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孙子是鳄鱼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前,安徽南陵县的一个小村连着发生怪事,村民养的鸡、鸭夜里莫名消失。于是,村里开始寻找这个盗贼。
  连着搜寻几天没结果。年纪大一点的村民说,是不是土龙干的事?那时候山里很多,大概有百十余条。
  这只是一些人的猜测,疑团一直笼罩着村子。村民所说的土龙是什么东西?
  扬子鳄的土名有各种叫法,浙江、江苏和安徽的一些地方,叫它土龙。
  原来村民口中的土龙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20世纪70年代早期扬子鳄还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经常偷吃鸡、鸭的土龙终于让村民忍无可忍,被捕杀了。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大概两亿年前,鳄鱼就已经在地球上横行无阻,它们挨过了恐龙灭绝及冰河时期的灾难,顽强地生存到今天,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爬行类动物。
  1879年,一名法国传教士,在安徽芜湖市的清水河镇,最早发现了扬子鳄并为它命名。扬子鳄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峡谷的辽阔湿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市都有它们的身影。
  然而如今,它们生活了上亿年的湿地有的被抽干用于耕种,有的则变为渔塘。于是,扬子鳄成了人们眼中祸害。野生扬子鳄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数量越来越少。人与鳄的生存空间之争展开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和美国组成了中美联合调查组,针对我国境内的野生扬子鳄进行全面资源清查和环境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境内的野生扬子鳄只有300条一500条,已到濒危的程度。
  张金荣老人住在芜湖市南陵县长乐村,他当年曾参加过对扬子鳄的围杀,后来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宣传下,张金荣了解到,扬子鳄这种动物越来越少,甚至到了频临灭绝的地步。于是,张金荣老人就做起了保护扬子鳄的工作。
  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张金荣和老伴为了保护扬子鳄,索性搬到了一片曾经发现扬子鳄的柳树塘边上住了下来。正是这片小水潭。成就了一条野生鳄鱼和一位老人的一段特殊情缘。
  刚搬家的张金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扬子鳄,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始他的工作。就这样,老俩口种种蔬菜、花草,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安逸。然而一天夜间,他家房后水潭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这天晚上,张金荣看见水边有个东西,用手电一照原来是只扬子鳄。
  张金荣知道扬子鳄能吃人家里的鸭子,他也担心,它会不会把自己和老伴给咬了?
  张金荣看见鳄鱼游到水塘边,有一两米长,样子很凶恶,看着就让人害怕。它用爪子一蹬就上了岸。
  全世界一共有23种鳄鱼,扬子鳄是两种淡水鳄之一,还有一种叫密西西比鳄,这两利,都是短吻鳄,体型较小,满身披着鳞甲,锥形的大脑袋,疙里疙瘩,看起来一副凶恶的样子。
  张金荣的小房就在水塘边上,虽说他想保护扬子鳄,却也成天提心吊胆。
  而扬子鳄也十分警觉,只要有点动静,立刻沉入水底长时间都不露面。就这样,张金荣提防着扬子鳄,扬子鳄也观察着张金荣。扬子鳄每天隐藏在水塘中的小岛上,那里植物茂密,非常适合野生扬子鳄生活。
  扬子鳄喜欢在湖泊、河湾、滩涂、沼泽地;或是丘陵地区的老山塘、山沟等环境生活。这些地方有茂密的竹丛和灌木林,食物比较丰富,也适合扬子鳄筑洞筑巢繁殖后代。
  很长一段时间,扬子鳄与老人相安无事,张金荣慢慢觉得这条扬子鳄不是那么可怕了。没想到,第二年夏天雨水特别少,柳树塘的水面大大减少,一直没有打扰过张金荣的扬子鳄游到了老人家的后门,趴在那里往张大爷家里张望。
  这使本来对扬子鳄很警觉的张金荣真有些害怕了,他不知道这扬子鳄到底要干什么。
  鳄鱼一副冷酷、凶残、富有攻击性的形象。野生鳄鱼像个老练的猎手,潜伏于看似平静的水中,静等猎物到来。一旦猎物进入攻击范围,鳄鱼就以闪电般的攻击,强有力的上下鳄死死咬住猎物,锋利的牙齿深深刺入猎物体内,把猎物拖入水中。以鳄鱼独有的死亡翻滚方式,将猎物杀死、撕碎。
  张金荣看着身边的鳄鱼,提心吊胆,深怕鳄鱼上来,被它咬了。
  幸好鳄鱼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手中的饭碗,一副垂涎欲滴的馋相。
  张金荣赶紧让老伴买了鱼,把鱼喂给了扬子鳄,扬子鳄也毫不客气,狼吞虎咽地吃了。从这以后,张金荣隔三差五用家里的零星碎肉,喂给这条扬子鳄
  一来二去的,彼此之间的警觉、防备在老人与扬子鳄间渐渐淡化,人鳄之间的感情慢慢萌发。
  张金荣想招呼这条扬子鳄,但不知道怎么喊它,也不知道它能否听得见、听得懂。于是他就“巴”、“巴”地试着叫了起来。
  叫着叫着它就过来了。张金荣高兴地说你能听话,懂我的话?
