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换届选举完成后,村级基层组织焕发新的活力。但经过2年多的运行,村干部辞职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笔者先后对部分乡村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拟对村干部队伍稳定问题作出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村干部;队伍;稳定
一、问题现状
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普遍趋于职业化看待、精细化管理和目标化奖惩,呈现出干部更上心、工作更用劲、基层更稳固的良好局面。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隐忧。例如,某区下辖8个乡镇,在换届选举中对不能纳入选举范畴的9类人员进行了严格筛选。为配齐班子,8个乡镇中有7个都下派了镇干部到村任职。换届后,全区只有2个镇没有出现村(社区)干部辞职情况。随着这部分年纪不大、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的辞职,村干部队伍稳定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原因分析
(一)年龄学历结构失衡,履职能力不足,村干部素质偏低。换届后人员调换频率较大,任职超过十五年的老干部被“一刀切”,新任村干部上任后也就是集中几天培训,没有缓冲期,直接上岗,工作吃力。
(二)事多人少负担很重,后备干部紧缺,村干部压力山大。村里各项工作、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要由村干部亲自到现场去办理落实。逢特防期,“5+2”“白+黑”“战时机制”成为常态。各类工作为了考核检查都要做资料,应对各种检查数不胜数,有时一天就来个三四拨,每次都让人精疲力尽。换届后很多老村干部无法继任,新生力量不足。加之有村干部辞职的村,如果届中补选,既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可能因为对候选人员缺乏了解、培养,造成新的问题。
(三)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问责过严,村干部难以担当。一是虚假“零招待”有风险。虽然做到了“财务账目上不直接出现餐饮费发票”,但因工作餐、误工补助等发生的费用只能通过做假账来实现。二是群众工作难度大。乡村各类工作中都可能触碰到村民利益,一些群众动辄拿举报上访相威胁,甚至还直接到村干部家里去闹。三是左支右绌应对难。在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酒宴收受礼金之后,党员干部自己不办,但亲戚朋友的酒宴还是必须要参加,礼金也要随够。时间长了,这种不对等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村干部的负担。
(四)福利激励保障不足,待遇太低,村干部不甘奉献。一是开支多待遇低。综治调解、开会下村、项目选址等工作没有配套经费,误餐、交通、电话等开支就需要自掏腰包。村干部真正能到手的工资一年只有一万多,养家都成问题。二是保障激励少。村干部游离于公务员序列外,履行着各项行政职能,却没有薪酬提升空间和保障机制。有能力的不肯来,没能力的又干不了工作。种种顾虑之下,留下来的被动履职多,更谈不上攻坚克难谋发展。三是坐班束缚多。村干部除了坐班,还要经常加班,根本无暇顾及自家产业。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可能由此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干部贫困户”群体。
三、对策思考
(一)因地制宜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让村干部学习有兴头。 成立农村党校、田间夜校,授课人员主要由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担任,讲地方话、上小课,鼓励课堂交流讨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杜绝照搬照抄、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让党员群众愿意听、愿意讲、愿意学。
(二)合理完善考核监管机制,让村干部工作有劲头。
一是实效实绩改进基层考核办法。处理好留痕与留绩的关系,加大工作职责考核分量及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干部的大量的精力从做资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走村入户、进百家门。
二是实事求是合理设计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及监督委员会的自治作用,用村规民约激励村干部履职尽责。探索村干部“限实报销”制度,参照公务出差伙食费缴纳制度管理。各类费用发生后應即时张榜公布、便于监督.
三是为遭遇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探索建立村干部遭遇打击报复保护制度。要为遭遇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要畅通司法救济途径,追究诬告陷害者的侵权责任。
(三)科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让村干部政治有奔头。
一是政治统领严格把关换届选举。以政治建设统领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村支书候选人应制定任期内《工作计划目标》,报告上级党委并提交支委会审阅。新当选的各村支两委干部必须面向党旗、国旗宣誓就职,集体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自愿履约书》,将担任村干部期间的工作记录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管理。把职权和职责压实在村支两委班子上,实现组织引领与村支书主观能动性发挥、村民自治的一体化结合。
二是拓宽渠道合理探索发展机制。扩大农村年轻党员发展比例,从优秀的组长和中心户长中优先发展党员和推选村支两委干部。参照挂职锻炼制度,探索多渠道选拔培养村第一书记。深入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确保每个村都储备1-2名高素质后备干部。明确给已过处分期(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已过处分期,并接受处罚)的干部施展才能的机会,避免因事废人、因事废才。加大“三类人员”选拔考试力度,对主动进入村组工作的干部,鼓励参加学历提升。
(四)尽地方财力提高权益保障,让村干部经济有甜头。
一是拉近城乡岗位差距。参照机关干部或城区社区管理模式,对村干部各职位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村干部生活困难帮扶制度,地方政府尽财力逐步为在职村干部参照公务员待遇购买职工养老保险,将村干部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自然衔接,统筹好离任村干部的补贴发放,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设立县乡村三级慰问基金,逢年过节对在职和退休老干部进行适当的慰问。
三是搭建能者多劳平台。一方面,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刺激村干部创业积极性。逐步推行村支书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供创业资金、金融贷款、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支持;给予运营管理人员提成奖励或根据年底收入情况发放一定的工作生活补助。另一方面,对于身兼数职的村干部,如村主任兼村辅警、妇女主任兼文化辅导员、秘书兼图书管理员等有明文规定可以发放一定薪酬的工作岗位,允许村干部兼职取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广大村干部吃苦不吃亏、流汉不流泪;干得舒心、称心、放心、欢心!
