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术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意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形与意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该文主要阐述了武术套路中形美和意美内在含义,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武术套路;动态;形、意美。
1、引言:
武术套路作为竟技的一部分,技击艺术化是一种趋势,艺术是一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作为审美对象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并为客观存在的美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美,帮助人们更好地创造和欣赏美。"美学分类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意蕴美)--艺术是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艺术美是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武术套路运动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艺术美:其一,表现"外"的形式美,其二,表现"内"的意蕴美"。
当武术套路正式成为意技运动项目后,就以极具浓厚的审美趣味满足着人们的心灵需求,它是将活的人体技击美通过"形"和"意"的手法奉献给观众,吸引人们欣赏其"形",领悟其"意",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竟技武术套路的"形"美与"意"美的界定
2.1技武术套路的"形"美
"形"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象,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既包括腾空瞬间的造型,又包括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套动作的结构形态。"形"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是直观对象,在武术套路中"是姿势造型功架",是动作的攻防技法的外显,通过运动员的形体来体现,是构成武术套路的物质基础。形是基础,是对武术动作技击技法的外形模仿,是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
从竟技武术套路整体的运动形式看,"形"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包括弧形,折线和直线等"相对运动的美;另一种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些短暂相对静止的定势造型美"。
其动态之美有快慢(速度)、轻重(力度)、刚柔(程度)之分,亦有大小、伸缩起伏之别。其静态之美有高低之分,俯仰之异。竟技武术套路的形式动作正是通过这些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有节奏地交替更迭,使之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充分得以展示,进而表现出套路的节律感与美感,并产生武术所特有的典型艺术形象,使其整套动作如龙戏水、如燕穿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产生了"观其形,悦其目"的艺术效果和"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山之峻"的美感。
套路的演练由动态到静态,再由静态到动态而形成节奏,又通过不同动、静形式不断和谐,使节奏上升为"韵律",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其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急缓,抑扬顿挫的精妙组合,便能充分表达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韵律美。因此,竟技武术套路的演练只有准确把握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分寸,并使每组动作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辩证统一体,才能表现出鲜明的"形"美特征。
2.2竟技武术套路的"意"美
"意"是人脑对武术运动的深刻理解和形象思维,是意识、意境等"武术专门的心志活动"。所谓"意发"和"神传"谈的也就是这方面。"意"美就是通过动作的手、眼、身、发、步的外显美的协调配合反映美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形成于演练者,体验于演练者,并作用于观看者。从竟技体育狭义的目标看,主要以获得金牌为目的,那么竟技武术套路在"意"美的主体体验上更应追求一种外显,让观赏者(特别是裁判员)感受到这种攻防"意"美的客体体验。
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应扎根于民族武术文化的沃土中。"武术中的许多拳种都是讲究心为主宰,认为形体动作是受心志活动支配的。八卦掌基本技法中的"十要",第一要就是"要有意",讲究意识引导动作,意是心志活动的具体化。查拳十字诀"绵而不断意相随"、"巧中生智灵活用"都有心志活动所涵盖的意与智。形意拳的"内三合"首先就是"心与意合"通臂拳也以"心法慧勇"为首务;太极拳则""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讲究"缓以会意……",所以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应以一种独特的心志--"意"来体现,它不是以跳得高,跑得快,旋转的圈数多见长,而是以其独特的攻防技击的"意"来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美。所以民族武术的"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的源头,通过武术意识上升为一种攻防格斗的艺术意境美。
"所谓武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演练套路过程中为追求攻防技击和艺术表演的效果而选择身体活动方式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它表现运动员对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技术和在表演艺术上的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并让内在的精神通过形体的动作得以反映",这种内在与外在与外在的认识和反映,进一步形成了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美。"《辞海》对意境的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由此可见,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可理解为在套路演练中将艺术化的攻防格斗技术与运动员的精、气、神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生种艺术境界",它所提供的美的艺术享受不仅仅是演练者自己,而且这种境界在每个观赏者头脑中同样会给人一种联想的艺术效果。至于这种艺术效果是气势磅礴、势如破竹,还是行云流长、平湖秋月,就看演练者当时的心意表达于形体的意境了。所以"意"美以其战斗的意境美为最高的艺术境界。
3、竞技武术套路"形"美与"意"美的关系
