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一批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引进海外节目模板,嵌入中华文化的内容,穿插各种时尚元素,在荧屏上大放异彩,博得了一大批电视观众的热捧。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对于现阶段来说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各大电视台还处于“比体力”的阶段:谁“块头大”、财力雄厚,谁就能更多更快地从海外购得节目模板,经过一定的本土化再创作之后,集华丽的布景、精美的服饰、靓丽的明星于一体,内容编排新鲜充实、表现方式新颖活泼,对国内观众吸引力很大。但是这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体力终有一天会耗尽,大把甩钞票比“体力”说到底还是自杀式的恶性竞争,难以为继。总有一天还是要比“智力”——以创造、创新取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概念。他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虽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是习总书记在谈到文化的 “古为今用”时提出的,但在“洋为中用”时同样适用。“创造性”是在新的环境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环境的变革与完善,“创新性”是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发展”是向前开发拓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引进海外综艺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是创造性转化;而创新性发展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海外引进模式,建立自主原创节目开发机制。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对来自海外综艺节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我国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充满活力、张力的表达形式。这个过程,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1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关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已经在作创造性转化的尝试了,而且成绩斐然。
但是,节目模式毕竟是从其“原产国”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节目模式都适合“拿来”,即便是可以“拿来”的模式,也不能一直“拿”下去。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益日益多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充分显现,受众对文艺节目的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样的需求仅凭对海外综艺节目创造性转化是无法满足的。其次从数量上来说,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尽管数目不少,但在“中国观众”这个庞大的收视群体面前,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的“扫货”面前,显得杯水车薪。这个道理与要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想办法是一样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属性上来说,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是倾向性不十分外露的宣传产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命根子”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虽然海外成功的节目模板经过一定的本土化,拥有了“中国风”的外壳,但也依然残留其原产国的影子,其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必然或多或少暗含了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文化因素和精神内核;当带有某种价值偏向的节目播放之后,其中的价值诉求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合法性效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广东卫视曾引进美国经典节目《幸存者》,本土化后取名《生存大挑战》。在原版节目中,16名参赛者为了在野外生存,除了实施暴力之外,尔虞我诈、恶意中伤、造谣欺骗等等各种低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人性中最丑恶最可耻的部分‘合理’地展示在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上,成为参赛者求生的合法手段。尽管在引进的同时,广东电视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将人性的贪婪、自私改变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让节目的内涵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但是根深蒂固在节目中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还是挥之不去,耳濡目染地影响着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2这种潜在的文化侵袭和渗透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我们在电视业发展道路上,可以历经比较、模仿、学习、引进,但绝不能止步于引进,从而形成一种依赖。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吸收它的合理部分、消解它的消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作为我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节目生产机制、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积累了一定能量和实力之后,建立起原创节目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版权的,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甚至能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综艺节目之路,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马静.从《爸爸去哪儿》看引进类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广西大学.2014
指导老师:沈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概念。他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虽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是习总书记在谈到文化的 “古为今用”时提出的,但在“洋为中用”时同样适用。“创造性”是在新的环境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环境的变革与完善,“创新性”是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发展”是向前开发拓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引进海外综艺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是创造性转化;而创新性发展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海外引进模式,建立自主原创节目开发机制。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对来自海外综艺节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我国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充满活力、张力的表达形式。这个过程,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1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关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已经在作创造性转化的尝试了,而且成绩斐然。
但是,节目模式毕竟是从其“原产国”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节目模式都适合“拿来”,即便是可以“拿来”的模式,也不能一直“拿”下去。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益日益多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充分显现,受众对文艺节目的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样的需求仅凭对海外综艺节目创造性转化是无法满足的。其次从数量上来说,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尽管数目不少,但在“中国观众”这个庞大的收视群体面前,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的“扫货”面前,显得杯水车薪。这个道理与要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想办法是一样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属性上来说,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是倾向性不十分外露的宣传产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命根子”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虽然海外成功的节目模板经过一定的本土化,拥有了“中国风”的外壳,但也依然残留其原产国的影子,其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必然或多或少暗含了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文化因素和精神内核;当带有某种价值偏向的节目播放之后,其中的价值诉求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合法性效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广东卫视曾引进美国经典节目《幸存者》,本土化后取名《生存大挑战》。在原版节目中,16名参赛者为了在野外生存,除了实施暴力之外,尔虞我诈、恶意中伤、造谣欺骗等等各种低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人性中最丑恶最可耻的部分‘合理’地展示在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上,成为参赛者求生的合法手段。尽管在引进的同时,广东电视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将人性的贪婪、自私改变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让节目的内涵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但是根深蒂固在节目中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还是挥之不去,耳濡目染地影响着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2这种潜在的文化侵袭和渗透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我们在电视业发展道路上,可以历经比较、模仿、学习、引进,但绝不能止步于引进,从而形成一种依赖。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吸收它的合理部分、消解它的消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作为我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节目生产机制、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积累了一定能量和实力之后,建立起原创节目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版权的,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甚至能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综艺节目之路,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马静.从《爸爸去哪儿》看引进类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广西大学.2014
指导老师:沈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