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身肩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法治中国的主力军。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民众法律水平的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作为国之未来,其法律素养的提升、法治信仰的育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树立法治信仰的必要性进行阐释,并针对目前现实中所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之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制信仰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論断、新部署,使得“ 法治”一词跃然成为年度最佳热词[1]。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人才支撑,其最基本的素质是应该要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关系着法治中国的实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工作,促进全民守法,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
一、“互联网 + ”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树立治信仰的必要性
“法治”内涵丰富,学者多有不同认识,一般认为其代表着某种价值规定的生活方式。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值取向应包括:一是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二是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权利和自由。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法律承认利益多元化,对一切正当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3]。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法治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法治信仰有利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
一方面,树立法治信仰有助于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内通过几十年的法制建设,基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深切感受到在现今中国如果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个人在社会之中必将艰难前行。目前,不少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未能掌握有效的维权手段,致使其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之时,无法获得应有赔偿,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另一方面,树立法治信仰有助于预防大学生犯罪,建设和谐校园。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宁静的大学校园有时也显得复杂多变;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冲突或诱惑,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治观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难以弥补的终生遗憾。因此大学生要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解决纠纷的法律途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这样才能有效的化解现实危机,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来看,追求人的自由及全面发展一直是其终极目标之一,而保障公民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便是法治,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之理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应树立法治信仰,将实现国民之自由、平等、公正作为青年一代共同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的经验表明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营离不开法治;完备的政治体制的运行也离不开法治。大学生作为祖国青年群体的佼佼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树立法治信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只有这样我国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成为富强、民主、自由的国家。
3.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信仰形成的终极目标
信仰的形成终归是要落脚于现实,服务于社会。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国家的法治进程不断往前推,作为新世纪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必然需要融入这一进程,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旦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形成并得到不断的巩固与发展,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是锦上添花,势必会推动法治社会的最终形成。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既反映了共产党人一贯之理想,也体现了当下中国之需要[4]。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分析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5]。
2.中医药类院校办学及学生构成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提出,中医药院校面临着服务社会、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任务。中医药类院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承担着服医疗、卫生、教学、科研、保健的重要责任,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从办学设置情况来看,基本是一省(直辖市)一所中医药大学,都为本省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学生构成情况来看,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生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医学专业,因此大部分同学都是理工科出身,因此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知识有着很深的了解,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法律方面尚有欠缺;从生源地情况来看,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生有相当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及民族地区,虽然中医药事业在我国的农村及民族地区比较受到重视,但我国部分农村及民族地区由于比较偏远和经济相对落后,法治教育比较欠缺,因此法治信仰缺失较为严重。这些特点导致了部分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相对薄弱,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亟待提高。 3.“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信息的传播特点及方式
3.1信息传播跨界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数字语言的环境下,所有的文本、视频资料不过是 0 和 1 的组合;且由于传播路径之便捷,激发了民众的传播热情,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同信息和内容相互交织在一起。网络之中海量的信息大大拓展了当代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与前辈相比视野面更广、个性更为开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更强。但与此同时,网络中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及大学生青春、叛逆特点也影响他们对主流文化的价值判断。故而网络内容呈现出跨界融合的特点。在这些海量网络信息中既存在着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也有下里巴人的俚俗段子,甚至还隐藏着虚假、罪恶、阴谋……当前我国恰逢社会转型,正是多元文化涤荡冲击的时代,年轻的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们通过新兴媒介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中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程度普遍不高。
3.2重塑结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由于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是通过电脑及互联网进行的交流,传播者与受众者往往互不相识,一些原本正常的信息和内容由于泛滥传播,加之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导致信息和内容的本意发生变化,信息传播呈现间接性、虚拟化的特点。虚拟的网络空间易引发大学生犯罪,由于传播主体的虚拟化、传播行为的大众性等特点,使得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可以完全忽略掉现实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容貌、金钱、地位……等种种屏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充分展现青春,挥洒个性。有不少实施网络犯罪的学生认为网络空间十分虚拟,谁也不认识谁,便存有侥幸心理,突破了法律底线,实施了犯罪行为。
3.3连接一切:在“互联网+”时代,进入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之后,传播途径十分便捷,成本较低,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微博、聊天室向大众发布信息,各色各样的人都互相联系起来。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这体现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点。这也体现了当代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在网络安全和网络法规这一块的知识比较欠缺。
三、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对策与建议
1.中医药类院校学生要端正自主学法态度,树立正确法治观
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构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于大学生自身个体,学校是作为一个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地方,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往往起着点拨的作用,至于怎样学、学得怎么样都由自己平日的学习态度所决定,因此,正确法治观的构建需要高校学生自己愿意花时间精力自觉地去认知、熟悉并充分的运用到生活中;在学好自己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身边的人物去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真正地做到懂法守法,这对于自身能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加强和创新中医药类院校法制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法学教育水平