传统艺术上的所谓"应目会心"就是不经过逻辑思维、从对"形"的感观到对"意"的把握,即"由形入神""由物会心"。在"形"与"意"之间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桥梁"悟"。王阳明说:"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八冥。"(《王阳明全集、诗集》卷二)悟就是对"应目会心"、"由物会心"说法的概括。传统艺术认为物质美虽不能离开形,但本质都不在于形,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性格。中国古代美学所走的显然是另外一条路。由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意"所以古人不停留在形式上的华丽,不满足于观感的愉悦,而欣赏内在的意蕴。认为"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籍,隐然潜寓于里,而其发淡然若无外者,深也。"(宋,《书徐致远弦稿后》),古人不留意于"形",而偏重于"意",从事物的氛围和联系中表现美。
其实,"中国古代意识与思维模式的大特点就是模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古代意识和思维模式是直观的,朦胧的,观悟式的,非逻辑的,类推、猜测、经验的成分很重",武术套路源于人对自然精神和生命力的模仿与创造,基本沿袭了中国古代的这些审美范畴。从武术的拳种及动作名称即可感受到武术追求自然美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武术的萌芽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界给予了武术丰富的素材。把模仿动物的防卫方法,大量注入到武术的技法当中,使武术取飞禽走兽之形,融攻防格斗之意,成武术套路之章,即从"形物之形,悟物之意"而取自然之美。
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简单的模仿动物的形意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环境中,孕育了武术套路的雏形,给武术套路注入了新的意义。
目前,武术套路在加入到竞技体育行列之后,引起的争论随之产生。竞技比赛的操作性要求高而武术套路的内容复杂(包括形与意),不易评分。偏"形"轻"意"的竞技体育需求与传统武术套路重"意"思想的"背道而驰",形成很大的反差。这就是当前许多人研究与争论的焦点。简言之。"形"美是"意"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意"美则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内与外的统一使人既能欣赏到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更能理解体会武术动作内在的本质意境--技击技法的深层含义。
时代在发展,武术也在进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武术也吸收着不同的文化,受不同文化的熏陶,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以中华民族武术思想为主干,为基础的嫁接和融合。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意"美的神韵,还要重视"形"美中更快、更高、更强的外部特征。有"意"列"形"无"意"则华而不实。所以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应在"形""意"和谐的条件下发展,才称得上是中华之物,民族之拳,世界之财富。
参考文献:
[1] 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2。
[2] 丁林涛:谐--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观[J]。前沿理论,2007;12。
[3] 刘卫峰:论中华武术的形与神[J]商丘师专学报,1999;15(6)。
[4] 王岗: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6)。
[5] 黄山: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J].北体育科技,2005;24(3)。
关键词:武术套路;动态;形、意美。
1、引言:
武术套路作为竟技的一部分,技击艺术化是一种趋势,艺术是一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作为审美对象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并为客观存在的美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美,帮助人们更好地创造和欣赏美。"美学分类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意蕴美)--艺术是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艺术美是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武术套路运动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艺术美:其一,表现"外"的形式美,其二,表现"内"的意蕴美"。
当武术套路正式成为意技运动项目后,就以极具浓厚的审美趣味满足着人们的心灵需求,它是将活的人体技击美通过"形"和"意"的手法奉献给观众,吸引人们欣赏其"形",领悟其"意",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竟技武术套路的"形"美与"意"美的界定
2.1技武术套路的"形"美
"形"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象,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既包括腾空瞬间的造型,又包括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套动作的结构形态。"形"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是直观对象,在武术套路中"是姿势造型功架",是动作的攻防技法的外显,通过运动员的形体来体现,是构成武术套路的物质基础。形是基础,是对武术动作技击技法的外形模仿,是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
从竟技武术套路整体的运动形式看,"形"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包括弧形,折线和直线等"相对运动的美;另一种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些短暂相对静止的定势造型美"。
其动态之美有快慢(速度)、轻重(力度)、刚柔(程度)之分,亦有大小、伸缩起伏之别。其静态之美有高低之分,俯仰之异。竟技武术套路的形式动作正是通过这些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有节奏地交替更迭,使之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充分得以展示,进而表现出套路的节律感与美感,并产生武术所特有的典型艺术形象,使其整套动作如龙戏水、如燕穿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产生了"观其形,悦其目"的艺术效果和"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山之峻"的美感。
套路的演练由动态到静态,再由静态到动态而形成节奏,又通过不同动、静形式不断和谐,使节奏上升为"韵律",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其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急缓,抑扬顿挫的精妙组合,便能充分表达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韵律美。因此,竟技武术套路的演练只有准确把握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分寸,并使每组动作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辩证统一体,才能表现出鲜明的"形"美特征。
