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成了我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我想,我关注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个性在活动得以张扬,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主动参与 个性化思维 个性化感悟 促进创新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采取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是小学教学的必经之路。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程式化编造及千篇一律的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讲解为主的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问题的症结。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教学,我在几年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个性化思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每个千姿百态的数学的个性,主要在于有独特的经验、独到的见解、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创新的思想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学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小处着眼,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很有个性,如在学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有位学生搜集并编出了有关我校同学乱扔“塑料袋”的乘法应用题,并发动同学们为学校“洗脸”的新风,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生活,从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小事去发现问题,感受数学,可谓独树一帜。再如“烙饼问题”中,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圆片代替烙饼独立思考,自主尝试操作摆一摆: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每次锅里烙两张饼,烙三张饼最少需要九分钟时。有一孩子愣了,他说:老师,每次锅里烙两张饼,那么烙第二次时,拿出的其中一张饼的一面冷了怎么办?教室里一下子又沸腾起来,几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可以把拿出来的一张饼搭在正在烙的两张饼的中间,就可避免它冷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我想,我关注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个性在活动得以张扬,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精神。
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联系过程,激发个性化感悟
儿童由于心智水平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数学教学应走出传统的一体化标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记得我在教学“除数是两位的笔算除法”时,有这样一题:208÷26,部分学生用“四舍”或“五入”试商;而有的同学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一学生是这样想的:25个8是200,那么26个8就是208,所以商是是8,这孩子独特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曾“就两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两个相同加数的积”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以具体数字代替来理解,区分算法,体现了数学知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也有部分学生逆向进行思维,前者表示相同的两个加数相加,后者表示相同的两个加数相乘.由此可见,同学们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预定目标,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可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
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标》精神,提倡个性化解题方法,促进创新
个性化教学强调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小学阶段,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即可。于是从低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及乘法口诀开始,一个模式化的解题思路由始而终,显得单调乏味。如今,知晓国外的小学生自学实践应用能力很棒,又觉得目瞪口呆,其实这是我们平时统得过多所致。为此,数学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敢于猜想,敢于探索,用自己喜欢的独特方式来学习数学,解释数学。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他以 -0.63作为最后一道口算题,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把 化作小数进行计算,有的则把0.63化成分数进行计算。质疑:“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算法简便。教师不作评判,只鼓励学生举出同类题进行验证。学生边分析边研究,双方意见逐步接近,自己归纳出运算方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计算。”这时有为学生提出异议,举出一例: -0.63+ ,可先算 + 得1,再用1减0.63即可。课堂上一下子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又以 +0.25+ 为例,很有创见地说:“此题中分数 虽然可化为有限小数,但既麻烦又易出错,还是把0.25化成 来计算比较简便。”这节课,教师不死抠教材,而是因势导利,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般算法,并且学会了具体问题的特殊处理方法。学生既学得兴趣盎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对生活对数学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培养敢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主动参与 个性化思维 个性化感悟 促进创新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采取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是小学教学的必经之路。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程式化编造及千篇一律的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讲解为主的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问题的症结。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教学,我在几年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个性化思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每个千姿百态的数学的个性,主要在于有独特的经验、独到的见解、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创新的思想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学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小处着眼,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很有个性,如在学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有位学生搜集并编出了有关我校同学乱扔“塑料袋”的乘法应用题,并发动同学们为学校“洗脸”的新风,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生活,从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小事去发现问题,感受数学,可谓独树一帜。再如“烙饼问题”中,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圆片代替烙饼独立思考,自主尝试操作摆一摆: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每次锅里烙两张饼,烙三张饼最少需要九分钟时。有一孩子愣了,他说:老师,每次锅里烙两张饼,那么烙第二次时,拿出的其中一张饼的一面冷了怎么办?教室里一下子又沸腾起来,几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可以把拿出来的一张饼搭在正在烙的两张饼的中间,就可避免它冷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我想,我关注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个性在活动得以张扬,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精神。
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联系过程,激发个性化感悟
儿童由于心智水平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或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数学教学应走出传统的一体化标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记得我在教学“除数是两位的笔算除法”时,有这样一题:208÷26,部分学生用“四舍”或“五入”试商;而有的同学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一学生是这样想的:25个8是200,那么26个8就是208,所以商是是8,这孩子独特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曾“就两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两个相同加数的积”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以具体数字代替来理解,区分算法,体现了数学知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也有部分学生逆向进行思维,前者表示相同的两个加数相加,后者表示相同的两个加数相乘.由此可见,同学们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预定目标,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可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
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标》精神,提倡个性化解题方法,促进创新
个性化教学强调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小学阶段,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即可。于是从低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及乘法口诀开始,一个模式化的解题思路由始而终,显得单调乏味。如今,知晓国外的小学生自学实践应用能力很棒,又觉得目瞪口呆,其实这是我们平时统得过多所致。为此,数学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敢于猜想,敢于探索,用自己喜欢的独特方式来学习数学,解释数学。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他以 -0.63作为最后一道口算题,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把 化作小数进行计算,有的则把0.63化成分数进行计算。质疑:“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算法简便。教师不作评判,只鼓励学生举出同类题进行验证。学生边分析边研究,双方意见逐步接近,自己归纳出运算方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计算。”这时有为学生提出异议,举出一例: -0.63+ ,可先算 + 得1,再用1减0.63即可。课堂上一下子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又以 +0.25+ 为例,很有创见地说:“此题中分数 虽然可化为有限小数,但既麻烦又易出错,还是把0.25化成 来计算比较简便。”这节课,教师不死抠教材,而是因势导利,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般算法,并且学会了具体问题的特殊处理方法。学生既学得兴趣盎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对生活对数学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培养敢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