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是法治教育者立身、治学、执教和管理之本。信仰坚定,才会有在法治教育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动力;信仰坚定,才能言而由衷,言行一致,提升说教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除了上常规课程《思想相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外,中医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办学优势,一方面,要注重革新课程教学观念,运用“互联网+”教学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创新课程理念与内容,在上相关法律课时不仅仅单纯地只讲法律,可将法律与医疗、医患等相结合,使广大中医学子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又能学到相关法律知识。要不断丰富不同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从而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法理精髓、法治理念根植大学生的脑海,使大学生真正掌握法律、运用法律。
3.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中医药类院校和谐法治氛围
法治信仰是一种理性的信仰,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它不是自发的通过学生自身的法治实践和感性认知就能够得以实现的,而必须借助学校的外在的宣传和教育,这其中包括通过用知识性的说教方式以及形象生动的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规章制度,具体的方式比如开展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法制知识抢答赛或征文比赛,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另外,除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引导之外,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显得也,因为人是能够随着环境的好坏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要从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积极搭建大学生法治宣传的新平台,增强普法宣传专题网站活力,合理构建微博微信等法治宣传平台,建立中医药类院校“网上”与“网下”的有效融合机制。中医药类院校作为一个包容性、开放性极大的一个场所,势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法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切实增强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法治信仰的理念。
4.中医药类院校领导干部要发挥其核心带头作用
学校领导干部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政策的落实,使法治信仰理念深入贯彻到全体师生。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不仅是拥有一套完善和科学的法律体系,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只有上面的领导阶层做好了,下面的老师和同学才会学习和遵守法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政策、财政、思想上大力,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因此,中医药类院校在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时,各级领导干部也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能够让生活变得更有序,才能遵纪守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
5.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使教学基地的影响力扩展至全校,充分发挥其法制实践功能,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邀请司法实践一线专业人员来校开设普法讲座,等等。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只有参与一些司法实践有所体验,才能真正的知法、懂法、守法,从而树立法治信仰。同时,中医药类院校可组织开展校园内法律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大学生活的亮点之一,它易为学生喜爱,在学生群中能够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笔者建议可由高校团委组织,学校各学生社团具体筹划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开展发展法制演讲、法治论坛或是开展法制宣传周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进一步了解法律,体会法治的真谛,从而逐步树立权利意识,形成法治信仰。
最后,中医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法治”的模式,积极构建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养成机制。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树立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法治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和实践才能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6]。然信仰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法治信仰亦是如此。它需要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推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 10/30/c_127159908.html,2004-10-30;2015-6-25.
[2]张宝成.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3):61-63.
[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4.
[4]彭 羽.高校大學生法治信仰构建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5,15(4):115.
[5]黄楚新,王丹.“互联网+” 意味着什么——对 “互联网+” 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
[6]杨锐荣.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5):67-70.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之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制信仰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論断、新部署,使得“ 法治”一词跃然成为年度最佳热词[1]。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人才支撑,其最基本的素质是应该要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关系着法治中国的实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工作,促进全民守法,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
一、“互联网 + ”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树立治信仰的必要性
“法治”内涵丰富,学者多有不同认识,一般认为其代表着某种价值规定的生活方式。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值取向应包括:一是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二是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权利和自由。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法律承认利益多元化,对一切正当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3]。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法治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法治信仰有利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
一方面,树立法治信仰有助于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内通过几十年的法制建设,基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深切感受到在现今中国如果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个人在社会之中必将艰难前行。目前,不少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未能掌握有效的维权手段,致使其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之时,无法获得应有赔偿,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另一方面,树立法治信仰有助于预防大学生犯罪,建设和谐校园。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宁静的大学校园有时也显得复杂多变;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冲突或诱惑,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治观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难以弥补的终生遗憾。因此大学生要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解决纠纷的法律途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这样才能有效的化解现实危机,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来看,追求人的自由及全面发展一直是其终极目标之一,而保障公民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便是法治,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之理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应树立法治信仰,将实现国民之自由、平等、公正作为青年一代共同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的经验表明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营离不开法治;完备的政治体制的运行也离不开法治。大学生作为祖国青年群体的佼佼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树立法治信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只有这样我国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成为富强、民主、自由的国家。
3.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信仰形成的终极目标
信仰的形成终归是要落脚于现实,服务于社会。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国家的法治进程不断往前推,作为新世纪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必然需要融入这一进程,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旦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形成并得到不断的巩固与发展,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是锦上添花,势必会推动法治社会的最终形成。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既反映了共产党人一贯之理想,也体现了当下中国之需要[4]。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分析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5]。
