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形象地观察到现象,进而总结归纳得到概念和规律,所以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初二学生,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学科不是很熟悉。因此,实验可以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到现象,感受到物理之奥妙,进而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然而,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都被“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所取代。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自身不重视实验,实验室仪器设备不全等。
  对于如何上好实验课,充分发挥实验课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做好猜想与假设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猜想与假设对实验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后面的实验设计及论证都是在猜想的引导之下完成的。所以,做好猜想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猜想不是乱猜,而是有根据的猜想,需要我们对实验提前做好分析,做出一个合理的猜想,以免走弯路。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类比一下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也是倒立的,有大小之分,如何改变像的大小呢?可以改变一下物距,进而改变像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做出大胆的猜想:凸透镜成倒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这样就为下面的实验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
  二、实验设计方案要合理
  实验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实验的成功与否,我们要紧紧围绕猜想来进行设计,并且要本着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原则,将所有的预设情况全部考虑进去。实验方案一定要合理、简便。
  我们再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将凸透镜成像类比成小孔成像。小孔成像何时成等大的像、缩小的像、放大的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切入点比较重要。本实验应该从等大的像开始,改变物距进而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让学生通过类比,将凸透镜成这三种像的位置找出来,然后测出多组数据,寻找规律。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科学,要便于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要得到准确的结论,关键是看怎样科学合理地处理数据,从而便于学生一目了然地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将凸透镜成像所得的数据在主光轴上做出不同颜色的标注,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数据分布的规律,进而进行总结。
  再例如,在“密度”这一节,对测出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如何处理?当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画图像观察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画完图像后,如何形象、直观地得到结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不同物质的图像画在同一张透明的坐标纸上,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图像,并能顺利地总结出结论。
  四、评估与交流必不可少
  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结论出来了,实验就完成了。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值得注意、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做一个充分合理的评估,才能在以后的实验中提出建设性建议,才能对实验进行创新。
  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学生之间可交流的东西、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本实验在什么环境中做效果最好?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为何要调整到同一高度?如何确定像是否清晰?有时我们找不到像,为何?我们除了蜡烛,还可以用什么光源呢?等等。因此,只有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交流,才有改进和创新的空间。
  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及自制实验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完成实验,才会确信实验的结论,才能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可以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互补,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善于研究方法的总结
  每一节物理课都要用到相应的研究方法,有时会重复使用,有的教师忽略了研究方法的总结,总认为研究方法不重要。其实恰恰相反,研究方法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将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总结研究方法时要全面。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类比法(小孔成像)、对称法、对比法(清晰像的确定)、模型法、逆向思维法等,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善于总结。
  总之,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做好各个环节,我们才能上好一堂优质、实用的实验课,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把它重视起来。
其他文献
随着“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教学理念的提出,如何创设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多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像物理学上的射线对医学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样,一门学科的新技术、新发现一旦运用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就会对它起
【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社会全面进入了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拓宽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现阶段,中国故事发展实践基础不断被夯实,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更加全面化、具体化,以社会和谐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目标。广大思想教育专家学者应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积极寻找有助于新时代思想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睢宁县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狠抓过程管控,全面落实"六稳"任务,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手段日趋完善,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活力。初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多媒体手段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深化阅读认知、拓展阅读视野,进而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手段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音效,使静态抽象的初中语文阅读直观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出现了大量诸如勾画圈点、记笔记、写摘要等"学习性写作"的形态。"学习性写作"是一种自足的写作类型,具有私己性、认知性、灵活性等特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已由书本、粉笔等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一场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现代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的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