2.2竟技武术套路的"意"美
"意"是人脑对武术运动的深刻理解和形象思维,是意识、意境等"武术专门的心志活动"。所谓"意发"和"神传"谈的也就是这方面。"意"美就是通过动作的手、眼、身、发、步的外显美的协调配合反映美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形成于演练者,体验于演练者,并作用于观看者。从竟技体育狭义的目标看,主要以获得金牌为目的,那么竟技武术套路在"意"美的主体体验上更应追求一种外显,让观赏者(特别是裁判员)感受到这种攻防"意"美的客体体验。
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应扎根于民族武术文化的沃土中。"武术中的许多拳种都是讲究心为主宰,认为形体动作是受心志活动支配的。八卦掌基本技法中的"十要",第一要就是"要有意",讲究意识引导动作,意是心志活动的具体化。查拳十字诀"绵而不断意相随"、"巧中生智灵活用"都有心志活动所涵盖的意与智。形意拳的"内三合"首先就是"心与意合"通臂拳也以"心法慧勇"为首务;太极拳则""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讲究"缓以会意……",所以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应以一种独特的心志--"意"来体现,它不是以跳得高,跑得快,旋转的圈数多见长,而是以其独特的攻防技击的"意"来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美。所以民族武术的"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的源头,通过武术意识上升为一种攻防格斗的艺术意境美。
"所谓武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演练套路过程中为追求攻防技击和艺术表演的效果而选择身体活动方式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它表现运动员对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技术和在表演艺术上的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并让内在的精神通过形体的动作得以反映",这种内在与外在与外在的认识和反映,进一步形成了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美。"《辞海》对意境的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由此可见,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可理解为在套路演练中将艺术化的攻防格斗技术与运动员的精、气、神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生种艺术境界",它所提供的美的艺术享受不仅仅是演练者自己,而且这种境界在每个观赏者头脑中同样会给人一种联想的艺术效果。至于这种艺术效果是气势磅礴、势如破竹,还是行云流长、平湖秋月,就看演练者当时的心意表达于形体的意境了。所以"意"美以其战斗的意境美为最高的艺术境界。
3、竞技武术套路"形"美与"意"美的关系
传统艺术上的所谓"应目会心"就是不经过逻辑思维、从对"形"的感观到对"意"的把握,即"由形入神""由物会心"。在"形"与"意"之间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桥梁"悟"。王阳明说:"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八冥。"(《王阳明全集、诗集》卷二)悟就是对"应目会心"、"由物会心"说法的概括。传统艺术认为物质美虽不能离开形,但本质都不在于形,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性格。中国古代美学所走的显然是另外一条路。由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意"所以古人不停留在形式上的华丽,不满足于观感的愉悦,而欣赏内在的意蕴。认为"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籍,隐然潜寓于里,而其发淡然若无外者,深也。"(宋,《书徐致远弦稿后》),古人不留意于"形",而偏重于"意",从事物的氛围和联系中表现美。
其实,"中国古代意识与思维模式的大特点就是模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古代意识和思维模式是直观的,朦胧的,观悟式的,非逻辑的,类推、猜测、经验的成分很重",武术套路源于人对自然精神和生命力的模仿与创造,基本沿袭了中国古代的这些审美范畴。从武术的拳种及动作名称即可感受到武术追求自然美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武术的萌芽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界给予了武术丰富的素材。把模仿动物的防卫方法,大量注入到武术的技法当中,使武术取飞禽走兽之形,融攻防格斗之意,成武术套路之章,即从"形物之形,悟物之意"而取自然之美。
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简单的模仿动物的形意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环境中,孕育了武术套路的雏形,给武术套路注入了新的意义。
目前,武术套路在加入到竞技体育行列之后,引起的争论随之产生。竞技比赛的操作性要求高而武术套路的内容复杂(包括形与意),不易评分。偏"形"轻"意"的竞技体育需求与传统武术套路重"意"思想的"背道而驰",形成很大的反差。这就是当前许多人研究与争论的焦点。简言之。"形"美是"意"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意"美则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内与外的统一使人既能欣赏到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更能理解体会武术动作内在的本质意境--技击技法的深层含义。
时代在发展,武术也在进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武术也吸收着不同的文化,受不同文化的熏陶,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以中华民族武术思想为主干,为基础的嫁接和融合。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意"美的神韵,还要重视"形"美中更快、更高、更强的外部特征。有"意"列"形"无"意"则华而不实。所以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应在"形""意"和谐的条件下发展,才称得上是中华之物,民族之拳,世界之财富。
参考文献:
[1] 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2。
[2] 丁林涛:谐--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观[J]。前沿理论,2007;12。
[3] 刘卫峰:论中华武术的形与神[J]商丘师专学报,1999;15(6)。
[4] 王岗: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6)。
[5] 黄山: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J].北体育科技,20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