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性论与裴、李“初唐四杰”才性之争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性论自孔子始,便不断被人们重视和阐释。刘劭《人物志》与刘勰《文心雕龙》相关评论是政治与文学不同领域品评标准的体现,由于未能在理论上明确区分文学才性与政治才性,导致后世对具体人物"才"与"遇"产生错误判断。裴行俭与李敬玄对"初唐四杰"才性品评的分歧,即所谓"器识""文艺"之争,缘于长期以来政文混一的品评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混同不分也影响着今天的文学史编写。正确认识文学和仕官之途应具有不同的"才"与"性",才是解释"初唐四杰"命运属性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一、干春松教授说了什么,想说什么在全面评论《中国思想典范转移过程中的观念变迁:以康有为论"仁"看儒家观念的转变》这篇论文之前,笔者想先总结一下干春松教授说了什么和想说什
针对证据理论无法获得传感器报告、无法处理具有冲突的传感器报告、计算复杂度高、干扰环境下融合结果不可靠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源优化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灰色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意识问题从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演变成为了严格的科学问题,然而唯物论和二元论之间的论争并没有就此停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说明意识的物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