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思想品德是关于人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动习惯的概念集合,属于指导和培养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的理论。因此,也不例外地思想品德来源生活。而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的理论需要在生活中去学习。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阐述如何实现回归生活的办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80-01
思想品德教学的首次开展集中在小学,此时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龄前的孩子,并没有接触到思想观念和品德的教育,更多地接触的是识字、数数等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原本没有形成任何价值判断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趁早且抓好。
一、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以及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思想品德教学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是教学主体方面、教学内容方面以及教学态度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在小学教育上,大部分学校、大部分课程都存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尴尬局面,很多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依旧以单方的讲授为主,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一般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单纯地将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很少让学生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学生没有办法理解被灌输的知识到底在现实当中有何作用。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现有学校教材的内容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很多内容只是为了教学而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这些教学内容暂时无法理解,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教学内容枯燥、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联系也就迫使老师无法回归生活。
(三)学校对思想品德教学缺乏重视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学校依旧注重学生的智,将语文、数学、英语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上,而将思想品德课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其忽略。忽略一方面表现在课时安排上,語文课、数学课、英语课被安排在了每天的课程表里,而思想品德课一般一周只安排2-3次。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品德提升当中教学考评体系,仅仅将思想品德教学当作任务,并不是十分重视效果的取得。
三、如何使思想品德回归生活
(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外业余生活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外业余生活是思想品德回归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思想品德教学不应单纯地以理论教学为主,更应该脱离书本,走进生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让学生开展课外的活动,调动学生们的更多器官,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好感,乐于学习。如教学内容的主题为帮助,那么,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帮助,帮助有哪些例子,而应当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帮助与被帮助,体会帮助别人的自豪感,体会被帮助的幸福感。通过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根据生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现如今的教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设计教材时已经趋于合理化,但是毕竟每个地域是有一定差异的,如对求知欲望的讲解,当书本一味地呈现博物馆、科技园的插图,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可能会很快接受,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就没有办法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生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甚至老师可以只根据教学的主题,以及每个章节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自己安排合适的内容,以帮助学生们进行了解。毕竟贴近生活的知识,学生们才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发挥身边人榜样的作用。
(三)重视思想品德教学,将现实效果纳入考评体系
除了客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生活外,教育者的主观性上也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并根据教育后的生活现实表现来判定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们的教学成绩。学校和教师不能把思想品德教学当作一门简单的课程,或一项教学任务,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净化社会、改变风貌的基础手段,毕竟每一代社会的骨干精英都是从学生发展起来的,而在考评上,毕竟纸笔上的洋洋洒洒不能说明任何人的思想态度,应当从每个学生的学习前后的现实表现中,来断定学生是否进步,教师是否合格。
参考文献:
[1]廖天六.《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回归生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7.
[2]于洪文.《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学,2013{1}:79.
作者简介:
张莲华(1999-),女,辽宁省营口市人,本科学历。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80-01
思想品德教学的首次开展集中在小学,此时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龄前的孩子,并没有接触到思想观念和品德的教育,更多地接触的是识字、数数等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原本没有形成任何价值判断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趁早且抓好。
一、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以及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思想品德教学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是教学主体方面、教学内容方面以及教学态度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在小学教育上,大部分学校、大部分课程都存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尴尬局面,很多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依旧以单方的讲授为主,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一般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单纯地将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很少让学生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学生没有办法理解被灌输的知识到底在现实当中有何作用。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现有学校教材的内容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很多内容只是为了教学而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这些教学内容暂时无法理解,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教学内容枯燥、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联系也就迫使老师无法回归生活。
(三)学校对思想品德教学缺乏重视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学校依旧注重学生的智,将语文、数学、英语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上,而将思想品德课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其忽略。忽略一方面表现在课时安排上,語文课、数学课、英语课被安排在了每天的课程表里,而思想品德课一般一周只安排2-3次。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品德提升当中教学考评体系,仅仅将思想品德教学当作任务,并不是十分重视效果的取得。
三、如何使思想品德回归生活
(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外业余生活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外业余生活是思想品德回归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思想品德教学不应单纯地以理论教学为主,更应该脱离书本,走进生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让学生开展课外的活动,调动学生们的更多器官,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好感,乐于学习。如教学内容的主题为帮助,那么,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帮助,帮助有哪些例子,而应当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帮助与被帮助,体会帮助别人的自豪感,体会被帮助的幸福感。通过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根据生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现如今的教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设计教材时已经趋于合理化,但是毕竟每个地域是有一定差异的,如对求知欲望的讲解,当书本一味地呈现博物馆、科技园的插图,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可能会很快接受,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就没有办法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生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甚至老师可以只根据教学的主题,以及每个章节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自己安排合适的内容,以帮助学生们进行了解。毕竟贴近生活的知识,学生们才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发挥身边人榜样的作用。
(三)重视思想品德教学,将现实效果纳入考评体系
除了客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生活外,教育者的主观性上也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并根据教育后的生活现实表现来判定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们的教学成绩。学校和教师不能把思想品德教学当作一门简单的课程,或一项教学任务,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净化社会、改变风貌的基础手段,毕竟每一代社会的骨干精英都是从学生发展起来的,而在考评上,毕竟纸笔上的洋洋洒洒不能说明任何人的思想态度,应当从每个学生的学习前后的现实表现中,来断定学生是否进步,教师是否合格。
参考文献:
[1]廖天六.《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回归生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7.
[2]于洪文.《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学,2013{1}:79.
作者简介:
张莲华(1999-),女,辽宁省营口市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