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频繁的经济往来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额,提出较为完善的措施和对策,以期减少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体系;售前预防;日常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根据约定的信用期,收款期长短各不相同。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一方面扩大了商品的销量,增加了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因为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而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甚至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应收账款总额高,占用大量资金
根据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收账款总额逐年上涨,虽然上涨速度在降低,但总额却没有停止增长的步伐。2016年应收账款的规模为3.67万亿元,是2010年1.26万亿元的2.9倍多;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也呈增长趋势(见图1)。应收账款存量多一方面反映市场经济下,经济繁荣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企业需要花费人力、财力去追讨欠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客户无偿占用,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无法收回的欠款,必然导致坏账的增加,蚕食了企业已确认的利润。
2.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分,互相推诿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有的客户拖欠款项,却没有人催款,企业多个部门互相推诿扯皮,销售部门认为自己只管销售,催收账款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部门觉得自己只管核算和反馈,催款是销售部门的事。应收账款金额不符,客户往来存在张冠李戴现象;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谁都不愿承担责任。由于职责不分,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无法通过制度保障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款,久而久之又导致应收账款累计金额高,形成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过程的问题原因分析
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有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影响的,具体分析,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社会信用体系整体缺失,未形成良好的遵守信用风尚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企业间业务往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还不均衡,未形成统一的信用管理和惩戒制度。有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欠缺,在赊销后逾期偿还或无力偿还时,没有一个信用管理体系来警示或约束其经营行为,其结果势必产生销售方应收账款总额高,逐年增加的现象。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应收账款逐年增加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变和纠正,将影响优质企业的经营活动,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2.企业为占领市场,满足客户赊销的需求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为扩大商品或服务销售,占领市场,绝大部分企业战略指导意见是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促成交易的达成。为达到留住客户的目的,给予客户的信用期越来越长,信用额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形成了应收账款不仅总额高,而且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总额占企业流动资产比重逐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总量控制,一旦回笼资金不足,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甚至不能清偿短期债务。
3.忽视售前预防体系的建立
企业应该在确定销售之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或制度,本该在发生销售业务之前的信用调查,仅凭客户的一面之词就放弃信用调查,甚至企业从来都没有建立信用调查体系,就答应客户关于赊销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轻者导致应收账款逾期后,经过艰难的催收才追回欠款,重则被客户虚假的资料蒙蔽,导致根本收不到欠款。如果在售前企业有信用调查制度做保障,甚至完全可以过滤掉本不该发生的损失。
4.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机制
企业适度采取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是可以接受的,但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机制,比如催收职责划分机制、定期对账机制、回款考核机制等都将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款金额和速度。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应对策
针对上述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从社会层面考虑,在宏观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管理机制;其次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必须上升到战略层面,制定一套涵盖应收账款管理全过程、全方面的措施和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红名单”和“黑名单”)管理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行动起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认定“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对列入“红名单”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服务便利,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鼓勵企业查询使用红黑名单,在交易发生之前,就了解客户的资信,为选择客户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筑起第一道防护墙。
2.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前预防体系
企业须根据所处行业和自身现状,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客户层面的资信入手,筛选出符合企业条件的客户,不能因为有客户需求,就无条件满足。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标准是顾客获得企业交易所必备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判断。衡量客户的条件可以通过5C系统来综合评估,即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五个方面来评估客户的资质。客户进行评估后,对于优质的客户,可以给予比较宽松的信用标准,这样即能扩大销售,同时也能控制坏账风险;而对于资信评分低的客户,须从严确定信用标准,减少或降低业务量,直到不与之发生业务往来,降低企业风险。信用期限指给予客户的付款时限,给予较长的信用期限,吸引了客户,可能增加业务量;给予较短的信用期限,可能会吸引不了客户,业务量失去增长的机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符合自身和客户资信相匹配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是指为鼓励客户在信用期内提前支付而给予客户在现金上优惠,在财务上作财务费用处理。企业采用此项措施,虽损失了一部分现金的回笼,增加了财务费用,但企业提前回收了欠款,减少了后期收账成本,降低了坏账风险。客户在信用期内提前支付,获得了现金优惠,节约了成本,达到了双赢的局面。企业在建立应收账款事前管理预防体系时,重点应在信用政策上下功夫,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结合企业所在的发展阶段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真正符合企业和客户都能接受的信用政策,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打好基础。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中预警机制
