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当今现状的分析,从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面,主观认识方面,客观存在方面对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原因,对于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提出行之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办法。关键词:农林高校研究生 心理健康问题 现状 原因 对策目前,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于大学生中无形的杀手。心理障碍隐蔽性强,不宜被人发现,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和就业等。由于农林高校人为社科培养资源缺乏、人为氛围淡薄、社会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不足,致使农林高校研究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成为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群体。如何有效地帮助农林高校研究生走出心理困境,已经成为农林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1.农林高校研一、研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研三学生。心理压力是造成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林高校研一、研二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校,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和社交。由于学习压力从上小学开始一直伴随着每个学生,所以研一、研二学生会自行对其进行疏导和调节。然而研三学生即将毕业,除了面临学习上压力,还面对着毕业、就业及情感等方面上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自身的毕业,未来职业的发展和恋爱能否继续。他们备受来自家庭、前途和社会等方面上压力,如果对于这些压力不能进行很好地调节与疏导,心理方面极易出现问题,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2.农林高校男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研究生。国家多次强调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研究生时,禁止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农林学校在毕业研究生就业时也极力推荐女生,但是由于女生自身的生理条件以及所学专业特性的限制,许多用人单位宁愿招聘条件一般的男生,也不愿意接受条件优秀的女生。这造成农林高校女毕业研究生很难就业,所以她们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加之生理上与男生的差异,使得农林高校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研究生。3.农林高校非独生子女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独生子女。从普遍现象来说,由于非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较独生子女宽松,所以来自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要小于独生子女。比如:在学习方面,父母对其期望能够分摊到每个子女;在生活方面,非独生子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和困难时,可以找其他兄弟姐妹倾诉和商量,一起承担;在社交方面,更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然而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封闭,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对子女的爱仅仅给予一个人,难免会造成对子女的溺爱,使其做事任性,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面对困难时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许多父母对独生子女存在望子成龙的心理,从小给报许多辅导班,甚至子女读到研究生时,对其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甚至苛刻,造成他们心理从小就面临着比非独生子女更大的压力,致使出现性格内向、孤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问题。4.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未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未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在如何正视压力、缓解压力和处理压力等方面表现的比未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突出。在近些年来,许多农林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导致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模式方面的原因。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模式不同于其它高校的学生。科研工作本身就比较枯燥,在完成课本知识学习后,其它时间大部分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呆在实验室、林场或农场做实验,没有过多的时间接触到其它事物,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致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业余生活极其单调、乏味。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极易造成性格上出现偏差,引发许多心理疾病。1.1实验环境周期长。农林高校研究生研究的对象多数为植物。由于植物生长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因此实验时间相对比较长。有的实验是研究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情况,这就要求这类学生要花一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对植物进行观察实验;有的实验需要在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持,则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保障;有的实验林场、农场位于较远的山区,甚至是偏远的山区,去这种地方就要几天时间,还要在此呆上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这里人烟稀少,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有的地方还具有危险,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不可避免会出现孤独、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排解与疏导,长时间后,会造成其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1.2人际交往时间少。人际关系问题在在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农林高校研究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值得关注。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避免出现心理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平日中,他们与自己的导师、同学接触最多。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在导师的带领、指导下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遇到问题主要与导师进行商讨。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师所带的学生越来越多,减少了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有的导师身兼数职,科研项目多,经常外出学习调研等原因,使得有些学生很难见到导师,更不要提与导师交流。与导师交流少,遇到困难不能通过导师的指导进行解决,造成其较大的压力。然而,同学多数忙于自己的实验,很少有时间彼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同学之间遇到一些矛盾,不能以理智、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了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1.3学习环境适应慢。农林高校研究生生活与本科生活大为不同,集体活动少。在一起学习、做科研的同学大多为自己的师兄弟,农林高校研究生大部分学习、生活在相对封闭、分散的环境中。此外,农林专业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普遍难度较大,问题较多,需要研究生自主进行研究和解决,极易造成其心理压力。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其产生了种种困惑与不适,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适应。1.4生理影响心理。有些林业实验自身特性的原因,需要连续做很长时间,休息时间又少,很容易造成人体生物钟的错乱,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研究任务繁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按时进行休息,习惯性的熬夜,平均睡眠时间不能满足其生理的需要,生理上的疲惫极易造成精神上的紧张,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用在体育运动时间比较减少,主观上的不愿运动,客观上的没时间,致使他们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这势必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2.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2.1社会认知偏离。