关键词:村干部;队伍;稳定
一、问题现状
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普遍趋于职业化看待、精细化管理和目标化奖惩,呈现出干部更上心、工作更用劲、基层更稳固的良好局面。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隐忧。例如,某区下辖8个乡镇,在换届选举中对不能纳入选举范畴的9类人员进行了严格筛选。为配齐班子,8个乡镇中有7个都下派了镇干部到村任职。换届后,全区只有2个镇没有出现村(社区)干部辞职情况。随着这部分年纪不大、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的辞职,村干部队伍稳定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原因分析
(一)年龄学历结构失衡,履职能力不足,村干部素质偏低。换届后人员调换频率较大,任职超过十五年的老干部被“一刀切”,新任村干部上任后也就是集中几天培训,没有缓冲期,直接上岗,工作吃力。
(二)事多人少负担很重,后备干部紧缺,村干部压力山大。村里各项工作、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要由村干部亲自到现场去办理落实。逢特防期,“5+2”“白+黑”“战时机制”成为常态。各类工作为了考核检查都要做资料,应对各种检查数不胜数,有时一天就来个三四拨,每次都让人精疲力尽。换届后很多老村干部无法继任,新生力量不足。加之有村干部辞职的村,如果届中补选,既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可能因为对候选人员缺乏了解、培养,造成新的问题。
(三)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问责过严,村干部难以担当。一是虚假“零招待”有风险。虽然做到了“财务账目上不直接出现餐饮费发票”,但因工作餐、误工补助等发生的费用只能通过做假账来实现。二是群众工作难度大。乡村各类工作中都可能触碰到村民利益,一些群众动辄拿举报上访相威胁,甚至还直接到村干部家里去闹。三是左支右绌应对难。在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酒宴收受礼金之后,党员干部自己不办,但亲戚朋友的酒宴还是必须要参加,礼金也要随够。时间长了,这种不对等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村干部的负担。
(四)福利激励保障不足,待遇太低,村干部不甘奉献。一是开支多待遇低。综治调解、开会下村、项目选址等工作没有配套经费,误餐、交通、电话等开支就需要自掏腰包。村干部真正能到手的工资一年只有一万多,养家都成问题。二是保障激励少。村干部游离于公务员序列外,履行着各项行政职能,却没有薪酬提升空间和保障机制。有能力的不肯来,没能力的又干不了工作。种种顾虑之下,留下来的被动履职多,更谈不上攻坚克难谋发展。三是坐班束缚多。村干部除了坐班,还要经常加班,根本无暇顾及自家产业。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可能由此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干部贫困户”群体。
三、对策思考
(一)因地制宜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让村干部学习有兴头。 成立农村党校、田间夜校,授课人员主要由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担任,讲地方话、上小课,鼓励课堂交流讨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杜绝照搬照抄、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让党员群众愿意听、愿意讲、愿意学。
(二)合理完善考核监管机制,让村干部工作有劲头。
一是实效实绩改进基层考核办法。处理好留痕与留绩的关系,加大工作职责考核分量及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干部的大量的精力从做资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走村入户、进百家门。
二是实事求是合理设计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及监督委员会的自治作用,用村规民约激励村干部履职尽责。探索村干部“限实报销”制度,参照公务出差伙食费缴纳制度管理。各类费用发生后應即时张榜公布、便于监督.
三是为遭遇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探索建立村干部遭遇打击报复保护制度。要为遭遇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要畅通司法救济途径,追究诬告陷害者的侵权责任。
(三)科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让村干部政治有奔头。
一是政治统领严格把关换届选举。以政治建设统领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村支书候选人应制定任期内《工作计划目标》,报告上级党委并提交支委会审阅。新当选的各村支两委干部必须面向党旗、国旗宣誓就职,集体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自愿履约书》,将担任村干部期间的工作记录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管理。把职权和职责压实在村支两委班子上,实现组织引领与村支书主观能动性发挥、村民自治的一体化结合。
二是拓宽渠道合理探索发展机制。扩大农村年轻党员发展比例,从优秀的组长和中心户长中优先发展党员和推选村支两委干部。参照挂职锻炼制度,探索多渠道选拔培养村第一书记。深入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确保每个村都储备1-2名高素质后备干部。明确给已过处分期(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已过处分期,并接受处罚)的干部施展才能的机会,避免因事废人、因事废才。加大“三类人员”选拔考试力度,对主动进入村组工作的干部,鼓励参加学历提升。
(四)尽地方财力提高权益保障,让村干部经济有甜头。
一是拉近城乡岗位差距。参照机关干部或城区社区管理模式,对村干部各职位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村干部生活困难帮扶制度,地方政府尽财力逐步为在职村干部参照公务员待遇购买职工养老保险,将村干部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自然衔接,统筹好离任村干部的补贴发放,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设立县乡村三级慰问基金,逢年过节对在职和退休老干部进行适当的慰问。
三是搭建能者多劳平台。一方面,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刺激村干部创业积极性。逐步推行村支书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供创业资金、金融贷款、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支持;给予运营管理人员提成奖励或根据年底收入情况发放一定的工作生活补助。另一方面,对于身兼数职的村干部,如村主任兼村辅警、妇女主任兼文化辅导员、秘书兼图书管理员等有明文规定可以发放一定薪酬的工作岗位,允许村干部兼职取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广大村干部吃苦不吃亏、流汉不流泪;干得舒心、称心、放心、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