2.中医药类院校办学及学生构成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提出,中医药院校面临着服务社会、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任务。中医药类院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承担着服医疗、卫生、教学、科研、保健的重要责任,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从办学设置情况来看,基本是一省(直辖市)一所中医药大学,都为本省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学生构成情况来看,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生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医学专业,因此大部分同学都是理工科出身,因此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知识有着很深的了解,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法律方面尚有欠缺;从生源地情况来看,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生有相当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及民族地区,虽然中医药事业在我国的农村及民族地区比较受到重视,但我国部分农村及民族地区由于比较偏远和经济相对落后,法治教育比较欠缺,因此法治信仰缺失较为严重。这些特点导致了部分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相对薄弱,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亟待提高。 3.“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信息的传播特点及方式
3.1信息传播跨界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数字语言的环境下,所有的文本、视频资料不过是 0 和 1 的组合;且由于传播路径之便捷,激发了民众的传播热情,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同信息和内容相互交织在一起。网络之中海量的信息大大拓展了当代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与前辈相比视野面更广、个性更为开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更强。但与此同时,网络中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及大学生青春、叛逆特点也影响他们对主流文化的价值判断。故而网络内容呈现出跨界融合的特点。在这些海量网络信息中既存在着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也有下里巴人的俚俗段子,甚至还隐藏着虚假、罪恶、阴谋……当前我国恰逢社会转型,正是多元文化涤荡冲击的时代,年轻的中医药类院校学生们通过新兴媒介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中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程度普遍不高。
3.2重塑结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由于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是通过电脑及互联网进行的交流,传播者与受众者往往互不相识,一些原本正常的信息和内容由于泛滥传播,加之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导致信息和内容的本意发生变化,信息传播呈现间接性、虚拟化的特点。虚拟的网络空间易引发大学生犯罪,由于传播主体的虚拟化、传播行为的大众性等特点,使得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可以完全忽略掉现实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容貌、金钱、地位……等种种屏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充分展现青春,挥洒个性。有不少实施网络犯罪的学生认为网络空间十分虚拟,谁也不认识谁,便存有侥幸心理,突破了法律底线,实施了犯罪行为。
3.3连接一切:在“互联网+”时代,进入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之后,传播途径十分便捷,成本较低,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微博、聊天室向大众发布信息,各色各样的人都互相联系起来。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这体现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点。这也体现了当代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在网络安全和网络法规这一块的知识比较欠缺。
三、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对策与建议
1.中医药类院校学生要端正自主学法态度,树立正确法治观
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构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于大学生自身个体,学校是作为一个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地方,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往往起着点拨的作用,至于怎样学、学得怎么样都由自己平日的学习态度所决定,因此,正确法治观的构建需要高校学生自己愿意花时间精力自觉地去认知、熟悉并充分的运用到生活中;在学好自己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身边的人物去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真正地做到懂法守法,这对于自身能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加强和创新中医药类院校法制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法学教育水平
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是法治教育者立身、治学、执教和管理之本。信仰坚定,才会有在法治教育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动力;信仰坚定,才能言而由衷,言行一致,提升说教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除了上常规课程《思想相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外,中医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办学优势,一方面,要注重革新课程教学观念,运用“互联网+”教学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创新课程理念与内容,在上相关法律课时不仅仅单纯地只讲法律,可将法律与医疗、医患等相结合,使广大中医学子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又能学到相关法律知识。要不断丰富不同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从而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法理精髓、法治理念根植大学生的脑海,使大学生真正掌握法律、运用法律。
3.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中医药类院校和谐法治氛围
法治信仰是一种理性的信仰,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它不是自发的通过学生自身的法治实践和感性认知就能够得以实现的,而必须借助学校的外在的宣传和教育,这其中包括通过用知识性的说教方式以及形象生动的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规章制度,具体的方式比如开展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法制知识抢答赛或征文比赛,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另外,除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引导之外,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显得也,因为人是能够随着环境的好坏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要从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积极搭建大学生法治宣传的新平台,增强普法宣传专题网站活力,合理构建微博微信等法治宣传平台,建立中医药类院校“网上”与“网下”的有效融合机制。中医药类院校作为一个包容性、开放性极大的一个场所,势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法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切实增强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法治信仰的理念。
4.中医药类院校领导干部要发挥其核心带头作用
学校领导干部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政策的落实,使法治信仰理念深入贯彻到全体师生。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不仅是拥有一套完善和科学的法律体系,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只有上面的领导阶层做好了,下面的老师和同学才会学习和遵守法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政策、财政、思想上大力,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因此,中医药类院校在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时,各级领导干部也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能够让生活变得更有序,才能遵纪守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
5.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使教学基地的影响力扩展至全校,充分发挥其法制实践功能,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邀请司法实践一线专业人员来校开设普法讲座,等等。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只有参与一些司法实践有所体验,才能真正的知法、懂法、守法,从而树立法治信仰。同时,中医药类院校可组织开展校园内法律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大学生活的亮点之一,它易为学生喜爱,在学生群中能够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笔者建议可由高校团委组织,学校各学生社团具体筹划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开展发展法制演讲、法治论坛或是开展法制宣传周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进一步了解法律,体会法治的真谛,从而逐步树立权利意识,形成法治信仰。
最后,中医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法治”的模式,积极构建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养成机制。大学生法治信仰的树立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法治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和实践才能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6]。然信仰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法治信仰亦是如此。它需要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推动。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 10/30/c_127159908.html,2004-10-30;2015-6-25.
[2]张宝成.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3):61-63.
[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4.
[4]彭 羽.高校大學生法治信仰构建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5,15(4):115.
[5]黄楚新,王丹.“互联网+” 意味着什么——对 “互联网+” 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
[6]杨锐荣.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5):67-70.