认知是人们面对外界人、事、物等形成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过程。由于社会的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随之改变,许多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扭曲和道德滑坡现象不在少数,极端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非理性思想层出不穷。而年轻的农林高校研究生缺乏对复杂社会正确、科学、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社会消极方面的影响,还有些同学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2.2心理健康知识不足。现阶段农林高校研究生缺乏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课程专业性强、有较大难度,因此,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心理卫生知识匾乏,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无法正确面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农林高校研究生根本意识不到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这是由于从没有学习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假如一个人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那么他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及时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调整和进行相关治疗。3.客观存在方面的原因。3.1学业压力。农林高校研究生虽没有了本科时大量的考试,但其学业压力比本科生更大。他们不仅要完成所学的课程、修满学分,还要做课题、做实验、发表论文、撰写专利等。农林高校研究生大部分时间要呆在实验室、林场或农场做课题、做实验,整日面对电脑或实验器材,久而久之,会出现厌烦、压抑、苦闷或空虚等不良心理。在大部分学校中,研究生毕业与其发表学术论文挂钩,要求他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近些年来,研究生大量扩招,每个人要求发表论文,而期刊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加剧了论文发表的难度。忙完课题、实验和学术论文,还要撰写毕业论文,在忙于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面对就业,使得农林高校研究生时刻处于紧张的情绪中,若这样的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极易致使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3.2读研期间的经济压力。近些年来,研究生收费制度进行了改革,已经从半公费、公费转变成自费,致使很多的农林高校研究生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有些农林高校出于某些原因,研究生没有生活补助或补助特别少,造成了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的经济压力。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是从本科直接考研的,所以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农林高校研究生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在这个年龄经济上不独立,自己和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部分研究生自身有强烈的独立愿望和意识,但是与事实情况相差甚远,因此造成了经济上想独立,但现实中不能独立的内心冲突。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这对于农林高校研究生也不例外。消费的欲望和现实情况的差距,给农林高校研究生带来了许多经济上的烦恼,不仅增添了经济压力,同时加重了心理负担。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自我理想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经济上拮据,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极易造成其情绪不稳定和自卑的不良心理。情况严重的学生,会出现意志消沉,不愿与他人交往,少言寡语,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最終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自杀倾向等。3.3就业供需矛盾压力。从事林业工作的职工收入是偏低的,远远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艰苦的工作和偏低的收入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农林高校研究生对于自己的前途充满担忧。他们的就业观念比较保守,不愿去农林区、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大量人员涌向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而这些地区对农林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较小,这种就业供求的矛盾致使农林高校研究生对未来充满恐惧和担忧。3.4婚恋压力。农林高校研究生多数来自应届毕业生或未婚在职人员,在入学考试前忙于备考或工作,没有时间考虑婚恋问题,当考上研究生时,发现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高中、本科时的同学多数已经结婚生子,来自自己和家庭的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内心的健康。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学业比较繁重,经济能力有限,生活圈比较小,交际面比较窄,农林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加剧了他们交友困难。农林高校研究生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满足,易造成孤独、寂寞、无助、忧郁的心理体验。有些农林高校研究生找到了彼此的情感伴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失恋,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无法面对事实,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甚至产生轻生倾向。三、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疏导对策要解决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仅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层面出发,还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只有将这几方面合而为一,才能做好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疏导和解决工作。1.建立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并且要建立起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国家教育部应该出台关于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细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加强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把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各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研究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根据农林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实施、督导制度,为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确保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地开展。2.农林院校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多面性和潜在性等特征,各农林高校对农林高校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缺少的,这将优化其心理素质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各农林高校应该针对于其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系类的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使农林高校研究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各农林高校在学习、恋爱、就业和交际等方面对其心理进行指导,排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和负面情绪,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和自信的心理。3.家长以身作则疏导压力。许多农林高校研究生来自农村,其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其教育主要采用家长制教育方式,或不知道怎么进行教育,致使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与了解,这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时刻注意子女的心理状态,对子女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在平日中,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子女做好表率,经常与子女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认真听取子女的心声,使其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成长。