在应收账款形成资产之前,企业按照管理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已通过信用政策来确定,并筛选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客户。随着业务往来频繁,客户的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会更大,体现在应收账款金额会越来越大,客户往来关系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一套预警机制来制约,任由事态发展,将会导致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多,危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局面。为此,企业需要在总量控制、单项控制管理方面,进行全过程预警控制,具体有以下预警管理方案。
(1)总量控制管理。所谓总量控制,就是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结合流动资金现状,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应收账款月度、年度余额的总额,进行总量控制。如果在经营中发现应收账款的结余总额突破设定的界限,将进行预警处理,暂时停止赊销活动,改为现销或抓紧部署催收欠款,等到应收账款结余总额降到临界值以下,再恢复赊销活动。这样可以在总量上控制应收账款过多占用资金的风险,降低坏账可能性。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总量控制,任由应收账款增长下去,不仅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甚至影响到经营的持续性。
(2)单项控制管理。所谓单项控制是指对每一个客户,无论是多大的客户,只要与企业发生购销关系,都要建立客户档案,记载完整的业务往来,形成定期对账机制,分析信用额度的使用情况。对于业务往来缺失,对账敷衍了事,经常违反信用政策的客户要进行预警处理,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对于暂时查明不了原因,要暂停与之业务的往来,待查明原因,预警解除后再与之发生赊销关系,这样既能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也能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社会规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行为。
4.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后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应收账款形成后,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应收账款的按期收回。否则拖欠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事后管理中,主要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包含催收责任的界定、催收奖惩制度、催收方式的差别使用等。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必须界定清楚,不能形成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推诿现象,销售部门作为应收账款催收的主要责任人,财务部门须辅助销售人员催收应收账款。如果没有明确责任人,能按时收回欠款将是一句空话。应收账款催收须有奖惩措施配套实施,对按计划收回欠款的,给以催收责任人适当的奖励;对未按计划收回欠款的,给以催收责任人一定的处罚,形成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才能使应收账款的管理走上良性的轨道。企业可结合实际客户种类、金额大小、拖欠时间长短等不同情况,实施电话催收、发催款函、上门催收及诉讼等方式,争取早日收回欠款。
参考文献:
[1]高翠芳.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9).
[2]马程琳.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3).
[3]李芳萍.中小企業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4]潘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4(5).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体系;售前预防;日常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根据约定的信用期,收款期长短各不相同。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一方面扩大了商品的销量,增加了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因为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而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甚至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应收账款总额高,占用大量资金
根据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收账款总额逐年上涨,虽然上涨速度在降低,但总额却没有停止增长的步伐。2016年应收账款的规模为3.67万亿元,是2010年1.26万亿元的2.9倍多;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也呈增长趋势(见图1)。应收账款存量多一方面反映市场经济下,经济繁荣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企业需要花费人力、财力去追讨欠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客户无偿占用,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无法收回的欠款,必然导致坏账的增加,蚕食了企业已确认的利润。
2.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分,互相推诿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有的客户拖欠款项,却没有人催款,企业多个部门互相推诿扯皮,销售部门认为自己只管销售,催收账款是财务部门的事;而财务部门觉得自己只管核算和反馈,催款是销售部门的事。应收账款金额不符,客户往来存在张冠李戴现象;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谁都不愿承担责任。由于职责不分,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无法通过制度保障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款,久而久之又导致应收账款累计金额高,形成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过程的问题原因分析
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有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影响的,具体分析,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社会信用体系整体缺失,未形成良好的遵守信用风尚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企业间业务往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还不均衡,未形成统一的信用管理和惩戒制度。有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欠缺,在赊销后逾期偿还或无力偿还时,没有一个信用管理体系来警示或约束其经营行为,其结果势必产生销售方应收账款总额高,逐年增加的现象。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应收账款逐年增加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变和纠正,将影响优质企业的经营活动,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2.企业为占领市场,满足客户赊销的需求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为扩大商品或服务销售,占领市场,绝大部分企业战略指导意见是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促成交易的达成。为达到留住客户的目的,给予客户的信用期越来越长,信用额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形成了应收账款不仅总额高,而且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总额占企业流动资产比重逐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总量控制,一旦回笼资金不足,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甚至不能清偿短期债务。
