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出现的金融行业新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模式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何应对新模式带来的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农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文章首先解释了风险管理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最后针对性的对风险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给农商银行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它不仅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也加快了金融行业的改革步伐。但是,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加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论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 风险管理及互联网金融的释义
(一)互联网金融与风险管理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以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对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传统业务进行开发与拓展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本质还是金融。它是金融在渠道方面的一种创新,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资金间的转移。与传统金融相比,不僅交易成本较低,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而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不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可承受范围内承担不利因素造成的结果,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的第一阶段,是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的阶段;2005~2011年前后的第二阶段,是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的阶段;2011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做出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炫丽多彩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以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为业务核心的农商银行是一个重要的开展新业务模式的机会。但是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接踵而来的也将是各种风险的加剧。目前,农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如下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在交易中一方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对合同如约履行,而给交易的另一方造成损失的一种风险。本文认为,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源于以下几点。
1. 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也是传统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有效补充。不过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下的新生事物,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未达到应有的严谨程度。也正是因为相关部门的监管监控不到位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给各类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各种理财、咨询、顾问类的公司利用法律漏洞,纷纷将触须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以高息为饵诱人入网,逐渐形成骇人听闻的非法融资,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备
现阶段对于我国消费者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是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而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各类贷款本息的归还、信用卡的消费、还款记录等,可是这样的信用记录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线上机构或主观或客观的没有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信息的分享与对点连接。这样一来,就会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会提高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获得成本,而且以主观判断为主要依据,既不科学也不完善。而互联网金融业务为了快捷方便,大多采用信用模式,缺少有力的担保,也由此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信贷坏账率比传统金融信贷坏账率要高很多,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
3. 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
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大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根本不可能将资金流向主动向投资者公开、而对于涉密程度更高的资金募集项目的名称、借贷双方的名称、借款金额等信息,定然更不可能向大众透露。这样更不能奢求借款平台将平台出借资金的回款实际、数量、以及违约比率等机密信息对大众透露。
(二)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就是针对因黑客攻击、电脑病毒侵害及防火墙不完善等原因,给农商银行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逐步发展壮大。大凡互联网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受过电脑病毒的侵害,如果防火墙及安全管家更新不及时,也会加大受到电脑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假如病毒攻击了电脑,那么电脑上做出的各种操作以及在电脑上保存的各种文件和信息也有可能会被泄露,因此形成或大或小的各类损失。对于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国家都可能影响其生死存亡。
(三)操作风险
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因客户原因造成的和因系统原因造成的。部分消费者因为不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流程,往往会造成交易的中断,或者重复的交易,这样一来也会给消费者造成无谓的损失。而如果网络环境缺乏安全保障,这时进行交易,更会造成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对于新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来说,现在流行的互联网金融软件,因为受开发者自身的主观能力限制或者客观技术原因,会造成因软件系统性能不高或者服务器崩溃等系统内部原因的形成操作风险。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有其特殊性,因为农区客户年龄偏大,一是担心资金在互联网上流转不安全;二是认为操作复杂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操作,造成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风险管理永远是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1. 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要求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水平更高,以适应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风险。首先,也是重中之重,身为金融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并且要更为清晰地了解与之对应的监管职责,以确保在出现问题以后,不会有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致使责任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其次,职责明确以后,应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更为严谨的规章制度,对违犯者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
2.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现在我国的征信体系最初是在个人信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结合人民银行统计的相关信用数据,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现有个人的信用数据,并详尽而科学的对其进行评估,从而将互联网金融业的信用风险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虽然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但也必须与传统金融业紧密结合,以取得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征信数据,及其较为完善的征信系统为基础,同时结合第三方征信系统(比如阿里建立的芝麻信用等)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日常行为的信用模型。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降低风险,从而减少因信用风险造成的各种危机。
3. 严格信息披露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危机在坏账上表现尤为突出,因而,必须对信息的披露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点,我们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相较于传统金融业要更加严格与缜密。对于借款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信用违约要更为防范,更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性进行把关。应当以信息披露准则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基础的行业准入门槛,同时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及时、定期。如果发现信息披露出现了造假,就取消其准入资格,并进行严厉地处罚。
(二)建立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防护体系
怎样解决技术风险问题,首先农商银行应引进更为专业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将防火墙体系建立的更加完善,核心数据设置更为繁复难解的加密程序,只允许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得到足够的授权才能获得这些数据。其次,从国家层面上建立更为自主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国家更应该对这个安全防护体系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更新和完善,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
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对解决操作风险有着更切实可行的意义。第一,对于操作流程要尽可能的简化,减少因为繁琐的操作出现错误而造成损失的出现概率。第二,要在操作终端设置操作识别和提示功能,特别是对于部分涉及大额交易的业务,增加上级授权等多重验证程序。第三,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也应该经常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则要继续学习,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可以上岗。因为客户群体的限制,对于消费者来说,农商银行除了要多引导客户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也应该在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同时,加强对大额交易及特殊业务的验证手段,尽量地减少因客户操作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性。第四,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训练,使技术人员设计出更利于提高客户体验度的产品,降低客户的操作难度,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加快产品的推广。为了加速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各级农商银行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而在农村什么样的宣传都不如客户之间的口碑相传,要针对重点客户、特殊客户进行特别宣传,让一部分客户首先体验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捷与方便,让客户自觉为农商银行进行宣传,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四、結语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应对,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剖析,针对遇到的风险,分别从信用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安全、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今后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J].时代金融,2019(33):5+9.
[2]王洁.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与控制研究[J].营销界,2019(46):146-147.
