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期初和期末,又是教师家访时。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诸如“千名教师进万家”等家访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但是,细究一下,你会发现参与者意兴阑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家访还是有必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家访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家校联系的纽带。可以说能否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关系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成败。随着学校教育的日益普及,许多本该由家庭和社会承担的教育管理责任转移到了学校的身上。而这种责任的转移,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管理的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除了加强第一课堂的管理、提高第一课堂的效率外,恐怕还应该重视家庭这一教育场所潜力的挖掘。
  在应试教育大有市场,而素质教育也倍受关注的今天,面对良莠不齐的莘莘学子,要完成教育管理任务,单靠加强学校一己之力,显然已是力不从心了。而在我们教育视线之外,同时又经常接触的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了。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就是说,家长有教育的责任。而随着家长素质的日益提升,他们也具备了参与孩子教育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有效地、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形成大教育的概念,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分子。把学校和家长捆在一起,形成家校合力。
  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家庭第二课堂的功效,真正让家访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还需要我们对家访的每一个环节做精心的准备。
  第一,家访前要认真“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家访,可不是上门喝杯茶、聊个天那样简单。事实上,家访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翻版,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是舞台由课堂转移到学生的家里而已。所以,我们家访前,首先目的要明确。家访的目的通常不外乎是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更有效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他们在家庭里的表现状况,最终形成家校合力。具体到学生个体身上,就远比这个复杂了。为此,事先要尽可能多地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的素质、脾气及社会关系等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设,制订出相应的方案。真正把家访当作是一堂面向家长的“公开课”,精心设计。如此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威信,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信心。
  第二,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鉴于目前教师的工作强度,家访的日益淡出。唯有在学生犯错时才会被老师偶尔采用。久而久之,家访也慢慢成为犯错学生的专利了。而这种家访,自然就带有兴师问罪的味道。因此,学生怕老师家访,他们甚至为家访配了个歇后语——今夜有暴风雨。而家长也不欢迎老师家访。他们认为老师的来访总是告状、揭短。这对于不管是望子成龙,还是破罐子破摔的家长都是又一次的精神刺激。等老师走后,这场暴风雨也就在所难免了。而这时成为“专政”对象的学生,对于老师自然也怀恨在心。这样家访,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久而久之,我们家访的意愿也日渐淡薄,剩下的也就只是对家长不合作的抱怨了。
  事实上,在家访沟通中,教师传递的内容是对爱护教育对象体现,是对希望他们上进的关注,那就必须在教师的言行中的每一细节体现出我们对于他们人格的尊重,关心他们成长的每一细微之处。所以,家访时,我们要做到公正、客观,重点介绍学生身上的优势及生活上的闪光点。哪怕这些与别人相比是多么的不起眼,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在指出缺点时,要把握住既能引起家长重视,又不至于挫伤其自尊心的度。那样,把孩子成长看成是自身人生价值全部的家长自然会尊重老师的意见,从而静下心来全力配合学校的管理了。
  第三,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创造和谐的交谈气氛。家访的对象是家长,交谈方式直接决定着家长的合作程度。因此,在家访时,我们必须态度诚恳,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倾心交流,力求让家长产生共鸣,赢得家长的信任。在这样良好的心理背景下坦诚相待,畅所欲言,班主任的激励或批评就容易被家长接受。反之,若我们板着脸孔,在感情上就站在了学生及家长的對立面了,那是很难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的。
  当然,家访的后续管理工作也是不可放松的。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巩固胜利果实,切忌抱有一劳永逸的心理。成功的家访只是良好的开端,真正的考验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苍山中学
  浙江天台县始丰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三尺讲台上,他神采飞扬,才华闪烁;在八小时之外,他手不释卷,笔耕不辍。他那真诚自信的微笑,勤奋忙碌的身影,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就是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易征兵。“征服士兵易,征服人心难,唯道德与学问方可服众。”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名字所蕴涵的深意。他深知,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他也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  顺德一中实验学校是一片神奇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不经意间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和孩子们相伴,有泪水、有无奈、有气愤,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已记不清送走了多少批学生了,但每一批学生都在上演着类似和不同的故事,有的已淡忘,有的已经模糊,但有些却像微电影,那些可爱的、淘气的脸蛋不时地冲击着我的思绪。  由于刚入学不久,我作为他们的体育教师,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课堂
市里认定“学科带头人”,我忝在“评委”之列。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按照规则每名候选人需现场上一节“微型课”,先抽签确定课题,稍事准备,再说课和答辩(共5分钟),接着开始上课(15分钟)。十几名选手轮番“轰炸”,换老师不换学生,就跟走马灯似的连轴转,场面好不热闹。整整一头午下来,自诩定力超强、久经战阵的“老将”我都被折磨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而那些正当花季少年的初中生们,几乎始终要保
曾几何时,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了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早”字,被后人誉为“课桌文化”鼻祖。此举虽小,却因其行为的激励含义和名人效应而被广大莘莘学子广为效仿,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与创造,成就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课桌文化”。  走进一间教室,就会发现课桌椅上凌乱的笔迹、斑驳的刻痕……与考试相关的文字符号、情感宣泄的信手涂鸦、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情意绵绵的浪漫絮语、帅气迷人的歌星名字等,可谓五花八门、良莠并存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整个教育最概括、最本质的认识。作为普通教师,最为可贵的是让我们敢于在具体教育问题上有这类“看法”与“认识”。虽然站在不同立场和出发点上所取得的对于教育的看法或认识,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可以借助现有宏观的正确教育观来指导,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仅涉及教育某个细小问题而被笔者冠以“微型”的原生态、个性化的教育观。  笔者对一些教育新事物和教育
1963年的10月份,北方的早晚已经很凉了。一天傍晚,学生柴某突然肚子疼,同学们陪他去小镇医院看病。大夫检查后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尽快手术。他家住在离小镇五六十里的白音花屯,当时通信特别不方便,根本来不及与家人联系。作为班主任,我心急似火,找学校领导想办法去通辽市医院治疗。学校领导同意了我的建议,准备了马车(当时交通不方便,一天只有上午才有一班去通辽市里的汽车),并且派校医护送,连车老板在内我们
学校建设离不开合理的师资配置,当前新课改理念下,不少学校都铆足了劲,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展开创新教育的旅途,以图开拓一条星光大道来。然而,对于如何整合教师资源,却往往有很多学校苦于找不到更加有效的路径。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道路。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
他,是一位致力于学生发展的乡村教师;他,是一位思考着的教育行者。他从教21年,有过两次有违常人之道的“放弃”。终于,在一片较为宁静的乡村世界里,在自己熟悉的和喜爱的学科教学工作中铸就了辉煌,成为一名乡土名师。有领导评价说:“宋孝雁做教师是幸福的,做宋孝雁的学生是幸运的。”  从“专业不对口”到“教学能手”  入职前,他是农业学校的毕业生,他学的是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可没想到,毕业后竟然要他从事学生的
音乐体验式教学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与培养情感为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与情趣。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来看,大多教师只注重歌唱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亲自体验。这样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应该摒弃。为此,教师需要变换教学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发体验兴趣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验
《长城》是长春版教材四年上中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以下实录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过程。  师:站在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之上,相信任何人都会感慨万千,我们的作者也不例外,此刻,作者站在长城上会想到什么呢?我们来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作者联想的语句。(板书:联想)谁来说一说你画了哪部分?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