在子女研究生入学时,要帮助子女对农林高校和农林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子女在校期间,要时刻与子女本人或其所在院系班级联系,与子女本人或其所在院系班级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时刻了解、掌握其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保障子女的心理健康。若发现子女有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和学校要双管齐下,做好其心理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4.从自身出发学会自我调节。作为林高校研究生,自己要根据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和标准,评判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早掌握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断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正确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使自己从容、冷静地应对、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使自己拥有一个积极、阳光、健康和向上的心理。综上所述,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乎农林行业的未来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3):117-121.[2]尤垂淮.试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4):73-74.[3]李绮雪.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6,(06):145-147.[4]夏航,徐兵,张珊珊.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105-106.[5]屈晶晶.试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文化学刊,2017,(05):94-97.[6]崔宇.农林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调查[J].高教论坛,2016,(11):102-106.[7]郑舒婷.试论如何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168-169.[8]张晓琴,严德强.农林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115-117.[9]邵凌云,黄颖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3):96-97.[10]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3):117-121.[11]安步赢,杨育智.完善农林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7,(04):132-134.[12]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86-90.[13]李巧巧.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140-141.[14]孙珲,李晓娥.农林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1):91-92.[15]孙冬梅.某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7):808-810.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普及和实施,各大高校也相继加入到改革的队伍中,并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当前,各地高校虽然在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工作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基本制度保障和管理规范的缺乏,使得许多地区的高校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困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健康的体质。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要求实用、够用、能用;重点培养的是实际动手应用能力。除了培养目标上同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之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上也同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明显的特点。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应用型人才的法学背景以及法律素养具有了更高的要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法学教育,往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正在逐渐转型。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的转型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法学教育的必然性,然后阐述了现阶段应用型高校法学教育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法学公共课与专业课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转型对策,为我国更好的对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对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对口就业比率。本文将简析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并提出个人见解。关键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高职教育体系 作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是国家所创设的一种新的考试方法和入职标准,即根据某种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资格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认证
期刊
摘 要:经济新常态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面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一直以来的尴尬地位,我们更应从此类课程着手,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新模式。以《创新创业基础》为例,探讨当前恰当的课程设计方式;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现状,设计基于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创新创业基础》项目课程,将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困境。关键词:开放性 动态性 高职院校 项目课程设计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围绕
期刊
摘 要:双语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内容和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考核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关键词:环境工程 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一、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从重点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金融学在社会上的应用愈加广泛,对我国经济建设活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金融专业人才加以培养,一般较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因此更加关注金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本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照。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 金融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随着市
期刊
摘 要:对于目前的教育行业来说,安全工程专业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安全工程专业主要的教育模式是利用相对比较系统全面的安全观来作为教学理念的,对其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制定,并且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分方向本科的教育模式优势以及相应的教育模式发展措施。关键词:安全工程 专业分 本科教育 模式一、分方向本科教育模式的优势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其自身具有涉及方面相对较广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其掌握了科学的专业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肩负着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使得我国每年高校大学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2015年高校大学生高达749万人之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就业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共同构建长效
期刊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所以近年来很多综合类本科院校也纷纷开展相关专业。但是现如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的教学明显滞后于传媒业新兴事物的更新速度。对于岗位所需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近年来,传媒产业的热度日趋高涨,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