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一门源于探究的学科课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学生探究的地理知识,通过把观察与探究综合起来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实感受,有利于帮助学生跃出惯性思维,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
引言:新一轮改革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十分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地理的综合性、地域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现象、调查分析、探究矛盾,实现对地理深度知识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树立从地理角度看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从人与自然发展角度理解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培养学生渐渐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形成地理核心素养[1] 。
一、探究性学习主要特征和优势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具体如下。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提问基础上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问角度和发问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发问,使学生在自主独立思考过程中懂得自主探究[2] 。二是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较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也要对学生发表的观點给予尊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表面认识深入到本质的认识。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史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以学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活动。
(二)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发现问题上的,这样才能实现接下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充分实践自己的想法,自然兴趣盎然。教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提供探索工具,这样学生在自己的问题下开展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操作,正是学生们所期待的事情。二是有利于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引入到学以致用的环境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按照探究的主题或切入点,选取合适的材料,选取具有启发性探究方式,突出明确的目的性[3] 。探究性学习环节或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探究方式,以科学理论指导,重视学生主体体验性。探究性学习要保证探究内容的合理性,要与教学内容的设定范围相符,保证学生在一定时间能能有所收获,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在知识和思维、能力上。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开展案例分析。选用主题明确,综合型强的案例,比教师空乏的讲解要更加具体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资料的展现,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探究,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世界的意识和能力[4]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我国某一地区,比如黄河入海口的地图,并展示海陆分界线在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探究陆地扩张的原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黄河水中泥沙含量的增长趋势、黄河上游森林、草原的变迁情况,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关注,这一地理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导入全球变暖的环境,引导学生预测海平面上升会对陆地的海岸线产生什么影响。
(二)创设生动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以地理知识为背景,将学生引入的问题情境中,活跃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学生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极地地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如果你在南极点上,手拿指南针,会怎样?2.你能指出东西方向吗?为什么?3.如果跨出一步,那是什么方向?这些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产生对以往认识的矛盾,从而激发出好奇心,积极进行探究,寻找答案。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制造真实的辨别方向的情境,并播放南极纪录片,然学生观看指南针的变化。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启发学生的对新认知的渴求,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三)教会学生提问。教师应当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为提问营造思想开放的课堂环境。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学生的畏惧情绪,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培养出来。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趣味小活动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减小课堂上学生面临的压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可以先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提问,然后在另一堂同一类型的课,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思路进行提问。例如印度的教学,可以这样提问:
1.印度的概况: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2.印度的地理位置:在哪个大洲?国内地貌是怎样的?周围有没有海洋?邻国有哪些?
3.印度的气候状况:有哪些气温带?有那些气候区?有没有自然灾害多发地?
4.印度的经济状况: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商业有什么特点呢?农作物和工业自然资源各分布在什么地区?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5.印度的交通状况:重要的交通线是怎样分布的?
6.印度的民族和宗教信仰状况。
7.印度的文化、历史情况。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思路,给学生以学法指导。今后,在学习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时也可以提醒学生这样探究。
(四)开展乡土调查。拓展地理第二课堂,可以增强学生对居住环境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身历其境体验调查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对调查主题、调查方式、调查对象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对居住环境保持保持敏感性,对自己的生存生长地保持关注[5] 。只有让学生关注所学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相应的地理现象,才能突出地理教育的作用,也能实现以学定教,为教师更具学生兴趣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将乡土区域调查与兴趣小组相结合开展综合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组织气象观测小组、水资源观测小组、土壤分析小组,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变化,分析原因;调查各类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使学生充分探究污染问题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其环保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落实,就要从学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地理知识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把握好问题的提问角度,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对地理的热情,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给予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做好学习引导。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找观察世界的地理视角,提高细节观察力,增强现象分析力。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当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蕊.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 施扬娇.谈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性学习[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2.
[3] 王媛媛.运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16(11):47-49.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
引言:新一轮改革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十分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地理的综合性、地域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现象、调查分析、探究矛盾,实现对地理深度知识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树立从地理角度看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从人与自然发展角度理解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培养学生渐渐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形成地理核心素养[1] 。
一、探究性学习主要特征和优势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具体如下。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提问基础上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问角度和发问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发问,使学生在自主独立思考过程中懂得自主探究[2] 。二是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较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也要对学生发表的观點给予尊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表面认识深入到本质的认识。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史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以学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活动。
(二)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发现问题上的,这样才能实现接下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充分实践自己的想法,自然兴趣盎然。教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提供探索工具,这样学生在自己的问题下开展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操作,正是学生们所期待的事情。二是有利于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引入到学以致用的环境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按照探究的主题或切入点,选取合适的材料,选取具有启发性探究方式,突出明确的目的性[3] 。探究性学习环节或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探究方式,以科学理论指导,重视学生主体体验性。探究性学习要保证探究内容的合理性,要与教学内容的设定范围相符,保证学生在一定时间能能有所收获,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在知识和思维、能力上。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开展案例分析。选用主题明确,综合型强的案例,比教师空乏的讲解要更加具体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资料的展现,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探究,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世界的意识和能力[4]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我国某一地区,比如黄河入海口的地图,并展示海陆分界线在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探究陆地扩张的原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黄河水中泥沙含量的增长趋势、黄河上游森林、草原的变迁情况,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关注,这一地理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导入全球变暖的环境,引导学生预测海平面上升会对陆地的海岸线产生什么影响。
(二)创设生动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以地理知识为背景,将学生引入的问题情境中,活跃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学生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极地地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如果你在南极点上,手拿指南针,会怎样?2.你能指出东西方向吗?为什么?3.如果跨出一步,那是什么方向?这些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产生对以往认识的矛盾,从而激发出好奇心,积极进行探究,寻找答案。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制造真实的辨别方向的情境,并播放南极纪录片,然学生观看指南针的变化。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启发学生的对新认知的渴求,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
(三)教会学生提问。教师应当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为提问营造思想开放的课堂环境。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学生的畏惧情绪,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培养出来。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趣味小活动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减小课堂上学生面临的压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可以先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提问,然后在另一堂同一类型的课,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思路进行提问。例如印度的教学,可以这样提问:
1.印度的概况: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2.印度的地理位置:在哪个大洲?国内地貌是怎样的?周围有没有海洋?邻国有哪些?
3.印度的气候状况:有哪些气温带?有那些气候区?有没有自然灾害多发地?
4.印度的经济状况: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商业有什么特点呢?农作物和工业自然资源各分布在什么地区?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5.印度的交通状况:重要的交通线是怎样分布的?
6.印度的民族和宗教信仰状况。
7.印度的文化、历史情况。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思路,给学生以学法指导。今后,在学习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时也可以提醒学生这样探究。
(四)开展乡土调查。拓展地理第二课堂,可以增强学生对居住环境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身历其境体验调查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对调查主题、调查方式、调查对象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对居住环境保持保持敏感性,对自己的生存生长地保持关注[5] 。只有让学生关注所学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相应的地理现象,才能突出地理教育的作用,也能实现以学定教,为教师更具学生兴趣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将乡土区域调查与兴趣小组相结合开展综合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组织气象观测小组、水资源观测小组、土壤分析小组,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变化,分析原因;调查各类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使学生充分探究污染问题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其环保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落实,就要从学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地理知识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把握好问题的提问角度,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对地理的热情,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给予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做好学习引导。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找观察世界的地理视角,提高细节观察力,增强现象分析力。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当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蕊.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 施扬娇.谈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性学习[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2.
[3] 王媛媛.运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16(11):47-49.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