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同人和动物一样,生命体要么处于健康状态,要么处于疾病状态,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疾病的概念已经比较明确,但植物疾病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还不清晰,对植物疾病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由于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上,这直接影响到植物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和防治等.本文在植物医学理论框架下,系统阐述了植物疾病的概念、分类、病因观等,比较分析了植物病因的4个模型,提出了植物疾病的分类系统,明确了植物疾病的基本概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同人和动物一样,生命体要么处于健康状态,要么处于疾病状态,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疾病的概念已经比较明确,但植物疾病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还不清晰,对植物疾病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由于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上,这直接影响到植物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和防治等.本文在植物医学理论框架下,系统阐述了植物疾病的概念、分类、病因观等,比较分析了植物病因的4个模型,提出了植物疾病的分类系统,明确了植物疾病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植物体逐渐表现出病态的现象.本文还提出了植物疾病控制的新思路,呼吁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形成更加完善的植物疾病分类与控制体系,把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思想统一到保健、预防和系统控制植物疾病上,以更好地服务植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他文献
“风景”作为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单纯的岩石层面的探究已经难以满足风景文化化的趋向了,因此风景研究的“系统化”和“问题化”是必须的。风景作为一个整体,是人的主观情感作用于客观自然物而形成的产物。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风景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情感逐渐形成了分离状态,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风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就具备了研究的可能性。艾特玛托夫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声誉极高的作家,他留给吉尔吉斯文学弥足珍贵的遗产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评定标准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和生活质量从各个方面加以评定之后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体验。而根据目标理论可知,自我控制作为一种实现既定目标的执行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对主观幸福感存在积极的预测作用,但尚有一些问题未解决。首先,以往的研究基本关注的是特质自我控制与长期主观幸福感的外显成分,缺乏对长期主观幸福感的内隐层面的探索,同时也缺乏从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二十世纪重要的英国作家。热衷于旅行和观察的他敏锐地捕捉到异样环境下人类情感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民俗风情,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的作品更加关注个体的“精神内核”,侧重挖掘人深层的“人性”。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经历,使得他的小说充盈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并且在文学创作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作者对于构建协调、和谐的生态关系的思考。本论文运用生态批评视角对《一片树叶的颤动》《阿金》《木
宁南霉素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专利技术产品,是目前最重要的农用抗生素之一,因其低毒、高效的特点使其在农药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从宁南霉素及其防治复配药剂的生物防效或大田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绿色农业发展对其进行展望,以期宁南霉素在农业市场获取更广阔的前景,为现代农业发挥更大价值。
城市园林中植物病虫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通过调查整理大连市某公园2020年—2021年的植物病虫害问题,分析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从绿色防控的角度制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希望可以有助于高效防治病虫害,以期更好地保障大连市园林植物健康成长。
安妮·普鲁作为美国当代女性作家,致力于刻画真实的地域景观,因此备受文坛瞩目。她的作品中涉及到的地域主要包括牛仔之都怀俄明、得克萨斯大草原、纽芬兰渔场等,呈现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真实图景。与此同时,普鲁在作品中也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个体生存的困境。本论文主要以文化地理学为理论视野,分析安妮·普鲁短篇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美国西部荒野与个体生存的境况,论述其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文化意涵。文化地理学不
井上靖是二战后日本“中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井上靖发表了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了《异域之人》《天平之甍》《敦煌》《苍狼》《楼兰》等多部小说,以高丽历史为题材,创作出了壮美、寂寥的《风涛》。本文从井上靖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出发,研究日本的社会环境对井上靖写作历史题材小说的影响。在互文性视阈下,井上靖笔下的异国形象借助异国形象的“他者”和自我的两种互动关
瘟疫与文学间的关系自古就难舍难分,无论中西。这是由瘟疫始终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在中西方文学史中,各个时期的文学都会涉及到对瘟疫的书写,二十世纪的欧美小说也不例外。本论文选取了二十世纪欧美小说中的六部涉及瘟疫的经典作品展开研究,它们分别是《鼠疫》《失明症漫记》《面纱》《死于威尼斯》《猩红疫》和《屋顶上的轻骑兵》。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二十世纪欧美小说中的瘟疫书写进行研究,将从
黄河流域是集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为一体的复杂空间系统。研究以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为根本导向,遵循“内涵解释-框架建构-空间识别-保护策略”的思路对黄河流域文化记忆空间进行识别;并以流域空间为研究单元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化记忆在大尺度空间内的特征及形成过程。借助文化记忆、场域、表征等理论,通过构建文化记忆指数与黄河流域文化记忆空间识别模式,运用场能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不同类型文化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作为协调乡村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效益,有利于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从乡村宜居与人口流动视角出发探究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类型与策略,这不仅是对乡村地理学研究新领域的探索,也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陇中黄土丘陵区长期面临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研究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