  张金荣觉得它该有个名字,起什么名字好呢?我姓张,就叫它张龙吧。
  为了让扬子鳄知道它的名字。张金荣每天对着池塘不断喊着“张龙”。但是扬子鳄再聪明,也只是一种爬行动物,是较为低等的动物,就算是张金荣给它起了名字,这扬子鳄真能听得懂吗?
  日复一日的呼唤,老人的真心打动了扬子鳄,渐渐扬子鳄接受了这个名字,现在不管在池塘的哪个角落,只要是老人一叫,它就会乖乖地游过来。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孝兵认为,张金荣喊这条鳄鱼,鳄鱼就回来了,这是长期对它施加影响,形成了条件反射:
  1985年,老人屋后的那片水塘,划为南陵县扬子鳄保护站,张金荣成为这个站点的看鳄人。1989年,为了防止扬子鳄近亲繁殖,南陵林业局实施野生扬子鳄放养计划,在1.9米长的张龙尾部做上了印记,用三轮车送到了40公里外的楂林扬子鳄保护区放养。刚送走的那阵子,张金荣的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3年后的一天,柳树塘里的一阵动静把张金荣从梦中惊醒,难道是张龙回来了吗?他赶紧四处寻找,却没发现张龙的影子。
  是不是自己太想张龙了?第二天,张金荣又早早地来到塘边,对着静静的水面高声地喊张龙……张龙……。然而,这次真的是张龙自己回来了。
  张金荣纳闷它是怎么回来的?这么远的路,要翻山过水,还要过桥跨路的,可张龙就是这么回来了……
  张龙回来了,回到张金荣的身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金荣老人一直守护在扬子鳄的身边,他和张龙的感情越来越深。
  在张金荣的眼里,张龙就像他的孙子一样。他3天看不见孙子不要紧,孙子有他爸爸妈妈管着,而张龙没人管,他不放心呢。它叫张龙,也是老汉的孙子。
  正是有这样一位老人多年如一日保护着扬子鳄,长乐村附近的野生扬子鳄,从原来的三四条变成现在的近20条。我国的扬子鳄也从最早的三五百条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条。如今,人们常会在柳树塘旁边看到张金荣在给自己的孙子讲扬子鳄的故事。
其他文献
在大自然的战场上,皮肤已经进化成为捕猎的武器、防守的装甲以及行动的依靠。从鱼类到恐龙,甚至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鲨鱼是海洋中的头号杀手,它的快速游动和尖牙利齿令人闻风丧胆。它的皮肤也能给猎物造成致命的伤害。  鲨鱼皮肤的外层组织称为“盾鳞”或者“皮牙”。鲨鱼皮非常锋利,表皮上有着紧凑的菱形纹路,非常符合流体动力学原婵,仿鲨鱼皮泳衣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成绩。如果捕食者试图从鲨鱼身后发起攻击,会被鲨鱼锋
期刊
冻雨袭来,海南观赏鱼业一夜之间遭遇灭顶之灾。  美丽的热带鱼;血鹦鹉:能否安全地在北方过冬,生息繁  大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农场的两座房子之间,每天都热气腾腾、云山雾罩,不停流出的热水水温高达104℃。这里是里自沽农场的“心脏”,每年上百万元利润的“源头”。  天津市里自沽农场副场长李景龙说,这里的热水可以使鱼提高30%多的脱皮率,养鱼利润很高。  这不是李景龙在开玩笑。要讲清楚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头说
期刊
挪威极地博物馆(Norway’s Arctic Museum),始建于1979年,2005年12月迁移至斯瓦尔巴科学中心,与斯瓦尔巴大学、挪威国立极地研究所以及斯瓦尔巴州府环境信息中心比邻而居。该博物馆由于座落在斯瓦尔巴地区,所以又称“斯瓦尔巴博物馆”(Svalbard Museum),而且有着“世界上最北端的博物馆”的称谓。  该博物馆致力于传授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风俗、
期刊
2010年5月的一天,静谧的北京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当天色逐渐暗淡下去,民間天文爱好者团体——北京巡天会的成员们,架起心爱的望远镜,对准星空,在镜筒中仔细搜寻。他们今天观测的主题是飞过头顶的哈勃望远镜。  2010年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20周年,这位超期服役的“老兵”,还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哈勃”往事  2004年,对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哈勃望远镜在距离地球600公里的