[3]朱煜.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营销,2020(02):202-203.
(作者单位:博山农村商业银行)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它不仅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也加快了金融行业的改革步伐。但是,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加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论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 风险管理及互联网金融的释义
(一)互联网金融与风险管理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以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对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传统业务进行开发与拓展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本质还是金融。它是金融在渠道方面的一种创新,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资金间的转移。与传统金融相比,不僅交易成本较低,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而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不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可承受范围内承担不利因素造成的结果,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的第一阶段,是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的阶段;2005~2011年前后的第二阶段,是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的阶段;2011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做出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炫丽多彩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以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为业务核心的农商银行是一个重要的开展新业务模式的机会。但是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接踵而来的也将是各种风险的加剧。目前,农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如下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在交易中一方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对合同如约履行,而给交易的另一方造成损失的一种风险。本文认为,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源于以下几点。
1. 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也是传统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有效补充。不过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下的新生事物,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未达到应有的严谨程度。也正是因为相关部门的监管监控不到位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给各类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各种理财、咨询、顾问类的公司利用法律漏洞,纷纷将触须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以高息为饵诱人入网,逐渐形成骇人听闻的非法融资,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备
现阶段对于我国消费者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是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而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各类贷款本息的归还、信用卡的消费、还款记录等,可是这样的信用记录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线上机构或主观或客观的没有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信息的分享与对点连接。这样一来,就会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会提高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获得成本,而且以主观判断为主要依据,既不科学也不完善。而互联网金融业务为了快捷方便,大多采用信用模式,缺少有力的担保,也由此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信贷坏账率比传统金融信贷坏账率要高很多,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
3. 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
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大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根本不可能将资金流向主动向投资者公开、而对于涉密程度更高的资金募集项目的名称、借贷双方的名称、借款金额等信息,定然更不可能向大众透露。这样更不能奢求借款平台将平台出借资金的回款实际、数量、以及违约比率等机密信息对大众透露。
(二)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就是针对因黑客攻击、电脑病毒侵害及防火墙不完善等原因,给农商银行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逐步发展壮大。大凡互联网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受过电脑病毒的侵害,如果防火墙及安全管家更新不及时,也会加大受到电脑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假如病毒攻击了电脑,那么电脑上做出的各种操作以及在电脑上保存的各种文件和信息也有可能会被泄露,因此形成或大或小的各类损失。对于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国家都可能影响其生死存亡。
(三)操作风险
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因客户原因造成的和因系统原因造成的。部分消费者因为不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流程,往往会造成交易的中断,或者重复的交易,这样一来也会给消费者造成无谓的损失。而如果网络环境缺乏安全保障,这时进行交易,更会造成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对于新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来说,现在流行的互联网金融软件,因为受开发者自身的主观能力限制或者客观技术原因,会造成因软件系统性能不高或者服务器崩溃等系统内部原因的形成操作风险。对于农商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有其特殊性,因为农区客户年龄偏大,一是担心资金在互联网上流转不安全;二是认为操作复杂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操作,造成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风险管理永远是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1. 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要求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水平更高,以适应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风险。首先,也是重中之重,身为金融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并且要更为清晰地了解与之对应的监管职责,以确保在出现问题以后,不会有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致使责任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其次,职责明确以后,应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更为严谨的规章制度,对违犯者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
2.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现在我国的征信体系最初是在个人信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结合人民银行统计的相关信用数据,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现有个人的信用数据,并详尽而科学的对其进行评估,从而将互联网金融业的信用风险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虽然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但也必须与传统金融业紧密结合,以取得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征信数据,及其较为完善的征信系统为基础,同时结合第三方征信系统(比如阿里建立的芝麻信用等)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日常行为的信用模型。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降低风险,从而减少因信用风险造成的各种危机。
3. 严格信息披露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危机在坏账上表现尤为突出,因而,必须对信息的披露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点,我们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相较于传统金融业要更加严格与缜密。对于借款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信用违约要更为防范,更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性进行把关。应当以信息披露准则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基础的行业准入门槛,同时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及时、定期。如果发现信息披露出现了造假,就取消其准入资格,并进行严厉地处罚。
(二)建立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防护体系
怎样解决技术风险问题,首先农商银行应引进更为专业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将防火墙体系建立的更加完善,核心数据设置更为繁复难解的加密程序,只允许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得到足够的授权才能获得这些数据。其次,从国家层面上建立更为自主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国家更应该对这个安全防护体系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更新和完善,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
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对解决操作风险有着更切实可行的意义。第一,对于操作流程要尽可能的简化,减少因为繁琐的操作出现错误而造成损失的出现概率。第二,要在操作终端设置操作识别和提示功能,特别是对于部分涉及大额交易的业务,增加上级授权等多重验证程序。第三,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也应该经常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则要继续学习,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可以上岗。因为客户群体的限制,对于消费者来说,农商银行除了要多引导客户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也应该在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同时,加强对大额交易及特殊业务的验证手段,尽量地减少因客户操作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性。第四,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训练,使技术人员设计出更利于提高客户体验度的产品,降低客户的操作难度,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加快产品的推广。为了加速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各级农商银行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而在农村什么样的宣传都不如客户之间的口碑相传,要针对重点客户、特殊客户进行特别宣传,让一部分客户首先体验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捷与方便,让客户自觉为农商银行进行宣传,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四、結语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应对,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剖析,针对遇到的风险,分别从信用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安全、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今后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J].时代金融,2019(33):5+9.
[2]王洁.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与控制研究[J].营销界,2019(46):146-147.
[3]朱煜.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营销,2020(02):202-203.
(作者单位:博山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