业量减少之后,便有了更为宽松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应该有计划性地鼓励学生好好利用空闲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关心时政,观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对近期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这样能有效发展学生听、说、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设计阅读型作业。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要设计阅读型的作业,让学生课外有时间看书、读报。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且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自制手抄报、黑板报、剪报等。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百科知识竞赛等,借此机会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
(4)设计角色型作业。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活动。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扮演的小老师、小演员,可谓是活灵活现。通过这些角色型作业,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语文才干。
如何转变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观,使其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仍值得我们每位一线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设计自主、开放、富有实践性的作业,以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 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主体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值得教师重视的。如果作业设计得富有灵活性、趣味性,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做得轻松,而且还有自主探索的可能,学生在自主、动态的学习空间中存在着较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轻松愉快地合作探究,也能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设计搜集型作业。在新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多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纠错。例如讲授《军神》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后收集关于刘伯承的相关资料图片。
(2)设计动手型作业。小学生好动,喜欢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如:学完《乌鸦喝水》一课,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再说自己看到什么,从中得出结论。再如古诗《小池》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和畅快之情的“初夏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彩笔去描绘。
(3)设计创新型作业。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乏精彩又有寓意的童话故事。像《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蚂蚁和蝈蝈》这样的文章,可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同时创编不同形式的故事结尾。如《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尾:①猎人赶来了,收拾了狼;②小羊身子一转,狼用力过猛,扑进诃里淹死了;③羊的呼救声被村子里的猎狗听见了,猎狗赶来吓走了狼……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乐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巧妙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领学生在纷繁的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仅使课本内容得到有效的扩展和延伸,也让学生在实践、玩乐中学习语文知识。去年暑期,我一改传统的方式,以更加具有创造力的作业形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假日信息卡”,记录假期每一天的趣事,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的信息卡作评价,做成“信息录”,格式不限,意在发挥个性化的想象,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完成,回校后进行交流。开学时,我将学生在假期中的“杰作”,包括图文册、新闻袋、消息簿等,它们涵盖了身边的新人新事、环保和农村变化等,把这些富有新意的作业在校园网上交流展览。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还根据材料内容,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渠道了解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制作手抄报,编写主编意见,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这种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一维走向多维的作业中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学习资源,稍加整合,生活就成了学生取之不竭的实践天地,教师如能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社会经验相结合,学生将会从实践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1)设计发现型作业。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也不能局限于文字的叙述,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室外的拓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另外,鼓励家长多带学生到一些历史名胜的旅游景点,感受历史的氛围,发现生活的美。
(2)设计多向型作业。学生作业量减少之后,便有了更为宽松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应该有计划性地鼓励学生好好利用空闲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关心时政,观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对近期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这样能有效发展学生听、说、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设计阅读型作业。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要设计阅读型的作业,让学生课外有时间看书、读报。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且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自制手抄报、黑板报、剪报等。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百科知识竞赛等,借此机会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
(4)设计角色型作业。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活动。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扮演的小老师、小演员,可谓是活灵活现。通过这些角色型作业,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语文才干。
如何转变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观,使其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仍值得我们每位一线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设计自主、开放、富有实践性的作业,以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