期刊
战争会极大地摧毁地球生态系统,看看越南战争中被投毒的丛林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没有化学武器,战争竟往往是大自然的拯救者。20世纪80年代的尼加拉瓜游击队反叛战争中,米斯基托海岸的渔业和木材开采业全面瘫痪,但灭绝的龙虾和加勒比松树的数量很快便大幅反弹。物种回到他们的故土,甚至连10年时间都不需要。  如果在50年里没有人类干预,情况又会怎样?让我们深入到分隔朝鲜半岛的三八线内部去看看……    没有人类
期刊
全球电力行业面临许多挑战,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靠煤来供电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一种新的能源——核能应运而生。然而,随着核电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利用,另外一些名词——核泄漏、核辐射、核恐慌——也渐渐为人们熟悉。美国电力研究院核燃料部郑伯庆博士(Dr. Bo Cheng)就核能源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历史等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为何选择核能    核电作为当
期刊
最受人景仰和爱戴的伟大女性  在现代中国,谁是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女性?笔者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1893-1981)。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1908年,她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后回国,途经日本时见到了景仰的孙中山,随后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
期刊
蝉与蝉蜕对应错了    我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一名学生。我在校阅览室读贵刊时发现一处错误,本着科学严谨之精神,特向贵刊提出。本人系农村出身,因此对寒蝉、蟪蛄、黑蚱蝉再熟悉不过了。贵刊第181期(2010年9、10月号)的《柳树夏蝉三部曲》一文(第62~63页)中,第62页插图上的寒蝉与蝉蜕不配套,图中的蝉蜕应该为蟪蛄的而非寒蝉的;同样,63页的插图中,蟪蛄旁边的蝉蜕是寒蝉的而非蟪蛄的。是对应出现的
期刊
探险中亚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有的说,人类起源于亚洲;有人认为在非洲。  然而,19世纪末,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让种族歧视观念严重的白人无法接受。他们宁愿退而求其次,希望在亚洲找到人类起源的证据。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奥斯朋博士极力主张人类起源于亚洲,而且他认为,在蒙古高原很有可能找到人类起源的证据。  1916年和1919年,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队在中国进行了
期刊
一座百年古宅出现危情,人类与神秘的对手展开激烈对决。  深圳的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客家人围屋里,一些人拿着手电筒照来照去,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这是一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由于当年岭南地区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因此客家人大多聚族而居,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外墙大多利用夯土技术修得又高又厚,质地甚至能和现在的钢筋水泥墙媲美。但近年来,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却悄悄发生着变化,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