3.忽视售前预防体系的建立
企业应该在确定销售之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或制度,本该在发生销售业务之前的信用调查,仅凭客户的一面之词就放弃信用调查,甚至企业从来都没有建立信用调查体系,就答应客户关于赊销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轻者导致应收账款逾期后,经过艰难的催收才追回欠款,重则被客户虚假的资料蒙蔽,导致根本收不到欠款。如果在售前企业有信用调查制度做保障,甚至完全可以过滤掉本不该发生的损失。
4.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机制
企业适度采取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是可以接受的,但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机制,比如催收职责划分机制、定期对账机制、回款考核机制等都将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款金额和速度。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应对策
针对上述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从社会层面考虑,在宏观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管理机制;其次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必须上升到战略层面,制定一套涵盖应收账款管理全过程、全方面的措施和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红名单”和“黑名单”)管理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行动起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认定“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对列入“红名单”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服务便利,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鼓勵企业查询使用红黑名单,在交易发生之前,就了解客户的资信,为选择客户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筑起第一道防护墙。
2.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前预防体系
企业须根据所处行业和自身现状,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客户层面的资信入手,筛选出符合企业条件的客户,不能因为有客户需求,就无条件满足。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标准是顾客获得企业交易所必备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判断。衡量客户的条件可以通过5C系统来综合评估,即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五个方面来评估客户的资质。客户进行评估后,对于优质的客户,可以给予比较宽松的信用标准,这样即能扩大销售,同时也能控制坏账风险;而对于资信评分低的客户,须从严确定信用标准,减少或降低业务量,直到不与之发生业务往来,降低企业风险。信用期限指给予客户的付款时限,给予较长的信用期限,吸引了客户,可能增加业务量;给予较短的信用期限,可能会吸引不了客户,业务量失去增长的机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符合自身和客户资信相匹配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是指为鼓励客户在信用期内提前支付而给予客户在现金上优惠,在财务上作财务费用处理。企业采用此项措施,虽损失了一部分现金的回笼,增加了财务费用,但企业提前回收了欠款,减少了后期收账成本,降低了坏账风险。客户在信用期内提前支付,获得了现金优惠,节约了成本,达到了双赢的局面。企业在建立应收账款事前管理预防体系时,重点应在信用政策上下功夫,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结合企业所在的发展阶段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真正符合企业和客户都能接受的信用政策,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打好基础。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中预警机制
在应收账款形成资产之前,企业按照管理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已通过信用政策来确定,并筛选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客户。随着业务往来频繁,客户的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会更大,体现在应收账款金额会越来越大,客户往来关系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一套预警机制来制约,任由事态发展,将会导致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多,危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局面。为此,企业需要在总量控制、单项控制管理方面,进行全过程预警控制,具体有以下预警管理方案。
(1)总量控制管理。所谓总量控制,就是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结合流动资金现状,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应收账款月度、年度余额的总额,进行总量控制。如果在经营中发现应收账款的结余总额突破设定的界限,将进行预警处理,暂时停止赊销活动,改为现销或抓紧部署催收欠款,等到应收账款结余总额降到临界值以下,再恢复赊销活动。这样可以在总量上控制应收账款过多占用资金的风险,降低坏账可能性。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总量控制,任由应收账款增长下去,不仅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甚至影响到经营的持续性。
(2)单项控制管理。所谓单项控制是指对每一个客户,无论是多大的客户,只要与企业发生购销关系,都要建立客户档案,记载完整的业务往来,形成定期对账机制,分析信用额度的使用情况。对于业务往来缺失,对账敷衍了事,经常违反信用政策的客户要进行预警处理,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对于暂时查明不了原因,要暂停与之业务的往来,待查明原因,预警解除后再与之发生赊销关系,这样既能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也能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社会规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行为。
4.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事后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应收账款形成后,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应收账款的按期收回。否则拖欠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事后管理中,主要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包含催收责任的界定、催收奖惩制度、催收方式的差别使用等。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必须界定清楚,不能形成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推诿现象,销售部门作为应收账款催收的主要责任人,财务部门须辅助销售人员催收应收账款。如果没有明确责任人,能按时收回欠款将是一句空话。应收账款催收须有奖惩措施配套实施,对按计划收回欠款的,给以催收责任人适当的奖励;对未按计划收回欠款的,给以催收责任人一定的处罚,形成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才能使应收账款的管理走上良性的轨道。企业可结合实际客户种类、金额大小、拖欠时间长短等不同情况,实施电话催收、发催款函、上门催收及诉讼等方式,争取早日收回欠款。
参考文献:
[1]高翠芳.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9).
[2]马程琳.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3).
[3]李芳萍.中小企業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4]潘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